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幾天的明問暗訪,劉宗彌已經知道自己處在什麽時代了。
現在是大明洪武十三年,這個時代,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正月剛發生了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整個應天可以說是血流成河,株連者不計其數。
這種敏感時候,整個寺廟除了采購人員之外,所有人都禁止出寺,唉,自己應該找什麽理由才能離開啊。
他有想過偷偷出寺,可是以他的地位,肯定會給所有的師侄、師侄孫造成沒必要的麻煩。
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受到全寺的照顧,所有僧人都很尊敬自己,他可不想讓這群可愛的和尚們一直擔擾。
看來得找一個正當理由,一條既能正當出寺,又能不給師侄們帶來麻煩的路。
可是對於和尚來說,除了在寺廟裏誦經伺候佛祖之外,哪裏還有別的事啊,唉,真是愁人啊。
月色如水,傾灑在這寧靜的寺廟之中。
劉宗彌獨自一人坐在禪房的蒲團上,心中如亂麻一般紛亂。
經過連日的冥思苦想,他的頭腦有些疲憊,一直都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漸漸的他的唿吸變得平穩,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次日,鍾聲如約而至,劉宗彌麻木的睜開眼,穿上僧袍,站起身出了房門,仰天長歎,這日子什麽時候到個頭啊。
一路往大雄寶殿走去參加早課,劉宗彌疑惑的看著四周。
這一路風景依舊,隻是缺少了一絲人氣,之前每日清晨打掃的小沙彌到哪裏去了?
怎麽今天廟裏的人都沒有了,什麽情況啊。
這時,慧聰快速跑到劉宗彌身前,氣還沒喘勻,急切行了一禮,說道:“師叔祖,主持讓你盡快去寶殿!”
看著麵前氣喘籲籲的慧聰,劉宗彌淡定的雙手合十,說道:“慧聰,佛道之人應該心無雜念,不嗔不怒,你看你像什麽樣子!”
“師叔祖,是這樣的,今天來了幾個天竺高僧向我們問道!”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大早上寺裏的僧人都不見了,原來是有人造訪。
“弘揚佛道本是我輩中人,正常接待就好了!”
“師叔祖,沒有那麽簡單,問道是假,挑戰是真,幾位師叔都被他們問傻了!”
“我去,這些禿驢,竟然在我的場子裏搗亂,這是不想活了啊!”劉宗彌也裝不下去了,直接挽起袖子兇狠的說道。
慧聰被劉宗彌的樣子嚇得呆愣當場,他沒想到平日裏溫文爾雅的師叔祖竟然會有如此的一麵,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劉宗彌看了他一眼,一下子反應了過來,自己現在可是得道高僧啊,形象還是要保持住的啊。
臉上重新出現笑容,淡定的放下袖子,雙手合十低聲說道:“住持師兄是如何說的!”
慧聰被劉宗彌的聲音驚醒了過來,連忙迴道:“此事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住持,住持的意思是天竺高僧以師叔那個輩份來接待已失了禮數,讓師叔祖盡快前去寶殿接待他們!
相信以師叔祖的佛性定然可輕鬆應對。”
呃。。佛性,自己什麽時候有這東西的,唉,看來來者不善啊,可是現在趕鴨子上架,自己不上也得上啊。
“好的,那就讓我去招待招待這些高僧吧!”他調整心態,整理了一下僧袍,大步向大雄寶殿走去。
劉宗彌來到大雄寶殿,現在這裏圍滿了寺裏的僧人,他咳了兩聲,所有的僧人都自動給他讓開一條路,並在兩邊見禮。
劉宗彌淡定的走進殿內,隻見幾位天竺僧人端坐其中,麵容肅穆,閉目養神。
他上前雙手合十,微微鞠躬,淡定的說道:“貧僧宗彌,乃此寺之僧人,住持師兄因事未能前來,特派我來接待各位高僧。不知各位遠道而來,有何指教?”
幾位天竺僧人睜開眼睛,其中一位站了起來,用梵語迴答道:“貧僧法號釋葉,久聞天界寺大名,我等此次前來,是想與各位高僧切磋佛法,共同探討佛道之深奧。”
劉宗彌微微一笑,緩緩說道:“釋葉大師,我天界寺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佛法,弘揚佛道。
能與各位高僧切磋,共同探討佛道之深奧,實乃我輩中人榮幸之至。不知釋葉大師想如何切磋?”
