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父,你不能這樣啊,這坑隻管挖不管埋,搞得咱心裏老膈應了!”老朱也趕緊走上前說道。
“不了不了,小僧現在倦了,今天也說了太多了,不想再說了!”宗彌揉了揉眼睛,看著朱元璋和朱標焦急而期待的麵孔,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無奈。
“小師父,你再說說吧,我們還沒聽夠呢!”朱標急切地說道,眼神中滿是不舍和渴望。
“唉呀,酒喝的有點多了,頭好暈,講不了了,你們脖子上也不是擺設,多動動腦子啊。
就當我給你們布置的任務了,今天就到這吧!
等你們下次有空過來我們再聊,好吧!”
宗彌輕輕地搖了搖頭,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再說了。他緩緩地轉過身,腳步蹣跚地走向了自己的小屋。
老朱兩人站在那裏,看著宗彌漸行漸遠的背影,仿佛看到了他的生活態度——那種與世無爭,悠然自得的禪意。
朱元璋看著朱標,隻能相視苦笑。
“唉。。父皇,我還是真的挺羨慕小師父的,這活的自在!”朱標羨慕的說道。
“你就不要想那麽多了,他可是方外之人,而咱父子身上扛的擔子太重了。
今天聽了這小師父的話,咱真的不知道自己定的那些祖訓和國策會為咱大明留下這麽大的隱患。
今天小師父說的你都記下了吧,那咱父子兩人現在就迴宮想辦法吧!”
“恩恩,父皇,你放心,雖然我今天受到很大的刺激,但是小師父的話我都記得明明白白的。
那我們就趕緊迴去吧,迴去之後我拿紙筆記錄下來。”
“好的,那咱趕緊迴去!\"老朱轉過身往院門外走去,到了院門外,朝遠處揮了揮手,一輛馬車就在毛驤的牽引下走了過來。
“毛驤,咱們迴宮,對了,你安排人把李善長、劉三吾,還有六部尚書都叫到太和殿,就說咱有政事要與他們商議!”老朱上車前對著坐在車架上的毛驤說道。
馬車在街道上疾馳,車輪碾過,發出有節奏的響聲,仿佛在催促著時間的流逝。
朱元璋坐在車內,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憂慮。朱標坐在他身旁,雙手緊握,小師父的話猶在耳邊迴響。
兩人到了太和殿之後,急忙下車,一進殿門,老朱就大聲說道:“人呢,趕緊把文房四寶給咱拿過來!
標兒,趕緊把這四點記下來,咱在你旁邊也好補充補充,咱這大明的江山,不能毀在咱父子手裏啊!”
朱標急忙點頭,展開紙張,提筆就寫。
朱元璋則在旁邊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時不時地提醒朱標要注意的地方。
太和殿內,氣氛緊張而嚴肅,仿佛整個大明的命運都懸在了這一刻。
不久,李善長、劉三吾和六部尚書都被緊急召來,他們一進入太和殿,就看到朱元璋和朱標兩人正在忙碌地記錄著什麽。
李善長心中一動,隱約猜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快步走上前去,低聲問道:“陛下,發生何事?”
“善長啊,咱差點成為千古罪人啊,大明差點毀在咱的手裏啊!”老朱看到李善長進門直接上前拉住他的手緊張的說道。
“上官,不要急,慢慢說,咱們一起想辦法。”李善長沉著聲音安慰道。
朱元璋平複了一下心情,“好的,慢慢來,標兒,你把第一點拿給徐鐸,他是戶部尚書,讓他好好算算,是不是危言聳聽!”
“好的,父皇!”朱標立刻將寫有第一點的紙張遞給了徐鐸,徐鐸疑惑地接過紙張,掃了一眼上麵的內容,頓時臉色大變。
他抬頭看向朱元璋,眼中充滿了震驚和不安。
“陛下,這……這是真的嗎?”徐鐸聲音顫抖地問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恩,這關係到咱大明的未來,你務必認真核算,給咱一個準確的答案!”
徐鐸深吸了一口氣,鄭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走向一旁的案桌,開始認真地核算起來。
“上官,這裏寫的什麽啊?”李善長好奇的問道。
“標兒,你把這條給諸位大臣們講講,讓他們也幫咱們想想辦法。”老朱坐迴書桌前,將桌上的奏折推到一邊,之後拿著朱標記錄的剩下的紙張在那認真看了起來。
朱標走到各位大臣麵前開始緩緩講述:“諸位大臣,是這樣的,今日有人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朱標的聲音在太和殿內迴蕩,他的每一個字都仿佛敲在每位大臣的心上。
他詳細解釋了關於大明親王俸祿的問題,以及如果不加以調整,未來可能對國家財政造成的巨大壓力。
他手中的紙張輕輕抖動,上麵的字跡清晰可見,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沉重的負擔。
大臣們麵麵相覷,他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會如此嚴重。
徐鐸核算的結果已經出來,他站在一旁,臉色凝重。
他看著手中的紙張,心中計算著每一個數字背後的含義。
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個數字的問題,更是關乎大明未來的大問題。
這時,老朱看徐鐸已經算好了,直接問道:“怎麽樣,有結果了嗎?”
