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肉是必須分出去的,自己又吃不下,那就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大不了先承諾庶民做官最高做到幾級,高官之位還是由他們貴族瓜分。等日後官吏中庶民勢力足夠龐大時,想取消這個限製將會輕而易舉。
秦王政對兒子的迴答十分滿意,又問了一些刁鑽的問題,檢驗兒子的理政之能。
末了,他眉眼舒展,叮囑道:
「明日開始,你同寡人一起去上朝。」
兒子這麽優秀,不能再讓他待在章台宮裏悶著了。拉出去給朝臣們瞧瞧,也省得他們總覺得長公子不足以堪當大任,整天琢磨歪心思。
正事談完,扶蘇這才提起私事:
「父親方才進殿之前眉宇間似有不悅,莫非是朝中出了什麽變故?」
提起這個,秦王政心裏有點不高興。但剛才的一番談話讓他覺得那點不愉根本不足為道,所以依然麵色和緩,隻隨意提了一句胡姬的冒犯。
扶蘇明白了,主動請纓去解決這個問題:
「此事不必父親勞心,事情既是我惹出來的,那便交由我處理即可。」
秦王政卻皺眉:
「這種小事,何須浪費你的時間?」
有這功夫,扶蘇不知道能處理多少政務了。
秦王政當即叫來侍官傳令:
「公子胡亥既不想學,那以後也不必再學了。」
簡單粗暴,完全不顧他人死活。
扶蘇心想,胡姬恐怕又要找人哭訴了。不過這次應該不敢再來招惹父親,可能會去太後那裏。
第12章 太後薨
不出扶蘇所料,秦王政的命令下達之後沒多久,胡姬就坐不住了,直接去求見了太後趙姬。
一個被王上親口說出「不想學以後就不必再學」的公子,外人會怎麽看他?
不明真相的人會認為公子胡亥不學無術,竟連王上都驚動了。這樣一個公子,別說繼承王位了,就算是在朝中當個普通的君侯也是做夢。
即便有人探尋到了這件事的完整過程,也不見得能對胡亥有什麽好印象。有這麽個隻會拖後腿的母親在,朝臣對他的信心也會大大降低。
胡姬自然要趁著消息還沒傳開,趕緊讓胡亥復學。但她又不敢再去找秦王政,隻能去求其他長輩。
趙姬和秦王政關係不好,可再不好那也是親娘。作為祖母的趙姬有資格插手孫子的教養問題,隻要太後發了話,王上那邊應該也不會公然違抗。
可惜胡姬打算得很,結果去甘泉宮求見時,卻連趙姬的麵都見不著。
楚係一脈動作不算快,是以趙姬身邊還有很多她自己的心腹。但,心腹都是身邊近侍,一般沒人會去收買守門的侍從。
所以扶蘇輕而易舉地替換了這幾個位置的人,隻要他不想,沒了守門人的通報,某些消息就傳不到趙姬耳中。
胡姬並不知道守門人根本沒進去通報,隻是做做樣子往甘泉宮內繞了一圈又迴來了。
聽聞太後不想見自己,她咬了咬唇,到底沒有糾纏。
已經惹怒了王上,不好再惹怒太後了。
胡姬於是轉頭去求見華陽太後。
華陽夫人是孝文王的王後,莊襄王子楚嫡母。雖然不是生母,但這些年一直頗受尊崇。
這位比趙姬還要長一輩的老人家如今已是六十多歲的高齡,早就不插手底下小輩的事情。可胡姬覺得,華陽太後到底輩分高,又不像趙姬那樣和王上關係不睦,或許她說的話更有分量。
沒成想,這一次依舊吃了個閉門羹。
倒不是扶蘇連華陽宮的守衛都換了,而是華陽太後最近身子很不好,根本無法見客。
前段時間朝中還有人藉此發難,說華陽太後會生病就是因為大秦發兵攻打韓國。上天都看不過去了,這才降下罪罰。
這種無稽之談自然遭受到了所有人的嗤之以鼻。
發兵是王上下令的,怎麽受罪的反倒成了華陽太後?老天要是真的看不過眼,也該讓王上病一病才對。
作為封建迷信的重度愛好者,秦王政自己都沒信這個鬼話。而且即便真有天譴,朝他來就是,他會怕這些?
是以攻韓一事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倒是出聲的人遭受到了同僚排擠。
甭管那傢夥是收了韓國的好處才發表此等言論,還是別的什麽緣故。他和王上理念衝突,又沒有特別厲害的能耐,以後想來也沒有升官加爵的機會了。
——有大才的韓非都因為一心向韓被王上放棄了,你難道本事比他還大?
