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海潮湧動人心浮動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墨林問:“去哪裏?”
“一個可能能找到答案的地方!”
說完,鄴王就走了,墨林靜靜地跟著。周圍的禁軍不敢阻攔,隻能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麵。雖然鄴王目前被禁在宮廷,但隻要不離開後宮,他依然能自由進出。畢竟,賀華黎再有權勢,對鄴王也總是給予幾分麵子。
夜色深沉,風高月黑,鄴王披著大紅猩猩氈,走路帶風,步伐如龍似虎。
“我知道有個人知道過去的事,但我並不認識她。從小我就常去看她,起初覺得她充滿童趣,成年後就不再去了。以前覺得那裏寧靜,她也有趣,長大後卻突然覺得她像個瘋子,甚至讓我有些害怕!”
墨林:“你認為她可能了解紫宸國公和百裏太後的往事,讓我去詢問以查明案件,是這樣嗎?但你怎麽確定我能問出真相呢?我名義上是太子涼的人,就算我真的有所發現,殿下你真的會相信嗎?”
鄴王:“病急亂投醫,我也不確定她和案件有什麽關聯,我隻是想讓你幫我弄清楚,她到底和紫宸國公有什麽關係!”
墨林不再提問,兩人快步離開王府,默默走在宮群中,兩側侍衛舉著黃色燈籠,像一條澄黃的溪流,曲折流淌,越往前走越顯得荒涼。
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審案第七天。
上午辰時,大海潮生閣。
陵陽城中有兩座閣樓最為著名,一是大道登仙閣,另一便是大海潮生閣。北戎國的皇帝崇尚道教,全國遍布道觀,仙鶴飛翔,到了紫宸國公時期,求仙問道更是盛行,丹爐的香火不斷燃燒。
可惜紫宸國公福分淺薄,早早去世,離開了西南大道,還沒來得及享用煉製好的仙丹妙藥,就把肉身凡胎拋向了九霄雲外。加上百裏太後的案件牽扯其中,滿朝老臣一番折騰,北戎國這片天地的煉丹事業徹底破敗。而道教也因此衰亡,司馬種道曾是國師,大道登仙閣就是為了他修建的,他本就是懂得審時度勢之人,北戎國失去了香火,自然要另尋寶地。
道教原本就隱於世,他一走,大道登仙閣的韻味也隨之改變。剩下的道士並未真正傳承,講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所以閣中的道士紛紛出關遊曆天下,成為了四方行走的地理風水師。畢竟,執掌全國道教的司馬道士本身就不太入流,下麵的人素質參差不齊也就見怪不怪了。
因此,天下動蕩時,道士的名聲如同過街老鼠,但道門中仍有高人,隻是他們深居簡出,或者在閣中深處辟穀修煉,從不涉足世事,也不做宣傳,所以知名度不高,反而風水相師的口才更受大眾歡迎。
這就是大道登仙閣,衰敗後門庭冷落,而大海潮生閣後來居上,在魁門的秘密經營下日益興盛。然而說到底,大海潮生閣原是一家藏書館,收藏天下古今典籍,以往太平盛世,科舉考試年年舉行,讀書人的拜帖絡繹不絕。如今天下動蕩,學術凋零,閣中求學者也少了許多。
盡管時局動蕩,讀書人始終存在,世間偽讀書人漸少,他們不再以世道艱難為借口自我沉淪。因此,不論是亂世還是盛世,真正的讀書人總會來到京都陵陽,在潮生閣度過春去秋來的時光,日複一日研讀詩書典籍。這種區別,歸根結底就是一種心態,一種敬畏之心。天地如同熔爐,文章則有其精神骨架,這正是大海潮生閣門前對聯所傳達的含義。
靈瑜帶著大酒保站在門口,凝視著兩側的對聯出神。這時,有侍者出門迎接,看到靈瑜,溫和地笑道:“郡主又來找公子了嗎?”靈瑜抱起胖狗,大酒保已在地上打起了唿嚕。她點點頭,牽出胖狗的爪子輕輕揉搓,胖狗舒服地哼了幾聲,睡得更深了。侍者笑了笑,側身示意:“請跟我來。”
