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共濟聯盟
軍閥少帥開局,爆兵爭霸世界 作者:撲街沒夢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蒲甘。
因為撒克遜人最不重視的原因,也最先被遊擊隊擊潰。
139年11月3日。
蒲甘共和國在昂度正式宣布成立,遊擊隊領袖拉克維正式成為第一任總統。
在成立的當天,以大宸共和國為首的二十多個國家,就宣布承認蒲甘共和國,並正式與之建交。
隨著蒲甘共和國的建立,其他幾個地區雖然還沒有完全占領全境,但是也在11月底,先後宣布建立了南阮共和國,老撣共和國和高棉共和國。
另外,柔佛也在12月中旬,建立了柔佛民主共和國。
雖然這幾個國家還處於戰爭之中,但是瓦盧瓦人和撒克遜人的勢力已經極其弱小,處於強弩之末的狀態,全部收複隻是時間問題。
張寶安規劃的大宸地緣戰略環境已經形成,接下來,就應該把這其中的這些國家擰在一起了。
但是再用什麽文化交流組織,顯然是不夠了,必須得另外再取一個名字。
所以,在一個月後,已經加入大宸文明圈文化交流組織的十國在神京舉行會議,會議最終決定成立一個新的國家組織。
所以在會議結束後,十個國家同時簽署了《大宸文明圈邦國共濟聯盟條約》,以大宸共和國為首,包括佘羅、桑本、塔克聯邦、莫爾、洛瓦、新伊凡、昆泰、沙赫爾和塞普利斯十國,成為了第一批加入的國家。
同時,次大陸16國、以及剛剛取得獨立的東南乾洲的五國都作為觀察員國,在達到準許進入的條件後,通過談判進入共濟聯盟。
共濟聯盟的成立,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
畢竟如今的世界大戰已經打了快兩年了,特別是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因為殖民地被快速的削弱,導致他們不得不加大動員自己本土的青壯年加入戰爭,人口損失極其的龐大。
這時候,瓦盧瓦共和國和撒克遜王國才明白,速勝什麽的,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打到現在,他們竟然還處於了劣勢。
不說瓦盧瓦共和國,在萊茵帝國強大的攻勢下,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甚至因為大量國土的淪陷,瓦盧瓦共和國內部已經有人開始討論議和的可能性,投降主義正在萌芽。
隻說撒克遜王國,看起來本土還沒有遭受進攻,但是其政府也隻是勉力維持而已。殖民地的大量丟失,不僅僅是讓撒克遜王國沒有了大量可以填線的炮灰。
同時還加劇了資源的緊張。
更要命的是,隨著萊茵帝國的航母編隊和戰列巡洋艦溜出徘海,進入了古臘西洋,配合上潛艇,這樣的獵殺變得更加的猖狂。
139年前10個月,撒克遜王國就損失了160萬載重噸的貨輪,其中還不包括運輸的物資。
這種沉重的損失,是撒克遜王國所不能承受的,哪怕他們加班加點的幹,每年能補充這麽多的載重噸,那水手呢?
