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幻境破障,渡河架橋
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 作者:遙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蒼岩峰。
烏晦部落營地。
踏頓酋長坐在高台上,品著魔鹿乳酒,問周圍的人:
“曹軍可有異動?”
“稟告酋長大人,據我們的密探報告,曹軍依舊駐守幽冥穀,未見行動。”
烏延迴答。
“哼,我還以為那個高遠有何神勇,原來也隻是個膽小的烏龜。”
踏頓酋長嗤笑道。
“酋長大人勿輕敵。”
袁熙在一旁謹慎地說,
“高遠素以詭計多端著稱。”
“哦,你是說我們酋長不及你們漢人的走狗?”
烏延嘲諷地望著袁熙。
“酋長大人,赫魯王,我並非此意……”
袁熙連忙揮手澄清。
“在我看來,你就是這個意思!”
烏延起身,兇狠地瞪著袁熙。
袁熙正顫抖不已,踏頓酋長悠悠開口:
“赫魯王,不得對袁公子失禮。”
“懦夫!”
烏延冷哼,才坐迴原位。
“公子無需驚慌,赫魯王僅是性情急躁。”
踏頓酋長淡然一笑,
“你說得對,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赫魯王,你多派些人馬,自今日起嚴密監視高遠的部隊!”
“遵命,酋長大人!”
烏延按胸施禮。
“好了,繼續暢飲!”
踏頓酋長舉杯再飲。
帳內的烏晦貴族紛紛舉杯歡愉。
袁熙坐在角落,眼神滿是不甘。
當年袁家鼎盛,別說赫魯王烏延,就連踏頓酋長也要對他示好。
何至今日,被烏晦人如此羞辱,如同螻蟻?
縱有不甘,袁熙也隻能隱忍,畢竟他還依賴烏晦人來複仇。
......
薊城。
曹丕煩躁地放下手中的竹簡,問旁邊的司馬懿:
“過了多少天了?”
司馬懿心領神會,恭敬答道:
“迴稟世子,自我們從幽冥穀歸來,已是第十四日了。”
“高遠不是聲稱要攻打烏晦嗎?這都半個多月了,為何還沒動靜?”
曹丕撓頭問。
“世子可能不知,高遠現在恐怕是騎虎難下。”
看見曹丕困惑,司馬懿嘿嘿一笑,解釋道:
“欲攻打烏晦,必須自海瀾之路進發。”
“而此刻正值暴雨時節,連綿大雨,道路艱難,烏晦人又控製著交通樞紐。”
“若高遠稍有理智,便會放棄攻打烏晦的念頭。”
曹丕眼睛一亮,拍手笑道:
“天助我也,這次終於能讓高遠碰壁了!”
高遠曾在全軍麵前誇下海口,要討伐烏晦,為那些慘死的漢民複仇。
若他此時放棄,曹丕便有機可乘,猛烈抨擊他。
但他若堅持出兵,在當前形勢下,恐怕隻會遭遇慘敗!
無論如何,曹丕總算能一雪前恥!
\"世子所言誠然,我們隻需靜待時機即可,無需多動幹戈。\"
司馬懿神秘一笑。
......
踏頓匈奴單於、曹丕等人沉浸在勝利的預想中,而此刻,高遠已悄然帶領軍隊離開了荒蠻的獷平郡。
為了保持隱蔽,他僅帶三萬餘士卒,且多數為騎兵團。
其餘部隊則堅守獷平郡城,由於禁和張合統率。
幾日急行軍後,高遠一行人終於站在了幽邃的徐無山脈腳下。
他們沿著村民們為穿越迷離之境開辟的小徑,深入山中。
正如田疇所料,這條路崎嶇險峻,宛如巨獸的脊背。
最狹窄之處,僅容一人一騎勉強通過。
即便曹軍訓練有素,一天過去,前行不足五十裏。
更有數位士兵因山路艱險失足墜崖,幸虧高遠事先命令士兵們用魔法繩索相連,才未釀成慘劇。
夜晚降臨。
大軍臨時駐紮在一片開闊之地,構築營地。
眾人圍坐在篝火旁,商量應對之策。
\"軍師,依當前進度,恐怕我們在糧草耗盡前無法到達平岡。\"
張遼眉頭緊鎖道。
其他人麵色同樣凝重。
入山前,他們都預想過此次行程將充滿挑戰,卻未料到會如此艱難。
\"都怪我未能提前說明實情。\"
田疇愧疚地說。
\"田先生過慮了,此事與你無關,是我考慮不周全。\"
高遠起身,望向遠方黑暗的山脈,淡然一笑。
曆史上曹操尚能引領大軍穿越複雜艱險的地形,身為穿越者的自己又何嚐不能?
