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他心思細膩而非愚鈍
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 作者:遙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計?”
曹丕不自覺地問道。
“如果我們暗中將高遠的戰術泄露給袁熙,讓他失利,豈非易如反掌?”
司馬懿陰鬱地笑道。
曹丕先是愣住,隨即堅決搖頭,
“此計不可行!”
他心思細膩,而非愚蠢。
即便再怎麽厭惡高遠,他也清楚,高遠獲勝越多,曹家的利益就越大。
隻有腦子進水,才會阻礙高遠。
“屬下失言了。”
司馬懿連忙賠禮,但心中並不服氣。
畢竟,他並非曹家之人。
隻要能打擊高遠,他不在乎采取何種手段!
“罷了,此類事情日後莫再提及。”
“是,世子。”
……
次日。
高遠整頓兵馬後,離開了涿縣,直奔薊縣。
曹軍的動向一露端倪,駐紮在廣陽的袁熙便收到了消息。
他立刻召集部將和烏桓王難樓到府中商議軍事。
“各位看,高遠來勢洶洶,我們該如何應對?”
袁熙詢問。
雖然剛剛大勝曹軍,但他深知那次勝利並非高遠的指揮,而是初擔大任的曹丕。
麵對高遠,他心中並無把握。
畢竟,高遠威名赫赫,呂布、袁術、高幹等人皆敗在其手中。
“他來得正好,我要為烏桓勇士們複仇!”
難樓王殺氣騰騰地說。
上次追擊曹軍時,不僅趙叡戰死沙場,連同烏桓人也損失了一千餘條生命...
這令難樓王痛徹心扉,早已在暗中對高遠種下了深深的怨念。
如今有了複仇的契機,他怎會猶豫不決!
“難樓王,我家領主與高遠之間也有深仇大恨,但我們絕不可輕敵,務必謹慎行事。”
眭元進提醒道。
“眭將軍所言極是。”
袁熙在一旁點頭讚同,隨即詢問:
“不知眭將軍有何妙計?”
眭元進沉思片刻,才開口:
“我認為我們不宜死守城池,應主動迎戰,否則無法施展烏桓鐵騎的真正力量。”
“眭將軍之見,正合我心!”
難樓王笑容滿麵,點頭稱是。
烏桓人皆為騎兵,困守城池隻會束手束腳。
“然而我軍兵力並不占優,外出迎戰,能抵擋曹軍嗎?”
袁熙憂慮地問。
“為何不能?”
難樓王傲然笑道:
“八萬曹軍尚且敗於我烏桓之手,何況眼前的四萬兵馬!”
“別忘了,我們的烏桓鐵騎橫掃天下,曹操那所謂的虎豹騎,不也在我們鐵蹄下敗北了嗎?”
袁熙細想之下,覺得的確如此。
他還記得,高遠攻打壽春時,曾使用一種神秘的強大力量,一舉摧毀了壽春的城牆。
廣陽城與壽春相比,相差甚遠。
若死守城池,恐怕難逃一劫!
“好,那我們就出城,與高遠一決勝負!”
袁熙堅定地點點頭。
……
高遠帶領曹軍疾馳,直指良鄉縣。
自涿縣失陷後,良鄉城內已無軍民留守。
高遠等人抵達時,隻見到一座空城。
曹軍剛作短暫休整,斥候便傳來消息,袁軍從廣陽城傾巢而出,在半路布陣等待,似乎決心與高遠一決雌雄!
“軍師,末將認為我們暫時避其鋒芒為宜。”
向來大膽無畏的甘寧,難得提出避戰的建議。
理由很簡單。
經曆了一場大敗後,盡管軍隊休整多日,但士氣依然低落。
更重要的是,曹軍的騎兵在上一次戰鬥中損失慘重。
而袁熙的軍隊中,多半是烏桓鐵騎。
在城外與他們硬碰硬,實非明智之舉。
然而,高遠卻淡然一笑:
“袁熙主動求戰,我又怎能不遂他心願?”
