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住養心殿
清穿之娘娘她是東北滴 作者:趙清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瑚圖裏還沒想到女官製度會給大清朝廷,乃至全國,帶來多大的衝擊,但是弘晏已經想到了。
捫心自問,他是支持額娘的。
阿瑪曾說過,天下用人,能者居之。
這個能者,不論年齡,不論經驗,當然更應該不論性別。無論是男是女,隻要有真才實學,真正賢明的君主自然會給他們一個施展的機會。
更何況,身邊有額娘和姐姐,又見識過蒙古第一女親王,孟古青,弘晏完全不會懷疑女性沒有這個能力。
隻是不知,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的通。
弘晏考慮的問題,長寧自然也想到了,但是她覺得不能因為太過困難就不去做。
她查詢了許多典籍,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女官製度,隻不過大多都是在後宮之中,從北魏時期開始,將妃嬪與女官製度分離,負責專門打理後宮。
而隋文帝時期,設計了六尚、六司、六典。
後麵的朝代又增設了二十四司,宮正等。
不過這和長寧想要的女官製度,還略有不同。
她不僅僅想要後宮的女官,還想要前朝的女官。
讓女子們也能讀書習字,考取功名,參政議政。
真正從社會地位上實現女性尊嚴的提高。
當然,這目前來說阻力肯定非常大。
所以長寧想著循序漸進,先恢複紫禁城中的女官,慢慢潛移默化改變人們的思想。
而且她是國母,是大清皇後,此事由她來辦,才算是天經地義。
待女官製度盛行,再全麵推廣女子讀書習武,開辦女子學堂,準許女子經商,最後允許科考。
這可能需要很多年。
不過,長寧覺得自己等得起。
為此,她還專門去了趟養心殿。
之前胤禛就下旨,隻要是皇後娘娘,任何時候都無需通報,直接請進來就行。
不過長寧還是問了下蘇培盛:“皇上目前可在見大臣?”
蘇培盛見到長寧,遠遠地就垂首肅立等著了,忙上前笑著說:“沒有沒有,皇上剛才還念叨您呢!說您這都四五天沒來養心殿了,不知道是有什麽事絆著了,還叫奴才們去尋呢!”
長寧也彎了彎唇角,心裏也更輕鬆了些。
一進殿內,果然胤禛獨自坐在龍椅上,似乎正在看奏折,瞧見長寧進來了,忙驚喜道:“你可算來了,躲懶了四五日了,罰你來磨墨,再晚幾天,這養心殿的墨都要幹透了。”
長寧忍俊不禁,蘇培盛也嘿嘿笑著,瞧見兩位主子又黏糊到一塊去了,識趣地退下了。
“內務府又送來了兩匹月華錦,這四個月也才得了這麽點,我想著給你做條百工裙穿。如何?”
長寧當然相信胤禛的審美了,點點頭。
見她滿意,胤禛這才又笑了:“上次你說的那個玻璃門窗,現在已經做好了,隻是還沒定好時辰安裝,你看要不這兩天先跟我歇在養心殿如何?”
“住養心殿?”長寧略驚詫了一瞬,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是皇後,跟皇上住一塊,最理所應當了,這還有什麽可說的,於是挺痛快地就同意了,“那行,我讓吹雪追雨迴去收拾點東西過來。”
胤禛拉著她的手,語氣繾綣:“收拾什麽,你想要的備份新的在這裏就好。”
長寧斜睨了他一眼,笑道:“那可不行,我這兩日忙著寫折子呢。”
“寫折子?”胤禛一頭霧水,“怎麽了?後宮發生什麽大事了?”
