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被吳夫人要求著靜養三日,這三日劉禪自然不會躺在床上靜養,他一直在思考怎麽解決荊州的危局,還別說,真讓他想出來了一點東西。


    如果說智商,劉禪從來都不覺得現代人會比古人高,諸葛亮法正就是放到現在那也是頂級的ceo,自己在現代也就是屬於社會邊角料那個級別的,怎麽比!


    但是自己有的是什麽,是信息,遠超過這個時代2000年的信息,隻要自己願意,稍微改變一下曆史走向還是沒有問題的。對於建安二十四年,什麽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若問劉備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劉備的迴答肯定不是進位漢中王,如果可以,他寧願用這個漢中王去換二弟關羽能活過來。


    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都立了戰功,關羽此刻怎能不急,當初分封五虎將之時,關羽就曾說過“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如今這個老卒已經陣斬夏侯淵,幫助大哥進位了漢中王。而關羽自詡英勇,卻隻能困守荊州,手中青龍偃月刀早已經饑渴難耐了。


    於是“饑渴難耐”的關羽就向劉備請戰,擒於禁、斬龐德、困曹仁,黃河以南各地紛紛響應,逼得曹操幾欲遷都,《三國誌》用五個字進行了評價“羽威震華夏”,這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都是對武將難得的盛譽。


    但是後來被呂蒙白衣渡江,偷了“水晶”,以至於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東吳俘虜並砍了腦袋。關羽的大意失荊州使得諸葛亮的隆中對戛然而止,使得劉備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桃園三結義本就兄弟情深,聽聞東吳殺了關二爺,張飛發誓一定要報仇,卻被範疆、張達所殺,帶著他的腦袋投降了東吳,劉備一下子失去了最重要的兩個臂膀。無論滿朝文武如何勸說,劉備滿腦子的都是複仇,於是準備了2年之後出兵伐吳,而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更是將蜀中本來大好的局麵搞得一敗塗地。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關羽之死,可以說他的死直接決定了三國的走向,間接影響了中國曆史的走向。


    劉禪想到這兒覺得應該給劉備提個醒,如果劉備能勸說關羽守住荊州,那將來自己長大手中有兵有將還有《三國演義》,必然能帶蜀國走向另一個局麵,於是劉禪就拿出紙筆給劉備寫信。


    父親大人在上,兒劉禪頓首拜上:兒聽聞父親進位漢中王,為父親賀,為大漢賀,為天下賀。兒知父親誌在匡扶社稷興複漢室,根本無意進位漢中王,如今倉促行事必是聽了謀士之言。


    如今跟隨父親之人眾多,人人都有所求,父親進位漢中王自可為他們加官進爵,此事本無可厚非。隻是樹大必然招風,父親進位漢中王必然會引起曹丞相的暴怒,同時也會引起吳侯孫權的羨慕、嫉妒、恨,兒料定孫權必定不會坐視。兒今有九字進獻父親,往父親慎思。九字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此其一也。


    父親已為漢中王,且黃老將軍陣斬夏侯淵讓曹操元氣大傷,盡管如此,曹操的勢力仍舊是最強大的,此刻不妨示弱與曹操,且先穩定益州、荊州的局勢,待益州荊州穩定之後可以先取涼州,休養生息繼續民力物資。相信有軍師在側,不過三五年,父親定可以橫掃天下。


    荊州是我蜀中東出門戶,我知二叔久鎮荊州,眼見三叔他們都屢立戰功,更有黃忠老將陣斬夏侯淵,二叔早已經按捺不住,立功心切之下必然向父親求戰。隻是荊州重要,盼望父親以大業為重,務必令二叔嚴守荊州,須知國與國之間無絕對的盟友,隻有絕對的利益。昔日父親弱小,東吳自然願意結盟,如今父親依然飛龍在天睥睨天下,再加上吳侯三番四次暗害不成,驚懼之下必然與曹魏暗中結盟。若是二叔出征之際,吳侯偷襲荊州得手,二叔無論取得多大戰果,都是得不償失,此其二也。