“若能取勝此戰,幽州即可平定,我們也能夠早日返迴許都。”
一旁的曹丕皺眉,忍不住說道:
“話雖如此,但也切勿急躁。烏桓騎兵的實力不容小覷。”
高遠瞥了他一眼,嗤笑一聲:
“世子可能覺得烏桓鐵騎強大,但在我的眼中,他們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曹丕聞言,臉色瞬間漲紅,想要反駁,卻又無言以對。
畢竟,他曾敗在烏桓人的手下。
一旁的司馬懿,當然不會坐視主子受辱,立刻冷冷地說道:
\"謀士,王子的意圖僅出於善意。畢竟我們都是為了王廷、為了魏公而戰。\"
\"無需你們多言,萬一出現差錯,我會在魏公麵前自領其罪。\"
高遠冷漠地迴應。
\"好!我期待著軍師勝利歸來的佳音!\"
曹丕咬緊牙關,怒視高遠一眼,憤憤地帶著司馬懿和甄堯轉身離去。
等到他們走後,趙雲才走近,低聲問道,
\"兄長,你真的要出城與袁熙決一死戰?\"
\"沒錯。\"
高遠微笑安慰,
\"你們其實不必過於擔憂,我軍的實力遠超袁熙與烏桓聯軍。\"
盡管烏桓的鋼鐵騎兵無敵於天下,但曹操的軍隊都是按照高遠的軍事訓練法打造的。
加上多年的南征北戰,他們的戰鬥力無疑是全國軍隊之冠。
隻是兵敗如山倒,將領無能則全軍覆沒。
全怪曹丕,才導致了上一次的大敗。
盡管曹丕敗北,但高遠帶領的兩萬兵馬卻毫發無損。
那些都是他的根基,包括高順的陷陣營、甘寧的霸字營、趙雲的雲字營,無一不是精銳中的精英!
看到眾人依然憂慮,高遠想了想,神秘一笑,
\"忘了告訴你們,我還有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
一聽到這個詞,眾人都一臉困惑。
趙雲率先恢複過來,驚訝地問,
\"兄長難道指的是……\"
\"沒錯,就是那個。\"
高遠嘿嘿一笑,
\"你們安心吧!好了,時候不早,你們快去集結兵馬,我準備做戰前動員!\"
\"是!\"
眾人拱手致意,起身離開了大廳。
出去之後,甘寧急不可耐地說,
\"子龍兄弟,你大哥究竟準備了何種秘密武器?\"
\"是啊,他就這麽有信心能打敗烏桓人?\"
就連一向沉著的高順,也是一臉好奇。
曹丕不自覺地問道。
“如果我們暗中將高遠的戰術泄露給袁熙,讓他失利,豈非易如反掌?”
司馬懿陰鬱地笑道。
曹丕先是愣住,隨即堅決搖頭,
“此計不可行!”
他心思細膩,而非愚蠢。
即便再怎麽厭惡高遠,他也清楚,高遠獲勝越多,曹家的利益就越大。
隻有腦子進水,才會阻礙高遠。
“屬下失言了。”
司馬懿連忙賠禮,但心中並不服氣。
畢竟,他並非曹家之人。
隻要能打擊高遠,他不在乎采取何種手段!
“罷了,此類事情日後莫再提及。”
“是,世子。”
……
次日。
高遠整頓兵馬後,離開了涿縣,直奔薊縣。
曹軍的動向一露端倪,駐紮在廣陽的袁熙便收到了消息。
他立刻召集部將和烏桓王難樓到府中商議軍事。
“各位看,高遠來勢洶洶,我們該如何應對?”
袁熙詢問。
雖然剛剛大勝曹軍,但他深知那次勝利並非高遠的指揮,而是初擔大任的曹丕。
麵對高遠,他心中並無把握。
畢竟,高遠威名赫赫,呂布、袁術、高幹等人皆敗在其手中。
“他來得正好,我要為烏桓勇士們複仇!”
難樓王殺氣騰騰地說。
上次追擊曹軍時,不僅趙叡戰死沙場,連同烏桓人也損失了一千餘條生命...
這令難樓王痛徹心扉,早已在暗中對高遠種下了深深的怨念。
如今有了複仇的契機,他怎會猶豫不決!
“難樓王,我家領主與高遠之間也有深仇大恨,但我們絕不可輕敵,務必謹慎行事。”
眭元進提醒道。
“眭將軍所言極是。”
袁熙在一旁點頭讚同,隨即詢問:
“不知眭將軍有何妙計?”
眭元進沉思片刻,才開口:
“我認為我們不宜死守城池,應主動迎戰,否則無法施展烏桓鐵騎的真正力量。”
“眭將軍之見,正合我心!”