進入內室,穿過寬敞的大堂,各區域分工明確,有的陳列經書義理,有的記載山海地理,有的是農耕技術,有的是治國方略。中央有一處未分類的區域,稱為“空門”,兩側對聯工整流暢,寫著:“大海波瀾猶不驚,潮生弄海翻江蟄。”侍者解釋:“這是公子親筆題寫的。”
靈瑜笑容如花,催促侍者快些前行。兩人步入空門,侍者揮手示意,其他侍者上前將空門從外麵鎖住,掛上“歇業整頓”的牌子,搖晃幾下便靜止不動。魁門已許久未涉足朝廷,江湖中也難覓其蹤跡,但靈瑜卻能暢通無阻,這並非因她父親是鎮遠將軍,而是因為她與太子涼的關係,而太子涼又與魁門有所關聯,關係網交織,使得靈瑜與魁門之間也有了聯係。盡管她自己也不清楚具體是什麽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她一心隻想著那位白衣飄飄的太子哥哥。
至於太子涼與魁門的關係,一直以來也是疑雲重重,就連太子涼本人也不清楚,為何原本不涉政事的魁門會如此偏袒並全力支持他。太子涼也曾思考,但無果,於是就像靈瑜一樣不再多想,他的心中隻有那個權傾天下的皇位。
穿過空門,前方是校場,演練武藝,操練兵馬,別有一番天地,看起來外麵的書館仿佛隻是掩飾。事實上,早年間的大海潮生閣並沒有這些設施,直到太子涼遭受困境被流放後,這裏才突然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事物。至於是誰為太子打破了規則,這仍然是個謎。這個世界講究規矩,而規矩是由人製定並利用的,利用規矩的人又依賴於各種關係,這些關係緊密相連,密不透風。從古至今,這個臭名昭著的道理始終適用。
當然,那個不拘一格的青衫道士是個例外。
靈瑜遇見taizi涼時,taizi涼正坐在箭樓上,倚著欄杆飲酒,身旁跟著一個穿著破爛的道士,背著沉重的劍,正是洛道聊客。
她在箭樓下的杏樹邊駐足,看著taizi涼微笑。
大酒保打著嗬欠,愜意地入睡,突然一個響亮的噴嚏,震落了杏樹枝頭的新雪,洋洋灑灑落在靈瑜身上,她嗔怪地放下胖狗,甩甩手腕,歡欣鼓舞,叮叮當當地爬上箭樓。
taizi涼看到這情景,微微皺眉,苦笑一聲,一飲而盡杯中的酒。
不久,靈瑜來到欄杆邊,俏皮地站在涼的身邊,開口叫他的名字。
“taizi哥哥。”
“阿姬,你從哪裏來?”
靈瑜指向東方:“皇宮,雲端之上。”
靈瑜是鎮遠將軍的女兒,從小就受到紫宸國公的寵愛,被冊封為郡主,加上她父親在朝廷的威望,小小年紀就享受著無上的榮耀。每逢生日,四麵八方都會來祝賀。後來,鎮遠將軍依附鄴王,仕途更進一步,雖然偶爾與車騎將軍有些爭鬥,但總體上還能掌控局麵。
因此,他的女兒自然出身高貴,靈瑜也沒有辜負家中的優越條件,從小就懂得利用機會,所以越大越無法無天。鎮遠將軍不得不給她掛上鈴鐺,警告眾人避她三尺,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
說起靈瑜和taizi涼的關係,完全是靈瑜主動接近。理論上,鎮遠將軍是鄴王的人,他的女兒與taizi走得近,滿朝文武難免會說閑話。然而,鄴王胸懷寬廣,從不計較這些瑣事,而鎮遠將軍老練深思,也願意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靈瑜與taizi交好,對他來說多了一個籌碼,無論是對taizi還是對鄴王,兩邊討好,兩邊都不得罪,這才是做官的智慧。
即使現在taizi涼被逐出皇宮,鎮遠將軍也沒有阻止靈瑜與他交往,他心裏清楚得很,宮廷內外的事情不能用常理解讀。
世事變遷,陰陽交錯,日月輪迴,昔日權傾天下的百裏太後說死就死,安貧樂道的紫宸國公說亡就亡,誰敢斷言鄴王在這場混亂中能站穩腳跟?誰又能說taizi涼在江湖中沒有勝算呢?