到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再無人提起這件事情。連帶著不少人都對華陽太後生病一事起了懷疑,覺得可能就是普通小病,被那人拿來誇大其詞了而已。
胡姬就是這麽想的。
華陽太後深居簡出,本來就不愛去外頭晃悠。她一般都待在華陽宮裏,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連楚係勢力也不怎麽愛搭理。
華陽宮這個地方比較特殊,那裏曾經是鹹陽宮專設給太子的宮室,為秦太子宮。
孝文王被封太子之後,華陽夫人就隨著丈夫遷居入其中,此後直到孝文王繼位也沒挪過窩。連宮殿名改為華陽宮也是因為當年華陽夫人頗受寵愛,之後這裏就成了她的專屬宮殿。
無論外界流言怎麽傳,隻有華陽宮裏的侍者知道老太後身子骨是真的不太好了。太醫一日三趟地造訪,也不見她有起色。
大不了先承諾庶民做官最高做到幾級,高官之位還是由他們貴族瓜分。等日後官吏中庶民勢力足夠龐大時,想取消這個限製將會輕而易舉。
秦王政對兒子的迴答十分滿意,又問了一些刁鑽的問題,檢驗兒子的理政之能。
末了,他眉眼舒展,叮囑道:
「明日開始,你同寡人一起去上朝。」
兒子這麽優秀,不能再讓他待在章台宮裏悶著了。拉出去給朝臣們瞧瞧,也省得他們總覺得長公子不足以堪當大任,整天琢磨歪心思。
正事談完,扶蘇這才提起私事:
「父親方才進殿之前眉宇間似有不悅,莫非是朝中出了什麽變故?」
提起這個,秦王政心裏有點不高興。但剛才的一番談話讓他覺得那點不愉根本不足為道,所以依然麵色和緩,隻隨意提了一句胡姬的冒犯。
扶蘇明白了,主動請纓去解決這個問題:
「此事不必父親勞心,事情既是我惹出來的,那便交由我處理即可。」
秦王政卻皺眉:
「這種小事,何須浪費你的時間?」
有這功夫,扶蘇不知道能處理多少政務了。
秦王政當即叫來侍官傳令:
「公子胡亥既不想學,那以後也不必再學了。」
簡單粗暴,完全不顧他人死活。
扶蘇心想,胡姬恐怕又要找人哭訴了。不過這次應該不敢再來招惹父親,可能會去太後那裏。
第12章 太後薨
不出扶蘇所料,秦王政的命令下達之後沒多久,胡姬就坐不住了,直接去求見了太後趙姬。
一個被王上親口說出「不想學以後就不必再學」的公子,外人會怎麽看他?
不明真相的人會認為公子胡亥不學無術,竟連王上都驚動了。這樣一個公子,別說繼承王位了,就算是在朝中當個普通的君侯也是做夢。
即便有人探尋到了這件事的完整過程,也不見得能對胡亥有什麽好印象。有這麽個隻會拖後腿的母親在,朝臣對他的信心也會大大降低。
胡姬自然要趁著消息還沒傳開,趕緊讓胡亥復學。但她又不敢再去找秦王政,隻能去求其他長輩。
趙姬和秦王政關係不好,可再不好那也是親娘。作為祖母的趙姬有資格插手孫子的教養問題,隻要太後發了話,王上那邊應該也不會公然違抗。
可惜胡姬打算得很,結果去甘泉宮求見時,卻連趙姬的麵都見不著。
楚係一脈動作不算快,是以趙姬身邊還有很多她自己的心腹。但,心腹都是身邊近侍,一般沒人會去收買守門的侍從。
所以扶蘇輕而易舉地替換了這幾個位置的人,隻要他不想,沒了守門人的通報,某些消息就傳不到趙姬耳中。
胡姬並不知道守門人根本沒進去通報,隻是做做樣子往甘泉宮內繞了一圈又迴來了。
聽聞太後不想見自己,她咬了咬唇,到底沒有糾纏。
已經惹怒了王上,不好再惹怒太後了。
胡姬於是轉頭去求見華陽太後。
華陽夫人是孝文王的王後,莊襄王子楚嫡母。雖然不是生母,但這些年一直頗受尊崇。
這位比趙姬還要長一輩的老人家如今已是六十多歲的高齡,早就不插手底下小輩的事情。可胡姬覺得,華陽太後到底輩分高,又不像趙姬那樣和王上關係不睦,或許她說的話更有分量。
沒成想,這一次依舊吃了個閉門羹。
倒不是扶蘇連華陽宮的守衛都換了,而是華陽太後最近身子很不好,根本無法見客。
前段時間朝中還有人藉此發難,說華陽太後會生病就是因為大秦發兵攻打韓國。上天都看不過去了,這才降下罪罰。
這種無稽之談自然遭受到了所有人的嗤之以鼻。
發兵是王上下令的,怎麽受罪的反倒成了華陽太後?老天要是真的看不過眼,也該讓王上病一病才對。
作為封建迷信的重度愛好者,秦王政自己都沒信這個鬼話。而且即便真有天譴,朝他來就是,他會怕這些?
是以攻韓一事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倒是出聲的人遭受到了同僚排擠。
甭管那傢夥是收了韓國的好處才發表此等言論,還是別的什麽緣故。他和王上理念衝突,又沒有特別厲害的能耐,以後想來也沒有升官加爵的機會了。
——有大才的韓非都因為一心向韓被王上放棄了,你難道本事比他還大?
到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再無人提起這件事情。連帶著不少人都對華陽太後生病一事起了懷疑,覺得可能就是普通小病,被那人拿來誇大其詞了而已。
胡姬就是這麽想的。
華陽太後深居簡出,本來就不愛去外頭晃悠。她一般都待在華陽宮裏,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連楚係勢力也不怎麽愛搭理。
華陽宮這個地方比較特殊,那裏曾經是鹹陽宮專設給太子的宮室,為秦太子宮。
孝文王被封太子之後,華陽夫人就隨著丈夫遷居入其中,此後直到孝文王繼位也沒挪過窩。連宮殿名改為華陽宮也是因為當年華陽夫人頗受寵愛,之後這裏就成了她的專屬宮殿。
無論外界流言怎麽傳,隻有華陽宮裏的侍者知道老太後身子骨是真的不太好了。太醫一日三趟地造訪,也不見她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