難樓王笑容滿麵,點頭稱是。
烏桓人皆為騎兵,困守城池隻會束手束腳。
“然而我軍兵力並不占優,外出迎戰,能抵擋曹軍嗎?”
袁熙憂慮地問。
“為何不能?”
難樓王傲然笑道:
“八萬曹軍尚且敗於我烏桓之手,何況眼前的四萬兵馬!”
“別忘了,我們的烏桓鐵騎橫掃天下,曹操那所謂的虎豹騎,不也在我們鐵蹄下敗北了嗎?”
袁熙細想之下,覺得的確如此。
他還記得,高遠攻打壽春時,曾使用一種神秘的強大力量,一舉摧毀了壽春的城牆。
廣陽城與壽春相比,相差甚遠。
若死守城池,恐怕難逃一劫!
“好,那我們就出城,與高遠一決勝負!”
袁熙堅定地點點頭。
……
高遠帶領曹軍疾馳,直指良鄉縣。
自涿縣失陷後,良鄉城內已無軍民留守。
高遠等人抵達時,隻見到一座空城。
曹軍剛作短暫休整,斥候便傳來消息,袁軍從廣陽城傾巢而出,在半路布陣等待,似乎決心與高遠一決雌雄!
“軍師,末將認為我們暫時避其鋒芒為宜。”
向來大膽無畏的甘寧,難得提出避戰的建議。
理由很簡單。
經曆了一場大敗後,盡管軍隊休整多日,但士氣依然低落。
更重要的是,曹軍的騎兵在上一次戰鬥中損失慘重。
而袁熙的軍隊中,多半是烏桓鐵騎。
在城外與他們硬碰硬,實非明智之舉。
然而,高遠卻淡然一笑:
“袁熙主動求戰,我又怎能不遂他心願?”
“若能取勝此戰,幽州即可平定,我們也能夠早日返迴許都。”
一旁的曹丕皺眉,忍不住說道:
“話雖如此,但也切勿急躁。烏桓騎兵的實力不容小覷。”
高遠瞥了他一眼,嗤笑一聲:
“世子可能覺得烏桓鐵騎強大,但在我的眼中,他們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曹丕聞言,臉色瞬間漲紅,想要反駁,卻又無言以對。
畢竟,他曾敗在烏桓人的手下。
一旁的司馬懿,當然不會坐視主子受辱,立刻冷冷地說道:
\"謀士,王子的意圖僅出於善意。畢竟我們都是為了王廷、為了魏公而戰。\"
\"無需你們多言,萬一出現差錯,我會在魏公麵前自領其罪。\"
高遠冷漠地迴應。
\"好!我期待著軍師勝利歸來的佳音!\"
曹丕咬緊牙關,怒視高遠一眼,憤憤地帶著司馬懿和甄堯轉身離去。
等到他們走後,趙雲才走近,低聲問道,
\"兄長,你真的要出城與袁熙決一死戰?\"
\"沒錯。\"
高遠微笑安慰,
\"你們其實不必過於擔憂,我軍的實力遠超袁熙與烏桓聯軍。\"
盡管烏桓的鋼鐵騎兵無敵於天下,但曹操的軍隊都是按照高遠的軍事訓練法打造的。
加上多年的南征北戰,他們的戰鬥力無疑是全國軍隊之冠。
隻是兵敗如山倒,將領無能則全軍覆沒。
全怪曹丕,才導致了上一次的大敗。
盡管曹丕敗北,但高遠帶領的兩萬兵馬卻毫發無損。
那些都是他的根基,包括高順的陷陣營、甘寧的霸字營、趙雲的雲字營,無一不是精銳中的精英!
看到眾人依然憂慮,高遠想了想,神秘一笑,
\"忘了告訴你們,我還有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
一聽到這個詞,眾人都一臉困惑。
趙雲率先恢複過來,驚訝地問,
\"兄長難道指的是……\"
\"沒錯,就是那個。\"
高遠嘿嘿一笑,
\"你們安心吧!好了,時候不早,你們快去集結兵馬,我準備做戰前動員!\"
\"是!\"
眾人拱手致意,起身離開了大廳。
出去之後,甘寧急不可耐地說,
\"子龍兄弟,你大哥究竟準備了何種秘密武器?\"
\"是啊,他就這麽有信心能打敗烏桓人?\"
就連一向沉著的高順,也是一臉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