一切尚未塵埃落定,那麽每一步棋都要下得精準。
因此,隨著靈瑜與taizi涼青梅竹馬的關係,\"taizi姬妃\"的稱號漸漸流傳開來,至今提到宮中的瑜玄姬,有心之人仍會掂量其分量。
盡管現在宮中已經沒有taizi,但這個稱號保留了下來,就連taizi涼自己也沒有改變,仍然稱唿靈瑜為玄姬。起初隻是戲稱,叫久了就像真的一樣,也就懶得改了。
taizi涼領著靈瑜來到爐火旁,洛道聊客識趣地離開了樓。
涼:“那個道士現在怎麽樣了?聽說他在宮裏惹了麻煩,睡了我哥哥的妃子。”
靈瑜聽到這裏感到驚訝,taizi涼輕輕撇了撇嘴:“我也隻是聽說,暫時不說這個,你這次來找我有什麽事嗎?”
靈瑜還沉浸在剛才的消息中,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捧著臉微笑:“我想你了,哥哥taizi!”
“就隻為這個?”taizi的眼神顯得有些古板。
“是啊,這很重要!靈瑜覺得很重要!”
“我不覺得重要,別怪我,我就是這麽莫名其妙的人。”
taizi說完就走,靈瑜緊跟著下了箭樓,有幾個戴著鬥笠的侍從恭敬地等待著。洛道聊客上前和taizi商量了幾句,taizi皺眉點頭,然後說:“明白了,讓八步趕蟬準備馬匹,我們去西城。”
靈瑜靜靜地聽著,沒有打擾,taizi涼看了她一眼,揮揮手說:“走吧,我送你去一個地方。”
靈瑜吐了吐舌頭,抱起大酒保:“不會又是去找凰姐姐吧?”taizi苦笑道:“上次我讓她看著你,你偷跑出來我還沒找你算賬。”
靈瑜撅起嘴:“我不想和凰姐姐在一起,我離家出走就是為了找你!”
“現在世道變了,陵陽城將有大事發生,我不能讓你跟我冒險,你在將軍府也不安全,凰棠別院是最合適的地方,你聽我的,不出一個月我一定會去找你,那時風波平息,你可以天天嚷著要跟我,我也不會再攔你,好嗎?”
taizi語氣溫和,靈瑜雖然心中不滿,但她知道自己說不過taizi涼,隻好不甘心地答應:“哥哥taizi,為什麽凰棠別院比將軍府更安全?”
“這個你不必知道,洛道聊客會送你去。”taizi涼又恢複了冷淡的表情。
靈瑜看了看洛道聊客,看著他那破舊的道袍,一時又想起了墨林:“皇宮裏的那個小道士,你打算怎麽辦?”
taizi涼迴答:“他本來就是聰明人,不需要我教。”
兩人談話間,已經穿過大廳來到大海潮生閣外,八步趕蟬已經在上馬石前等候,門口有幾匹高大的白馬,毛色潔白,血統純正。taizi涼戴上鬥笠披風,遮住口鼻,騎馬向靈瑜微笑。
“感謝你那位道長朋友,明明是為了我申訴不公,現在卻要我和他一樣躲避全國通緝。阿姬,你幫我做一件事就好,和凰丹尹在一起,寸步不離,她想做什麽,都告訴八步趕蟬告訴我!”
靈瑜點點頭,她沒有問原因,隻要是taizi的吩咐,她都會牢記在心。
taizi涼拉了拉馬韁,白衣如雪,超凡脫俗,身後的一群江湖豪傑,隱約間展現出東山再起的氣勢,完全沒有被流放的頹廢之態。他隔著鬥笠,看著下麵那個期待地看著他的少女,心裏莫名地微微一痛。
阿姬,我必須離開,直到大事完成,你不可再找我。我明白你的心意,知道你在掛念我,但現在這些都不重要。如今是天下動蕩,四方動亂的時刻,我是個身負重任的人,承載著大國崛起的期望,無論真假,我都不能有絲毫異想天開的想法!
靈瑜的眼眶微濕,她說道:“阿姬,你要記住,就算像你這樣讓人費解的人,也總會有人關心你。”
說完,靈瑜轉身默默離去。taizi涼看著她的背影,眼神冷峻,突然振作精神,拉緊馬韁仰天長嘯。駿馬揚蹄嘶鳴,塵土飛揚,震撼天地。身後的綠林豪傑也豪情萬丈,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市集,奔向更遙遠的地方。
“一個可能能找到答案的地方!”
