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拯救女主,女醫生的科舉之路 作者:文子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元靜雲的喉嚨仿佛被什麽堵住一般,看著王二娘緊皺的眉頭,哪怕知道她心中並不樂意自己走這條路,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支持自己,若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行了,又不是小孩子了,這銀子你拿著,束脩一併交給先生。」王二娘從盒子裏拿來換好的碎銀。
兩人合計的時候,為了不被有心人惦記,特別將銀餅埋到了床底的石磚下,隻換了些碎銀日常使用。平日王二娘操持家中事務,元靜雲便也將錢都放在王二娘手裏。
「好,」元靜雲癟了癟嘴,從初時的迷茫到此刻的感動,元靜雲越發覺得她就是元二,王二娘是她的親娘,這也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和一個真實可觸的世界。
元靜雲其實並不笨,她大學時能記下那麽多醫書,便是個記性好的,方向感強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所以隻是讓王二娘指了條路,她便朝著西邊往前走,原身應該是去過向前村,所以她記憶裏也時不時出現一些模糊的印象。
五裏路雖走了快一個時辰,但元靜雲基本也記住了返程的路線。挨個詢問村裏人,元靜雲在村子中心的位置找到了村學,村學周圍環繞著一片寬廣的田地和青翠的果樹林。正午時分,太陽高懸在天空,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大地上,溫暖而明亮。
大門由黃土和木材搭建而成。門前沒有華麗的匾額,隻有幾個木製的字牌掛在門口,上麵寫著"村學"二字。
村學大堂內鋪著簡單的竹蓆,木桌上擺放著簡陋的書籍和筆墨紙硯。院內有一口老式的水井,清澈見底。井邊有幾個木質的長凳,幾人正坐在木凳上用衣袖扇風。
元靜雲上前大廳才知道先生姓朱,是外鄉人,但聽到對方介紹姓氏時她就驚呆了。
姓朱,不會是男主的老師吧!要說書中那位朱先生,雖然深居簡出,但男主的老師豈能是普通人,必然是隱士高人,而男主則是這位朱先生唯一一個授業子,也就是親傳弟子,何等殊榮。
唔,季前村不就是男主的故鄉嗎?瞧那陽光燦爛的麵龐,晶瑩透亮的目光,舉世溫文爾雅的男主,元靜雲心生退學之念,也不知其他村學在何處?但想到裏長為自己找了個這麽好的老師,那些送出去的肉倒也沒白送。
然而,一想到朱先生博學多才,又心生不舍,能沾沾男主的金手指,何樂而不為?大不了多防著些男主,總不可能被書中劇情的力量強行牽引吧。
元靜雲咽了口水,硬著頭皮上前,向朱先生行禮,並恭敬地道:「先生,學生名叫元靜雲,敢請先生賜教,學生願以薄禮叩見,希望得以投身先生門下,乞請指點迷津,傳授學問。」
見元靜雲出口成章,朱錫不禁眼前一亮,這段話是元靜雲翻看了好久,又特意問了元安,用筆記下來的。短短三十四個字,背了快一下午,可惜繞口的很,現下流利的說出口,心下也是一鬆,小心翼翼抬頭正好對上朱熹審視的目光。
朱錫原是國子監侍讀學士,因性子剛正不阿而得罪了京城貴人,被罷免了官職。至於他為什麽會來到這邊境的小山村,元靜雲心裏嘀咕,大概是為了讓男主在科舉中成功所鋪設的情節吧。
「爾乃何人?年紀幾何?」朱錫手持一隻毛筆,男主季元彎腰在一旁磨墨。
「學生今年十四,是元家嶺的人。」元靜雲輕聲道。
聽到元靜雲今年已經十四歲,微亮的眸子淡了些,有些遺憾道:「過去有何學問?」
「還不曾開蒙。」元靜雲老老實實道。
「哦,」聽到此朱錫頓時興趣缺缺,要知道讀書人一般都是七歲開蒙,達官顯貴更是六歲便請專門的先生授課,元靜雲十四歲才開蒙,確實是晚了太多。
就連男主也是十歲便開蒙,跟著朱錫學了六年,現下已是一名秀才,雖然縣試時拿了縣案首順利進入縣學,但季元仍舊時常迴來找朱熹討教學問。
「那,對讀書有何態度?」朱熹照例問道。
「願虛心向學,刻苦用功,朝夕不懈。」元靜雲恭敬道。
「嗯,」朱錫滿意的點點頭,收下元靜雲的束脩道:「明日六更來此,至申時歸家,你可有疑意?」
「學生並無異議。」元靜雲恭敬道。
見朱錫擺手讓下一個人進屋,元靜雲忙不迭的出了學堂,迎麵便碰上了元家大房的長子元盛,元靜雲本不認識元盛,但奈何元朗是個大嗓門。
「你這個混蛋,為何出現在這兒!」這些日因著元朗同苗三娘一同去找元靜雲麻煩,被元軍關在家中數日,心裏早憋了一肚子火,今日好不容易藉口陪兄長拜見恩師,這才得以出門,此刻見到元靜雲恨不得上前便揍她一頓。
「你這人好生無禮,我都沒有責怪你當日背信承諾,你倒還敢口吐汙穢。」元靜雲牙尖嘴利自是不怕。
元盛此刻已是童生,曾在朱錫處求學,自知老師的厲害之處,此次不僅是為了感念恩師,也是想帶元朗拜師,同自己一般考科舉。
