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前正是急需囤積資本的時候,大秦需要更多的良田、需要關中成為大秦的第二個糧倉。如此才能在後續滅六國的時候,有更多的糧草支援。
鄭國渠雖然多修了,但它也讓關中擁有了更充足的良田,短期內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
隻要這個渠可以支撐到一統天下,這筆投資就不虧。比起更大規模的糧倉對戰爭的作用,區區修渠的人力消耗,根本不值一提。
大不了天下一統之後再將多餘的溝渠棄而不用,關中的河道也能再重新蘊養迴來,不至於徹底枯竭。
事實上鄭國渠在後世沿用了很多年,關中河道也沒有因此就出現明顯的斷流情況。
而一統天下,隻要短短十年就足夠了。
想通這些,李斯隻覺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既然王上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縮減鄭國渠規模,那他說與不說其實根本不重要。隱瞞也就隱瞞了,王上還不至於為了這點小事處罰他。
可惜他想明白得太晚了,長公子的賊船已經登上,再想下船根本不可能。
公子就是故意的,仗著他鑽進牛角尖出不來,趁虛而入將他收服。之後的點明真相,也不知道是他生出了惡趣味想看臣子的笑話,還是當真不忍心見下屬成日生活在提心弔膽中。
李斯覺得他屬實是玩不過公子,他認栽。
「廷尉這是想明白了?」
扶蘇含笑反問。
聽著公子的明知故問,李斯有氣無力地拱了拱手:
「多謝公子提點,斯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
扶蘇善良地放過了大受打擊的李廷尉,沒有再說什麽紮心的話。
李斯心裏罵罵咧咧地走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恐怕從那日朝會上的彈劾開始就是公子做的局。
公子盯上了他這個好用的下屬,於是先弄到他的把柄。再在所有人麵前做戲,讓眾人誤以為他們關係不睦。之後公子再來威逼利誘,將他收入麾下。
如此一來,誰也不會懷疑他李斯是站在長公子這一邊的,畢竟他們關係差這件事早已深入人心。
奸詐,太奸詐了!
不愧是秦王血脈,和他高祖父昭襄王一樣狡猾!
迴到官署的李廷尉化悲憤為力量,處理公務的速度大大提升。同僚們詫異地看向他,不知對方受到了什麽打擊。
說起來昨日有小道消息傳聞李廷尉進宮時遭到了長公子的刁難。今日廷尉又進宮了一迴,不會是又被公子指著鼻子罵了一遍不配當廷尉吧?
同僚們:嘶,李斯真是太倒黴了!
希望長公子早日醒悟不再為難他吧。
扶蘇尚且不知鹹陽出現了這種汙衊他欺負李斯的謠言,不過他很快就會知道了。
由於扶蘇外出散步時都令侍者站得很遠,侍者完全聽不見二人的交談。他們隻能通過兩人的神態動作,以此來判斷二人到底說了什麽。
結果李斯兩次都表現得非常卑微,這一次更是先皺眉沉思、後麵帶憤慨。看在不明真相的人眼裏,這可不就是長公子針對李廷尉的鐵證?
章台宮發生的事情很難瞞住宮殿主人的耳目,是以秦王政也第一時間聽聞了這件事。
昨日侍者來迴稟的時候,秦王政還沒放在心上。他覺得李斯一向謹小慎微慣了,姿態謙卑也不一定就是受了欺負。
可是今日再聽到變本加厲的反饋,秦王政終於意識到這麽放任下去不行。
李斯是他日後要重用的人才,扶蘇則是他屬意的繼承人。兩人不說通力合作,也不能站到對立麵去。
秦王政上迴故意沒和兒子分析韓非之死的內幕,因為他不太想向兒子承認這件事裏有他的授意。兒子太過愛惜人才,到時候被指責的人恐怕要從李斯變成他。
好不容易和兒子相處和睦起來,他一點不想關係又迴到從前。
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為了大秦的未來,秦王政不得不做出一些取捨。
於是等扶蘇迴來之後,就補上了一節課。課上完後,父親還語重心長地勸他和李斯和好,不要再針對人家了。
扶蘇:……
作者有話要說:
李斯(抹眼淚):還是王上心疼我!被公子設套怎麽不算欺負和針對呢?
