第103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王政贊同了兒子的分析,不過還是提醒了一句:
「隻是酈食其畢竟是後來者,恐怕很難徹底取代後勝的地位。若要說服齊王殺死太多貴族,在後勝的阻撓下很難成功。」
後勝再怎麽也是齊王建的親舅舅。
是以秦王政認為,酈食其恐怕隻能說動齊王殺掉一些跳的比較高的貴族。要殺滅所有貴族,難度太大。
這些貴族著實讓人棘手,不事生產隻知享受,還要為了自己的享受霸占一大批奴隸家僕伺候自己。
秦王政本來就嫌國內人手不足,實在眼饞貴族們的部曲扈從。
至於貴族本人,除了讀書識字沒有任何優點。又沒法進入官場為大秦效力,留著隻會生亂,還不如殺了呢。
扶蘇也道:
「貴族確實太多了,殺是殺不光的。好在我們隻需要殺雞儆猴即可,那都是小家族,過兩代也就沒落了。」
殺雞儆猴這件事上輩子的始皇一直在做,可惜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沒有徹底打滅那群舊貴族的心氣,他們總覺得被殺的義士失敗了,不影響自己下一次成功。
光殺人不誅心,殺再多也沒用,反而容易激起民憤。那群貴族一扯著這件事賣慘博同情,立刻就得到了不少舊地庶民的響應。
所幸那時扶蘇的懷柔政策初見成效,被鼓動的庶民隻有各國腹地的一小部分。
扶蘇展開自己寫的卷冊,一一同父親分析起來。
父親對這些舊貴族的了解不夠深入,才會走入隻要殺得夠多就能震懾得他們不敢妄動的誤區。
無妨,這些疏漏自己都能替父親補上。等父親了解了全貌,以他的雄才大略,收拾舊貴還不是手到擒來?
「貴族表麵看來是依仗出身才能高人一等,但出身隻在麵對黔首時才具有效力。若雙方同為貴族,另一方就不一定買帳了。」
貴族之間看中祖上的榮光和個人的本事,如果你祖上沒什麽出彩的人物,哪怕你是貴族,大家也懶得搭理你。
而且祖上顯赫也不見得好用,周天子出身夠顯赫吧?你看現在還有人搭理他嗎?像曲阜孔氏那樣能一直吃先祖老底的,畢竟是少數。
貴族之間也是有鄙視鏈的。
如果你本人沒有優秀到讓人忽略你的家世,那你還能依靠什麽呢?自然是金銀財帛這類的身外之物了。
秦王政恍然:
「貴族可以逃亡齊國,卻須得將財帛和僕從留下。」
讓那個他們帶著錢和人去齊國繼續當人上人,想都別想。沒了錢和人傍身,他們就隻剩個出身了。
戰國時期大家還算淳樸,你說自己出身哪個大家,很多人不會懷疑你在吹牛,還是會選擇相信的。
可是如果你吹牛的時候身邊連錢財和家僕都沒有一個,那再好騙的人都得在心裏打個問號。畢竟當前時代,這些東西就是辨別一個人出身的重要憑證。
先不談養尊處優、身無分文的貴族能不能活著抵達齊國,就算他們到了地方、也想法子讓人信了他們是值得投資的貴族,一直寄人籬下也翻不出風浪。
上輩子某些舊貴們能肆無忌憚,仰仗得不就是家資和僕從都沒受太多損失嗎?有錢有人,可不就有造反的底氣了,畢竟不用為生計奔波呀。
扶蘇認為父親的手段還是太柔和了。
貴族都說殺就直接殺了,還不如幹脆點,走到哪兒把哪兒的貴族抄家了呢。同樣都是令人詬病的行為,好歹後者還能撈到好處。
扶蘇微笑著說出魔鬼發言:
「貴族搜刮民脂民膏,導致黎庶苦不堪言。不如取其一半家產分發給庶民,其餘的充歸府庫,以後用於改善民生。」
——他們大秦可沒有當強盜搶人家財,弄來的錢都用在庶民身上了。
別管庶民信不信剩下那一半錢也會用到他們身上,反正發下來的那一半是實打實的。錢都到手了,誰也不清白,那大家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了。
秦王政微微皺眉。
不過轉念一想,原本不抄家也拿不到那些錢財,發給庶民就發給庶民吧。收買人心他也不是不會,舍小錢換大利,這筆買賣不虧。
其實秦王政以前也做過抄家貴族的事情,不過那會兒家產基本都被送入鹹陽填充國庫了。而且他這麽做不是特意去做的,沒有喪心病狂到所有貴族都不放過的地步。
貴族這種東西狡兔三窟,不重點盯著,不知道能轉移走多少財產來。扶蘇覺得那都是他大秦的國庫收入,絕對不能讓貴族拿走一分一毫。
什麽?你說那是貴族的私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是秦皇,天下九州都是他的,天下的錢也是他的。他要把自己的錢分給庶民,有什麽問題嗎?
