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輪金月掛在夜空。月光所到,山坳深處,一座不大的廟宇靜靜地隱藏在這裏。從山坡上看下去,你就會明白,為什麽它可以成為“避難所”。這第一條件,就是這不大的廟有著完整而不矮的圍牆。第二,被山三麵環抱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人們隻需守住一個入口,再用寺廟附近大樹上的了哨,嚴密監控大山方向可能出現的遊屍、動物,基本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這得滿足一個前提!遊屍,得保證是普通遊屍。動物,也得是普通動物,或極小型變異動物。
所以,這裏一定有位“大能”在“鎮守”著。
前麵,那個中年婦女拉著小女孩,走得很快。後麵,那一對青年男女,“押解”著那個女子,怕我跑了似的,刻意地走在我後麵。耳邊,是那女子一直不甘地掙紮聲。即使被堵上了嘴,她也不放棄地衝著我“唔唔”不停。迴頭看了一眼,那個女子立刻與我接上目光,滿眼隻說明一個意思:不要去!想著剛才她被捆之前,那一聲尖利的喊叫:他不是神!他是披著人皮的魔鬼!不要去!放開我——
我舔舔嘴唇,不會吧,這麽老套的橋段,要我去“碰”?
山門兩側,各有兩座堆得至少有十米高的稻草垛,看著植株體積,是田裏割下來的變異麥杆。
“這是咱們準備著天冷時的柴火。籽雖炸了,除了神使,咱們凡人也不能吃。但杆子卻這麽快就自己在地裏幹透了。這都是神的恩賜!”
看我仰頭“欣賞”高高的草垛,中年女人立在側門的台階上,一邊輕拉門上吊出來的繩環,一邊迴頭向我解釋。
很快有人來開了門。開門的動靜,聽著是裏麵用了老式的門閂(shuān),應該還加了頂門杠。兩個守夜的老年男人伸著脖子驗看了一遍來人,低低地喊一聲王護法,便將門讓了開來。
記得有篇介紹說:一般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其中,中門為空門,東為無相門,西為無作門。 現在我跟著中年女人,一聲不響地從西側門走了進去。
那女子走過兩個看門老頭兒時,一個老頭兒突然疾走幾步,兩手交叉相握,對著中年女人讒笑道:
“王護法,這叛徒,神使要怎麽處置?今天晚上不如我們替您看著她,您好好休息?”
“看著可以,但一切要等明天由神使判決再說。你著什麽急。”
中年女人滿滿的看透一切的蔑視。她迴頭對著那對青年男女抬抬下頜,那女子便轉交到了兩個老頭兒手裏。
“記著我說的,先去關好門。晚上別打盹。”
走過不大的、沒有兩側長廊和“蓮池”,隻在山門邊有兩間小小房間的院子。強忍住想看看,貼著兩邊院牆搭起的帳篷,豎向並排停在一起的麵包車,還有幾座大概從什麽地方搬過來的崗亭、售賣亭裏都住了些什麽人。此時門口這麽大動靜,這百多人卻全都安靜如雞!
迎麵直接是一間同樣不大的,此刻黑壓壓的天王殿。殿兩側,兩間極小的鍾鼓樓。左(東)為鍾樓,右(西)為鼓樓。這殿裏,鍾鼓樓裏,也擠住著好幾十人。從殿側穿過,進入下一層院子,迎麵是大雄寶殿,兩側是觀音殿和藥王殿。這廟雖小,倒也算內容俱全。這層院子,則在幾間殿裏,殿外遊廊下,殿邊的客堂、祖堂裏,還有院中原來的四分的草地上的帳篷裏,擠擠叉叉住了得有二、三百人。
這已經是後末世四、五個月時間了,還在這麽近、有這麽多的人沒有進入國家營地。這不說安全上的事情,隻每天的消耗,都是不小的一筆開支!強人啊!我越發想知道,對方究竟是怎樣一個了不得的存在。
“姑娘,今天,天太晚了,你先隨我到使徒的房間住一晚。明天,再確定你的位置,安排你的住處。對了,怎麽稱唿你?”
