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日頭毒辣,連路麵都泛起朦朧的白氣,鏖集於此的眾人們也不敢有絲毫抱怨不耐,華貴端麗的朝服上,竟是不見起伏褶皺,可見諸官吏鄉紳對祭祀一事的重視。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沈忘倒並不認為當真有什麽神明奇異,能夠拈花微笑之間,改滄海為桑田,起波瀾降雲翳,更遑論幾顆星子的周轉運行就能改國運、動國本,幾具早已腐爛幹枯的祖先屍骨就能庇佑腴壤、讓一州一縣天禎地泰。


    若當真有如此靈驗,靖難之時,建文皇帝隻消對著皇陵俯首叩頭,自有□□之靈大顯神威,將一切災禍消泯於無形。


    沈忘微微抬眼,此時的崔知府正肅容而立,焚香酹灑,以祈降神。


    接下來就是聲勢浩大的三跪九叩,上香獻禮,酌酒奉饌,念誦冗長繁複的告文,焚文望燎,一番折騰下來就是大半日的時光。


    而現在又恰逢苦夏季節,天氣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想及此,沈忘不自覺地發出了一聲無望的嘆息。


    立在沈忘身旁的廖舉人不由得心中暗罵,站得越發筆直如鬆,生怕別人會誤認為發出無禮之聲的人是自己,奮力挺起的胸膛幾乎要頂到前麵人的背脊。


    不知過了多久,就在沈忘的眼睛幾乎要徹底合上的時候,他聽到了崔知府念誦告文的聲音,與此同時,一陣細碎的,不合時宜的顆粒摩擦聲也湧入耳膜。


    沈忘有些奇怪,強自睜開雙眼尋向那聲音發出之處。在廖舉人身前不遠的地麵上旋動著一小撮清灰,其中夾雜著不知從哪兒飄來的落葉和沙礫,竟有越聚越多的趨勢。


    沈忘的注意力徹底被地麵上驟然而起的小旋風吸引,目不轉睛地看著,絲毫沒有發覺由他撰寫的告文正在被崔知府投入香爐之中。


    火舌瞬間吞噬了紙卷上雋雅的字跡,將民眾的哀告祈望一字不漏的上達天聽,很快,上天也迴應了它匍匐在地的子民。


    一陣聲嘶力竭的驚叫壓過了宏大的雅樂和祈禱,炸響在悶熱的天地之間。


    「龍!見……龍了!」


    沈忘猛地抬頭,隻見距離白龍祠不遠的湖麵上,一道青白色的駭人水柱沖天而起,直聳入密密壓壓聚積在湖上的厚重雲層之中!


    那通天徹地的神威,那震古爍今的聲勢,讓趴伏在地的眾人都不由得直起身子,目瞪口呆地凝望著,胖儒生方正更是看得忘乎所以,連涎水順著口角流淌下來都不自知。


    那自湖中誕生的狂龍唿嘯著,旋轉著,大有將湖中之水盡數吸入雲層的趨勢!


    沈忘眉頭一跳,他第一個站起身,還不忘狠狠拍了一把方正圓闊的後腦勺,衝著還呆跪在地的眾人大喊道:「別看了!快跑!」


    這一喊似銀瓶乍破,眾人如夢初醒,扶老攜幼地向祠堂奔去,見眾人像黑壓壓的蟻群一般,恨不得踏破祠堂的門檻!


    沈忘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可沒有忘記,這白龍祠在永樂年間就因龍見之禍毀過一次,若這麽多祭祀的官員百姓都擁入祠中,到時候再被這水龍侵襲,那後果不堪設想。


    「往南跑!」略一思忖,沈忘便替沒頭蒼蠅般的眾人選擇了最合理的逃跑方向。


    從白龍祠往南是筆直的街道,路麵寬敞房屋眾多,街道盡頭更有簷高府深的衙署,比之民房要更加堅固周密,容納上百人不成問題。


    沒有來得及跑進白龍祠的百姓立刻在沈忘的指揮下改變了方向,向著南麵寬闊的街道飛奔,而最先湧進廟堂的官員們卻不得已落在了隊伍的末尾。


    他們宛如被狂風肆虐過的稻穗,東倒西歪,疲於奔命,往日養尊處優的官老爺此時和泥腿子們擁擠在一起,手腳並用地往沈忘指示的生路湧去。


    最後才踏出白龍祠的崔知府官帽委地,形容狼狽,全無主祀人的威儀,他好不容易在沈忘的攙扶下站穩了腳跟,剛喊了一聲「賢侄啊」準備絮叨兩句,卻被沈忘手下用力一拽,跟著逃難的人群踉蹌而去。


    眾人剛奔至長街,卻聽身後轟然巨響,那雕樑畫棟的白龍祠竟在水龍捲的肆虐下再次化為齏粉,重現了多年前的慘劇。


    萬幸的是,那狂龍似乎膩煩於恐嚇慌亂的眾人,在白龍祠的廢墟上耀武揚威了一番後,轉而向隱在雲層中的騎龍山唿嘯而去。


    與此同時,瓢潑大雨驟然落下,將尚未來得及躲進屋中的人們澆成了落湯雞。這雨下得淩厲至極,冰寒徹骨,期間還不時掉落平湖中匿在水底的大魚,把人們砸得哀叫連連。


    好在,此時的沈忘已經和諸位官員們隱在嘉興府衙屋簷蔭庇下,屋內的官老爺們急不可耐地整飭著衣冠,妄圖重拾剛剛散落一地的官威。屋外的百姓們縮在飛簷之下,時不時衝到雨裏撿拾從天而降的大魚。


    沈忘冷眼看著這屋內屋外的嘉興眾生像,幽幽地嘆了口氣。


    這時,滂沱的大雨中,一個嬌小的身影哭喊著向著衙府的內院奔來。


    在剛剛那場混亂中大失顏麵,丟下上官奪命而逃的差役們正愁沒有表現的機會,此時見一身份不明之人擅闖官衙,還不管不顧地衝進了內院,便一擁而上將那人摁在地上。


    那人哭著抬起頭,撥開濕漉漉的頭髮,原來是一個年齡尚輕的女子。在看清女子的麵容之後,崔知府和沈忘同時「咦」了一聲。


    雖然已然隔了十年的光景,但是從女子清秀小巧的五官裏還是依稀辨得出當年的影子,沈忘記得這是惠娘的貼身婢女,名喚巧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昭天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驢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驢子並收藏昭昭天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