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繼後與太子母子情深,勝似親母子。繼後對太子處處愛重,便是親生的五皇子也比不得。
所以聽說了養子與未婚妻子感情出了問題,怎會沒有動作?
一早,宮裏便來了人接元朝入宮。
來人還是皇後身邊的大宮女,足可見對元朝的看重。
上一世,因著晏長裕的關係,元朝對皇後雖不算親近,但也是尊敬有加。但凡得到什麽好東西,總會想到這位婆母。
皇後說的話,她也是從來都放在心上。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為這位皇後挺喜歡她。畢竟若不是看重她,怎會每次都派自己的大宮女來?
這可是陸瑾這皇後嫡親侄女也沒有的待遇。
直到很久之後,元朝才知道,其實從始至終都是一場戲。這宮裏的人,個個都是演戲的高手。
元朝漫不經心的欣賞著宮裏的景色。
因著是春季,好多花兒都開了,多是外麵沒有的名花名草,休整的整整齊齊,雖少了野趣,卻多了華貴,也別有一番風情。
直至進了皇後所居的慈元宮。
「可算是盼來了!」
元朝才剛進去,還未來得及行禮,一雙手便被一衣著明麗華美的美麗婦人握住,笑著對她說。
正是繼後小陸氏。
她雖已是快四十歲的人,卻保養得極好,瞧著還不到三十,風韻猶存。她生得溫婉可人,眉目端莊柔和,瞧著元朝的目光中帶著慈愛和親近,整個人顯得尤其和善可親,很容易讓人放下防備。
「臣女見過皇後娘娘。」
「還喚什麽皇後娘娘?你與長裕已定了親,跟著他喚母後便可。」皇後笑道,「本宮還等著喝你敬的茶呢。」
上一世時,皇後也經常對元朝說這話。那時,元朝心中羞澀喜悅,因此對皇後便更親近了一些。
她本就不是個扭捏的人,皇後既然這般說,她便也大方應了,私底下改口喚了母後。
表麵上皇後高興地應了,卻不知背地裏,慈元宮的人都在嘲笑她。
「多謝皇後娘娘抬舉,隻是臣女與殿下尚未完婚,喚母後不合規矩。」上一世慈元宮的人都嘲笑她沒規矩、粗俗無禮,這一世,她自然要還過去。
提出改換稱唿的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所以沒規矩的是誰?
話落,殿中便靜了靜。
元朝卻是恍若未覺。畢竟在這些人眼中,她就是個天真的大傻子,當然察覺不出這些機鋒了。至於不小心諷刺了尊貴的皇後娘娘,那也不關她的事不是嗎?
「不知皇後娘娘今日召臣女來,所為何事?」元朝並不想在這裏多待,也不想多看皇後那張假笑臉,直接問道。
「本宮聽說,你與長裕鬧了矛盾?」皇後到底修煉到家,麵色如常,「長裕性子清冷,但心地是好的,你莫要與他鬧氣。他是個慢熱的性子,其實最是重感情。待他知道你的好了,自然就離不得你了。」
「你對長裕的心,我們都明白的。」
元朝垂首,沒迴話。
皇後隻當她是在傷心,又安慰了她幾句,轉頭才說起正事:「今日本宮召你來,主要也是為了長裕冠禮之後的事。」
「他即將及冠,往常如他這般年紀的皇子早就成了親,唯獨長裕不同。他向來潔身自好,不近女色。」皇後嘆了一聲,「但他身為儲君,自然要為皇室開枝散葉。照著規矩,宮中皇子們成親前,都會賜上兩個司寢宮女……」
說到此,她微頓片刻,看向元朝,似是等待什麽。
這是元朝第二次聽皇後說這事。
上一世時,方聽到要給晏長裕賜司寢宮女,她立刻就怒了。她從未想過要與旁的女子分享丈夫,是以直接拒絕了皇後,還與晏長裕鬧了一場。
彼時,陸瑾也與五皇子定下了婚約。
麵對此事,陸瑾賢惠大度的應了,甚至還親自為未來的夫君挑選妾室,處處彰顯著正室的賢德。
如此更襯得元朝不識大體,像個惡毒的妒婦。
兩人高下立見。
以皇後的聰慧,難道不清楚她的脾性嗎?正是因為清楚,皇後才故意提出此事。她一方麵想要坐實她與晏長裕的婚事,一方麵又不願看到他們夫妻恩愛,便以此來推著她去與晏長裕鬧。
「元朝,你也知道,這是皇室規矩。長裕又是儲君,更要……」
「好。」
這一次,不等皇後說完,元朝大方的應了。
「……你同意了?」沒想到她竟然直接應了,皇後一口氣頓時堵在了胸口上,準備好的話全都沒用了,臉色微微變了變。
「皇後娘娘不是說了嗎?這是皇室規矩,我自然要同意。」
她連晏長裕都不要了,還管他納不納妾?他又不是她丈夫!
元朝非常通情達理:「娘娘慈愛,便有勞娘娘了。」
皇後被她意料之外的反應打得措手不及,一時也沒了心思再與元朝周旋。又說了一會兒話,勉強留元朝用了午膳,便尋了個藉口,先離開了。
*
月明如水。
今夜的天色格外漂亮,星月高掛,映著皇宮的景色,倒是美極。
皇後以想念她為由,今夜把元朝留在了宮裏。元朝本想拒絕,但又擔心引起懷疑,便按耐住了離開的心思。
皇後的速度很快,才與元朝說了要為晏長裕挑司寢宮女,下午便備好了。甚至還特意讓元朝親眼瞧了瞧。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以聽說了養子與未婚妻子感情出了問題,怎會沒有動作?