扶蘇:微笑.jpg
危李斯危
第5章 登門致歉
麵對父親的諄諄教誨,扶蘇還能怎麽辦呢?這個時候為自己辯解是下下之策,不如誠懇認錯,還能在父親心裏博一個好印象。
反正誰吃虧他扶蘇都不會吃虧。
兩輩子了,從來都是他讓別人蒙受冤屈,從沒有人能反坑他一把。即便這件事裏李斯自己也很無辜,扶蘇也愉快地決定把帳算到李斯頭上。
正好,還能利用這件事再嚇唬李斯一迴,讓他以後乖乖辦事,別妄圖耍什麽小心思。
扶蘇臉上露出了慚愧之色:
「原來韓非先生一事竟有這等隱情,是我誤會李廷尉了。既然如此,我當親自登門去同廷尉道一聲歉才是。」
秦王政欲言又止。
他想說堂堂大秦公子,倒也不必給一個小小的廷尉道歉。但是轉念一想,若是他自己做錯了事情,他也是會誠心向臣子致歉的。
作為秦王的他這麽做都不覺得辱沒自己的身份,大秦公子當然也做得。扶蘇去道個歉也好,李斯性格謹小慎微,如此一來便不會也不敢再計較這件事。
鄭國渠雖然多修了,但它也讓關中擁有了更充足的良田,短期內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
隻要這個渠可以支撐到一統天下,這筆投資就不虧。比起更大規模的糧倉對戰爭的作用,區區修渠的人力消耗,根本不值一提。
大不了天下一統之後再將多餘的溝渠棄而不用,關中的河道也能再重新蘊養迴來,不至於徹底枯竭。
事實上鄭國渠在後世沿用了很多年,關中河道也沒有因此就出現明顯的斷流情況。
而一統天下,隻要短短十年就足夠了。
想通這些,李斯隻覺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既然王上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縮減鄭國渠規模,那他說與不說其實根本不重要。隱瞞也就隱瞞了,王上還不至於為了這點小事處罰他。
可惜他想明白得太晚了,長公子的賊船已經登上,再想下船根本不可能。
公子就是故意的,仗著他鑽進牛角尖出不來,趁虛而入將他收服。之後的點明真相,也不知道是他生出了惡趣味想看臣子的笑話,還是當真不忍心見下屬成日生活在提心弔膽中。
李斯覺得他屬實是玩不過公子,他認栽。
「廷尉這是想明白了?」
扶蘇含笑反問。
聽著公子的明知故問,李斯有氣無力地拱了拱手:
「多謝公子提點,斯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
扶蘇善良地放過了大受打擊的李廷尉,沒有再說什麽紮心的話。
李斯心裏罵罵咧咧地走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恐怕從那日朝會上的彈劾開始就是公子做的局。
公子盯上了他這個好用的下屬,於是先弄到他的把柄。再在所有人麵前做戲,讓眾人誤以為他們關係不睦。之後公子再來威逼利誘,將他收入麾下。
如此一來,誰也不會懷疑他李斯是站在長公子這一邊的,畢竟他們關係差這件事早已深入人心。
奸詐,太奸詐了!
不愧是秦王血脈,和他高祖父昭襄王一樣狡猾!
迴到官署的李廷尉化悲憤為力量,處理公務的速度大大提升。同僚們詫異地看向他,不知對方受到了什麽打擊。
說起來昨日有小道消息傳聞李廷尉進宮時遭到了長公子的刁難。今日廷尉又進宮了一迴,不會是又被公子指著鼻子罵了一遍不配當廷尉吧?
同僚們:嘶,李斯真是太倒黴了!
希望長公子早日醒悟不再為難他吧。
扶蘇尚且不知鹹陽出現了這種汙衊他欺負李斯的謠言,不過他很快就會知道了。
由於扶蘇外出散步時都令侍者站得很遠,侍者完全聽不見二人的交談。他們隻能通過兩人的神態動作,以此來判斷二人到底說了什麽。
結果李斯兩次都表現得非常卑微,這一次更是先皺眉沉思、後麵帶憤慨。看在不明真相的人眼裏,這可不就是長公子針對李廷尉的鐵證?
章台宮發生的事情很難瞞住宮殿主人的耳目,是以秦王政也第一時間聽聞了這件事。
昨日侍者來迴稟的時候,秦王政還沒放在心上。他覺得李斯一向謹小慎微慣了,姿態謙卑也不一定就是受了欺負。
可是今日再聽到變本加厲的反饋,秦王政終於意識到這麽放任下去不行。
李斯是他日後要重用的人才,扶蘇則是他屬意的繼承人。兩人不說通力合作,也不能站到對立麵去。
秦王政上迴故意沒和兒子分析韓非之死的內幕,因為他不太想向兒子承認這件事裏有他的授意。兒子太過愛惜人才,到時候被指責的人恐怕要從李斯變成他。
好不容易和兒子相處和睦起來,他一點不想關係又迴到從前。
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為了大秦的未來,秦王政不得不做出一些取捨。
於是等扶蘇迴來之後,就補上了一節課。課上完後,父親還語重心長地勸他和李斯和好,不要再針對人家了。
扶蘇:……
作者有話要說:
李斯(抹眼淚):還是王上心疼我!被公子設套怎麽不算欺負和針對呢?
扶蘇:微笑.jpg
危李斯危
第5章 登門致歉
麵對父親的諄諄教誨,扶蘇還能怎麽辦呢?這個時候為自己辯解是下下之策,不如誠懇認錯,還能在父親心裏博一個好印象。
反正誰吃虧他扶蘇都不會吃虧。
兩輩子了,從來都是他讓別人蒙受冤屈,從沒有人能反坑他一把。即便這件事裏李斯自己也很無辜,扶蘇也愉快地決定把帳算到李斯頭上。
正好,還能利用這件事再嚇唬李斯一迴,讓他以後乖乖辦事,別妄圖耍什麽小心思。
扶蘇臉上露出了慚愧之色:
「原來韓非先生一事竟有這等隱情,是我誤會李廷尉了。既然如此,我當親自登門去同廷尉道一聲歉才是。」
秦王政欲言又止。
他想說堂堂大秦公子,倒也不必給一個小小的廷尉道歉。但是轉念一想,若是他自己做錯了事情,他也是會誠心向臣子致歉的。
作為秦王的他這麽做都不覺得辱沒自己的身份,大秦公子當然也做得。扶蘇去道個歉也好,李斯性格謹小慎微,如此一來便不會也不敢再計較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