說完,鄴王就走了,墨林靜靜地跟著。周圍的禁軍不敢阻攔,隻能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麵。雖然鄴王目前被禁在宮廷,但隻要不離開後宮,他依然能自由進出。畢竟,賀華黎再有權勢,對鄴王也總是給予幾分麵子。
夜色深沉,風高月黑,鄴王披著大紅猩猩氈,走路帶風,步伐如龍似虎。
“我知道有個人知道過去的事,但我並不認識她。從小我就常去看她,起初覺得她充滿童趣,成年後就不再去了。以前覺得那裏寧靜,她也有趣,長大後卻突然覺得她像個瘋子,甚至讓我有些害怕!”
墨林:“你認為她可能了解紫宸國公和百裏太後的往事,讓我去詢問以查明案件,是這樣嗎?但你怎麽確定我能問出真相呢?我名義上是太子涼的人,就算我真的有所發現,殿下你真的會相信嗎?”
鄴王:“病急亂投醫,我也不確定她和案件有什麽關聯,我隻是想讓你幫我弄清楚,她到底和紫宸國公有什麽關係!”
墨林不再提問,兩人快步離開王府,默默走在宮群中,兩側侍衛舉著黃色燈籠,像一條澄黃的溪流,曲折流淌,越往前走越顯得荒涼。
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審案第七天。
上午辰時,大海潮生閣。
陵陽城中有兩座閣樓最為著名,一是大道登仙閣,另一便是大海潮生閣。北戎國的皇帝崇尚道教,全國遍布道觀,仙鶴飛翔,到了紫宸國公時期,求仙問道更是盛行,丹爐的香火不斷燃燒。
可惜紫宸國公福分淺薄,早早去世,離開了西南大道,還沒來得及享用煉製好的仙丹妙藥,就把肉身凡胎拋向了九霄雲外。加上百裏太後的案件牽扯其中,滿朝老臣一番折騰,北戎國這片天地的煉丹事業徹底破敗。而道教也因此衰亡,司馬種道曾是國師,大道登仙閣就是為了他修建的,他本就是懂得審時度勢之人,北戎國失去了香火,自然要另尋寶地。
道教原本就隱於世,他一走,大道登仙閣的韻味也隨之改變。剩下的道士並未真正傳承,講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所以閣中的道士紛紛出關遊曆天下,成為了四方行走的地理風水師。畢竟,執掌全國道教的司馬道士本身就不太入流,下麵的人素質參差不齊也就見怪不怪了。
因此,天下動蕩時,道士的名聲如同過街老鼠,但道門中仍有高人,隻是他們深居簡出,或者在閣中深處辟穀修煉,從不涉足世事,也不做宣傳,所以知名度不高,反而風水相師的口才更受大眾歡迎。
這就是大道登仙閣,衰敗後門庭冷落,而大海潮生閣後來居上,在魁門的秘密經營下日益興盛。然而說到底,大海潮生閣原是一家藏書館,收藏天下古今典籍,以往太平盛世,科舉考試年年舉行,讀書人的拜帖絡繹不絕。如今天下動蕩,學術凋零,閣中求學者也少了許多。
盡管時局動蕩,讀書人始終存在,世間偽讀書人漸少,他們不再以世道艱難為借口自我沉淪。因此,不論是亂世還是盛世,真正的讀書人總會來到京都陵陽,在潮生閣度過春去秋來的時光,日複一日研讀詩書典籍。這種區別,歸根結底就是一種心態,一種敬畏之心。天地如同熔爐,文章則有其精神骨架,這正是大海潮生閣門前對聯所傳達的含義。
靈瑜帶著大酒保站在門口,凝視著兩側的對聯出神。這時,有侍者出門迎接,看到靈瑜,溫和地笑道:“郡主又來找公子了嗎?”靈瑜抱起胖狗,大酒保已在地上打起了唿嚕。她點點頭,牽出胖狗的爪子輕輕揉搓,胖狗舒服地哼了幾聲,睡得更深了。侍者笑了笑,側身示意:“請跟我來。”
進入內室,穿過寬敞的大堂,各區域分工明確,有的陳列經書義理,有的記載山海地理,有的是農耕技術,有的是治國方略。中央有一處未分類的區域,稱為“空門”,兩側對聯工整流暢,寫著:“大海波瀾猶不驚,潮生弄海翻江蟄。”侍者解釋:“這是公子親筆題寫的。”