一早,宮裏便來了人接元朝入宮。
來人還是皇後身邊的大宮女,足可見對元朝的看重。
上一世,因著晏長裕的關係,元朝對皇後雖不算親近,但也是尊敬有加。但凡得到什麽好東西,總會想到這位婆母。
皇後說的話,她也是從來都放在心上。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為這位皇後挺喜歡她。畢竟若不是看重她,怎會每次都派自己的大宮女來?
這可是陸瑾這皇後嫡親侄女也沒有的待遇。
直到很久之後,元朝才知道,其實從始至終都是一場戲。這宮裏的人,個個都是演戲的高手。
元朝漫不經心的欣賞著宮裏的景色。
因著是春季,好多花兒都開了,多是外麵沒有的名花名草,休整的整整齊齊,雖少了野趣,卻多了華貴,也別有一番風情。
直至進了皇後所居的慈元宮。
「可算是盼來了!」
元朝才剛進去,還未來得及行禮,一雙手便被一衣著明麗華美的美麗婦人握住,笑著對她說。
正是繼後小陸氏。
她雖已是快四十歲的人,卻保養得極好,瞧著還不到三十,風韻猶存。她生得溫婉可人,眉目端莊柔和,瞧著元朝的目光中帶著慈愛和親近,整個人顯得尤其和善可親,很容易讓人放下防備。
「臣女見過皇後娘娘。」
「還喚什麽皇後娘娘?你與長裕已定了親,跟著他喚母後便可。」皇後笑道,「本宮還等著喝你敬的茶呢。」
上一世時,皇後也經常對元朝說這話。那時,元朝心中羞澀喜悅,因此對皇後便更親近了一些。
她本就不是個扭捏的人,皇後既然這般說,她便也大方應了,私底下改口喚了母後。
表麵上皇後高興地應了,卻不知背地裏,慈元宮的人都在嘲笑她。
「多謝皇後娘娘抬舉,隻是臣女與殿下尚未完婚,喚母後不合規矩。」上一世慈元宮的人都嘲笑她沒規矩、粗俗無禮,這一世,她自然要還過去。
提出改換稱唿的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所以沒規矩的是誰?
話落,殿中便靜了靜。
元朝卻是恍若未覺。畢竟在這些人眼中,她就是個天真的大傻子,當然察覺不出這些機鋒了。至於不小心諷刺了尊貴的皇後娘娘,那也不關她的事不是嗎?
「不知皇後娘娘今日召臣女來,所為何事?」元朝並不想在這裏多待,也不想多看皇後那張假笑臉,直接問道。
「本宮聽說,你與長裕鬧了矛盾?」皇後到底修煉到家,麵色如常,「長裕性子清冷,但心地是好的,你莫要與他鬧氣。他是個慢熱的性子,其實最是重感情。待他知道你的好了,自然就離不得你了。」
「你對長裕的心,我們都明白的。」
元朝垂首,沒迴話。
皇後隻當她是在傷心,又安慰了她幾句,轉頭才說起正事:「今日本宮召你來,主要也是為了長裕冠禮之後的事。」
「他即將及冠,往常如他這般年紀的皇子早就成了親,唯獨長裕不同。他向來潔身自好,不近女色。」皇後嘆了一聲,「但他身為儲君,自然要為皇室開枝散葉。照著規矩,宮中皇子們成親前,都會賜上兩個司寢宮女……」
說到此,她微頓片刻,看向元朝,似是等待什麽。
這是元朝第二次聽皇後說這事。
上一世時,方聽到要給晏長裕賜司寢宮女,她立刻就怒了。她從未想過要與旁的女子分享丈夫,是以直接拒絕了皇後,還與晏長裕鬧了一場。
彼時,陸瑾也與五皇子定下了婚約。
麵對此事,陸瑾賢惠大度的應了,甚至還親自為未來的夫君挑選妾室,處處彰顯著正室的賢德。
如此更襯得元朝不識大體,像個惡毒的妒婦。
兩人高下立見。
以皇後的聰慧,難道不清楚她的脾性嗎?正是因為清楚,皇後才故意提出此事。她一方麵想要坐實她與晏長裕的婚事,一方麵又不願看到他們夫妻恩愛,便以此來推著她去與晏長裕鬧。
「元朝,你也知道,這是皇室規矩。長裕又是儲君,更要……」
「好。」
這一次,不等皇後說完,元朝大方的應了。
「……你同意了?」沒想到她竟然直接應了,皇後一口氣頓時堵在了胸口上,準備好的話全都沒用了,臉色微微變了變。
「皇後娘娘不是說了嗎?這是皇室規矩,我自然要同意。」
她連晏長裕都不要了,還管他納不納妾?他又不是她丈夫!
元朝非常通情達理:「娘娘慈愛,便有勞娘娘了。」
皇後被她意料之外的反應打得措手不及,一時也沒了心思再與元朝周旋。又說了一會兒話,勉強留元朝用了午膳,便尋了個藉口,先離開了。
*
月明如水。
今夜的天色格外漂亮,星月高掛,映著皇宮的景色,倒是美極。
皇後以想念她為由,今夜把元朝留在了宮裏。元朝本想拒絕,但又擔心引起懷疑,便按耐住了離開的心思。
皇後的速度很快,才與元朝說了要為晏長裕挑司寢宮女,下午便備好了。甚至還特意讓元朝親眼瞧了瞧。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