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眾人達成共識:
「此舉大善!」
雖然不至於各家各戶都能參與到藥丸製作,畢竟百越對藥物需求沒到那麽海量的程度。但至少可以給一部分家庭提供額外的收入,讓黎庶的日子好過一些。
大秦家家戶戶都要服兵役,去當兵時能有一件甲冑防身便可大大提高存活率。
甲冑需要自家花錢買,大部分平民買不起。但做藥丸能賺到錢的話,就能湊錢給家中男丁買甲冑了。
如此一來,即便黎庶手中有了錢,也不會拋棄農耕跑去經商。他們會很珍惜手裏這點意外之財,買到甲冑之前絕不會胡亂花掉。
秦王政琢磨了一番,覺得這和自己抑商的念頭並不衝突,於是欣然應允了。
事情自然交由巴清配合各地官署一起處理。安排人製藥需要官署出麵,跑商和聯絡百越則是巴清負責。
巴清看完整個流程之後,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懂商業的人可能就單純覺得這是普通的以物易物,但巴清不這麽想。
這分明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真的做起來了,大秦會嚐到甜頭,以後類似的產業鏈就會越來越多。當產業鏈足夠多之後,大秦的商業就能被徹底盤活。
到那個時候,什麽齊地商業最繁榮?分明是他們大秦商業最繁榮!
齊地可沒有這麽完善的商業體係,他們大多還是在做低買高賣、兩地倒賣的生意。沒有齊國官署的扶持,也很難大規模安排百姓生產他們需要的商品。
公子怎麽什麽都會,而且還真讓他說動了王上同意叫庶民參與藥丸的製作?
巴清心裏對扶蘇能繼位的信心更足了,辦起事情來也越發盡心賣力。
與此同時,扶蘇本人正在感慨巴清真好用。
無論是她利用商隊幫自己做事,還是她的商隊走南闖北見識廣博這一點,都對扶蘇極為有利。
那些扶蘇自己不好拿出來的技術和知識,都能假託「巴蜀的商隊從某地聽聞」。
不需要暴露自己重生之事,就能推動大秦各行各業的發展,令扶蘇十分滿意。
巴清會不會起疑?
不,巴清隻會認為公子手裏有不好明說的情報機構。於是心生忌憚,不敢在背地裏搞小動作。
作者有話要說:
巴清(瘋狂迪化扶蘇):長公子深不可測!
第16章 良苦用心
一條產業鏈並沒有那麽快就能建立起來,畢竟這其中牽扯到很多處細節。
秦王政將事情交由馮去疾去統籌。
馮去疾如今和李斯差不多,是個已經嶄露頭角,但功勳和資歷尚且不足的新貴。但待到天下一統,他便能頂替支持分封製的王綰,一躍成為大秦的右丞相。
秦以右為尊,是以在名義上,右相馮去疾是要比左相李斯地位高一些的。
不過,名義是名義,真正的權柄多少還要看個人能力和帝王偏愛。
始皇在位時還好,等到扶蘇繼位,想也知道作為「扶蘇陛下唯一心腹」的李斯,肯定是不會屈居人下的。
不過馮去疾能力不錯,扶蘇倒也沒有打壓他。畢竟李斯這傢夥有時候容易腦子一熱做出錯誤判斷,有馮去疾和他互相查漏補缺也是好的。
這次差事交給了馮去疾,是他的一個機遇。倘若能夠將事情辦得漂亮,迴來之後應當能一躍成為上卿。
前世馮去疾升任右相之前,便是上卿中的禦史大夫。這個職位在大秦非常顯赫,隻比丞相低一等。
大秦的三公九卿,其中三公便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國尉。
當然,馮去疾現在的職位也不低。
他之前任為治粟內史,掌管財政。和廷尉李斯、郎中令蒙毅一樣,都屬於九卿。
作為產業鏈的幕後推動者,扶蘇自然不會一點都不參與。但他也確實沒空親自去盯,便提前傳喚馮去疾,與他細細商討個中細節。
馮去疾是個聰明人,雖然整條產業鏈都是眾臣在朝堂上商議出來的,但背後到底是誰在出主意,他哪裏能看不出來?