長寧順勢將自己的想法說了。
“我想著重立宮中的女官製度。這宮裏人員越來越冗雜,太監宮女,還有一些沒放出去的,正好借此機會清算一批,再挑選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
胤禛第一反應是:“內務府做了什麽事?”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相當於內廷許多官職架構都要重鑄,尤其內務府裏油水甚高,裏麵還雜七雜八涉及著不少八旗的勢力。
“也並不是,隻是許多嬤嬤或者宮女明明也有這個能力,做著這些事情,卻苦於沒有對應的品級,未免人心浮動。”
胤禛也明白了,長寧不是要對內務府下手,而是想給嬤嬤宮女們謀個品級,提升地位。
思考了一會,胤禛覺得也未嚐不可。
女官製度自古就有,隻是大清之前要加強對後宮的控製,這才取消了,改由內務府來掌管。
這麽多年下來,內務府裏頭魚龍混雜,各方勢力盤踞一團,雖然內務府總管是自己新提拔上來的大臣,但是他也不止一次地跟自己提到過裏麵那些汙糟事,實在是惹人煩心。
若是能借此機會,將人手全麵清算一下,將那些背地裏不知道誰是主子,中飽私囊的人都清出去,再挑選一些有才幹之人,由女官和內務府互相掣肘,平衡之道,應當會更好。
所以他二話沒說就同意了,還誇讚長寧實在是蕙質蘭心,以國家大事為己任,簡直就是一代賢後。
長寧雖然知道胤禛應該不會反對自己,但是沒想到這麽痛快,還收獲了一波誇誇,她還有點小得意,於是又接著說:“除了紫禁城的女官,我還想著頒布條令,準許女子讀書,開辦女子學堂,還可以設置婦幼院,接納那些無家可歸的婦人和幼兒,傳授編織或者廚藝等謀生的手段。”
胤禛挑了挑眉:“還有嗎?”
“這隻是暫時的,我希望日後女子也可以讀書習字,騎馬射箭,科考入仕,參政議政。”
說完之後,長寧就差沒直接說,想要女子和男人同等地位了。
胤禛略一忖度:“我知道你的意思,隻是此事絕非一日之功。目前老十四還在和倭寇征戰,西北方向年羹堯又和準噶爾久僵不下,大清目前還在發展國力,想著提升稅收,充盈國庫,還要支持軍需。
大清目前這樣的條件,目前還不適合擴展女子從政之事。不過,我答應你,等到盛世太平,定能辦成!”
長寧點點頭,她相信胤禛不會畫餅,也能理解,畢竟此事非同小可,當務之急還是征戰。
捫心自問,他是支持額娘的。
阿瑪曾說過,天下用人,能者居之。
這個能者,不論年齡,不論經驗,當然更應該不論性別。無論是男是女,隻要有真才實學,真正賢明的君主自然會給他們一個施展的機會。
更何況,身邊有額娘和姐姐,又見識過蒙古第一女親王,孟古青,弘晏完全不會懷疑女性沒有這個能力。
隻是不知,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的通。
弘晏考慮的問題,長寧自然也想到了,但是她覺得不能因為太過困難就不去做。
她查詢了許多典籍,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女官製度,隻不過大多都是在後宮之中,從北魏時期開始,將妃嬪與女官製度分離,負責專門打理後宮。
而隋文帝時期,設計了六尚、六司、六典。
後麵的朝代又增設了二十四司,宮正等。
不過這和長寧想要的女官製度,還略有不同。
她不僅僅想要後宮的女官,還想要前朝的女官。
讓女子們也能讀書習字,考取功名,參政議政。
真正從社會地位上實現女性尊嚴的提高。
當然,這目前來說阻力肯定非常大。
所以長寧想著循序漸進,先恢複紫禁城中的女官,慢慢潛移默化改變人們的思想。
而且她是國母,是大清皇後,此事由她來辦,才算是天經地義。
待女官製度盛行,再全麵推廣女子讀書習武,開辦女子學堂,準許女子經商,最後允許科考。
這可能需要很多年。
不過,長寧覺得自己等得起。
為此,她還專門去了趟養心殿。
之前胤禛就下旨,隻要是皇後娘娘,任何時候都無需通報,直接請進來就行。
不過長寧還是問了下蘇培盛:“皇上目前可在見大臣?”
蘇培盛見到長寧,遠遠地就垂首肅立等著了,忙上前笑著說:“沒有沒有,皇上剛才還念叨您呢!說您這都四五天沒來養心殿了,不知道是有什麽事絆著了,還叫奴才們去尋呢!”
