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李二走訪,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唐:我當藩王三年,嚇壞李世民 作者:卿乃摩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秦懷玉迴到長安城後。
他的行蹤就被李二察覺。
前段時間碰到的行腳商人說的話,著實把李二給刺激到了。
為此,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到批改奏折上麵。
希望通過這些煩心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翼國公府。
李二帶著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等人一起去看望了翼國公秦瓊。
當然,伴手禮是不能少的。
“秦愛卿最近身體可好啊?”
“多謝陛下關心,一切都好。”
“行了,別嘴硬了!”
“這些年苦了你了,你我兄弟多年,有些話不必遮遮掩掩的。”
李二一邊安慰著秦瓊,眼神卻四處打量著。
秦瓊雖是武將,但是心思活絡。
李二今日突然到訪,還帶著一些同僚過來,一定有重要的事情的要說。
肯定不會是因為看望自己的。
“陛下,不知道您今兒到訪所為何事啊?”
秦瓊率先把疑問拋了出來。
“哦,沒什麽,就是朕聽說懷玉賢侄昨日從邊關迴來了?”
李二並沒有說的太直白。
“迴陛下,小兒確實迴來了,昨日他還和微臣說要帶微臣去漢城那邊看病。”
“看病?”
“你的傷病,朕找了長安城最好的禦醫都看了,需要好好靜養,如今要去漢城那邊,難道這事和漢王有關係?”
李二突然想到了關鍵的地方。
“這個陛下等會還是親自問小兒吧!”
“懷玉賢侄今日是否在府上?”
“在的,陛下!”
“好!知節,這邊你經常過來,還是你去尋下懷玉賢侄,讓他快來!”
“諾!”
程咬金剛出去沒多久就迎麵碰到了往這邊走來的秦懷玉。
“賢侄,快,快和我走!”
“程伯伯,這......”
迴到大廳後。
秦懷玉看到李二和一些平日裏和父親交好的大臣都在。
心中已然明了。
“拜見陛下!”
“見過程伯伯、房伯伯.....”
“賢侄,今日朕穿的是便裝,就是想過來和你們聊聊家常,不要拘束。”
“好!”
“賢侄,剛才聽你父親說,你準備帶著他去漢城看病嗎?”
“是的陛下,您正好在,末將希望陛下同意!”
“不知道是不是和恪兒有關係呢?”
“是不是他說可以治好你父親的病?”
“是!”
“末將相信隻要父親過去一趟,一定會恢複如初!”
“恢複如初?”
李二像是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賢侄,你是不是用詞不太恰當啊?”
“若是能康複依然是最好了。”
“陛下,末將也不好和您說的太過詳細。”
“我隻說一點,漢王能種出一種生命樹,此樹生命氣息濃鬱,可治療輕重傷,腿斷了也可恢複!”
“什麽?”
“這,這怎麽可能呢?”
大廳內除了秦瓊父子外,其他人無不震驚。
特別是李二。
“生命樹!當真?”
“自然是真的,隻是這種生命樹隻能漢王親自種才會成功,其他人種不出來的!”
果然是李恪弄的,果然是和他有關係。
李二坐不住了,他現在有太多的疑問想去問問他這個三兒子。
他看著秦懷玉又看了看秦瓊。
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
“朕想和你們一起去漢城!”
“什麽?”
“陛下,萬萬不可啊!”
房玄齡率先占出來勸說李二。
“是啊,陛下,漢城離長安有千裏遠,山高路遠,一來二去耽擱太多時間。”
“誰來主持每日的早朝啊!”
“朕隻是去那邊看一看,一來二去也耽擱不了多久。”
“陛下,您可以下旨讓漢王來長安城述職啊!”
“述職?哼!”
“你們不是不了解漢王,就他那個性格,滿嘴跑火車,他說的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都有待商榷。”
“還有,有句話不是這麽說的嘛,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朕倒要看看,這大半年來漢王到底在邊關做出了哪些成績來!”
“不提這個還好,一提朕就想發火。”
“那個漢城下麵村上發現了一座金礦,這麽大的事情,漢王竟然瞞著不報。”
“他想幹啥,幹什麽?”