這個念頭讓他豪情勃發,他揮手吩咐:
\"子龍!\"
\"末將在!\"
趙雲迴應。
\"明日派遣工兵營開路,告訴他們,隻要能為大軍開辟道路,不惜使用爆炎術!\"
\"遵命!\"
......
次日清晨,高遠整肅兵馬,再度啟程。
有了工兵營開道,行進變得順利許多。
每當遭遇崎嶇地段,工兵營便施放爆炎術,開辟通途。
隨著\"轟隆隆\"的爆炸聲在山穀間迴蕩,田疇、鮮於輔等人瞠目結舌。
他們未曾料到,爆炎術的力量竟如此驚人!
就這樣,依靠工兵營開山辟路、遇水架橋,曹軍提前數日,順利抵達了平岡縣。
看著不遠處山腳荒蕪的縣城,田疇不禁感歎:
\"此行真是眼界大開啊!\"
高遠嗬嗬一笑,接著問:
\"田先生,接下來我們該怎麽做?\"
\"五官中郎將可率大軍往平岡縣東南挺進,那一路皆為廣闊平原,便於大軍行進。\"
田疇介紹道,
\"等見到白狼山後再轉向東北,前行二百多裏,即可到達柳城。至於之後的道路,我未曾涉足,便無法再為五官中郎將指路了。\"
\"感謝您,子泰閣下,您的援助使得我們有機會踏上通往蒼鷹穀的旅程。若非閣下,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抵達此地。”
高遠莊重地迴應,
\"待到烏桓亂事平息,我會親自在王座之前,為閣下的功績發聲。\"
\"五官中郎將過獎了!草民靜候您的勝利佳音!\"
田疇深深鞠躬。
高遠召集一隊騎士,護送田疇沿著原路返迴。
在平岡縣告別後,高遠遵循田疇的指引,帶領部隊迅速南下,直指白狼山。
烏晦部落營地。
踏頓酋長坐在高台上,品著魔鹿乳酒,問周圍的人:
“曹軍可有異動?”
“稟告酋長大人,據我們的密探報告,曹軍依舊駐守幽冥穀,未見行動。”
烏延迴答。
“哼,我還以為那個高遠有何神勇,原來也隻是個膽小的烏龜。”
踏頓酋長嗤笑道。
“酋長大人勿輕敵。”
袁熙在一旁謹慎地說,
“高遠素以詭計多端著稱。”
“哦,你是說我們酋長不及你們漢人的走狗?”
烏延嘲諷地望著袁熙。
“酋長大人,赫魯王,我並非此意……”
袁熙連忙揮手澄清。
“在我看來,你就是這個意思!”
烏延起身,兇狠地瞪著袁熙。
袁熙正顫抖不已,踏頓酋長悠悠開口:
“赫魯王,不得對袁公子失禮。”
“懦夫!”
烏延冷哼,才坐迴原位。
“公子無需驚慌,赫魯王僅是性情急躁。”
踏頓酋長淡然一笑,
“你說得對,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赫魯王,你多派些人馬,自今日起嚴密監視高遠的部隊!”
“遵命,酋長大人!”
烏延按胸施禮。
“好了,繼續暢飲!”
踏頓酋長舉杯再飲。
帳內的烏晦貴族紛紛舉杯歡愉。
袁熙坐在角落,眼神滿是不甘。
當年袁家鼎盛,別說赫魯王烏延,就連踏頓酋長也要對他示好。
何至今日,被烏晦人如此羞辱,如同螻蟻?
縱有不甘,袁熙也隻能隱忍,畢竟他還依賴烏晦人來複仇。
......
薊城。
曹丕煩躁地放下手中的竹簡,問旁邊的司馬懿:
“過了多少天了?”
司馬懿心領神會,恭敬答道:
“迴稟世子,自我們從幽冥穀歸來,已是第十四日了。”
“高遠不是聲稱要攻打烏晦嗎?這都半個多月了,為何還沒動靜?”
