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曹孟德命該將領在歸順契約上烙印元神印記,對方完成之後,又向曹孟德提出一請:“契約已立,然尚有一事相求,請曹真人垂允。”


    “有何請求,直言無妨。”


    “我族崇敬實力超群者,今番與貴軍鬥法,確是我等敗北。故在我族中有一古老規矩:敗者需將最為珍視之物贈予勝者,以示尊崇。”


    “而我所珍視之寶,便是這柄伴隨我多年的修煉法寶——碧霄劍。以此劍贈予曹真人,既是表達對其強大修為的欽佩,也是我對您無比敬重之情的體現。”


    說罷,這位鮮卑族將領自腰間取出閃爍熠熠靈光的碧霄劍,此劍銳利精致,於日光照耀之下更顯威儀非凡。


    “原來如此,既然乃尊者盛情,曹某便恭敬不如從命,就此收下了!”曹孟德應道,隨之與這名鮮卑族將領一同前行,兩人每踏出一步皆小心翼翼,皆因彼此心存戒備,各自頭頂隱現冷汗。


    鮮卑族將領意圖借此良機刺殺曹孟德,豈能逃過曹孟德的慧眼洞察,因此曹孟德始終提防著此人。此時,曹氏宗親修士將領曹休正藏匿於暗處,搭箭在弦,瞄準著那位鮮卑族將領……


    最終,曹操與這位將領完成了傳承法器的交接儀式。正當曹操即將觸碰到這柄神秘的靈兵之際,那將領忽然停下了遞送的動作。


    取而代之的是,他猛地收迴靈兵,並瞬間朝曹操刺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曹操大聲唿喊:


    “曹休何在?!”


    “末將在!”


    曹休應聲而出,恰在此刻,當靈兵即將刺入曹操身軀之時,他飛速射出一支靈羽箭矢,正中那將領心脈。於是,將領轟然倒地,不省人事。此刻,鮮卑族等士兵紛紛上前查探將領狀況,曹操趁機疾退。


    見將領已隕落,那些士兵勃然大怒,紛紛揮舞法寶,朝曹操及其部下展開猛烈攻勢。然而,這一切早在曹操預料之中,因此他早已下令己方弟子準備迎擊鮮卑族。


    若非早有準備,這些鮮卑族士兵或許能在這重重包圍中尋得生機。但今時不同往日,曹操等修士嚴陣以待,盡管鮮卑族士兵英勇無畏,可在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下,他們難以施展出應有的實力。


    因此,他們發現自己抵擋不住,欲退迴自家營地固守,但曹操早已料到此節,未給他們留下任何喘息之機。戰鬥初始,曹操便派遣其子曹彰,帶領最為驍勇的神獸騎兵從側翼直插敵軍腹地。


    至此,敵軍首尾不能相顧,難以形成有效的反擊,望著戰場上這般形勢,曹操的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微笑。


    昔日鮮卑族雖曾協助他們對抗高遠勢力,可如今時移世易。這些鮮卑族盟友或許正是由於上次戰勝高遠的戰績,使得他們輕視了中原修士們的戰力,加上他們認為自己曾對曹操有恩,從而滋生傲慢自負之心。


    對此,曹操已久存不滿,隻是苦於尋找合適的機會出手而已。幸而今日之事,讓他找到了拔除眼中釘的關鍵。曹操終於能夠在今日之戰中解決掉這個心頭大患。


    然而,正當曹操誌得意滿之際,他察覺到城牆之上異動,一名信使急匆匆前來通報:


    “主公,大事不妙!高遠領軍已殺至城下,其攻勢迅猛無比,目前已有少數敵軍登上城牆,正在與我軍激戰。”


    聞聽此訊,曹操大驚失色,遂立刻命令麾下弟子加速對鮮卑族的圍剿行動,並親自帶領親衛隊火速趕往城牆。當他匆忙登上城牆之時,內心不由得一陣慌亂……


    因在他視線所及之處,盡是高遠那密密麻麻的修士大軍,猶如汪洋中的驚濤駭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滾滾而來,直逼此地。


    此刻,曹操的主力修士隊伍正與那些蠻荒鮮卑族的戰士激烈交鋒,根本無法抽身迴援。


    城牆上駐守的這批將士,大多曾是公孫淵麾下歸降之人,其戰鬥意誌薄弱,麵對氣勢磅礴的高遠大軍,他們並不願以身赴死。


    畢竟這些人並無堅定的信念,隻為金銀財寶或保命而戰,因此一旦戰事不利,他們大可直接投降高遠,自身的利益幾乎不受損傷。


    然而曹操則不然,遼東城已是他最後的壁壘,若此城失陷,則他將再無退路可尋。


    假使數日前曹操戰敗,還可暫避鋒芒,逃至北境草原,投靠鮮卑族。然而時移世易,如今他已與鮮卑族徹底決裂,故若再去草原,其結局恐將更為悲涼。


    此刻,曹操腦海之中電光石火般思索著破局之策。城內鮮卑族叛軍作亂,而忠誠於他的主力修士隊伍正在與其殊死搏鬥;而在城區外,高遠的大軍又在對其進行猛烈圍攻,而負責守城的這班人馬,卻並非他的親信弟子。


    此刻曹操手中可用之兵已然殆盡,無奈之下,他隻能寄望於城牆之上那些投降過來的舊部。隻要他們能堅持一時半刻,那麽城內的叛軍便可盡數剿滅,屆時他的部眾便可抽身而出,一同登城對抗高遠。


    曹操遂對這些守城將士言道:


    “諸位兄弟,此刻乃生死存亡之秋,我希望你們能拋開過往對我之成見,共同協力,共守城池!如能堅守六時辰,每人將獲賞靈銀五百兩,並賜予你們自由之身,任爾東西南北,任意馳騁。”


    聞此言後,原本鬥誌消沉的原公孫淵部眾也紛紛奮勇殺敵。


    此刻城下高遠的大軍正猛攻不止,而城牆之上的守軍也在全力抵禦,雙方一時之間僵持不下。


    此時此刻,高遠與曹操二人皆焦慮萬分。高遠深知,倘若曹操能盡快鏟除城內的叛軍勢力,那麽他就能抽調兵馬前來抵擋自己。故他定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奪取此城,此戰關乎曹操生死,亦是高遠翹首以盼的終極對決,故雙方均無退路,唯有在此一較高下,分出生死。


    於是,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高遠喚來先前俘獲的三位曹軍修士,對他們低語道...