沒成想,自家弟弟性子這般急躁,鬧出的聲響將屋內人紛紛引了出來。
「何人在此喧譁?"朱錫沉著臉看向院中人,男主緊跟其後,仍舊是一副和善的模樣,要不怎麽說男主招桃花呢,但見朱錫的身影,除了元靜雲三人外,其餘人紛紛躲閃開。
「行了,又不是小孩子了,這銀子你拿著,束脩一併交給先生。」王二娘從盒子裏拿來換好的碎銀。
兩人合計的時候,為了不被有心人惦記,特別將銀餅埋到了床底的石磚下,隻換了些碎銀日常使用。平日王二娘操持家中事務,元靜雲便也將錢都放在王二娘手裏。
「好,」元靜雲癟了癟嘴,從初時的迷茫到此刻的感動,元靜雲越發覺得她就是元二,王二娘是她的親娘,這也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和一個真實可觸的世界。
元靜雲其實並不笨,她大學時能記下那麽多醫書,便是個記性好的,方向感強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所以隻是讓王二娘指了條路,她便朝著西邊往前走,原身應該是去過向前村,所以她記憶裏也時不時出現一些模糊的印象。
五裏路雖走了快一個時辰,但元靜雲基本也記住了返程的路線。挨個詢問村裏人,元靜雲在村子中心的位置找到了村學,村學周圍環繞著一片寬廣的田地和青翠的果樹林。正午時分,太陽高懸在天空,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大地上,溫暖而明亮。
大門由黃土和木材搭建而成。門前沒有華麗的匾額,隻有幾個木製的字牌掛在門口,上麵寫著"村學"二字。
村學大堂內鋪著簡單的竹蓆,木桌上擺放著簡陋的書籍和筆墨紙硯。院內有一口老式的水井,清澈見底。井邊有幾個木質的長凳,幾人正坐在木凳上用衣袖扇風。
元靜雲上前大廳才知道先生姓朱,是外鄉人,但聽到對方介紹姓氏時她就驚呆了。
姓朱,不會是男主的老師吧!要說書中那位朱先生,雖然深居簡出,但男主的老師豈能是普通人,必然是隱士高人,而男主則是這位朱先生唯一一個授業子,也就是親傳弟子,何等殊榮。
唔,季前村不就是男主的故鄉嗎?瞧那陽光燦爛的麵龐,晶瑩透亮的目光,舉世溫文爾雅的男主,元靜雲心生退學之念,也不知其他村學在何處?但想到裏長為自己找了個這麽好的老師,那些送出去的肉倒也沒白送。
然而,一想到朱先生博學多才,又心生不舍,能沾沾男主的金手指,何樂而不為?大不了多防著些男主,總不可能被書中劇情的力量強行牽引吧。
元靜雲咽了口水,硬著頭皮上前,向朱先生行禮,並恭敬地道:「先生,學生名叫元靜雲,敢請先生賜教,學生願以薄禮叩見,希望得以投身先生門下,乞請指點迷津,傳授學問。」
見元靜雲出口成章,朱錫不禁眼前一亮,這段話是元靜雲翻看了好久,又特意問了元安,用筆記下來的。短短三十四個字,背了快一下午,可惜繞口的很,現下流利的說出口,心下也是一鬆,小心翼翼抬頭正好對上朱熹審視的目光。
朱錫原是國子監侍讀學士,因性子剛正不阿而得罪了京城貴人,被罷免了官職。至於他為什麽會來到這邊境的小山村,元靜雲心裏嘀咕,大概是為了讓男主在科舉中成功所鋪設的情節吧。
「爾乃何人?年紀幾何?」朱錫手持一隻毛筆,男主季元彎腰在一旁磨墨。
「學生今年十四,是元家嶺的人。」元靜雲輕聲道。
聽到元靜雲今年已經十四歲,微亮的眸子淡了些,有些遺憾道:「過去有何學問?」
「還不曾開蒙。」元靜雲老老實實道。
「哦,」聽到此朱錫頓時興趣缺缺,要知道讀書人一般都是七歲開蒙,達官顯貴更是六歲便請專門的先生授課,元靜雲十四歲才開蒙,確實是晚了太多。
就連男主也是十歲便開蒙,跟著朱錫學了六年,現下已是一名秀才,雖然縣試時拿了縣案首順利進入縣學,但季元仍舊時常迴來找朱熹討教學問。
「那,對讀書有何態度?」朱熹照例問道。
「願虛心向學,刻苦用功,朝夕不懈。」元靜雲恭敬道。
「嗯,」朱錫滿意的點點頭,收下元靜雲的束脩道:「明日六更來此,至申時歸家,你可有疑意?」
「學生並無異議。」元靜雲恭敬道。
見朱錫擺手讓下一個人進屋,元靜雲忙不迭的出了學堂,迎麵便碰上了元家大房的長子元盛,元靜雲本不認識元盛,但奈何元朗是個大嗓門。
「你這個混蛋,為何出現在這兒!」這些日因著元朗同苗三娘一同去找元靜雲麻煩,被元軍關在家中數日,心裏早憋了一肚子火,今日好不容易藉口陪兄長拜見恩師,這才得以出門,此刻見到元靜雲恨不得上前便揍她一頓。
「你這人好生無禮,我都沒有責怪你當日背信承諾,你倒還敢口吐汙穢。」元靜雲牙尖嘴利自是不怕。
元盛此刻已是童生,曾在朱錫處求學,自知老師的厲害之處,此次不僅是為了感念恩師,也是想帶元朗拜師,同自己一般考科舉。
沒成想,自家弟弟性子這般急躁,鬧出的聲響將屋內人紛紛引了出來。
「何人在此喧譁?"朱錫沉著臉看向院中人,男主緊跟其後,仍舊是一副和善的模樣,要不怎麽說男主招桃花呢,但見朱錫的身影,除了元靜雲三人外,其餘人紛紛躲閃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