    兒不敢隱瞞父親,這十三年來,兒癡癡傻傻實屬一魂一魄有損,兒至今猶記得“為了這個黃口小兒,險些害死了子龍!這孩子不要也罷!”然後將兒摔在地上,自此兒一魂一魄便一受損,所以一直癡傻呆笨,幸祖宗庇佑,兒這一魂一魄如今已經複原。如今孩兒想為父分憂,請父親允準孩兒參與兵、政之事,以為磨煉。


    劉備得了劉禪的書信,來來迴迴讀了四五遍,越讀越覺得心驚,也覺得後怕,當初摔阿鬥摔的暢快,卻也是福至心靈之舉。


    曆史上很多人都以為“劉備摔阿鬥”具有極高的政治智慧,誰知差點鑄成大錯。當日趙雲長阪坡為救阿鬥,七進七出居功至偉,這麽大的功勞如何封賞都不為過,正因為如此頗有功高震主之嫌,無法封賞。


    可是若不封賞,以後怎麽籠絡眾將士之心。瞬間思索,劉備便做出了摔阿鬥之事,這一摔加上劉備那句話,顯得在劉備心裏,阿鬥還沒有趙雲重要,趙雲去救一個沒有自己重要的人萬一有了閃失就是得不償失,這一摔不僅將趙雲的戰功大打折扣,還摔的趙雲肝腦塗地,而且劉備什麽封賞都不用給,甚至連一張吃不到的大餅都不用畫,自此,趙雲這種縱橫天下的虎將就永遠成了劉備最忠誠的衛士。


    當然,這都是陰謀論者的誅心之言,此時的劉善反而認為,對於劉備來說,像趙雲那種千古名將難得,反而自己這個便宜兒子即便摔死也無礙,再生就是了。


    劉備將書信給法正、諸葛亮都看了,法正對於阿鬥並無太多的感觀,諸葛亮此刻還在想幫助劉備恢複漢室之後自己迴南陽學留侯張良的功成身退呢,自然也並不在乎阿鬥。今日看了這份書信,再聯想記憶中的阿鬥,突然發現,這幾個月未見,阿鬥真的已經判若兩人了。


    法正說道:“以太子所言,主公稱王的確過早了點,這一稱王必定引來曹魏的猛烈進攻,若是曹操久攻不下必然會與東吳聯盟,我覺得太子這句話說的尤為精確,國與國之間沒有絕對的盟友,隻有絕對的利益,在利益的趨勢下,曹魏和東吳聯盟有很大的可能性。”


    諸葛亮說道:“主公有此子,後繼有人亦,吾道不孤。我覺得太子的這九字真言可謂字字珠璣。憑此九字,太子必然會有一番作為,如今主公不妨放下身段給曹操寫封信,言語盡量軟弱一些,這樣可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劉備道:“軍師所言甚合我心,如今我們苦戰兩年拿下了漢中,此時兵困馬乏,正該休養生息。而且阿鬥說的很對,此刻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防守的事情,同時發展生產,積蓄一些糧草,將來兵強馬壯再和曹賊一決雌雄。”


    諸葛亮道:“我欲遣細作前去打探,看看魏吳是否已經暗中結盟,主公需下令二將軍對於太子所說之事嚴加防範,若真是如太子所說,東吳欲聯合曹魏,那須得告訴二將軍相機而動了。”


    法正道:“主公的軍令昨日才發出去,今日就要關將軍按兵不動,如此朝令夕改也不可行。按照計劃隻要關將軍迅速打下樊城,然後迴軍鎮守荊州即可。”


    劉備也覺得阿鬥坐井觀天了,一個黃口小兒在蜀中怎麽知道天下大勢,便說道:“阿鬥欲練兵,你們以為如何?”


    諸葛亮道:“太子年幼,正是學習之時,隻是主公給太子尋了這許多名師,太子對學習始終提不起興趣,如今太子要求熟悉軍事,亮覺得並非壞事,軍中生活最是枯燥辛苦,讓他體驗一下也好,磨煉一下性子才會耐心學習治國之道。”


    且不說劉備君臣討論如何給阿鬥迴信,隻說劉備進位漢中王之事傳到建業城,孫權初聽震驚繼而憤怒轉而碧眼圓睜,垂手頓足道:“大耳賊欺吾太甚,欺吾太甚!”恰逢呂蒙迴建業養病,孫權當即當即命人傳張昭、呂蒙來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鵝卵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鵝卵石並收藏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