現在長公子願意提點他,馮去疾自然無有不應,立刻帶上筆墨布帛,過來聽課了。
「如今六國雖已有丸狀藥物,但大多還是直接嚼服藥草或用水煎之。丸藥便於攜帶,不必憂慮做多了賣不出去,可以先在關中挑選生計艱難的庶民參與其中。」
戰國時期醫學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藥丸的製作方法,然而古代存儲技術不佳,藥丸做出來很快就容易失去藥效。
所以藥丸很少作為商品售賣,常常是權貴生病後,醫者才少量製作一些。等快吃完了,再接著製作。
但這並不代表藥丸就賣不出去,它製作起來比煎藥更費勁,這才沒有在底層推廣。如果有人願意出售成品,黎庶不一定買得起,薄有家資的人卻不會省這點小錢。
不過藥丸不是完全按照煎藥的方子製作就行的,其中還要進行改良。
好在已有的幾種藥丸方子暫時也夠用,剩下的令太醫署再研製就行。通商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把商品運到百越再運迴來,光是趕路就要花費月餘。
官府僱人製藥自然要給報酬,之前朝堂上倒也有人提議用隸臣妾來充作勞工,如此便不必給錢財了。
提議不錯,可惜扶蘇弄出這個產業鏈來,其中一項目的就是讓利於民。
「此舉大善!」
雖然不至於各家各戶都能參與到藥丸製作,畢竟百越對藥物需求沒到那麽海量的程度。但至少可以給一部分家庭提供額外的收入,讓黎庶的日子好過一些。
大秦家家戶戶都要服兵役,去當兵時能有一件甲冑防身便可大大提高存活率。
甲冑需要自家花錢買,大部分平民買不起。但做藥丸能賺到錢的話,就能湊錢給家中男丁買甲冑了。
如此一來,即便黎庶手中有了錢,也不會拋棄農耕跑去經商。他們會很珍惜手裏這點意外之財,買到甲冑之前絕不會胡亂花掉。
秦王政琢磨了一番,覺得這和自己抑商的念頭並不衝突,於是欣然應允了。
事情自然交由巴清配合各地官署一起處理。安排人製藥需要官署出麵,跑商和聯絡百越則是巴清負責。
巴清看完整個流程之後,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懂商業的人可能就單純覺得這是普通的以物易物,但巴清不這麽想。
這分明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真的做起來了,大秦會嚐到甜頭,以後類似的產業鏈就會越來越多。當產業鏈足夠多之後,大秦的商業就能被徹底盤活。
到那個時候,什麽齊地商業最繁榮?分明是他們大秦商業最繁榮!
齊地可沒有這麽完善的商業體係,他們大多還是在做低買高賣、兩地倒賣的生意。沒有齊國官署的扶持,也很難大規模安排百姓生產他們需要的商品。
公子怎麽什麽都會,而且還真讓他說動了王上同意叫庶民參與藥丸的製作?
巴清心裏對扶蘇能繼位的信心更足了,辦起事情來也越發盡心賣力。
與此同時,扶蘇本人正在感慨巴清真好用。
無論是她利用商隊幫自己做事,還是她的商隊走南闖北見識廣博這一點,都對扶蘇極為有利。
那些扶蘇自己不好拿出來的技術和知識,都能假託「巴蜀的商隊從某地聽聞」。
不需要暴露自己重生之事,就能推動大秦各行各業的發展,令扶蘇十分滿意。
巴清會不會起疑?
不,巴清隻會認為公子手裏有不好明說的情報機構。於是心生忌憚,不敢在背地裏搞小動作。
作者有話要說:
巴清(瘋狂迪化扶蘇):長公子深不可測!
第16章 良苦用心
一條產業鏈並沒有那麽快就能建立起來,畢竟這其中牽扯到很多處細節。
秦王政將事情交由馮去疾去統籌。
馮去疾如今和李斯差不多,是個已經嶄露頭角,但功勳和資歷尚且不足的新貴。但待到天下一統,他便能頂替支持分封製的王綰,一躍成為大秦的右丞相。
秦以右為尊,是以在名義上,右相馮去疾是要比左相李斯地位高一些的。
不過,名義是名義,真正的權柄多少還要看個人能力和帝王偏愛。
始皇在位時還好,等到扶蘇繼位,想也知道作為「扶蘇陛下唯一心腹」的李斯,肯定是不會屈居人下的。
不過馮去疾能力不錯,扶蘇倒也沒有打壓他。畢竟李斯這傢夥有時候容易腦子一熱做出錯誤判斷,有馮去疾和他互相查漏補缺也是好的。
這次差事交給了馮去疾,是他的一個機遇。倘若能夠將事情辦得漂亮,迴來之後應當能一躍成為上卿。
前世馮去疾升任右相之前,便是上卿中的禦史大夫。這個職位在大秦非常顯赫,隻比丞相低一等。
大秦的三公九卿,其中三公便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國尉。
當然,馮去疾現在的職位也不低。
他之前任為治粟內史,掌管財政。和廷尉李斯、郎中令蒙毅一樣,都屬於九卿。
作為產業鏈的幕後推動者,扶蘇自然不會一點都不參與。但他也確實沒空親自去盯,便提前傳喚馮去疾,與他細細商討個中細節。
馮去疾是個聰明人,雖然整條產業鏈都是眾臣在朝堂上商議出來的,但背後到底是誰在出主意,他哪裏能看不出來?
現在長公子願意提點他,馮去疾自然無有不應,立刻帶上筆墨布帛,過來聽課了。
「如今六國雖已有丸狀藥物,但大多還是直接嚼服藥草或用水煎之。丸藥便於攜帶,不必憂慮做多了賣不出去,可以先在關中挑選生計艱難的庶民參與其中。」
戰國時期醫學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藥丸的製作方法,然而古代存儲技術不佳,藥丸做出來很快就容易失去藥效。
所以藥丸很少作為商品售賣,常常是權貴生病後,醫者才少量製作一些。等快吃完了,再接著製作。
但這並不代表藥丸就賣不出去,它製作起來比煎藥更費勁,這才沒有在底層推廣。如果有人願意出售成品,黎庶不一定買得起,薄有家資的人卻不會省這點小錢。
不過藥丸不是完全按照煎藥的方子製作就行的,其中還要進行改良。
好在已有的幾種藥丸方子暫時也夠用,剩下的令太醫署再研製就行。通商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把商品運到百越再運迴來,光是趕路就要花費月餘。
官府僱人製藥自然要給報酬,之前朝堂上倒也有人提議用隸臣妾來充作勞工,如此便不必給錢財了。
提議不錯,可惜扶蘇弄出這個產業鏈來,其中一項目的就是讓利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