“我師兄弟三人已與貴寺高僧辯經辯了一個多時辰,對於貴寺的佛法領悟深感敬佩,然而有些許遺憾,貴寺的佛法水平還是有限,還有三個問題未能給予答複。”
釋葉的語氣雖然平和,但話語中的挑釁意味卻是不言而喻。
劉宗彌心中冷笑,這些天竺僧人果然不是來簡單問道的,而是來砸場子的。
他臉上卻是不動聲色,看著四周那坐在蒲團上那一個個滿臉歉意的師侄們,安慰道:“各位師侄,看來今日我天界寺的佛法水平是受到了質疑啊。
既是佛法切磋,不管結果如何,都無需歉意,佛曰:眾生平等,各有其道。
佛法之路,本就是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的過程。今日,若有不足之處,也是我等修行不夠,定當虛心接受,努力改進。”
劉宗彌這番話一出,四周的僧人都露出了深思之色,不一會之後,他們的表情就恢複了淡然。
看到此幕,釋葉也是眉頭一挑,沒想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和尚竟然一兩句話就讓所有的和尚心態都調整了過來,看來水平不低啊。
釋葉雖心中微驚,但臉上卻不露聲色,他微微一笑,說道:“宗彌大師所言極是,佛法之道,無邊無際。
貧僧等人今日前來,也是為了與貴寺高僧一同探討,共同進步。”
劉宗彌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說道:“釋葉大師,不知是哪三個問題,貧僧願聞其詳。”
他話音剛落,釋葉左側的卷毛和尚睜開眼,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小師父果然精通禪理,小僧就把三大難題來問你。
有位高僧曾經說過,修道有如用扁擔把一籮一籮的沙搬下泰山,把泰山移平,到底是移平泰山,還是修道成佛容易呢?”
劉宗彌聽後,微微一笑,以他現世的理解,這個問題就是個概念問題,以修道對比移平泰山,其實與泰山並無關係。
我還以為什麽驚世難題,沒想到這麽簡單。
淡然迴答道:“當你修道成佛,泰山早就被移平了,因為在你心中已全無阻礙,根本就不會有泰山存在,不知小僧的答複大師可否滿意。”
卷毛和尚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劉宗彌年紀輕輕,對佛法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
他心中暗自佩服,臉上卻是不動聲色,雙手合十,說道:“大師所言極是,小僧受教了。”說完之後又繼續閉目養神。
此時釋葉右手邊的光頭和尚繼續說道:“小師父果然聰慧,我想再問一下,佛經記載,須彌山沒入芥子,須彌山那麽大,怎麽能塞進一顆芥子之中呢?你可不可以讓小僧見識一下。”
劉宗彌聽完不由感歎,這幾個問題出的還真的不錯,怪不得把自己這些師侄們難住了,對於這些天天吃齋念佛、食古不化的老和尚來說,腦子怎麽會轉得過彎來啊。
這個問題也很好解釋啊,劉宗彌轉眼一想就有了答案。
現在是大明洪武十三年,這個時代,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正月剛發生了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整個應天可以說是血流成河,株連者不計其數。
這種敏感時候,整個寺廟除了采購人員之外,所有人都禁止出寺,唉,自己應該找什麽理由才能離開啊。
他有想過偷偷出寺,可是以他的地位,肯定會給所有的師侄、師侄孫造成沒必要的麻煩。
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受到全寺的照顧,所有僧人都很尊敬自己,他可不想讓這群可愛的和尚們一直擔擾。
看來得找一個正當理由,一條既能正當出寺,又能不給師侄們帶來麻煩的路。
可是對於和尚來說,除了在寺廟裏誦經伺候佛祖之外,哪裏還有別的事啊,唉,真是愁人啊。
月色如水,傾灑在這寧靜的寺廟之中。
劉宗彌獨自一人坐在禪房的蒲團上,心中如亂麻一般紛亂。
經過連日的冥思苦想,他的頭腦有些疲憊,一直都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漸漸的他的唿吸變得平穩,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次日,鍾聲如約而至,劉宗彌麻木的睜開眼,穿上僧袍,站起身出了房門,仰天長歎,這日子什麽時候到個頭啊。
一路往大雄寶殿走去參加早課,劉宗彌疑惑的看著四周。
這一路風景依舊,隻是缺少了一絲人氣,之前每日清晨打掃的小沙彌到哪裏去了?
怎麽今天廟裏的人都沒有了,什麽情況啊。
這時,慧聰快速跑到劉宗彌身前,氣還沒喘勻,急切行了一禮,說道:“師叔祖,主持讓你盡快去寶殿!”
看著麵前氣喘籲籲的慧聰,劉宗彌淡定的雙手合十,說道:“慧聰,佛道之人應該心無雜念,不嗔不怒,你看你像什麽樣子!”
“師叔祖,是這樣的,今天來了幾個天竺高僧向我們問道!”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大早上寺裏的僧人都不見了,原來是有人造訪。
“弘揚佛道本是我輩中人,正常接待就好了!”
“師叔祖,沒有那麽簡單,問道是假,挑戰是真,幾位師叔都被他們問傻了!”
