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4月份,天一下子陰陰沉沉的,一下子就雨點紛紛了。看著眼前此景,腦海裏就不自覺地想起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就要到來了。
(一)
4月2日是星期五,學校組織初一全體學生8點半前往佛子公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天氣陰沉沉的,感覺要下雨一樣。大家都懷著沉重的心情。
不知不覺大家就來到佛子公園。進入公園門口,抬頭望去,不遠處有一座高大雄偉的紀念碑矗立在公園裏。階梯兩旁和紀念碑的四周種著許許多多四季常青的鬆柏,它們就像一個個士兵一樣守護著革命烈士。這塊紀念碑正是為了緬懷先烈、撫慰英魂,教育後人而修建的。紀念碑正麵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這8個大字。
通往革命烈士紀念碑的是一個有一千七多米長的斜坡走廊,其中包括9個人行階梯和10個供人們緬懷紀念的活動平台。一般清明節前,就會有不少幹部群眾和中小學師生來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掃墓。大家都是整齊地排著隊伍走上階梯,等待各自學校的掃墓儀式的開始。
同學們開始邁著步子有序地走上了階梯,九月本來想著一邊上階梯,一邊數一下有多少級階梯可以到達第一個活動平台,走著走著就忘記數到多少了。
同學們到達第二個活動平台就已經開始喘氣了,但大家都沒有停下來休息,隻想著快點到達紀念碑的底下,那個最大的活動紀念平台。在大家的努力下,同學們都到達了紀念碑底下最近的一個紀念活動平台。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把老師發的小白花別在胸。
第一個開始掃墓儀式的是一所小學。首先,獻花圈儀式開始。隻見兩名少先隊員抬著一個大大的花圈,走到紀念碑底下,把花圈擺放好。少先隊員麵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排隊肅立。現場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鍾。
默哀完畢後,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並行隊禮,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禮。少先隊員代表獻詞,他講得很深情,少先隊員們聽得專心致誌。
負責這次掃墓活動的帶隊老師給少先隊員講了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最後,是宣誓。少先隊大隊長說:“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他們堅定地答道:“時刻準備著。”聲音響徹雲霄。等小學的少先隊員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側方小路離開後,終於輪到二中的同學們了。
掃墓儀式前麵幾個步驟和小學差不多一樣,獻花圈,奏國歌,默哀三分鍾,然後就是同學們唱響《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我們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用生命點燃未來……”,同學們激情地唱起了這首歌。接下來,團委書記給我們進行講話,她的講話深入人心,令人振奮。她還給同學們講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由來以及一些基本的介紹。
最後,同學們按順序緩步繞行,瞻仰紀念碑,紀念碑的其餘麵刻著“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同學們給革命烈士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
