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常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之糟糕,更知道他隨時可能駕鶴西去,他薨畢後越國國運如何?內心深深地憂慮時常使得他飽受煎熬,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這又更加劇了他身體機能地下滑。


    原本指望著勾踐能迅速成長,挑起越國的重擔,為此他煞費苦心地委任他為監國一職,指望他能通過參與朝堂政事迅速成長為他合格的接班人,可結果是差強人意。


    未來女婿王浩倒是可造之才,但終究還是年紀太小,也隻是個外人而已,也隻能期望他看在自己生前待他不薄的份上能幫襯幼子稽會了。


    “眾卿所奏,亦不無道理,寡人已然知曉,定當酌情考慮。”允常看了一眼王浩,若有所思地說道。


    憑直覺,他覺得這事必然和王浩這小子有所瓜葛,然而,他也能感覺出這未來女婿並無惡意,因而也沒多說什麽。


    “子越,此事汝如何說?”允常似笑非笑地看著大殿躲在不起眼角落裏的王浩,淡淡問道。


    “啊~,此事想必父王早有主意,不消下臣多言,大王聖明兮!”王浩被允常看得老臉一紅,不敢與之對視,尷尬地拍著馬屁道。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他這一番話說得老越王允常直翻白眼,一臉鄙視地瞥了他一眼,心想:你小子倒是個小滑頭。


    臨退朝,允常也沒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究竟用還是不用範蠡、文種二人,不過這就不是王浩能考慮的了。他信奉“盡人事聽天命”這一句話,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散朝迴到右司馬府,王浩取出了範蠡交給自己的木盒,走到府內一間偏僻廢棄的房間,取出其中的丹砂放入事先準備好的一座破舊銅鼎中。


    一堆枯枝敗葉被放置在鼎腹下,王浩點上火加上柴,加熱銅鼎,不久鼎內的丹砂逐漸熔化,果真有水滴狀、泛著金屬光澤的顆粒出現。


    王浩感覺溫度已經很高,看著丹砂已經完全燒化,便將鼎底下的火撲滅了。溫度超過357c時,這玩意兒就變成氣體揮發了,它很難收集,關鍵是它還有毒,不宜直接用手觸碰。


    待小鼎的溫度降下來後,王浩將終累的人頭從戒指空間中取出丟到小鼎內 ,蓋上鼎蓋(早期的鼎一般無蓋,但進入春秋以後,出於衛生和保溫考慮,帶蓋的鼎越來越多)。


    還好他原先的擔心有些多餘,放在戒指空間中的物體是與空氣隔絕的,因而不會腐爛,一旦將之取出來後那就有問題了。如今將它丟入到放有水銀的小鼎中蓋上蓋子密封起來,這就沒有任何問題了。最後一步則是采用石灰密封法對頂蓋與鼎本體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避免水銀接觸空氣而揮發掉,這個采用熟石灰就可以了。


    熟石灰早在華夏公元前七世紀就已經存在了,古人選用一些天然石灰石、貝類、貝殼等通過精湛的工藝和繁瑣的操作就能搞出用於建築的石灰。這個對於懷揣著《百科全書》的王浩來說也不難,通過選礦、破碎、燒製、熟化等四個步驟就能製作出熟石灰。


    幾天前,王浩就已經插空完成了這一些操作得到了他想要的熟石灰。他將小銅鼎密封好之後,以後再將它拿出來就可以長時間放置而不用擔心腐爛發臭了。……


    王浩雖然掛了個軍中右司馬的頭銜,但軍中有諸稽郢、靈姑浮兩位大佬操持,暫時還不用他做什麽。況且他剛剛擔任右司馬不久,還得有個熟悉的過程,一旦操之過急則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這幾天,王浩還在考慮另一件大事,這也是他受地府委托穿越到春秋時代這個時空的目的。傳說中華夏四大古典美女之首-西施,拯救西施於被沉江底之厄運才是他此行的唯一任務,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礎上的附帶任務。


    這個時候,西施與她的同村好姐妹鄭旦還在諸暨苧蘿村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西施也作先施、西子,原名為施夷光,因為生長在苧蘿村的村西才得名西施,鄭旦則生長於村東,這兩人分別居於浣紗溪東西兩邊,被稱作“浣紗雙姝”。


    會稽離諸暨有120裏路程,駕馬車前行大概也就是一個半時辰的行程,就算天氣寒冷,馬車速度有所放緩,頂多半日也就足矣。


    後世有很多人將吳國滅亡的責任歸咎到西施這個“紅顏禍水”,也有人為之鳴不平。比如這一首唐代詩人羅隱的《西施》原文如下: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時,越國亡來又是誰?


    這首詩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強加到西施之類婦女身上,破除了“紅顏禍水”的論調,閃射出新的思想光輝。


    王浩很好奇西施到底有多漂亮,她漂亮是肯定的,但他很懷疑西施到底有沒有傳聞中描述的那樣美。所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代華夏古代四大美女,其中的“沉魚”通常被認為指西施,其實美貌在她之上的毛嬙才是“沉魚”的原型,春秋時期的文學典籍中提到更多的毛嬙、麗姬,而西施則是後世之人感念其悲壯坎坷的人生而給的“同情分”。


    《莊子》曰:“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可見,毛嬙才是沉魚的原型,不光如此,毛嬙、西施同時出現時,一般都是毛嬙居前,西施斷後。《淮南子》曰:“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


    吳國被滅後,西施的下落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後世大概給出了三種最有可能的結局:一.跟範蠡歸隱江湖;二.被沉到水裏淹死;三.被情郎淹死。


    2004年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發掘的春秋範蠡大墓內,發現了大量竹簡,其中有一段話讓人心驚肉跳,其原文為:“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


    大意是說:西施與範蠡私通 ,經過三年時間才達到吳國,西施犧牲自己去吳國不是因為她愛國,而是因為範蠡拿西施的兒子語兒亭為人質來脅迫她必須前往吳國。


    由此可見,範蠡與西施泛舟太湖,那隻是後世之人的意淫而已,說到底範蠡對西施並沒有真正的感情,兩人隻是互相利用而已,西施的愛情隻是一個悲劇。範蠡也沒有世人稱頌的那般高尚,在他眼裏,女人隻是可以一個利用的工具,兒子也可以犧牲,權利、地位遠比一個漂亮女子重要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溪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溪居士並收藏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