“我去,這些禿驢,竟然在我的場子裏搗亂,這是不想活了啊!”劉宗彌也裝不下去了,直接挽起袖子兇狠的說道。
慧聰被劉宗彌的樣子嚇得呆愣當場,他沒想到平日裏溫文爾雅的師叔祖竟然會有如此的一麵,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劉宗彌看了他一眼,一下子反應了過來,自己現在可是得道高僧啊,形象還是要保持住的啊。
臉上重新出現笑容,淡定的放下袖子,雙手合十低聲說道:“住持師兄是如何說的!”
慧聰被劉宗彌的聲音驚醒了過來,連忙迴道:“此事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住持,住持的意思是天竺高僧以師叔那個輩份來接待已失了禮數,讓師叔祖盡快前去寶殿接待他們!
相信以師叔祖的佛性定然可輕鬆應對。”
呃。。佛性,自己什麽時候有這東西的,唉,看來來者不善啊,可是現在趕鴨子上架,自己不上也得上啊。
“好的,那就讓我去招待招待這些高僧吧!”他調整心態,整理了一下僧袍,大步向大雄寶殿走去。
劉宗彌來到大雄寶殿,現在這裏圍滿了寺裏的僧人,他咳了兩聲,所有的僧人都自動給他讓開一條路,並在兩邊見禮。
劉宗彌淡定的走進殿內,隻見幾位天竺僧人端坐其中,麵容肅穆,閉目養神。
他上前雙手合十,微微鞠躬,淡定的說道:“貧僧宗彌,乃此寺之僧人,住持師兄因事未能前來,特派我來接待各位高僧。不知各位遠道而來,有何指教?”
幾位天竺僧人睜開眼睛,其中一位站了起來,用梵語迴答道:“貧僧法號釋葉,久聞天界寺大名,我等此次前來,是想與各位高僧切磋佛法,共同探討佛道之深奧。”
劉宗彌微微一笑,緩緩說道:“釋葉大師,我天界寺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佛法,弘揚佛道。
能與各位高僧切磋,共同探討佛道之深奧,實乃我輩中人榮幸之至。不知釋葉大師想如何切磋?”
“我師兄弟三人已與貴寺高僧辯經辯了一個多時辰,對於貴寺的佛法領悟深感敬佩,然而有些許遺憾,貴寺的佛法水平還是有限,還有三個問題未能給予答複。”
釋葉的語氣雖然平和,但話語中的挑釁意味卻是不言而喻。
劉宗彌心中冷笑,這些天竺僧人果然不是來簡單問道的,而是來砸場子的。
他臉上卻是不動聲色,看著四周那坐在蒲團上那一個個滿臉歉意的師侄們,安慰道:“各位師侄,看來今日我天界寺的佛法水平是受到了質疑啊。
既是佛法切磋,不管結果如何,都無需歉意,佛曰:眾生平等,各有其道。
佛法之路,本就是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的過程。今日,若有不足之處,也是我等修行不夠,定當虛心接受,努力改進。”
劉宗彌這番話一出,四周的僧人都露出了深思之色,不一會之後,他們的表情就恢複了淡然。
看到此幕,釋葉也是眉頭一挑,沒想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和尚竟然一兩句話就讓所有的和尚心態都調整了過來,看來水平不低啊。
釋葉雖心中微驚,但臉上卻不露聲色,他微微一笑,說道:“宗彌大師所言極是,佛法之道,無邊無際。
貧僧等人今日前來,也是為了與貴寺高僧一同探討,共同進步。”
劉宗彌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說道:“釋葉大師,不知是哪三個問題,貧僧願聞其詳。”
他話音剛落,釋葉左側的卷毛和尚睜開眼,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小師父果然精通禪理,小僧就把三大難題來問你。
有位高僧曾經說過,修道有如用扁擔把一籮一籮的沙搬下泰山,把泰山移平,到底是移平泰山,還是修道成佛容易呢?”
劉宗彌聽後,微微一笑,以他現世的理解,這個問題就是個概念問題,以修道對比移平泰山,其實與泰山並無關係。
我還以為什麽驚世難題,沒想到這麽簡單。
淡然迴答道:“當你修道成佛,泰山早就被移平了,因為在你心中已全無阻礙,根本就不會有泰山存在,不知小僧的答複大師可否滿意。”
卷毛和尚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劉宗彌年紀輕輕,對佛法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
他心中暗自佩服,臉上卻是不動聲色,雙手合十,說道:“大師所言極是,小僧受教了。”說完之後又繼續閉目養神。
此時釋葉右手邊的光頭和尚繼續說道:“小師父果然聰慧,我想再問一下,佛經記載,須彌山沒入芥子,須彌山那麽大,怎麽能塞進一顆芥子之中呢?你可不可以讓小僧見識一下。”
劉宗彌聽完不由感歎,這幾個問題出的還真的不錯,怪不得把自己這些師侄們難住了,對於這些天天吃齋念佛、食古不化的老和尚來說,腦子怎麽會轉得過彎來啊。
這個問題也很好解釋啊,劉宗彌轉眼一想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