活動結束,同學們又排著整齊的隊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九月一邊走,一邊想: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
今天是4月3日,星期六,也是清明節前的掃墓時間。一般就是給眾人墳墓掃墓。所謂的眾人墳墓,就是九月外公這一村的祖祖輩輩的墳墓。九月打小在這裏長大,村裏人也不會覺得她去參加掃墓有什麽不合適。畢竟她也有這裏的一半血緣關係。
這五、六座眾人山有的埋的比較近,有一座埋得比較遠,距離村子有差不多十公裏。在農村如果誰家沒有人去祭祖掃墓,會被村裏人認為是一個不孝順、忘記祖先的人。因此家家戶戶都有人出動去掃墓。埋得近的墳墓,除了家裏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不會走路的孩子、挺著個大肚子的婦女、生病的人,其他人都會去進行掃墓的;比較遠的墳墓,就一些年輕力壯的大人們或十幾歲的孩子才會去掃墓。每家每戶都會提前準備一點點祭品,剩下的就從大家交的香火錢裏拿去購買需要的掃墓祭品。
今年和往年一樣,外婆準備兩小碗紅糖糯米飯和幾個雞蛋,和一些酒水,外婆說這些就夠了。外公和外婆很多年沒有去掃墓了,村裏人說六十歲以上的人就不用去掃墓了。早上九點鍾,九月就跟在舅舅一家人後麵,和村裏人一起去掃墓。沿途中,九月看見不少人也在趕往上墳的路上。有的人拿著鐵鏟,有的人拿著鋤頭,有的人挑著裝有食物的籃子,有的人扛著裝有鞭炮、紙錢和香燭的蛇皮袋,情景非常熱鬧,人來人往的……
中午十二點前要把近的墳山掃墓完畢,下午一點就要出發遠處山上的墳山。路上,大家走的很急。不過今年,決定分成幾組來進行掃墓,時間上也是很充足的。大家到最後的祖先墳墓再進行匯合。
來到墳堆前,大人們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大家拿起鋤頭清除墳堆長出來的草,如果草比較高,有的人就會用鐮刀把草割短一點,然後再拿鋤頭把草根清理幹淨。有的人會檢查一下墳堆周圍有沒有被動物破壞的痕跡或者挖的洞穴,如果有就要馬上填補。舅舅說一定要清理墳頭草,以免傷害家族成員的健康和氣運。
清理雜草的時候,發現草堆裏爬出來了一條蛇,小孩子看見後就哇哇大叫,大人們就很興奮了,嘴裏不停說著“蛇就龍,清明蛇很難遇到的,不要趕也不要打。”
九月力氣小,和一些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在旁邊看著,畢竟大人的事情小孩還是少插手,以免幫倒忙。以前九月小的時候清明節掃墓就給大人惹了不少麻煩。舅媽說:“九月,你負責看好那些孩子,不能讓他們到處亂跑,不能再像以前你小時候那樣打打鬧鬧了。”
九月不禁想起了小時候來掃墓的情景。孩童時代的他們,不知道掃墓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把掃墓當成一場遊戲。他們一幫人小孩子一路上不是在摘野花、摘野菜,就是挖野果、挖涼茶根……到了墳墓前,也沒有停止跑來跑去,嘻嘻哈哈打鬧著,有的孩子更加大膽,圍著墳墓轉圈圈。
一開始,大人們都在忙,也沒有人顧得上說一下這些小孩。但一些年紀大的人看不下去了,就會大聲嗬斥那些孩子“說這些行為是對祖先的大不敬,會惹怒祖先的。”然後就叫自家大人管好自己的孩子,還說管不住的下次就不能帶來的。孩子們聽後就會乖乖停下來,看著大人在忙著清理墳墓上的雜草。
等大人清理墳墓上的雜草後,小舅舅在離墳墓不遠的地方,挖上一個大小合適的墳頭。因為去年掃墓的墳頭已經破碎了。二舅舅給這幫小孩說起了墳頭添土的規矩“墳頭土不能隨便亂添,幼兒、病人、老人和孕婦不能添土,這樣對子孫後代才會好。”
九月看著小舅舅取新的墳頭,隻見他在墳墓的左邊往土裏用力鏟了三下,然後就鏟起了一個圓錐一樣的墳頭,然後就把墳頭輕輕地倒放在墳墓的中央,就想給墳墓帶上了一頂帽子,“舅舅,為什麽要立一個新的墳頭呢?”