    “我明白爾等並非渴望烽煙四起,料想城牆之上與爾同屬一道的袍澤兄弟們,亦對此反感。”


    “因此,吾盼望爾等能采取某些舉措,令其不再做徒勞之抵抗,畢竟此刻天下大勢已集於吾一身,他們此舉,猶如蚍蜉撼樹,難有作為。”


    聞得高遠如此訴求,幾名士卒聚首共議,半晌後,皆向高遠點頭示意,旋即走向城池之下。


    到達城牆下,高遠麾下的士卒用靈盾布設一道防護陣法,確保這些人不受損傷。


    其中一位年長者,正是昔日公孫元淵將軍部下的陳石,因變故而轉投至高遠仙帝麾下,他朝城牆上方高聲唿喊:


    “諸位兄弟,我陳石曾是公孫元淵將軍的親信,後來因緣際會,投身到高遠仙帝門下。”


    “吾等皆為保境安民的守正一脈,故皆為同道戰友。若不棄,願賜予片刻傾聽之機!”


    鑒於陳石早年在守城軍中服役,熟知保守派戍衛之地,故其所選之地,盡是同派之士卒把守。


    這些士卒本無意戀棧殺伐,加之陳石軍齡久長,為人隨和,在軍中素有威望,故聞其聲,皆放下弓箭,靜待陳石言辭。


    見己言語觸動眾人,陳石忙清嗓發聲,繼續對城頭士卒大聲疾唿:


    “爾等當知,此時此刻汝等誓死守護之地,不過是一座孤立之城,出此城外,便是蜀漢勢力範圍,何來堅守之理乎?”


    “再說曹孟德,此人乃背信棄義之徒,當年以落魄之身來至遼東,狡詐詭計竊取遼東主宰之位。”


    “更為可恨的是,他還迫使吾等昔日主公公孫淵將軍含冤自戕,故曹孟德才是禍亂遼東的最大魁首。”


    “即便他許諾爾等固守城池,事後給予豐厚賞賜,然麵對吾高遠仙帝麾下諸多精英將士,爾等真能守住這片土地麽?”


    “抑或即便守得住,屆時又能剩下幾位生還者呢?那時曹孟德即便兌現那些所謂獎勵,爾等又能攜帶而去何處呢?”


    “在這紛亂世間,金銀財寶最無價值,連自身安危尚且難以保全,為何還要舍生忘死為其效力呢?”


    聽得陳石一番肺腑之言,城牆上的士卒們皆陷入沉思。誠如陳石所言,如今的他們,已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仿佛淪為了這無情戰場上的戰鬥傀儡,無情感、無人性……


    因此,陳石的言語深深震撼了這些戍衛修士的道心,這一幕恰好被在遠處靜觀戰局的曹孟德察覺。於是他果斷調動了手下的執法隊,命他們立刻前往查探究竟。


    這些執法隊成員皆是曹孟德座下最為驕橫霸道的弟子,他們對這些守護靈峰的修士並未放在眼中。當他們趕到現場時,竟未察覺到城牆上空正進行著一場跨越空間的神識交流。他們僅以為是這些戍衛修士畏懼高遠真人他們的攻勢,故此當執法隊抵達此處,便立刻找上了幾位正在深思的守衛修士詢問。


    然而,那些陷入沉思的守衛修士尚未從自身修煉世界的意境中迴過神來,自然無法迴應他們的質問。


    見狀,執法隊員們頓時心中不滿,他們迅疾抽出隨身攜帶的法器,毫不猶豫地向這些未能抵抗的修士斬去。瞬息之間,就有三五名守衛修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們的結局悲慘至極,自踏入修行軍隊以來,他們始終在戰鬥與否的困惑中掙紮,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腦海中仍舊縈繞著這個問題。


    執法隊員們卻對此洋洋自得,他們覺得這般殺雞儆猴之舉,定能讓其餘戍衛修士奮起反抗,也能讓自己迴去向曹孟德交差。


    但他們並未料到,正是此舉徹底激怒了那些守城修士。陳石敏銳地察覺到了城牆上發生的變故,遂借機點撥道:


    “同門們,相信你們都已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事情吧。你們曾是並肩作戰的夥伴,然而他們竟對同伴痛下殺手,如此行徑,城牆之上還有何值得你們留戀之處?”


    “至於那些修行資源和獎賞,諸位設想一下,倘若真心歸順我高遠真人陛下麾下,他還會吝嗇對你們的賞賜嗎?”


    “故此,請你們不必再猶豫,拿起你們的法寶,向我們共同的敵人曹孟德發動攻擊!倘若能在這次戰役中擊敗他,那麽這片大陸將會實現真正的仙途統一。”


    “屆時,你們便可迴歸家族,安享太平歲月,想想陪在親人身邊的那些時光,難道不是一種無以言表的幸福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領並收藏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