正好趁著如今秦軍還在趙地陸續平定各地的反抗,趕緊把事情辦了。
於是第二天,幾位將軍提前結束了休假,重新整軍出發了。
這次他們接到的指令是分兵把守所有趙國通往他國的道路,最好能抓住每一個試圖偷溜的貴族。
大貴族當然是被抓去秦國和趙王遷一起關著了,小貴族不用抓起來,養著還浪費糧食。士兵隻需做出緊追不捨的架勢,逼迫貴族主動拋棄笨重的家資和奴隸就行。
你看,都不需要他們強行搜身搶錢。在被追殺的情況下,貴族頂多帶著體能好的健仆逃走,剩下的都得丟棄。
「隻是酈食其畢竟是後來者,恐怕很難徹底取代後勝的地位。若要說服齊王殺死太多貴族,在後勝的阻撓下很難成功。」
後勝再怎麽也是齊王建的親舅舅。
是以秦王政認為,酈食其恐怕隻能說動齊王殺掉一些跳的比較高的貴族。要殺滅所有貴族,難度太大。
這些貴族著實讓人棘手,不事生產隻知享受,還要為了自己的享受霸占一大批奴隸家僕伺候自己。
秦王政本來就嫌國內人手不足,實在眼饞貴族們的部曲扈從。
至於貴族本人,除了讀書識字沒有任何優點。又沒法進入官場為大秦效力,留著隻會生亂,還不如殺了呢。
扶蘇也道:
「貴族確實太多了,殺是殺不光的。好在我們隻需要殺雞儆猴即可,那都是小家族,過兩代也就沒落了。」
殺雞儆猴這件事上輩子的始皇一直在做,可惜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沒有徹底打滅那群舊貴族的心氣,他們總覺得被殺的義士失敗了,不影響自己下一次成功。
光殺人不誅心,殺再多也沒用,反而容易激起民憤。那群貴族一扯著這件事賣慘博同情,立刻就得到了不少舊地庶民的響應。
所幸那時扶蘇的懷柔政策初見成效,被鼓動的庶民隻有各國腹地的一小部分。
扶蘇展開自己寫的卷冊,一一同父親分析起來。
父親對這些舊貴族的了解不夠深入,才會走入隻要殺得夠多就能震懾得他們不敢妄動的誤區。
無妨,這些疏漏自己都能替父親補上。等父親了解了全貌,以他的雄才大略,收拾舊貴還不是手到擒來?
「貴族表麵看來是依仗出身才能高人一等,但出身隻在麵對黔首時才具有效力。若雙方同為貴族,另一方就不一定買帳了。」
貴族之間看中祖上的榮光和個人的本事,如果你祖上沒什麽出彩的人物,哪怕你是貴族,大家也懶得搭理你。
而且祖上顯赫也不見得好用,周天子出身夠顯赫吧?你看現在還有人搭理他嗎?像曲阜孔氏那樣能一直吃先祖老底的,畢竟是少數。
貴族之間也是有鄙視鏈的。
如果你本人沒有優秀到讓人忽略你的家世,那你還能依靠什麽呢?自然是金銀財帛這類的身外之物了。
秦王政恍然:
「貴族可以逃亡齊國,卻須得將財帛和僕從留下。」
讓那個他們帶著錢和人去齊國繼續當人上人,想都別想。沒了錢和人傍身,他們就隻剩個出身了。
戰國時期大家還算淳樸,你說自己出身哪個大家,很多人不會懷疑你在吹牛,還是會選擇相信的。
可是如果你吹牛的時候身邊連錢財和家僕都沒有一個,那再好騙的人都得在心裏打個問號。畢竟當前時代,這些東西就是辨別一個人出身的重要憑證。
先不談養尊處優、身無分文的貴族能不能活著抵達齊國,就算他們到了地方、也想法子讓人信了他們是值得投資的貴族,一直寄人籬下也翻不出風浪。
上輩子某些舊貴們能肆無忌憚,仰仗得不就是家資和僕從都沒受太多損失嗎?有錢有人,可不就有造反的底氣了,畢竟不用為生計奔波呀。
扶蘇認為父親的手段還是太柔和了。
貴族都說殺就直接殺了,還不如幹脆點,走到哪兒把哪兒的貴族抄家了呢。同樣都是令人詬病的行為,好歹後者還能撈到好處。
扶蘇微笑著說出魔鬼發言:
「貴族搜刮民脂民膏,導致黎庶苦不堪言。不如取其一半家產分發給庶民,其餘的充歸府庫,以後用於改善民生。」
——他們大秦可沒有當強盜搶人家財,弄來的錢都用在庶民身上了。
別管庶民信不信剩下那一半錢也會用到他們身上,反正發下來的那一半是實打實的。錢都到手了,誰也不清白,那大家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了。
秦王政微微皺眉。
不過轉念一想,原本不抄家也拿不到那些錢財,發給庶民就發給庶民吧。收買人心他也不是不會,舍小錢換大利,這筆買賣不虧。
其實秦王政以前也做過抄家貴族的事情,不過那會兒家產基本都被送入鹹陽填充國庫了。而且他這麽做不是特意去做的,沒有喪心病狂到所有貴族都不放過的地步。
貴族這種東西狡兔三窟,不重點盯著,不知道能轉移走多少財產來。扶蘇覺得那都是他大秦的國庫收入,絕對不能讓貴族拿走一分一毫。
什麽?你說那是貴族的私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是秦皇,天下九州都是他的,天下的錢也是他的。他要把自己的錢分給庶民,有什麽問題嗎?
正好趁著如今秦軍還在趙地陸續平定各地的反抗,趕緊把事情辦了。
於是第二天,幾位將軍提前結束了休假,重新整軍出發了。
這次他們接到的指令是分兵把守所有趙國通往他國的道路,最好能抓住每一個試圖偷溜的貴族。
大貴族當然是被抓去秦國和趙王遷一起關著了,小貴族不用抓起來,養著還浪費糧食。士兵隻需做出緊追不捨的架勢,逼迫貴族主動拋棄笨重的家資和奴隸就行。
你看,都不需要他們強行搜身搶錢。在被追殺的情況下,貴族頂多帶著體能好的健仆逃走,剩下的都得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