“其實呀,墳墓就像是逝去的人的房子,那麽墳頭就是房頂了。房子要定期修補一下,那房頂也要修整一下。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墳墓,防止有有些小動物從頂上打洞進去,下雨天就會很麻煩了。”“那為什麽要在墳墓的左邊挖一個墳頭,右邊可以挖嗎?”九月好奇地問道。
“這個挖新的墳頭,不能在墳墓的上麵或者下麵取,也不能在立碑的地方取,要不然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了。這個是你外公外婆告訴我的。”“原來如此,以前你都不跟我們說這些。”舅舅笑了笑說:“那你以前也沒有問過呀,不過也是你小時候都光顧玩了。”
小舅舅立好新的墳頭後,就叫九月拿一張紅紙和五色紙塞到墳頭的下麵。“記得後土那裏也要放上五色紙。”他一邊說,一邊指著墳地後麵的一個圓地堆。“這個後土是什麽?”“後土是土地神,也是用來劃分界限的。祭拜一定要先拜後土,再拜墳地。”
接下來,有的人就開始把帶來的酒倒入一個個小杯子;有的人把糯米飯、麵包、雞蛋、熟食肉類、水果等食物一樣一樣從籮筐裏擺放在墳門前;有的人就捧著一隻熟雞、一碗糯米飯放在後土那裏;有的人點燃帶來的稻草大捆繩,用來燒香燒蠟燭;有的人負責把香燭插在墳門前;有的人拿出一疊疊紙錢、一個個金元寶、銀元寶燒了起來……一邊叫著孩子來到墳前磕頭許願“保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大人們也紛紛向著墳前朝拜,幾分鍾後,有人就把酒或茶倒出來淋到墳前,然後嘴裏也是喃喃自語,估計也是求祖先保佑家人之類的話語。再有人拿起筷子夾一些熟菜或撕開一點發糕、麵包扔在墳墓上。小舅娘開始把剛才擺出來的食物收拾好後放入籮筐裏麵,起身挑起了籮筐。等眾人都慢慢離開墳墓後,三舅舅就會放起了鞭炮,鞭炮聲一響,就代表這座墳墓已經進行祭拜了。
大家就這樣一個祖墳接一個祖墳祭掃,直到把村子外圍的祖墳拜祭完,才匯合到最靠近村子的大祖墳。那個祖墳是較老的祖先,祖墳的背後有後土,前麵有前土,右年有右土,左年有左土,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祭拜,因此是最熱鬧的,早上沒去其他祖墳掃墓的也會趕來這裏。外公、外婆也會過來看一下,拜祭一下就迴家了。
正值中午,太陽老曬了,大家都在這個大墳墓前祭拜。幾來人擠在這麽一個地方,墳前的食物種類變得更多了,蠟燭也由一對變成了多對,紙錢也堆了老多了。小孩子也已經餓的肚子咕咕叫了。等放炮燒鞭炮後,大人們就會把今天祭拜的食物,一人分一點來吃。小孩子可高興了,能吃上那麽多豐盛的食物。
大人們快速地吃了一點食物,迴家再多拿上一點香燭紙錢,準備前往十公裏外的牛頭山祭拜祖先。小舅舅也迴去檢查了一下摩托車。騎自行車很快就要出發了,騎摩托車或家裏有三輪車的就稍微出發晚一點。不過村長就要求大家趕在一點前到達那裏,三點鍾要祭掃完畢下山。
今年小舅舅也帶上了九月去牛頭山那裏掃墓。一路上春風吹著九月的臉,可舒服了。40分鍾後,村裏人都集合在山腳下。村長負責安排一個人去街上買一些待會眾人吃的食物,畢竟剛才在村裏時大家都沒有吃飽呢!另一個人負責在山底下看護車輛。其他人就浩浩蕩蕩地上山了,扛著鋤頭的,扛上鏟子的,拿著鐮刀的,拿著香燭的,扛著鞭炮的,這一次的鞭炮沒有在村裏的那麽小了,而是大大的一個圓盤一樣的鞭炮,估計待會放鞭炮,響徹整個牛頭山。
九月一路緊跟著舅舅,畢竟第一次來,看見那麽茂密的草叢,那麽陡的山路,深怕一個不小心摔倒而滾下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們一行人到達了目的地。舅舅告訴九月,那座墳墓至少有兩百年了,村裏人年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裏祭拜,並求得祖先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一切順順利利。
