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乃是元後在世時,為未出生的孩子取得小名。隻可惜,她卻一迴也沒有喚過。
這世上知道這個小名的,也隻有麵前這位帝王了。
永寧二字,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和期望。
然此刻,聽著洪文帝溫聲喚著這聲小名,晏長裕的心頭卻無半分漣漪。他抬眸看向麵前的君父,躬身道:「兒臣……不會讓母後失望的。」
隻聲音麵色皆淡淡,看不出什麽喜悅之情。
洪文帝聞言,欣慰一笑,又拉著兒子說了些家常話,並留晏長裕用了膳。隻是接下來再也未提及婚期一事,也不知是不是忘了。
「鎮國公可就隻剩這麽一條血脈了,護得跟眼珠子似的,若是知道朕的兒子欺負了他女兒,怕是要與朕鬧。」
「兒臣明白。」
「三日後春蒐,你親自去請元朝,與她一起來。她是你未過門的妻子,莫要傷她的心。」
「是。」
無論洪文帝說什麽,晏長裕幾乎都恭順應是,隻提起請元朝一起參加春獵時,眉心下意識擰了擰。
洪文帝見此,便勸道:「你可要記住了才是。這感情是可以培養的,你也莫要太過抗拒。」
晏長裕再次恭聲應是。
他陪著君父安靜的用了這頓膳食,期間這對天家父子父慈子孝,一派溫馨。直到洪文帝露出了倦意,晏長裕才適時恭謹的告退。
*
春蒐三年一次,乃是國之盛事。
每次春蒐皇帝都會親自率領群臣上場,今年自然也不例外。通常能參加春蒐的人,官員品級須得在四品及其以上,參加的官員能攜帶不超過三位親眷,至於其他方麵,更有著嚴格的規定。
但即便要求嚴格,依然讓無數人為之嚮往,畢竟這可是能麵聖的好機會。若是能在貴人眼下表現突出,留下好印象,說不得就能飛黃騰達。
對男子如此,對女子亦是個爭前程的好機會。
洪文帝膝下共有六位皇子,其中二皇子早夭,六皇子不到十歲,但其他四位都已成年,自然都會參加此次春蒐。
除此許多宗室子弟及勛貴世子公子等也會參加。
是以,有幸能來的姑娘們基本都打扮的很是精緻漂亮。不像是來春蒐,倒像是踏青。奼紫嫣紅,頗為養眼。
洪文帝親自開了口,無論他是何私心,至少明麵上,晏長裕須得照做。迴到東宮後,他便讓人去鎮國公府送了帖子,並一些春蒐常用之物。
與這些東西一起傳出宮的,還有晏長裕在文德殿說的一些話。
*
天家無秘密。
即便洪文帝命人不得把這些話傳出去,但依舊遏製不了傳言,不到一日,太子在文德殿說的話便在世家貴族中傳遍了。
「看來太子殿下,當真是不喜元朝郡主。竟然不惜違抗聖命,也不願成婚,足以可見其決心。」
「這婚怕是退不了吧。太子殿下不願,我瞧那元朝郡主可喜歡得緊,估摸恨不得直接搬進東宮吧。」
「之前元朝郡主不是說不喜歡殿下了嗎?」
「那不過是欲擒故縱的手段罷了。若真不喜歡,為何不直接退婚?」
「不錯,估計她此刻正躲在屋裏哭吧。」
「瞧著吧,這婚肯定退不了。」
消息傳進鎮國公府時,所有人都以為聽到這些話後,元朝要麽氣急敗壞,要麽傷心難過,但事實上,她很平靜。
那一刻,心底甚至連一絲難過也沒了。
這本就是早已知道的事實不是嗎?
其實從一開始,晏長裕就未曾欺騙過她。
他的態度一直很明了,上輩子,是她自欺欺人,又自以為是,所以才不願相信他從來就不喜她的事實。
曾經她畫地為牢,這一世她再也不會為不愛自己的人傷懷難過了。
「太子殿下未免也太過狠心了一些,他說這些話,可顧惜過郡主的臉麵?」襲月和文嬤嬤等都很是憤憤不平。
兩人說話時,都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去瞧元朝神色。
雖然元朝說過要放棄了這婚事,但到底之前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兩人還是不敢真的放心。如今太子說了這樣的話,他們都擔心郡主傷心。
反倒是元朝鬆快一笑道:「有什麽好氣的?若真能順利退了婚,那是好事。」婚事雙方都不願意,那這婚自然更不可能成了。
可惜,洪文帝是不會那般輕易同意的。
哪怕洪文帝心中也不願她與晏長裕成婚,他也不會答應。至少現在不會。
甚至表麵上,他還要勸和,彰顯帝皇和君父的慈和。
她已經棄了一次禦賜的婚。
君無戲言,若朝夕令改,帝王威嚴何存?想要退婚,必須得尋到一個最合理的理由。
前兩次的失敗,到底讓元朝有些挫敗。她迴憶著前世之事,心中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說話間,東宮的人來了。
是常文這掌事大太監親自來的。然即便如此,外人瞧見了,也並不覺得這有多特殊,所有人都認為太子隻是在執行君父的命令,完成任務罷了。
畢竟若真有心,緣何不親自來?