“簡玥,隻打攪,一夜,明天,就去想辦法,找家人。”
“沒事,沒事,你隨我來。這裏很安全,你隻要成為我們的人,什麽都不用擔心了。”
四個人穿過大雄寶殿西側遊廓再向後走,最後一個小院裏的“僧寮”。沒有見到:滑幾淨如拭,小窗低更明。共撥爐灰坐,跏趺對短檠的僧、尼。隻有大通鋪一樣的房間,好歹每人八十到一百的床位分隔。中年女人讓我睡在最外麵剩下的沒有被子的床位上:
“你先湊合休息一下,等天亮了,見到神使,再說。反正現在天也不冷,床墊很軟,你合衣睡就行。”
我無所謂地點點頭,看了看兩床相對的鋪上,數了數屋裏不算我,現在足有十個人。另外一間應該都是男人。把背包扔在床裏,我上了床,將腳搭在包上,雙手枕頭,開始“休息”。從我進屋,屋裏就安靜得很,沒有人因為新鮮好奇,而來問東問西。這樣“靜”的一座避難所,想必也不會有“夜深留佛火,人靜聽鍾聲”之趣了。
不過一個多小時,我睜開蓋在帽沿下的黑眸,聽著外麵有人來找中年女人。外麵刮起了一陣旋風,緊接著下起了雨,有些帳篷出現原本沒有發現的問題,各種漏水、接水的喊聲響成一片。那中年女人竟也沒有什麽頤指氣使的話語,直接披著件衣服,就著來人的傘一同出去了。
一頓風疏雨驟。雨下得酣暢,把天空洗得不染纖塵。抬眼向窗外望去,幽藍的夜空上,此刻綴滿了晶亮的星點。
終於等到了中年女人來到我頭邊,輕輕推了推我的肩膀。正側臥枕著手臂抱著臉的我,揉著眼坐了起來。一邊捂著嘴打著哈欠,一邊拿起帽子壓上額頭。在中年女人的催促下,背上背包,出了“僧寮”。
眯著眼向上看。碧藍潔淨的天空中,綴著幾朵白雲。隨手戴上墨鏡,跟著中年女人走向側麵的念佛堂。此刻此處,已經被改為大食堂。前院、中院的人正安靜地排著隊,從遊廊進來在念佛堂窗口領了自己那一勺稀粥,再從遊廊出去迴到自己的“住處”,安靜地“吃早飯”。
湊到一個領了粥的人跟前,伸頭看了看他手中的飯盒。確實是米粥,也不算很稀。裏麵還有著一點白薯或土豆的塊兒塊兒煮在一起。更驚訝的是有一小塊“圪塔”,那是一塊鹹菜。
莫非我想錯多了?想錯了?盡管對方是——但牠是想做些實在事情的?
中年女人端著她自己的搪瓷碗,裏麵的粥倒是明顯比別人多一些,還有一隻剝了皮的煮蛋。她一邊迅速地吃著早飯,一邊慢慢走著,還不耽誤她轉過頭來喊上我:
“跟我來,見過神使,得到認可。你就可以領到一份早餐了。”
不!這得滿足一個前提!遊屍,得保證是普通遊屍。動物,也得是普通動物,或極小型變異動物。
所以,這裏一定有位“大能”在“鎮守”著。
前麵,那個中年婦女拉著小女孩,走得很快。後麵,那一對青年男女,“押解”著那個女子,怕我跑了似的,刻意地走在我後麵。耳邊,是那女子一直不甘地掙紮聲。即使被堵上了嘴,她也不放棄地衝著我“唔唔”不停。迴頭看了一眼,那個女子立刻與我接上目光,滿眼隻說明一個意思:不要去!想著剛才她被捆之前,那一聲尖利的喊叫:他不是神!他是披著人皮的魔鬼!不要去!放開我——
我舔舔嘴唇,不會吧,這麽老套的橋段,要我去“碰”?
山門兩側,各有兩座堆得至少有十米高的稻草垛,看著植株體積,是田裏割下來的變異麥杆。
“這是咱們準備著天冷時的柴火。籽雖炸了,除了神使,咱們凡人也不能吃。但杆子卻這麽快就自己在地裏幹透了。這都是神的恩賜!”
看我仰頭“欣賞”高高的草垛,中年女人立在側門的台階上,一邊輕拉門上吊出來的繩環,一邊迴頭向我解釋。
很快有人來開了門。開門的動靜,聽著是裏麵用了老式的門閂(shuān),應該還加了頂門杠。兩個守夜的老年男人伸著脖子驗看了一遍來人,低低地喊一聲王護法,便將門讓了開來。
記得有篇介紹說:一般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其中,中門為空門,東為無相門,西為無作門。 現在我跟著中年女人,一聲不響地從西側門走了進去。
那女子走過兩個看門老頭兒時,一個老頭兒突然疾走幾步,兩手交叉相握,對著中年女人讒笑道:
“王護法,這叛徒,神使要怎麽處置?今天晚上不如我們替您看著她,您好好休息?”