祭拜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那麽多人忙著一座墳墓,小舅舅就抽空帶著九月在附近的山頭轉悠轉悠“九月,今天帶你來找一些清明節才會有的植物,有一種樹的根部可以用來煲湯、煲茶,對身體可好了。等挖到了它,就可以擦幹淨直接放進嘴巴裏含著,那舌頭就會感到甘甜甘甜的,一顆小小的根須都可以吃很久,直到它沒有味道。”
“那麽神奇的植物,以前怎麽沒吃過呢?”“怎麽沒吃過,那根小小的棍子就是這植物的根呀,隻不過是小了一點。往年是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尋找大的!”“今年就有口福了。”小舅舅高興地說著,就拿起鋤頭對著一棵不知名植物挖了起來,“看吧,那麽大一棵,它的根部肯定很大的,今天真是幸運呀!好多年沒見過那麽大的了。”
不遠處,一個小舅媽拿著鐮刀哢嚓哢嚓地砍下樹枝,九月疑惑問道“她砍的是什麽葉子呀?用來做什麽,也是用來吃的嗎?”小舅舅笑了笑,說:“那個是楓樹,楓葉剁碎後,泡個一兩天,留下的汁水用來泡糯米,然後就成了我們吃黑米飯了。”九月開心地說:“原來那就是用來做黑米飯的葉子呀!大自然的植物真的很神奇。
“大家集合一起祭拜一下,待會我們就在山上開餐了。”村長大聲喊道。此時,小舅舅也把那棵植物的根挖出來了,其他人看見後都羨慕不已,還有人上來想分上一點根須。牛頭上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大家祭掃完畢後,在山上吃起了美味的食物。最後,一行人又浩浩蕩蕩下山了。今年的眾山祭拜到這裏就結束了。明年清明節前,大家還會再來的。
(三)
4月4日,星期天,清明節到了。九月要和大家去給同一房的太太爺爺、太太奶奶、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祭掃了。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但大家都依然去進行清明掃墓。
小舅舅說:“這點雨算什麽,清明掃墓是從小刻在我們骨子裏的,山再高也要爬,路難走也要走,清明節掃墓,那是對祖祖輩輩的尊重,做人不要忘本。哪怕去外地打工,也要在清明節迴來祭拜祖先的。”
(一)
4月2日是星期五,學校組織初一全體學生8點半前往佛子公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天氣陰沉沉的,感覺要下雨一樣。大家都懷著沉重的心情。
不知不覺大家就來到佛子公園。進入公園門口,抬頭望去,不遠處有一座高大雄偉的紀念碑矗立在公園裏。階梯兩旁和紀念碑的四周種著許許多多四季常青的鬆柏,它們就像一個個士兵一樣守護著革命烈士。這塊紀念碑正是為了緬懷先烈、撫慰英魂,教育後人而修建的。紀念碑正麵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這8個大字。
通往革命烈士紀念碑的是一個有一千七多米長的斜坡走廊,其中包括9個人行階梯和10個供人們緬懷紀念的活動平台。一般清明節前,就會有不少幹部群眾和中小學師生來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掃墓。大家都是整齊地排著隊伍走上階梯,等待各自學校的掃墓儀式的開始。
同學們開始邁著步子有序地走上了階梯,九月本來想著一邊上階梯,一邊數一下有多少級階梯可以到達第一個活動平台,走著走著就忘記數到多少了。
同學們到達第二個活動平台就已經開始喘氣了,但大家都沒有停下來休息,隻想著快點到達紀念碑的底下,那個最大的活動紀念平台。在大家的努力下,同學們都到達了紀念碑底下最近的一個紀念活動平台。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把老師發的小白花別在胸。
第一個開始掃墓儀式的是一所小學。首先,獻花圈儀式開始。隻見兩名少先隊員抬著一個大大的花圈,走到紀念碑底下,把花圈擺放好。少先隊員麵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排隊肅立。現場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鍾。