「奴才見過郡主,這些東西是太子殿下特意囑咐奴才送來的,請郡主過目。殿下邀郡主一起參加今年的春蒐。」常文麵上帶笑,「郡主瞧瞧,可還有什麽需要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世上知道這個小名的,也隻有麵前這位帝王了。
永寧二字,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和期望。
然此刻,聽著洪文帝溫聲喚著這聲小名,晏長裕的心頭卻無半分漣漪。他抬眸看向麵前的君父,躬身道:「兒臣……不會讓母後失望的。」
隻聲音麵色皆淡淡,看不出什麽喜悅之情。
洪文帝聞言,欣慰一笑,又拉著兒子說了些家常話,並留晏長裕用了膳。隻是接下來再也未提及婚期一事,也不知是不是忘了。
「鎮國公可就隻剩這麽一條血脈了,護得跟眼珠子似的,若是知道朕的兒子欺負了他女兒,怕是要與朕鬧。」
「兒臣明白。」
「三日後春蒐,你親自去請元朝,與她一起來。她是你未過門的妻子,莫要傷她的心。」
「是。」
無論洪文帝說什麽,晏長裕幾乎都恭順應是,隻提起請元朝一起參加春獵時,眉心下意識擰了擰。
洪文帝見此,便勸道:「你可要記住了才是。這感情是可以培養的,你也莫要太過抗拒。」
晏長裕再次恭聲應是。
他陪著君父安靜的用了這頓膳食,期間這對天家父子父慈子孝,一派溫馨。直到洪文帝露出了倦意,晏長裕才適時恭謹的告退。
*
春蒐三年一次,乃是國之盛事。
每次春蒐皇帝都會親自率領群臣上場,今年自然也不例外。通常能參加春蒐的人,官員品級須得在四品及其以上,參加的官員能攜帶不超過三位親眷,至於其他方麵,更有著嚴格的規定。
但即便要求嚴格,依然讓無數人為之嚮往,畢竟這可是能麵聖的好機會。若是能在貴人眼下表現突出,留下好印象,說不得就能飛黃騰達。
對男子如此,對女子亦是個爭前程的好機會。
洪文帝膝下共有六位皇子,其中二皇子早夭,六皇子不到十歲,但其他四位都已成年,自然都會參加此次春蒐。
除此許多宗室子弟及勛貴世子公子等也會參加。
是以,有幸能來的姑娘們基本都打扮的很是精緻漂亮。不像是來春蒐,倒像是踏青。奼紫嫣紅,頗為養眼。
洪文帝親自開了口,無論他是何私心,至少明麵上,晏長裕須得照做。迴到東宮後,他便讓人去鎮國公府送了帖子,並一些春蒐常用之物。
與這些東西一起傳出宮的,還有晏長裕在文德殿說的一些話。
*
天家無秘密。
即便洪文帝命人不得把這些話傳出去,但依舊遏製不了傳言,不到一日,太子在文德殿說的話便在世家貴族中傳遍了。
「看來太子殿下,當真是不喜元朝郡主。竟然不惜違抗聖命,也不願成婚,足以可見其決心。」
「這婚怕是退不了吧。太子殿下不願,我瞧那元朝郡主可喜歡得緊,估摸恨不得直接搬進東宮吧。」
「之前元朝郡主不是說不喜歡殿下了嗎?」
「那不過是欲擒故縱的手段罷了。若真不喜歡,為何不直接退婚?」
「不錯,估計她此刻正躲在屋裏哭吧。」
「瞧著吧,這婚肯定退不了。」
消息傳進鎮國公府時,所有人都以為聽到這些話後,元朝要麽氣急敗壞,要麽傷心難過,但事實上,她很平靜。
那一刻,心底甚至連一絲難過也沒了。
這本就是早已知道的事實不是嗎?
其實從一開始,晏長裕就未曾欺騙過她。
他的態度一直很明了,上輩子,是她自欺欺人,又自以為是,所以才不願相信他從來就不喜她的事實。
曾經她畫地為牢,這一世她再也不會為不愛自己的人傷懷難過了。
「太子殿下未免也太過狠心了一些,他說這些話,可顧惜過郡主的臉麵?」襲月和文嬤嬤等都很是憤憤不平。
兩人說話時,都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去瞧元朝神色。
雖然元朝說過要放棄了這婚事,但到底之前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兩人還是不敢真的放心。如今太子說了這樣的話,他們都擔心郡主傷心。
反倒是元朝鬆快一笑道:「有什麽好氣的?若真能順利退了婚,那是好事。」婚事雙方都不願意,那這婚自然更不可能成了。
可惜,洪文帝是不會那般輕易同意的。
哪怕洪文帝心中也不願她與晏長裕成婚,他也不會答應。至少現在不會。
甚至表麵上,他還要勸和,彰顯帝皇和君父的慈和。
她已經棄了一次禦賜的婚。
君無戲言,若朝夕令改,帝王威嚴何存?想要退婚,必須得尋到一個最合理的理由。
前兩次的失敗,到底讓元朝有些挫敗。她迴憶著前世之事,心中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說話間,東宮的人來了。
是常文這掌事大太監親自來的。然即便如此,外人瞧見了,也並不覺得這有多特殊,所有人都認為太子隻是在執行君父的命令,完成任務罷了。
畢竟若真有心,緣何不親自來?
「奴才見過郡主,這些東西是太子殿下特意囑咐奴才送來的,請郡主過目。殿下邀郡主一起參加今年的春蒐。」常文麵上帶笑,「郡主瞧瞧,可還有什麽需要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