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本以為是曹丕弑帝自立,誰知居然是獻帝怕死,自己禪了位,原來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皇帝是此等人,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大漢朝就這樣被自己的皇帝送給了亂臣賊子。那自己怎麽辦?大漢朝的忠臣怎麽辦?


    諸葛亮見到劉備暈倒,連忙去傳醫官,劉備這一暈就是三天,本來在南中就感染了細菌病毒,又染了瘴氣,再加上一路的逃命又困又累多重因素綜合之下,身體實在是撐不住了。


    三天之後,劉備醒了過來,對群臣哭訴到:“想當初高祖提四尺劍,斬白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我大漢強盛之時,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如今居然被閹宦之後篡了國祚,我等漢臣有何臉麵見先人。”


    諸葛亮說道:“主公,皇帝在位之日,多次拉攏重臣意圖曹操,且不說衣帶詔之事,就說許都內曹操都被暗殺多次,可見皇帝絕不是膽小怕事之人,如今怎肯禪讓,我料定是那曹丕見皇帝不願禪位,弑君自立之後找一體貌相同之人於人前演戲,欲瞞天過海。主公更該振作精神,為皇帝複仇。”


    劉備想起和皇帝昔日相處,也覺得皇帝絕非禪位之人,於是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湣皇帝”。然後悲哭數日,不能理事,政務皆托付孔明。


    孔明和太傅許靖商議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若是漢中王再不繼位,曹丕的封賞詔書到了,我們是接還是不接?”


    於是孔明與許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劉備覽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


    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漢自立,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


    漢中王勃然變色曰:“孤豈效逆賊所為!”說完拂袖進了內殿。


    江陵城,獻帝禪讓的情景被關羽探得,關羽悲痛萬分,一夜之間蒼老了十餘歲,阿鬥一直都知道,關羽忠於劉備的,但是關羽更忠的是漢朝的朝廷,是獻帝。如今獻帝被亂臣曹丕逼著禪位,關羽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了,難道要忠於那個亂臣?還是忠於那個貪生怕死的山陽公?


    劉備兵敗南中的消息也傳到了江陵,阿鬥為了開解關羽,也是想弄清楚劉備到底怎麽敗的,和關羽、趙累、馬良、伊籍、王甫、於禁一起進行了沙盤推演。


    公孫卓用沙盤將黃忠進攻和劉備敗退的行走路線擺出之後,就發現了問題,公孫卓說道:“以我對孟獲等蠻兵的了解,誘敵深入這個計謀他們不可能考慮的這麽周全,而且斷不會用三路兵馬將漢升將軍誘入包圍圈。”


    趙累道:“不僅僅是誘敵,你們可還記得,黃老將軍的先鋒是被孟獲甲胄齊全的親兵圍住的,不管是以前劉焉、劉璋還是現在的漢中王對南蠻的鹽鐵管控的都很嚴格,他們哪兒來的鐵甲?即便有鐵,哪有工匠幫他們打造?”


    王甫道:“還有一點,雍闓、朱褒、高定三人絕不可能一心,是誰讓他們結盟造反的?”


    這三人造反結盟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要知道劉備剛剛打贏了曹操進位漢中王,又打贏了江陵保衛戰。南中缺鹽少鐵,既無人口又無錢糧,他們腦子進水了才敢造反。眾人想透過現象看本質,卻發現迷霧重重,一時間找不到突破口,阿鬥自然知道,這絕對是孫權在背後做的動作,於是開始引導眾人往這個方向思考。


    阿鬥道:“有個事情我覺得諸位應該聯係到一起去看,假如當初江陵沒有守住,整個荊州都被東吳拿下了,再看這三人今日的所為,你們能聯想到什麽?”


    眾人看著沙盤裏的吳蜀分界線,發現如果當初整個荊州被江東拿了,漢中王肯定會報複,倘若關羽再被殺,漢中王一定舉全國之力報仇。再根據沙盤結合地理想一下,荊州的零陵郡還有交州緊挨著建寧太守雍闓、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如果孫權說動這三人反叛,再加上交州同時出兵,劉備兵至荊州恐怕還未開戰,後方就已經失火了。


    此時公孫卓突然說道:“還有一件事,聯係到一起就知道東吳下了多大一盤棋了。五月的時候,交州叛亂,當初我還詫異士燮在交州經營多年,當地的土著都以他馬首是瞻,他已經歸順了東吳,交州怎麽還會有叛亂。如今我算是明白了,叛亂是假,潘璋、朱然的平叛也是假,如果不信,太子殿下可派細作打探,潘璋朱然所帶人馬去的時候肯定是甲胄齊全,歸來之時肯定是布衣歸來,那些甲胄應該就是孟獲所用之甲胄。”


    在眾人的抽絲剝繭之下,孫權的計謀一點點的被揭開神秘的麵紗,從白衣渡江,到勾連孟獲以及南中四郡中的三郡,孫權的目的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拿下荊州,若是讓孫權計謀得逞,從交州出兵占領南中然後從南中進攻成都,說不定整個益州都能被孫權拿下。


    阿鬥突然發覺,能被曆史書記載的,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人物,就拿孫權來說,一會向曹操稱臣,一會向曹丕稱臣,後來劉備稱帝還向劉備稱臣,要知道真正的曆史中,孫權的實力可是比劉備大多了,江東加荊州和交州,絕不是劉備的益州能比的。盡管如此,孫權還是該稱臣就稱臣,該當孫子就叫爺爺。明明正麵就能打贏,用計的時候還是毫無下限,主打的就是一個實用主義。