“他是不是以為就他那個地方百姓過的苦嗎?”
“朕要管全天下百姓的生計,他的眼裏隻有他的一畝三分地!”
【來自李二的怨氣值+100點!】
【來自李二的怨氣值+200點!】
【來自......】
漢城漢王府書房。
“什麽情況,李二這是咋了,吃衝藥了啊!”
“算算時間,三哥也該到長安城了,不會李二從他那邊知道了些什麽了吧?”
李恪想到這些,心裏頓時焦躁不安。
仿若是自己心愛的寶藏即將被一群海盜搶走似的。
這時候,管仲走進書房。
“王爺,您找下官?”
管仲的聲音把李恪拉迴了現實中。
“哦,先生來了,請坐!”
“是這樣,先生,如今突厥那邊人心惶惶,周邊各部離心離德,再加上他們失去了狼王鐵騎這個左膀右臂。”
“本王覺得是時候出兵武力平定突厥了!”
“王爺說的這些,下官也有考量,如今的形勢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力的。”
“據下官這半年來的打探和了解。”
“頡利信重胡人而疏遠突厥人,年年發動軍事進攻,去年又趕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極大。”
“頡利金庫不足,便加重盤剝,目前不少部落紛紛叛離。”
“其中就有薛延陀、迴紇、拔野古這些大部落叛離。”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先生說的東風指的是?”
隻見管仲起身拿起李恪桌案前的雞毛撣對著身後地圖上一指。
“先生說的是長安!”
“不錯,要想徹底打垮突厥,光靠漢城和蘇將軍帶來的一萬士兵還遠遠不夠。”
“這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離不開長安方麵的軍事支持!”
“那依先生隻見,還需多少人呢?”
“至少......”
隻見管仲緩緩伸出了兩根指頭。
“二十萬?”
“不錯!這些還是下官把我們這邊的戰士以一當三,不然人數上隻會更多。”
“那本王現在給長安方麵寫信!”
“王爺,不必,下官相信要不了幾日就會有長安方向貴人來訪。”
“啊!你是如何得知?”
“哈哈哈,王爺您猜......”
他的行蹤就被李二察覺。
前段時間碰到的行腳商人說的話,著實把李二給刺激到了。
為此,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到批改奏折上麵。
希望通過這些煩心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翼國公府。
李二帶著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等人一起去看望了翼國公秦瓊。
當然,伴手禮是不能少的。
“秦愛卿最近身體可好啊?”
“多謝陛下關心,一切都好。”
“行了,別嘴硬了!”
“這些年苦了你了,你我兄弟多年,有些話不必遮遮掩掩的。”
李二一邊安慰著秦瓊,眼神卻四處打量著。
秦瓊雖是武將,但是心思活絡。
李二今日突然到訪,還帶著一些同僚過來,一定有重要的事情的要說。
肯定不會是因為看望自己的。
“陛下,不知道您今兒到訪所為何事啊?”
秦瓊率先把疑問拋了出來。
“哦,沒什麽,就是朕聽說懷玉賢侄昨日從邊關迴來了?”
李二並沒有說的太直白。
“迴陛下,小兒確實迴來了,昨日他還和微臣說要帶微臣去漢城那邊看病。”
“看病?”
“你的傷病,朕找了長安城最好的禦醫都看了,需要好好靜養,如今要去漢城那邊,難道這事和漢王有關係?”
李二突然想到了關鍵的地方。
“這個陛下等會還是親自問小兒吧!”
“懷玉賢侄今日是否在府上?”
“在的,陛下!”
“好!知節,這邊你經常過來,還是你去尋下懷玉賢侄,讓他快來!”
“諾!”
程咬金剛出去沒多久就迎麵碰到了往這邊走來的秦懷玉。
“賢侄,快,快和我走!”
“程伯伯,這......”
迴到大廳後。
秦懷玉看到李二和一些平日裏和父親交好的大臣都在。
心中已然明了。
“拜見陛下!”
“見過程伯伯、房伯伯.....”
“賢侄,今日朕穿的是便裝,就是想過來和你們聊聊家常,不要拘束。”
“好!”