靈瑜笑容如花,催促侍者快些前行。兩人步入空門,侍者揮手示意,其他侍者上前將空門從外麵鎖住,掛上“歇業整頓”的牌子,搖晃幾下便靜止不動。魁門已許久未涉足朝廷,江湖中也難覓其蹤跡,但靈瑜卻能暢通無阻,這並非因她父親是鎮遠將軍,而是因為她與太子涼的關係,而太子涼又與魁門有所關聯,關係網交織,使得靈瑜與魁門之間也有了聯係。盡管她自己也不清楚具體是什麽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她一心隻想著那位白衣飄飄的太子哥哥。
至於太子涼與魁門的關係,一直以來也是疑雲重重,就連太子涼本人也不清楚,為何原本不涉政事的魁門會如此偏袒並全力支持他。太子涼也曾思考,但無果,於是就像靈瑜一樣不再多想,他的心中隻有那個權傾天下的皇位。
穿過空門,前方是校場,演練武藝,操練兵馬,別有一番天地,看起來外麵的書館仿佛隻是掩飾。事實上,早年間的大海潮生閣並沒有這些設施,直到太子涼遭受困境被流放後,這裏才突然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事物。至於是誰為太子打破了規則,這仍然是個謎。這個世界講究規矩,而規矩是由人製定並利用的,利用規矩的人又依賴於各種關係,這些關係緊密相連,密不透風。從古至今,這個臭名昭著的道理始終適用。
當然,那個不拘一格的青衫道士是個例外。
靈瑜遇見taizi涼時,taizi涼正坐在箭樓上,倚著欄杆飲酒,身旁跟著一個穿著破爛的道士,背著沉重的劍,正是洛道聊客。
她在箭樓下的杏樹邊駐足,看著taizi涼微笑。
大酒保打著嗬欠,愜意地入睡,突然一個響亮的噴嚏,震落了杏樹枝頭的新雪,洋洋灑灑落在靈瑜身上,她嗔怪地放下胖狗,甩甩手腕,歡欣鼓舞,叮叮當當地爬上箭樓。
taizi涼看到這情景,微微皺眉,苦笑一聲,一飲而盡杯中的酒。
不久,靈瑜來到欄杆邊,俏皮地站在涼的身邊,開口叫他的名字。
“taizi哥哥。”
“阿姬,你從哪裏來?”
靈瑜指向東方:“皇宮,雲端之上。”
靈瑜是鎮遠將軍的女兒,從小就受到紫宸國公的寵愛,被冊封為郡主,加上她父親在朝廷的威望,小小年紀就享受著無上的榮耀。每逢生日,四麵八方都會來祝賀。後來,鎮遠將軍依附鄴王,仕途更進一步,雖然偶爾與車騎將軍有些爭鬥,但總體上還能掌控局麵。
因此,他的女兒自然出身高貴,靈瑜也沒有辜負家中的優越條件,從小就懂得利用機會,所以越大越無法無天。鎮遠將軍不得不給她掛上鈴鐺,警告眾人避她三尺,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
說起靈瑜和taizi涼的關係,完全是靈瑜主動接近。理論上,鎮遠將軍是鄴王的人,他的女兒與taizi走得近,滿朝文武難免會說閑話。然而,鄴王胸懷寬廣,從不計較這些瑣事,而鎮遠將軍老練深思,也願意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靈瑜與taizi交好,對他來說多了一個籌碼,無論是對taizi還是對鄴王,兩邊討好,兩邊都不得罪,這才是做官的智慧。
即使現在taizi涼被逐出皇宮,鎮遠將軍也沒有阻止靈瑜與他交往,他心裏清楚得很,宮廷內外的事情不能用常理解讀。
世事變遷,陰陽交錯,日月輪迴,昔日權傾天下的百裏太後說死就死,安貧樂道的紫宸國公說亡就亡,誰敢斷言鄴王在這場混亂中能站穩腳跟?誰又能說taizi涼在江湖中沒有勝算呢?