外麵有大宸和梅立根聯邦在殖民地搞事,本土又要麵臨萊茵帝國的團結聯盟的強大進攻壓力,撒克遜王國隻需要一根稻草輕輕一壓,整艘大船就可能沉沒。
自由同盟中,到目前為止,活的最滋潤的,竟然是伊凡帝國。
因為萊茵帝國的主力正在攻打瓦盧瓦共和國,伊凡帝國在跟雙塔帝國和蘇萊曼帝國的戰鬥中,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優勢。
這種優勢不大,但是已經可以確保領土安全,同時還稍微的占領了一些雙塔帝國和蘇萊曼帝國的土地。
瓦盧瓦共和國一直在催促伊凡帝國加大進攻力度,特別是跟萊茵帝國交界的地方,他們希望伊凡帝國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吸引萊茵帝國主力迴轉,保衛本土。
到底是保衛本土,還是自己可能挨揍,伊凡帝國還是能區分的非常明白的。
如果背後沒有一個大宸共和國虎視眈眈,伊凡帝國說不定還可以試一試,但是有大宸共和國在,可就不能輕舉妄動了。
畢竟如果與萊茵帝國作戰失利,讓萊茵帝國進入伊凡土地,大宸共和國沒道理注視衰退的伊凡帝國而不上來咬一口。
也正是伊凡帝國的這種老實,讓伊凡帝國在參與世界大戰後,暫時保持了一個最好的狀態。
萊茵帝國最近是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拳打瓦盧瓦,腳踢撒克遜,以一己之力,壓的兩個國家喘不過氣來。
當然,有了目前的戰績,萊茵帝國也有點兒飄了。
在他們看來,目前的抵抗主要就在瓦盧瓦了,隻要打下瓦盧瓦,萊茵帝國成為世界霸主就是穩穩當當的事情。
什麽撒克遜、伊凡帝國,都已經阻止不了萊茵帝國登基,成為第四個全球性的霸主了。
可惜,在這其中,還有幾個沒有加入世界大戰的國家,正在攫取屬於萊茵帝國的財富。
這幾個國家,當然就是梅立根聯邦、大宸共和國為首的幾個國家了。
大宸共和國還好一些,至少還在大規模的向團結聯盟提供物資,梅立根聯邦就不同了。
這個國家憑借其龐大的工業體係,24小時不斷的轉動機械,大量的向撒克遜王國為首的國家提供支持。
是的,沒有看錯。
一邊梅立根聯邦聯合大宸共和國,在大量給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放血,另一邊又通過自己的工業品,持續的為兩個國家輸血,這也是兩個國家沒有倒下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例子可以說明。
例如奧德蘭共和國,因為與大宸共和國的衝突,損失了大半的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向奧丁大陸輸送軍事力量了。
這時候梅立根聯邦就插了一手,派遣了大量的運輸船隊前往奧德蘭,將一批又一批的奧德蘭共和國士兵運送到奧丁大陸。
現在奧德蘭共和國參戰士兵數量,已經突破了100萬人。
同時,麵對萊茵帝國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損失巨大,在無法補充的情況下,也是由梅立根聯邦持續的援助才能挺下來。
其他不說,隻說撒克遜王國的貨輪,在損失巨大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求助梅立根聯邦。
僅僅是貨輪訂單,梅立根聯邦就接到了近100萬載重噸。
因為撒克遜人最不重視的原因,也最先被遊擊隊擊潰。
139年11月3日。
蒲甘共和國在昂度正式宣布成立,遊擊隊領袖拉克維正式成為第一任總統。
在成立的當天,以大宸共和國為首的二十多個國家,就宣布承認蒲甘共和國,並正式與之建交。
隨著蒲甘共和國的建立,其他幾個地區雖然還沒有完全占領全境,但是也在11月底,先後宣布建立了南阮共和國,老撣共和國和高棉共和國。
另外,柔佛也在12月中旬,建立了柔佛民主共和國。
雖然這幾個國家還處於戰爭之中,但是瓦盧瓦人和撒克遜人的勢力已經極其弱小,處於強弩之末的狀態,全部收複隻是時間問題。
張寶安規劃的大宸地緣戰略環境已經形成,接下來,就應該把這其中的這些國家擰在一起了。
但是再用什麽文化交流組織,顯然是不夠了,必須得另外再取一個名字。
所以,在一個月後,已經加入大宸文明圈文化交流組織的十國在神京舉行會議,會議最終決定成立一個新的國家組織。
所以在會議結束後,十個國家同時簽署了《大宸文明圈邦國共濟聯盟條約》,以大宸共和國為首,包括佘羅、桑本、塔克聯邦、莫爾、洛瓦、新伊凡、昆泰、沙赫爾和塞普利斯十國,成為了第一批加入的國家。
同時,次大陸16國、以及剛剛取得獨立的東南乾洲的五國都作為觀察員國,在達到準許進入的條件後,通過談判進入共濟聯盟。
共濟聯盟的成立,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
畢竟如今的世界大戰已經打了快兩年了,特別是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因為殖民地被快速的削弱,導致他們不得不加大動員自己本土的青壯年加入戰爭,人口損失極其的龐大。
這時候,瓦盧瓦共和國和撒克遜王國才明白,速勝什麽的,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打到現在,他們竟然還處於了劣勢。
不說瓦盧瓦共和國,在萊茵帝國強大的攻勢下,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甚至因為大量國土的淪陷,瓦盧瓦共和國內部已經有人開始討論議和的可能性,投降主義正在萌芽。
隻說撒克遜王國,看起來本土還沒有遭受進攻,但是其政府也隻是勉力維持而已。殖民地的大量丟失,不僅僅是讓撒克遜王國沒有了大量可以填線的炮灰。
同時還加劇了資源的緊張。
更要命的是,隨著萊茵帝國的航母編隊和戰列巡洋艦溜出徘海,進入了古臘西洋,配合上潛艇,這樣的獵殺變得更加的猖狂。
139年前10個月,撒克遜王國就損失了160萬載重噸的貨輪,其中還不包括運輸的物資。
這種沉重的損失,是撒克遜王國所不能承受的,哪怕他們加班加點的幹,每年能補充這麽多的載重噸,那水手呢?