默哀完畢後,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並行隊禮,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禮。少先隊員代表獻詞,他講得很深情,少先隊員們聽得專心致誌。
負責這次掃墓活動的帶隊老師給少先隊員講了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最後,是宣誓。少先隊大隊長說:“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他們堅定地答道:“時刻準備著。”聲音響徹雲霄。等小學的少先隊員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側方小路離開後,終於輪到二中的同學們了。
掃墓儀式前麵幾個步驟和小學差不多一樣,獻花圈,奏國歌,默哀三分鍾,然後就是同學們唱響《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我們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用生命點燃未來……”,同學們激情地唱起了這首歌。接下來,團委書記給我們進行講話,她的講話深入人心,令人振奮。她還給同學們講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由來以及一些基本的介紹。
最後,同學們按順序緩步繞行,瞻仰紀念碑,紀念碑的其餘麵刻著“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同學們給革命烈士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
活動結束,同學們又排著整齊的隊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九月一邊走,一邊想: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
今天是4月3日,星期六,也是清明節前的掃墓時間。一般就是給眾人墳墓掃墓。所謂的眾人墳墓,就是九月外公這一村的祖祖輩輩的墳墓。九月打小在這裏長大,村裏人也不會覺得她去參加掃墓有什麽不合適。畢竟她也有這裏的一半血緣關係。
這五、六座眾人山有的埋的比較近,有一座埋得比較遠,距離村子有差不多十公裏。在農村如果誰家沒有人去祭祖掃墓,會被村裏人認為是一個不孝順、忘記祖先的人。因此家家戶戶都有人出動去掃墓。埋得近的墳墓,除了家裏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不會走路的孩子、挺著個大肚子的婦女、生病的人,其他人都會去進行掃墓的;比較遠的墳墓,就一些年輕力壯的大人們或十幾歲的孩子才會去掃墓。每家每戶都會提前準備一點點祭品,剩下的就從大家交的香火錢裏拿去購買需要的掃墓祭品。
今年和往年一樣,外婆準備兩小碗紅糖糯米飯和幾個雞蛋,和一些酒水,外婆說這些就夠了。外公和外婆很多年沒有去掃墓了,村裏人說六十歲以上的人就不用去掃墓了。早上九點鍾,九月就跟在舅舅一家人後麵,和村裏人一起去掃墓。沿途中,九月看見不少人也在趕往上墳的路上。有的人拿著鐵鏟,有的人拿著鋤頭,有的人挑著裝有食物的籃子,有的人扛著裝有鞭炮、紙錢和香燭的蛇皮袋,情景非常熱鬧,人來人往的……
中午十二點前要把近的墳山掃墓完畢,下午一點就要出發遠處山上的墳山。路上,大家走的很急。不過今年,決定分成幾組來進行掃墓,時間上也是很充足的。大家到最後的祖先墳墓再進行匯合。
來到墳堆前,大人們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大家拿起鋤頭清除墳堆長出來的草,如果草比較高,有的人就會用鐮刀把草割短一點,然後再拿鋤頭把草根清理幹淨。有的人會檢查一下墳堆周圍有沒有被動物破壞的痕跡或者挖的洞穴,如果有就要馬上填補。舅舅說一定要清理墳頭草,以免傷害家族成員的健康和氣運。