    更何況,阿鬥比他們知道的更多,劉備當初征伐東吳,蜀國叛亂的可不是隻有南中,還有漢嘉太守黃元發動的叛亂,再加上張達、範強殺張飛,孫權的謀劃太大了。要知道劉備手底下的帥才隻有三個:關羽是步兵兵團、騎兵兵團及水戰都能指揮;張飛是能指揮步兵兵團和騎兵兵團的;馬超隻能指揮騎兵兵團,孫權一個人謀劃了關羽和張飛的生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孫權殺掉劉備兩個最重要的將帥,劉備夷陵之戰才敗得那麽一塌糊塗,留給諸葛亮的就是這麽一個爛攤子。


    想到這兒,阿鬥不禁的胸潮澎湃,千古第一相,原來竟比自己以前了解的強大這麽多。


    世人皆知諸葛亮的戰略才能,可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也知道他的政治水平,蜀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軍事水平更不用說,蜀魏兵力對比一比五卻是蜀國一直在伐魏。但卻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政治、戰略水平到底是一個什麽高度,相對於他的軍事能力,他的戰略水平不值一提,相對於他的政治能力,他的軍事水平不值一提,相對於他的人品,他的所有能力都不值一提,這就是諸葛亮,想想真可笑,羅貫中居然讓劉備在托孤之時安排了五百刀斧手,而且無數讀者還深以為然。真是即小看了劉備,也看輕了諸葛亮。


    阿鬥平複了一下心情說道:“二叔、於將軍,你們二位都是當世最頂尖的將帥,捫心自問,你們能謀劃出這麽大的戰略麽?”


    關羽和於禁聽阿鬥突然這麽問,愣了一下,仔細想了一下,二人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阿鬥又道:“所以,江東鼠輩隻是他的保護色,骨子裏我們這位吳王絕不是一個可以小覷的人物,以後我們要小心防範了。”


    阿鬥接著說道:“孫權用的計謀其實可以歸納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曹丕篡漢之後,孫權才被封為吳王,此刻封王的詔書還沒有到他手裏呢!但是江東之地,他早就是王了。可見他對於名利的淡漠;他在經略好江東的同時,通過拉攏分化來讓對手內亂,這絕對是一代雄主風範,我料想東吳的文武大臣對這位吳侯一定是又敬佩又害怕,所以會忠心耿耿。”


    阿鬥還有些話沒有說出來,其實在他心裏,孫權政治水平也是曆史一流的,當初周瑜是孫策的“合夥人”,在赤壁之戰之後,名聲大噪的周瑜卻成了孫權的“打工仔”,在周瑜之後的魯肅、呂蒙以及現在的大都督陸遜幾乎都是在孫權的掌控之中的,可以說在軍事上,孫權已經完全掌控了江東。這種掌控不是靠軍事能力,而是靠政治平衡,這就很可怕了,同樣的二代曹丕,隻敢任用夏侯家和曹家的人做統帥,兩人的政治水平高下立判。更別提在丞相任命上,孫權更是玩的一手好平衡,足夠讓後世宋朝老趙家學幾百年了。


    關羽說道:“為今之計,我們該何去何從?”語氣中的無奈和蒼涼讓阿鬥聽了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此時的關羽一是對於孫權的下三濫招數有點不知所措,二是對於曹丕篡漢的內心茫然。關羽骨子裏還是一個帥,而不是一個官僚。


    趙累說道:“君侯,曹丕篡漢,孫權低頭,漢中王如果隻是一個王,怎麽和皇帝相爭,除非漢中王也做了皇帝,不然曹孫聯手,匡扶漢室就是一場夢,久而久之,就是我荊州士族都難免會有二心。”


    馬良道:“獻帝已經禪位,大漢四百年國祚不能就這麽斷了,漢中王本身就有皇室血脈,為什麽不能繼位稱帝,將軍,為今之計,我們隻有勸漢中王登基,才能讓忠於漢室的人找到方向,才能在大義上和曹魏抗衡。”


    馬良的話剛說完,伊籍道:“不僅僅是我們,荊州官員和士紳也要參與進來,還有荊州的耆老。我料他們絕不可能承認曹魏的正統。”劉備當年攜民渡江之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曹操都有血仇,再加上赤壁之戰曹家對荊州的破壞,荊州百姓一直都是堅定的反曹派。


    公孫卓道:“秋收已經結束了,由於今年風調雨順,荊州取得了這十多年最大的豐收。去歲漢中王的‘戰俘換長沙’鞏固了民心,再加上太子殿下在民間積累的名聲,料想地方對於漢中王晉位絕對是樂見其成的。”


    關羽終於下定了決心,大手一揮說道:“你們說的對,大漢四百年,怎能如此草草收尾,曹丕倒行逆施,荼毒皇室,怎配做天下之主!唯有我大哥,仁義布於四海且又弘毅寬厚,更是皇室血脈、景帝後裔,應該繼位延續我大漢國祚。馬良、伊籍,你二人負責聯名勸進之事,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大哥稱帝之日,就是我等討逆之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鵝卵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鵝卵石並收藏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