曹丕撓頭問。
“世子可能不知,高遠現在恐怕是騎虎難下。”
看見曹丕困惑,司馬懿嘿嘿一笑,解釋道:
“欲攻打烏晦,必須自海瀾之路進發。”
“而此刻正值暴雨時節,連綿大雨,道路艱難,烏晦人又控製著交通樞紐。”
“若高遠稍有理智,便會放棄攻打烏晦的念頭。”
曹丕眼睛一亮,拍手笑道:
“天助我也,這次終於能讓高遠碰壁了!”
高遠曾在全軍麵前誇下海口,要討伐烏晦,為那些慘死的漢民複仇。
若他此時放棄,曹丕便有機可乘,猛烈抨擊他。
但他若堅持出兵,在當前形勢下,恐怕隻會遭遇慘敗!
無論如何,曹丕總算能一雪前恥!
\"世子所言誠然,我們隻需靜待時機即可,無需多動幹戈。\"
司馬懿神秘一笑。
......
踏頓匈奴單於、曹丕等人沉浸在勝利的預想中,而此刻,高遠已悄然帶領軍隊離開了荒蠻的獷平郡。
為了保持隱蔽,他僅帶三萬餘士卒,且多數為騎兵團。
其餘部隊則堅守獷平郡城,由於禁和張合統率。
幾日急行軍後,高遠一行人終於站在了幽邃的徐無山脈腳下。
他們沿著村民們為穿越迷離之境開辟的小徑,深入山中。
正如田疇所料,這條路崎嶇險峻,宛如巨獸的脊背。
最狹窄之處,僅容一人一騎勉強通過。
即便曹軍訓練有素,一天過去,前行不足五十裏。
更有數位士兵因山路艱險失足墜崖,幸虧高遠事先命令士兵們用魔法繩索相連,才未釀成慘劇。
夜晚降臨。
大軍臨時駐紮在一片開闊之地,構築營地。
眾人圍坐在篝火旁,商量應對之策。
\"軍師,依當前進度,恐怕我們在糧草耗盡前無法到達平岡。\"
張遼眉頭緊鎖道。
其他人麵色同樣凝重。
入山前,他們都預想過此次行程將充滿挑戰,卻未料到會如此艱難。
\"都怪我未能提前說明實情。\"
田疇愧疚地說。
\"田先生過慮了,此事與你無關,是我考慮不周全。\"
高遠起身,望向遠方黑暗的山脈,淡然一笑。
曆史上曹操尚能引領大軍穿越複雜艱險的地形,身為穿越者的自己又何嚐不能?
這個念頭讓他豪情勃發,他揮手吩咐:
\"子龍!\"
\"末將在!\"
趙雲迴應。
\"明日派遣工兵營開路,告訴他們,隻要能為大軍開辟道路,不惜使用爆炎術!\"
\"遵命!\"
......
次日清晨,高遠整肅兵馬,再度啟程。
有了工兵營開道,行進變得順利許多。
每當遭遇崎嶇地段,工兵營便施放爆炎術,開辟通途。
隨著\"轟隆隆\"的爆炸聲在山穀間迴蕩,田疇、鮮於輔等人瞠目結舌。
他們未曾料到,爆炎術的力量竟如此驚人!
就這樣,依靠工兵營開山辟路、遇水架橋,曹軍提前數日,順利抵達了平岡縣。
看著不遠處山腳荒蕪的縣城,田疇不禁感歎:
\"此行真是眼界大開啊!\"
高遠嗬嗬一笑,接著問:
\"田先生,接下來我們該怎麽做?\"
\"五官中郎將可率大軍往平岡縣東南挺進,那一路皆為廣闊平原,便於大軍行進。\"
田疇介紹道,
\"等見到白狼山後再轉向東北,前行二百多裏,即可到達柳城。至於之後的道路,我未曾涉足,便無法再為五官中郎將指路了。\"
\"感謝您,子泰閣下,您的援助使得我們有機會踏上通往蒼鷹穀的旅程。若非閣下,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抵達此地。”
高遠莊重地迴應,
\"待到烏桓亂事平息,我會親自在王座之前,為閣下的功績發聲。\"
\"五官中郎將過獎了!草民靜候您的勝利佳音!\"
田疇深深鞠躬。
高遠召集一隊騎士,護送田疇沿著原路返迴。
在平岡縣告別後,高遠遵循田疇的指引,帶領部隊迅速南下,直指白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