徐鐸走上前,拱手說道:“陛下,臣已經算出來了!”
“怎麽樣,這數字相符嗎?”
“陛下,這數字還是有點保守了,臣結合戶部之前各親王現在的每年俸祿發放情況計算。
二百年之後,整個皇氏宗族的人員就最少能達到兩萬人,那時每年所要下放的俸祿就達到十萬萬石。
現在每年的稅收隻有二千萬石,就算之後國家穩定發展,國家也承擔不起這筆收入啊!
這……這簡直不可思議,大明皇家會成為大明的最大蠹蟲啊!”徐鐸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顯然這個數字的衝擊力對他也不小。
徐鐸的話像是投入湖中的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花。
太和殿內一片寂靜,大臣們都被這個數字震驚了。
他們從未想過,親王的俸祿問題竟然會如此嚴重。
朱元璋的目光在每一位大臣的臉上掃過,看著他們那一臉茫然的樣子,這批六部尚書都是胡惟庸案發生之後重新上任的。
正好可以通過這個事好好考察考察。
最後,他的目光定在了李善長的身上:“善長,你素有智謀,此事你怎麽看?”朱元璋沉聲問道。
“上官,臣第一次聽到這個事情,還望上官給臣點時間好好想想!”李善長拱手道。
“別的大臣,你們有什麽想法呢?”老朱也調轉目光看向剩下的大臣。
偰斯走上前,說道:“陛下,此事固然棘手,但並非無解。臣有一計,或可化解此危局,隻是會有些大不敬,陛下還請寬恕下官。”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哦?咱恕你無罪,你且說來聽聽。”
偰斯點頭,“陛下,現在所有的問題都在於皇氏宗族繁衍數量過多,會給國家財政造成壓力,那隻要控製好皇氏宗族的人員數量不就好了嘛!”
老朱聽完,直接一股怒火直衝天靈蓋,拿起手邊的茶杯直接扔到偰斯身上,說道:“混賬,你這是要滅了咱老朱家的根啊!”
“不了不了,小僧現在倦了,今天也說了太多了,不想再說了!”宗彌揉了揉眼睛,看著朱元璋和朱標焦急而期待的麵孔,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無奈。
“小師父,你再說說吧,我們還沒聽夠呢!”朱標急切地說道,眼神中滿是不舍和渴望。
“唉呀,酒喝的有點多了,頭好暈,講不了了,你們脖子上也不是擺設,多動動腦子啊。
就當我給你們布置的任務了,今天就到這吧!
等你們下次有空過來我們再聊,好吧!”
宗彌輕輕地搖了搖頭,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再說了。他緩緩地轉過身,腳步蹣跚地走向了自己的小屋。
老朱兩人站在那裏,看著宗彌漸行漸遠的背影,仿佛看到了他的生活態度——那種與世無爭,悠然自得的禪意。
朱元璋看著朱標,隻能相視苦笑。
“唉。。父皇,我還是真的挺羨慕小師父的,這活的自在!”朱標羨慕的說道。
“你就不要想那麽多了,他可是方外之人,而咱父子身上扛的擔子太重了。
今天聽了這小師父的話,咱真的不知道自己定的那些祖訓和國策會為咱大明留下這麽大的隱患。
今天小師父說的你都記下了吧,那咱父子兩人現在就迴宮想辦法吧!”
“恩恩,父皇,你放心,雖然我今天受到很大的刺激,但是小師父的話我都記得明明白白的。
那我們就趕緊迴去吧,迴去之後我拿紙筆記錄下來。”
“好的,那咱趕緊迴去!\"老朱轉過身往院門外走去,到了院門外,朝遠處揮了揮手,一輛馬車就在毛驤的牽引下走了過來。
“毛驤,咱們迴宮,對了,你安排人把李善長、劉三吾,還有六部尚書都叫到太和殿,就說咱有政事要與他們商議!”老朱上車前對著坐在車架上的毛驤說道。
馬車在街道上疾馳,車輪碾過,發出有節奏的響聲,仿佛在催促著時間的流逝。
朱元璋坐在車內,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憂慮。朱標坐在他身旁,雙手緊握,小師父的話猶在耳邊迴響。
兩人到了太和殿之後,急忙下車,一進殿門,老朱就大聲說道:“人呢,趕緊把文房四寶給咱拿過來!