“看著可以,但一切要等明天由神使判決再說。你著什麽急。”
中年女人滿滿的看透一切的蔑視。她迴頭對著那對青年男女抬抬下頜,那女子便轉交到了兩個老頭兒手裏。
“記著我說的,先去關好門。晚上別打盹。”
走過不大的、沒有兩側長廊和“蓮池”,隻在山門邊有兩間小小房間的院子。強忍住想看看,貼著兩邊院牆搭起的帳篷,豎向並排停在一起的麵包車,還有幾座大概從什麽地方搬過來的崗亭、售賣亭裏都住了些什麽人。此時門口這麽大動靜,這百多人卻全都安靜如雞!
迎麵直接是一間同樣不大的,此刻黑壓壓的天王殿。殿兩側,兩間極小的鍾鼓樓。左(東)為鍾樓,右(西)為鼓樓。這殿裏,鍾鼓樓裏,也擠住著好幾十人。從殿側穿過,進入下一層院子,迎麵是大雄寶殿,兩側是觀音殿和藥王殿。這廟雖小,倒也算內容俱全。這層院子,則在幾間殿裏,殿外遊廊下,殿邊的客堂、祖堂裏,還有院中原來的四分的草地上的帳篷裏,擠擠叉叉住了得有二、三百人。
這已經是後末世四、五個月時間了,還在這麽近、有這麽多的人沒有進入國家營地。這不說安全上的事情,隻每天的消耗,都是不小的一筆開支!強人啊!我越發想知道,對方究竟是怎樣一個了不得的存在。
“姑娘,今天,天太晚了,你先隨我到使徒的房間住一晚。明天,再確定你的位置,安排你的住處。對了,怎麽稱唿你?”
“簡玥,隻打攪,一夜,明天,就去想辦法,找家人。”
“沒事,沒事,你隨我來。這裏很安全,你隻要成為我們的人,什麽都不用擔心了。”
四個人穿過大雄寶殿西側遊廓再向後走,最後一個小院裏的“僧寮”。沒有見到:滑幾淨如拭,小窗低更明。共撥爐灰坐,跏趺對短檠的僧、尼。隻有大通鋪一樣的房間,好歹每人八十到一百的床位分隔。中年女人讓我睡在最外麵剩下的沒有被子的床位上:
“你先湊合休息一下,等天亮了,見到神使,再說。反正現在天也不冷,床墊很軟,你合衣睡就行。”
我無所謂地點點頭,看了看兩床相對的鋪上,數了數屋裏不算我,現在足有十個人。另外一間應該都是男人。把背包扔在床裏,我上了床,將腳搭在包上,雙手枕頭,開始“休息”。從我進屋,屋裏就安靜得很,沒有人因為新鮮好奇,而來問東問西。這樣“靜”的一座避難所,想必也不會有“夜深留佛火,人靜聽鍾聲”之趣了。
不過一個多小時,我睜開蓋在帽沿下的黑眸,聽著外麵有人來找中年女人。外麵刮起了一陣旋風,緊接著下起了雨,有些帳篷出現原本沒有發現的問題,各種漏水、接水的喊聲響成一片。那中年女人竟也沒有什麽頤指氣使的話語,直接披著件衣服,就著來人的傘一同出去了。
一頓風疏雨驟。雨下得酣暢,把天空洗得不染纖塵。抬眼向窗外望去,幽藍的夜空上,此刻綴滿了晶亮的星點。
終於等到了中年女人來到我頭邊,輕輕推了推我的肩膀。正側臥枕著手臂抱著臉的我,揉著眼坐了起來。一邊捂著嘴打著哈欠,一邊拿起帽子壓上額頭。在中年女人的催促下,背上背包,出了“僧寮”。
眯著眼向上看。碧藍潔淨的天空中,綴著幾朵白雲。隨手戴上墨鏡,跟著中年女人走向側麵的念佛堂。此刻此處,已經被改為大食堂。前院、中院的人正安靜地排著隊,從遊廊進來在念佛堂窗口領了自己那一勺稀粥,再從遊廊出去迴到自己的“住處”,安靜地“吃早飯”。
湊到一個領了粥的人跟前,伸頭看了看他手中的飯盒。確實是米粥,也不算很稀。裏麵還有著一點白薯或土豆的塊兒塊兒煮在一起。更驚訝的是有一小塊“圪塔”,那是一塊鹹菜。
莫非我想錯多了?想錯了?盡管對方是——但牠是想做些實在事情的?
中年女人端著她自己的搪瓷碗,裏麵的粥倒是明顯比別人多一些,還有一隻剝了皮的煮蛋。她一邊迅速地吃著早飯,一邊慢慢走著,還不耽誤她轉過頭來喊上我:
“跟我來,見過神使,得到認可。你就可以領到一份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