清理雜草的時候,發現草堆裏爬出來了一條蛇,小孩子看見後就哇哇大叫,大人們就很興奮了,嘴裏不停說著“蛇就龍,清明蛇很難遇到的,不要趕也不要打。”
九月力氣小,和一些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在旁邊看著,畢竟大人的事情小孩還是少插手,以免幫倒忙。以前九月小的時候清明節掃墓就給大人惹了不少麻煩。舅媽說:“九月,你負責看好那些孩子,不能讓他們到處亂跑,不能再像以前你小時候那樣打打鬧鬧了。”
九月不禁想起了小時候來掃墓的情景。孩童時代的他們,不知道掃墓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把掃墓當成一場遊戲。他們一幫人小孩子一路上不是在摘野花、摘野菜,就是挖野果、挖涼茶根……到了墳墓前,也沒有停止跑來跑去,嘻嘻哈哈打鬧著,有的孩子更加大膽,圍著墳墓轉圈圈。
一開始,大人們都在忙,也沒有人顧得上說一下這些小孩。但一些年紀大的人看不下去了,就會大聲嗬斥那些孩子“說這些行為是對祖先的大不敬,會惹怒祖先的。”然後就叫自家大人管好自己的孩子,還說管不住的下次就不能帶來的。孩子們聽後就會乖乖停下來,看著大人在忙著清理墳墓上的雜草。
等大人清理墳墓上的雜草後,小舅舅在離墳墓不遠的地方,挖上一個大小合適的墳頭。因為去年掃墓的墳頭已經破碎了。二舅舅給這幫小孩說起了墳頭添土的規矩“墳頭土不能隨便亂添,幼兒、病人、老人和孕婦不能添土,這樣對子孫後代才會好。”
九月看著小舅舅取新的墳頭,隻見他在墳墓的左邊往土裏用力鏟了三下,然後就鏟起了一個圓錐一樣的墳頭,然後就把墳頭輕輕地倒放在墳墓的中央,就想給墳墓帶上了一頂帽子,“舅舅,為什麽要立一個新的墳頭呢?”
“其實呀,墳墓就像是逝去的人的房子,那麽墳頭就是房頂了。房子要定期修補一下,那房頂也要修整一下。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墳墓,防止有有些小動物從頂上打洞進去,下雨天就會很麻煩了。”“那為什麽要在墳墓的左邊挖一個墳頭,右邊可以挖嗎?”九月好奇地問道。
“這個挖新的墳頭,不能在墳墓的上麵或者下麵取,也不能在立碑的地方取,要不然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了。這個是你外公外婆告訴我的。”“原來如此,以前你都不跟我們說這些。”舅舅笑了笑說:“那你以前也沒有問過呀,不過也是你小時候都光顧玩了。”
小舅舅立好新的墳頭後,就叫九月拿一張紅紙和五色紙塞到墳頭的下麵。“記得後土那裏也要放上五色紙。”他一邊說,一邊指著墳地後麵的一個圓地堆。“這個後土是什麽?”“後土是土地神,也是用來劃分界限的。祭拜一定要先拜後土,再拜墳地。”
接下來,有的人就開始把帶來的酒倒入一個個小杯子;有的人把糯米飯、麵包、雞蛋、熟食肉類、水果等食物一樣一樣從籮筐裏擺放在墳門前;有的人就捧著一隻熟雞、一碗糯米飯放在後土那裏;有的人點燃帶來的稻草大捆繩,用來燒香燒蠟燭;有的人負責把香燭插在墳門前;有的人拿出一疊疊紙錢、一個個金元寶、銀元寶燒了起來……一邊叫著孩子來到墳前磕頭許願“保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大人們也紛紛向著墳前朝拜,幾分鍾後,有人就把酒或茶倒出來淋到墳前,然後嘴裏也是喃喃自語,估計也是求祖先保佑家人之類的話語。再有人拿起筷子夾一些熟菜或撕開一點發糕、麵包扔在墳墓上。小舅娘開始把剛才擺出來的食物收拾好後放入籮筐裏麵,起身挑起了籮筐。等眾人都慢慢離開墳墓後,三舅舅就會放起了鞭炮,鞭炮聲一響,就代表這座墳墓已經進行祭拜了。
大家就這樣一個祖墳接一個祖墳祭掃,直到把村子外圍的祖墳拜祭完,才匯合到最靠近村子的大祖墳。那個祖墳是較老的祖先,祖墳的背後有後土,前麵有前土,右年有右土,左年有左土,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祭拜,因此是最熱鬧的,早上沒去其他祖墳掃墓的也會趕來這裏。外公、外婆也會過來看一下,拜祭一下就迴家了。