標兒,趕緊把這四點記下來,咱在你旁邊也好補充補充,咱這大明的江山,不能毀在咱父子手裏啊!”
朱標急忙點頭,展開紙張,提筆就寫。
朱元璋則在旁邊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時不時地提醒朱標要注意的地方。
太和殿內,氣氛緊張而嚴肅,仿佛整個大明的命運都懸在了這一刻。
不久,李善長、劉三吾和六部尚書都被緊急召來,他們一進入太和殿,就看到朱元璋和朱標兩人正在忙碌地記錄著什麽。
李善長心中一動,隱約猜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快步走上前去,低聲問道:“陛下,發生何事?”
“善長啊,咱差點成為千古罪人啊,大明差點毀在咱的手裏啊!”老朱看到李善長進門直接上前拉住他的手緊張的說道。
“上官,不要急,慢慢說,咱們一起想辦法。”李善長沉著聲音安慰道。
朱元璋平複了一下心情,“好的,慢慢來,標兒,你把第一點拿給徐鐸,他是戶部尚書,讓他好好算算,是不是危言聳聽!”
“好的,父皇!”朱標立刻將寫有第一點的紙張遞給了徐鐸,徐鐸疑惑地接過紙張,掃了一眼上麵的內容,頓時臉色大變。
他抬頭看向朱元璋,眼中充滿了震驚和不安。
“陛下,這……這是真的嗎?”徐鐸聲音顫抖地問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恩,這關係到咱大明的未來,你務必認真核算,給咱一個準確的答案!”
徐鐸深吸了一口氣,鄭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走向一旁的案桌,開始認真地核算起來。
“上官,這裏寫的什麽啊?”李善長好奇的問道。
“標兒,你把這條給諸位大臣們講講,讓他們也幫咱們想想辦法。”老朱坐迴書桌前,將桌上的奏折推到一邊,之後拿著朱標記錄的剩下的紙張在那認真看了起來。
朱標走到各位大臣麵前開始緩緩講述:“諸位大臣,是這樣的,今日有人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朱標的聲音在太和殿內迴蕩,他的每一個字都仿佛敲在每位大臣的心上。
他詳細解釋了關於大明親王俸祿的問題,以及如果不加以調整,未來可能對國家財政造成的巨大壓力。
他手中的紙張輕輕抖動,上麵的字跡清晰可見,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沉重的負擔。
大臣們麵麵相覷,他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會如此嚴重。
徐鐸核算的結果已經出來,他站在一旁,臉色凝重。
他看著手中的紙張,心中計算著每一個數字背後的含義。
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個數字的問題,更是關乎大明未來的大問題。
這時,老朱看徐鐸已經算好了,直接問道:“怎麽樣,有結果了嗎?”
徐鐸走上前,拱手說道:“陛下,臣已經算出來了!”
“怎麽樣,這數字相符嗎?”
“陛下,這數字還是有點保守了,臣結合戶部之前各親王現在的每年俸祿發放情況計算。
二百年之後,整個皇氏宗族的人員就最少能達到兩萬人,那時每年所要下放的俸祿就達到十萬萬石。
現在每年的稅收隻有二千萬石,就算之後國家穩定發展,國家也承擔不起這筆收入啊!
這……這簡直不可思議,大明皇家會成為大明的最大蠹蟲啊!”徐鐸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顯然這個數字的衝擊力對他也不小。
徐鐸的話像是投入湖中的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花。
太和殿內一片寂靜,大臣們都被這個數字震驚了。
他們從未想過,親王的俸祿問題竟然會如此嚴重。
朱元璋的目光在每一位大臣的臉上掃過,看著他們那一臉茫然的樣子,這批六部尚書都是胡惟庸案發生之後重新上任的。
正好可以通過這個事好好考察考察。
最後,他的目光定在了李善長的身上:“善長,你素有智謀,此事你怎麽看?”朱元璋沉聲問道。
“上官,臣第一次聽到這個事情,還望上官給臣點時間好好想想!”李善長拱手道。
“別的大臣,你們有什麽想法呢?”老朱也調轉目光看向剩下的大臣。
偰斯走上前,說道:“陛下,此事固然棘手,但並非無解。臣有一計,或可化解此危局,隻是會有些大不敬,陛下還請寬恕下官。”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哦?咱恕你無罪,你且說來聽聽。”
偰斯點頭,“陛下,現在所有的問題都在於皇氏宗族繁衍數量過多,會給國家財政造成壓力,那隻要控製好皇氏宗族的人員數量不就好了嘛!”
老朱聽完,直接一股怒火直衝天靈蓋,拿起手邊的茶杯直接扔到偰斯身上,說道:“混賬,你這是要滅了咱老朱家的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