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年,蜀漢調整了戰略部署。劉備和諸葛亮商議之後,準備休養一年。


    這也是無奈的選擇,騎兵最優秀的統帥馬超去年病死了,次優選的張飛去年重傷,年初勉強迴到成都嫁女,之後又休養了半年,等他能練兵了,冬天快到了。


    在雍、涼作戰,沒有騎兵統帥,那是拿蜀中子弟的性命去換經驗,這種事一向精打細算諸葛亮才不會做。


    阿鬥呢,上半年忙大婚,下半年忙造人。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要搜集草原的信息,判斷收網的時機。


    更重要的一點是,阿鬥不讓出兵,因為阿鬥清楚,一旦收網,就能網到一支隻需要給糧食就能賣命的騎兵隊伍,人數最少不會少於五千。到時候有那些胡人做炮灰,打仗會更好打一些。


    阿鬥對於打仗其實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漢朝人口最多的時候將近六千萬,等到晉統一三國之時,人口隻剩下七百七十萬左右,要不然五胡亂華怎麽都不至於發生。


    阿鬥還是小看了人對於饑餓的恐懼,尤其是那些根本不懂禮義廉恥為何物的草原人。


    進入臘月,阿鬥又令糜威將商隊派出去了,但是這次的商隊和往日不同,這次派出的都是西域人組建的商隊,這些商隊接到的命令就是說降胡人,不管是哪個部落的,什麽族的人,隻要是願意投降,就讓他們想辦法趕到武都,能到武都就能活下來。


    當然阿鬥也不是慈善家,阿鬥隻要有成年男人的家庭,男人還必須加入阿鬥的敢死隊。


    這些胡人隻要成年,就是騎兵,弓馬嫻熟,上馬就能戰鬥,這些人若是死在饑餓中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阿鬥的目的就是用他們去拚曹魏的虎豹騎。


    臘月一整個月,商隊才招降不到一萬人,能戰之士也不過才二千多人,這個數字,對於阿鬥的計劃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阿鬥不知道的是,因為大雪,消息傳播的很慢,很多部落還不知道這個消息,等到來年開春,稀稀拉拉湧進武都將近十餘萬人,能戰之士一下多了二萬有餘,這是後話。


    要過年了,這是劉備登基之後的第三個春節,每一年蜀漢的國力都上一個台階,尤其是今年,阿鬥的經濟戰掠奪了上百個草原部落的財富,這些財富,都足夠支撐劉備拿下雍、涼二州了。


    劉備很開心,他做夢都想有朝一日匡扶大漢,雖然現在身體越來越老了,但是目標越來越近了了,現在老劉同誌唯一的遺憾就是,阿鬥結婚半年了,張佩還未懷孕,老劉有點著急了。


    二二四年,二月初三,阿鬥出征了。


    軍師諸葛亮,前鋒主帥趙雲,率兵二萬,阿鬥率兵六萬,其中騎兵統帥張飛,率領八千騎兵,其餘五萬二千人是步兵,阿鬥進駐漢中。


    由於劉備登基之後,每年都要組織北伐,所以曹丕對這個事情不算太緊張了,尤其此次主帥換成了阿鬥,曹丕更是不太在意,因為現在他有更頭痛的事。


    當初曹操拿下雍、涼,為了鞏固統治,任用了不少胡人,還允許部分胡人內遷。如今草原上的胡人都沒有了放牧之地,內遷的胡人更沒有地方牧馬了,這些本來能自給自足的胡人突然成為大魏的負擔。


    關鍵是還有很多草原上的胡人因為戰亂躲避進了雍、涼,接納是接納不了的,殺也不能殺,萬一他們暴亂起來,整個雍、涼二州都能亂起來。


    這似乎是個無解的難題。


    阿鬥的帥帳內,諸葛亮、張飛、趙雲、魏延、張翼、鄧芝、王平、馬岱、廖化、馬謖等三十多位將軍圍繞在一個大大的沙盤周圍。


    阿鬥說道:“諸位,吾此次出兵,意在長安。諸位可有良策?”


    諸葛亮道:“從漢中出發取長安,有五條道路,岐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我軍步兵優勢較強,騎兵自孟起開始訓練至今不過三載,難有戰力,因此我推薦走岐山道。”


    張飛道:“軍師也太小看俺張飛了,隻要有俺在,什麽虎豹騎,我非把他們打成豬狗騎不成。”


    阿鬥說道:“你們的看法呢?”


    魏延道:“吾在漢中駐紮多年,丞相所說這幾條道,吾都已經派細作查勘過了。除了岐山道外,其餘四條道出秦嶺就進入關中平原了,哪兒是虎豹騎最佳的戰場,的確不容易通過。”


    阿鬥一聽,吆喝,這魏延吃錯了藥了麽?這哥們可是“子午道”的忠實擁躉啊,怎麽說這話了。


    阿鬥正要問,就聽魏延又說道:“但是,吾卻認為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選擇這四條道中的一條。”


    諸葛亮一向謹慎,聽魏延這樣說便有些不喜,阿鬥饒有興致的問道:“文長認為,該走哪條。”


    魏延道:“子午道!”


    阿鬥又問:“為何?”


    魏延道:“道路崎嶇難行,後勤難以保障,可正因為如此,曹魏從不設防,通過之後就能抵達長安,出其不意很容易成功。”


    諸葛亮忍不住說道:“不可!太子殿下首次帶兵出征,怎能如此行險……”


    阿鬥道:“丞相稍安勿躁,我們眼前就是沙盤,不妨試著推演一番,再決定不遲。”


    阿鬥當即叫來參謀團,對魏延的方案進行推演,推演的結果出來之後發現,根據古人的行軍速度以及攜帶的幹糧重量來計算,出了子午道後攜帶的幹糧存量隻夠三天使用,也就是說魏延必須在三天之內打下長安,才能確保這個計劃能成,否則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魏延可能在三天之內打下長安麽?所有人都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在虎豹騎保護下的長安。


    難怪諸葛亮一直不同意走這條路,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諸葛亮一共也就十萬兵馬,哪能讓魏延這麽冒險。


    推演結果出來之後,阿鬥說道:“根據推演結果,子午道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吾卻覺得,這是一個方案,甚至在適當的時候能成為最好的方案。但是當下,我們先議一下丞相的方案。”


    其實阿鬥議事的目的不在於議事,而在於想通過這種方式,將參謀製度落實下來,這樣能避免主帥出錯,還能減少主帥的工作壓力,畢竟主帥隻需要拿出一個戰略目標,就有參謀根據地形地勢敵我兵力分布以及敵我將領水平拿出可行方案。


    如果參謀製落實下來,諸葛亮怎麽也不至於被活活累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鵝卵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鵝卵石並收藏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