正值中午,太陽老曬了,大家都在這個大墳墓前祭拜。幾來人擠在這麽一個地方,墳前的食物種類變得更多了,蠟燭也由一對變成了多對,紙錢也堆了老多了。小孩子也已經餓的肚子咕咕叫了。等放炮燒鞭炮後,大人們就會把今天祭拜的食物,一人分一點來吃。小孩子可高興了,能吃上那麽多豐盛的食物。
大人們快速地吃了一點食物,迴家再多拿上一點香燭紙錢,準備前往十公裏外的牛頭山祭拜祖先。小舅舅也迴去檢查了一下摩托車。騎自行車很快就要出發了,騎摩托車或家裏有三輪車的就稍微出發晚一點。不過村長就要求大家趕在一點前到達那裏,三點鍾要祭掃完畢下山。
今年小舅舅也帶上了九月去牛頭山那裏掃墓。一路上春風吹著九月的臉,可舒服了。40分鍾後,村裏人都集合在山腳下。村長負責安排一個人去街上買一些待會眾人吃的食物,畢竟剛才在村裏時大家都沒有吃飽呢!另一個人負責在山底下看護車輛。其他人就浩浩蕩蕩地上山了,扛著鋤頭的,扛上鏟子的,拿著鐮刀的,拿著香燭的,扛著鞭炮的,這一次的鞭炮沒有在村裏的那麽小了,而是大大的一個圓盤一樣的鞭炮,估計待會放鞭炮,響徹整個牛頭山。
九月一路緊跟著舅舅,畢竟第一次來,看見那麽茂密的草叢,那麽陡的山路,深怕一個不小心摔倒而滾下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們一行人到達了目的地。舅舅告訴九月,那座墳墓至少有兩百年了,村裏人年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裏祭拜,並求得祖先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一切順順利利。
祭拜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那麽多人忙著一座墳墓,小舅舅就抽空帶著九月在附近的山頭轉悠轉悠“九月,今天帶你來找一些清明節才會有的植物,有一種樹的根部可以用來煲湯、煲茶,對身體可好了。等挖到了它,就可以擦幹淨直接放進嘴巴裏含著,那舌頭就會感到甘甜甘甜的,一顆小小的根須都可以吃很久,直到它沒有味道。”
“那麽神奇的植物,以前怎麽沒吃過呢?”“怎麽沒吃過,那根小小的棍子就是這植物的根呀,隻不過是小了一點。往年是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尋找大的!”“今年就有口福了。”小舅舅高興地說著,就拿起鋤頭對著一棵不知名植物挖了起來,“看吧,那麽大一棵,它的根部肯定很大的,今天真是幸運呀!好多年沒見過那麽大的了。”
不遠處,一個小舅媽拿著鐮刀哢嚓哢嚓地砍下樹枝,九月疑惑問道“她砍的是什麽葉子呀?用來做什麽,也是用來吃的嗎?”小舅舅笑了笑,說:“那個是楓樹,楓葉剁碎後,泡個一兩天,留下的汁水用來泡糯米,然後就成了我們吃黑米飯了。”九月開心地說:“原來那就是用來做黑米飯的葉子呀!大自然的植物真的很神奇。
“大家集合一起祭拜一下,待會我們就在山上開餐了。”村長大聲喊道。此時,小舅舅也把那棵植物的根挖出來了,其他人看見後都羨慕不已,還有人上來想分上一點根須。牛頭上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大家祭掃完畢後,在山上吃起了美味的食物。最後,一行人又浩浩蕩蕩下山了。今年的眾山祭拜到這裏就結束了。明年清明節前,大家還會再來的。
(三)
4月4日,星期天,清明節到了。九月要和大家去給同一房的太太爺爺、太太奶奶、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祭掃了。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但大家都依然去進行清明掃墓。
小舅舅說:“這點雨算什麽,清明掃墓是從小刻在我們骨子裏的,山再高也要爬,路難走也要走,清明節掃墓,那是對祖祖輩輩的尊重,做人不要忘本。哪怕去外地打工,也要在清明節迴來祭拜祖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