外麵有大宸和梅立根聯邦在殖民地搞事,本土又要麵臨萊茵帝國的團結聯盟的強大進攻壓力,撒克遜王國隻需要一根稻草輕輕一壓,整艘大船就可能沉沒。
自由同盟中,到目前為止,活的最滋潤的,竟然是伊凡帝國。
因為萊茵帝國的主力正在攻打瓦盧瓦共和國,伊凡帝國在跟雙塔帝國和蘇萊曼帝國的戰鬥中,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優勢。
這種優勢不大,但是已經可以確保領土安全,同時還稍微的占領了一些雙塔帝國和蘇萊曼帝國的土地。
瓦盧瓦共和國一直在催促伊凡帝國加大進攻力度,特別是跟萊茵帝國交界的地方,他們希望伊凡帝國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吸引萊茵帝國主力迴轉,保衛本土。
到底是保衛本土,還是自己可能挨揍,伊凡帝國還是能區分的非常明白的。
如果背後沒有一個大宸共和國虎視眈眈,伊凡帝國說不定還可以試一試,但是有大宸共和國在,可就不能輕舉妄動了。
畢竟如果與萊茵帝國作戰失利,讓萊茵帝國進入伊凡土地,大宸共和國沒道理注視衰退的伊凡帝國而不上來咬一口。
也正是伊凡帝國的這種老實,讓伊凡帝國在參與世界大戰後,暫時保持了一個最好的狀態。
萊茵帝國最近是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拳打瓦盧瓦,腳踢撒克遜,以一己之力,壓的兩個國家喘不過氣來。
當然,有了目前的戰績,萊茵帝國也有點兒飄了。
在他們看來,目前的抵抗主要就在瓦盧瓦了,隻要打下瓦盧瓦,萊茵帝國成為世界霸主就是穩穩當當的事情。
什麽撒克遜、伊凡帝國,都已經阻止不了萊茵帝國登基,成為第四個全球性的霸主了。
可惜,在這其中,還有幾個沒有加入世界大戰的國家,正在攫取屬於萊茵帝國的財富。
這幾個國家,當然就是梅立根聯邦、大宸共和國為首的幾個國家了。
大宸共和國還好一些,至少還在大規模的向團結聯盟提供物資,梅立根聯邦就不同了。
這個國家憑借其龐大的工業體係,24小時不斷的轉動機械,大量的向撒克遜王國為首的國家提供支持。
是的,沒有看錯。
一邊梅立根聯邦聯合大宸共和國,在大量給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放血,另一邊又通過自己的工業品,持續的為兩個國家輸血,這也是兩個國家沒有倒下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例子可以說明。
例如奧德蘭共和國,因為與大宸共和國的衝突,損失了大半的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向奧丁大陸輸送軍事力量了。
這時候梅立根聯邦就插了一手,派遣了大量的運輸船隊前往奧德蘭,將一批又一批的奧德蘭共和國士兵運送到奧丁大陸。
現在奧德蘭共和國參戰士兵數量,已經突破了100萬人。
同時,麵對萊茵帝國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撒克遜王國和瓦盧瓦共和國損失巨大,在無法補充的情況下,也是由梅立根聯邦持續的援助才能挺下來。
其他不說,隻說撒克遜王國的貨輪,在損失巨大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求助梅立根聯邦。
僅僅是貨輪訂單,梅立根聯邦就接到了近100萬載重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