“賢侄,剛才聽你父親說,你準備帶著他去漢城看病嗎?”
“是的陛下,您正好在,末將希望陛下同意!”
“不知道是不是和恪兒有關係呢?”
“是不是他說可以治好你父親的病?”
“是!”
“末將相信隻要父親過去一趟,一定會恢複如初!”
“恢複如初?”
李二像是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賢侄,你是不是用詞不太恰當啊?”
“若是能康複依然是最好了。”
“陛下,末將也不好和您說的太過詳細。”
“我隻說一點,漢王能種出一種生命樹,此樹生命氣息濃鬱,可治療輕重傷,腿斷了也可恢複!”
“什麽?”
“這,這怎麽可能呢?”
大廳內除了秦瓊父子外,其他人無不震驚。
特別是李二。
“生命樹!當真?”
“自然是真的,隻是這種生命樹隻能漢王親自種才會成功,其他人種不出來的!”
果然是李恪弄的,果然是和他有關係。
李二坐不住了,他現在有太多的疑問想去問問他這個三兒子。
他看著秦懷玉又看了看秦瓊。
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
“朕想和你們一起去漢城!”
“什麽?”
“陛下,萬萬不可啊!”
房玄齡率先占出來勸說李二。
“是啊,陛下,漢城離長安有千裏遠,山高路遠,一來二去耽擱太多時間。”
“誰來主持每日的早朝啊!”
“朕隻是去那邊看一看,一來二去也耽擱不了多久。”
“陛下,您可以下旨讓漢王來長安城述職啊!”
“述職?哼!”
“你們不是不了解漢王,就他那個性格,滿嘴跑火車,他說的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都有待商榷。”
“還有,有句話不是這麽說的嘛,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朕倒要看看,這大半年來漢王到底在邊關做出了哪些成績來!”
“不提這個還好,一提朕就想發火。”
“那個漢城下麵村上發現了一座金礦,這麽大的事情,漢王竟然瞞著不報。”
“他想幹啥,幹什麽?”
“他是不是以為就他那個地方百姓過的苦嗎?”
“朕要管全天下百姓的生計,他的眼裏隻有他的一畝三分地!”
【來自李二的怨氣值+100點!】
【來自李二的怨氣值+200點!】
【來自......】
漢城漢王府書房。
“什麽情況,李二這是咋了,吃衝藥了啊!”
“算算時間,三哥也該到長安城了,不會李二從他那邊知道了些什麽了吧?”
李恪想到這些,心裏頓時焦躁不安。
仿若是自己心愛的寶藏即將被一群海盜搶走似的。
這時候,管仲走進書房。
“王爺,您找下官?”
管仲的聲音把李恪拉迴了現實中。
“哦,先生來了,請坐!”
“是這樣,先生,如今突厥那邊人心惶惶,周邊各部離心離德,再加上他們失去了狼王鐵騎這個左膀右臂。”
“本王覺得是時候出兵武力平定突厥了!”
“王爺說的這些,下官也有考量,如今的形勢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力的。”
“據下官這半年來的打探和了解。”
“頡利信重胡人而疏遠突厥人,年年發動軍事進攻,去年又趕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極大。”
“頡利金庫不足,便加重盤剝,目前不少部落紛紛叛離。”
“其中就有薛延陀、迴紇、拔野古這些大部落叛離。”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先生說的東風指的是?”
隻見管仲起身拿起李恪桌案前的雞毛撣對著身後地圖上一指。
“先生說的是長安!”
“不錯,要想徹底打垮突厥,光靠漢城和蘇將軍帶來的一萬士兵還遠遠不夠。”
“這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離不開長安方麵的軍事支持!”
“那依先生隻見,還需多少人呢?”
“至少......”
隻見管仲緩緩伸出了兩根指頭。
“二十萬?”
“不錯!這些還是下官把我們這邊的戰士以一當三,不然人數上隻會更多。”
“那本王現在給長安方麵寫信!”
“王爺,不必,下官相信要不了幾日就會有長安方向貴人來訪。”
“啊!你是如何得知?”
“哈哈哈,王爺您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