長寧也彎了彎唇角,心裏也更輕鬆了些。
一進殿內,果然胤禛獨自坐在龍椅上,似乎正在看奏折,瞧見長寧進來了,忙驚喜道:“你可算來了,躲懶了四五日了,罰你來磨墨,再晚幾天,這養心殿的墨都要幹透了。”
長寧忍俊不禁,蘇培盛也嘿嘿笑著,瞧見兩位主子又黏糊到一塊去了,識趣地退下了。
“內務府又送來了兩匹月華錦,這四個月也才得了這麽點,我想著給你做條百工裙穿。如何?”
長寧當然相信胤禛的審美了,點點頭。
見她滿意,胤禛這才又笑了:“上次你說的那個玻璃門窗,現在已經做好了,隻是還沒定好時辰安裝,你看要不這兩天先跟我歇在養心殿如何?”
“住養心殿?”長寧略驚詫了一瞬,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是皇後,跟皇上住一塊,最理所應當了,這還有什麽可說的,於是挺痛快地就同意了,“那行,我讓吹雪追雨迴去收拾點東西過來。”
胤禛拉著她的手,語氣繾綣:“收拾什麽,你想要的備份新的在這裏就好。”
長寧斜睨了他一眼,笑道:“那可不行,我這兩日忙著寫折子呢。”
“寫折子?”胤禛一頭霧水,“怎麽了?後宮發生什麽大事了?”
長寧順勢將自己的想法說了。
“我想著重立宮中的女官製度。這宮裏人員越來越冗雜,太監宮女,還有一些沒放出去的,正好借此機會清算一批,再挑選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
胤禛第一反應是:“內務府做了什麽事?”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相當於內廷許多官職架構都要重鑄,尤其內務府裏油水甚高,裏麵還雜七雜八涉及著不少八旗的勢力。
“也並不是,隻是許多嬤嬤或者宮女明明也有這個能力,做著這些事情,卻苦於沒有對應的品級,未免人心浮動。”
胤禛也明白了,長寧不是要對內務府下手,而是想給嬤嬤宮女們謀個品級,提升地位。
思考了一會,胤禛覺得也未嚐不可。
女官製度自古就有,隻是大清之前要加強對後宮的控製,這才取消了,改由內務府來掌管。
這麽多年下來,內務府裏頭魚龍混雜,各方勢力盤踞一團,雖然內務府總管是自己新提拔上來的大臣,但是他也不止一次地跟自己提到過裏麵那些汙糟事,實在是惹人煩心。
若是能借此機會,將人手全麵清算一下,將那些背地裏不知道誰是主子,中飽私囊的人都清出去,再挑選一些有才幹之人,由女官和內務府互相掣肘,平衡之道,應當會更好。
所以他二話沒說就同意了,還誇讚長寧實在是蕙質蘭心,以國家大事為己任,簡直就是一代賢後。
長寧雖然知道胤禛應該不會反對自己,但是沒想到這麽痛快,還收獲了一波誇誇,她還有點小得意,於是又接著說:“除了紫禁城的女官,我還想著頒布條令,準許女子讀書,開辦女子學堂,還可以設置婦幼院,接納那些無家可歸的婦人和幼兒,傳授編織或者廚藝等謀生的手段。”
胤禛挑了挑眉:“還有嗎?”
“這隻是暫時的,我希望日後女子也可以讀書習字,騎馬射箭,科考入仕,參政議政。”
說完之後,長寧就差沒直接說,想要女子和男人同等地位了。
胤禛略一忖度:“我知道你的意思,隻是此事絕非一日之功。目前老十四還在和倭寇征戰,西北方向年羹堯又和準噶爾久僵不下,大清目前還在發展國力,想著提升稅收,充盈國庫,還要支持軍需。
大清目前這樣的條件,目前還不適合擴展女子從政之事。不過,我答應你,等到盛世太平,定能辦成!”
長寧點點頭,她相信胤禛不會畫餅,也能理解,畢竟此事非同小可,當務之急還是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