一切尚未塵埃落定,那麽每一步棋都要下得精準。
因此,隨著靈瑜與taizi涼青梅竹馬的關係,\"taizi姬妃\"的稱號漸漸流傳開來,至今提到宮中的瑜玄姬,有心之人仍會掂量其分量。
盡管現在宮中已經沒有taizi,但這個稱號保留了下來,就連taizi涼自己也沒有改變,仍然稱唿靈瑜為玄姬。起初隻是戲稱,叫久了就像真的一樣,也就懶得改了。
taizi涼領著靈瑜來到爐火旁,洛道聊客識趣地離開了樓。
涼:“那個道士現在怎麽樣了?聽說他在宮裏惹了麻煩,睡了我哥哥的妃子。”
靈瑜聽到這裏感到驚訝,taizi涼輕輕撇了撇嘴:“我也隻是聽說,暫時不說這個,你這次來找我有什麽事嗎?”
靈瑜還沉浸在剛才的消息中,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捧著臉微笑:“我想你了,哥哥taizi!”
“就隻為這個?”taizi的眼神顯得有些古板。
“是啊,這很重要!靈瑜覺得很重要!”
“我不覺得重要,別怪我,我就是這麽莫名其妙的人。”
taizi說完就走,靈瑜緊跟著下了箭樓,有幾個戴著鬥笠的侍從恭敬地等待著。洛道聊客上前和taizi商量了幾句,taizi皺眉點頭,然後說:“明白了,讓八步趕蟬準備馬匹,我們去西城。”
靈瑜靜靜地聽著,沒有打擾,taizi涼看了她一眼,揮揮手說:“走吧,我送你去一個地方。”
靈瑜吐了吐舌頭,抱起大酒保:“不會又是去找凰姐姐吧?”taizi苦笑道:“上次我讓她看著你,你偷跑出來我還沒找你算賬。”
靈瑜撅起嘴:“我不想和凰姐姐在一起,我離家出走就是為了找你!”
“現在世道變了,陵陽城將有大事發生,我不能讓你跟我冒險,你在將軍府也不安全,凰棠別院是最合適的地方,你聽我的,不出一個月我一定會去找你,那時風波平息,你可以天天嚷著要跟我,我也不會再攔你,好嗎?”
taizi語氣溫和,靈瑜雖然心中不滿,但她知道自己說不過taizi涼,隻好不甘心地答應:“哥哥taizi,為什麽凰棠別院比將軍府更安全?”
“這個你不必知道,洛道聊客會送你去。”taizi涼又恢複了冷淡的表情。
靈瑜看了看洛道聊客,看著他那破舊的道袍,一時又想起了墨林:“皇宮裏的那個小道士,你打算怎麽辦?”
taizi涼迴答:“他本來就是聰明人,不需要我教。”
兩人談話間,已經穿過大廳來到大海潮生閣外,八步趕蟬已經在上馬石前等候,門口有幾匹高大的白馬,毛色潔白,血統純正。taizi涼戴上鬥笠披風,遮住口鼻,騎馬向靈瑜微笑。
“感謝你那位道長朋友,明明是為了我申訴不公,現在卻要我和他一樣躲避全國通緝。阿姬,你幫我做一件事就好,和凰丹尹在一起,寸步不離,她想做什麽,都告訴八步趕蟬告訴我!”
靈瑜點點頭,她沒有問原因,隻要是taizi的吩咐,她都會牢記在心。
taizi涼拉了拉馬韁,白衣如雪,超凡脫俗,身後的一群江湖豪傑,隱約間展現出東山再起的氣勢,完全沒有被流放的頹廢之態。他隔著鬥笠,看著下麵那個期待地看著他的少女,心裏莫名地微微一痛。
阿姬,我必須離開,直到大事完成,你不可再找我。我明白你的心意,知道你在掛念我,但現在這些都不重要。如今是天下動蕩,四方動亂的時刻,我是個身負重任的人,承載著大國崛起的期望,無論真假,我都不能有絲毫異想天開的想法!
靈瑜的眼眶微濕,她說道:“阿姬,你要記住,就算像你這樣讓人費解的人,也總會有人關心你。”
說完,靈瑜轉身默默離去。taizi涼看著她的背影,眼神冷峻,突然振作精神,拉緊馬韁仰天長嘯。駿馬揚蹄嘶鳴,塵土飛揚,震撼天地。身後的綠林豪傑也豪情萬丈,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市集,奔向更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