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二人未多言。然而就在這一夜,遙遠的東北邊陲,太京州卻起了波瀾。


    此時正值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接近子時。


    太京州,劍門山門前,篝火熊熊。


    張太白出山的消息迅速傳開,各路江湖勢力紛紛前來拜訪祝賀,即使是昔日的敵對門派也送來了拜帖,不敢無視此事。


    江湖中人情世故深厚,沉默並非大派交往的明智之舉。何況這次出山的前輩是十大門派之首的張太白,無論情感還是禮數,都必須做得盡善盡美。


    一連數月,昔日被大雪封鎖的太京州不再寂靜,劍門那冷清的大門也不再無人問津。天空中飛翔著傳遞賀信的鴿子和禿鷲,地麵上奔騰著前來拜見的駿馬。不善交際的劍門弟子被迫整天接待賓客,即便口舌生瘡也無法抵擋這萬國朝聖的熱潮。


    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名字——張太白。


    此刻的張太白並未關注這些瑣事,迴到師門後便深居簡出,直至深夜,才獨自離開屋舍,悄然走向門派接待賓客的宅邸。


    夜半時分,孔家府邸,冬暖閣內燭光閃爍。


    依舊是那兩位江湖老友,張太白和孔慕賢,圍著八仙桌,手抱火爐相對而坐。


    \"我就知道太白兄定會來找我,這一個多月的嚴寒,也算有所值了。\"


    孔慕賢微笑著為他煮茶,這次的茶水煮得迅速,比在衍羲山時熟絡許多。


    \"砰——\"一封書信落在茶具一旁。


    \"孔兄聰明過人,我也不繞圈子了。信中提到北戎州出現劍意,其真實性幾何?\"張太白目光如炬,顯露出這個問題對他至關重要。


    麵對這樣的強者,孔慕賢罕見地沒有擺出架子:\"千真萬確,我天機閣的消息從未出錯。此乃狀元榜中截獲的情報,北戎州金鏞城外通往廬陵的官道上,一處蠶洞,有張太京的劍意流動!\"


    \"你並未親見劍意,如何斷定其真偽?\"張太白依舊緊盯著他。


    \"憑我們多年的交情,我見過故友舞劍,雖已登峰造極,但與蠶洞中的劍境仍有差距。況且蠶洞隻留下寥寥數道劍痕,卻造成了數百人傷亡,太白兄若隻有四次出劍機會,有信心斬殺如此多人嗎?\"


    聞言,張太白沉默片刻,隨後開口:\"僅憑內力和招式確實難以做到,唯有被無上劍意主宰的身軀才能實現。查到擁有劍意之人是誰了嗎?\"


    \"有些線索了。\"


    孔慕賢似乎正等待他問這個問題,從身旁抽出幾張宣紙遞給他:\"情報有限,閱後即焚。此人乃是在不周山修煉的道士,姓周名遊,年紀尚輕,近期首次下山,具體目的不明,不過最近應該已到達陵陽!\"


    \"陵陽?\"張太白聞言猶豫:\"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道士,從何處習得我派劍意?老友應知,當年竊取我派劍意的是李岸然,難道這小道士見過李岸然?\"


    \"可能性很大,太白兄再看這些。\"


    孔慕賢又遞上幾張宣紙,隨即把先前的紙張在燭火上燒毀。


    張太白接過一讀,神情更加緊張:\"南戎州,懷化中侯府?\"


    \"沒錯,事情雖已過去多年,但多虧某人,天機閣順藤摸瓜找到了不少線索!\"


    孔慕賢笑容略帶神秘:\"不久前,李岸然的長子李擎蒼血洗南戎州劍門分舵,此事兄台已知。但我們發現他這麽做不僅僅因為這個,更多的是為了調查十三年前在這裏發生的一起血案!\"


    \"案件詳情呢?你是指當年的事件涉及到李岸然和我的劍意派係嗎?\" 張太白的沉穩如常,即使聽到分舵被摧毀的消息,情緒也未起波瀾,依然專注於關鍵問題。


    \"太白兄智慧過人,一提即通。\"


    孔慕賢簡潔地讚揚,但話題並未偏離:\"據我所獲情報,懷化中候府當年的真相已成謎,不過那個名叫墨林的道士當時還是個孩子,和他的兩位師弟一起被師父帶到李岸然麵前。如果劍意真的出現在蠶洞,那必定在墨林身上,也就是說,李岸然在十三年前於南戎州已將劍意托付他人!\"


    \"三個道童,他為何選中墨林?為何不選他的師父?\" 張太白滿腹疑慮。孔慕賢聞言臉色微變,隨即悄悄靠近張太白耳邊。


    \"據我所知,另外兩個道童,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現在已是西梁穆家二公子的座上賓。另一個年紀尚幼,十三年前還是嬰兒,現在在不周山的身份仍然未知。李岸然為何沒選他們,我不知道原因。但為何不選師父,我卻略知一二!\"


    \"為何?\" 張太白似乎有所領悟。


    孔慕賢連忙揮手:\"提到十三年前,老友應該也想到了一些事。你為何下令門派封劍禁殺?十三年前江湖動蕩最大的事件是什麽,無需我多言吧。\"


    說完,他靜靜品茶,而張太白則略顯震驚:\"難道你說,墨林的師父就是我當年所殺的那個不能提起的人?你上次告訴我他其實沒死,而是被困在了諸生浮屠?\"


    孔慕賢詭異一笑,點頭確認:\"沒錯,太白兄若不信,可親自去查看。以你的本事,安全無虞。在那已被遺忘的蒼梧上京,一探便知真假!\"


    \"不必了,儒家天機閣從不說謊。\" 張太白輕輕捋著胡須,目光冷冽。他凝視著暖閣外的大雪片刻,然後悠悠歎氣。


    \"如此看來,李岸然絕不會把劍意傳給他,但既然墨林是那個人的弟子,我還是想不通他的意圖。\"


    \"不僅是劍意,我還有一條消息告訴你。李岸然給墨林的不僅僅是武意,據我所知,還有刀意!\"


    \"你說的是李開棠的刀意?\"


    張太白這次是真的震驚了,孔慕賢一臉嚴肅地點頭,隨即起身迅速關緊暖閣的窗戶,仿佛擔心窗外的風雪會泄露一絲消息。


    \"實話實說,我孔某在江湖和官場闖蕩多年,刀劍之意也隻是聽聞而已。世人未曾親眼見過,畢竟連太白兄都無法施展的武學,被傳得神乎其神也不足為奇。\"


    孔慕賢靜靜地斟茶,未曾抬起眼簾,目光專注於茶杯中燭光搖曳的倒影。


    “他為何選擇這條路,這簡直是背叛師門的行為。”張太白的低語充滿威嚴,聲音中仿佛蘊含著雷霆,顯露出他的憤怒並非兒戲。他瞥了孔慕賢一眼,隻見他依舊低頭品茶,無視自己。


    “告訴你這個老朋友也無妨,說到刀劍雙意,得從須彌紀元兩大宗派創立說起。”


    孔慕賢見張太白態度緩和,立刻堆起笑容:“若老友不介意,且不涉宗門秘辛,願聞其詳,孔某洗耳恭聽。”


    張太白迴應道:“此事不妨,我劍宗的起源,比北安王的統治還要早,迴溯到須彌紀元的年代。那時神州大地上並存著二十七國,沒有類似西梁這樣的中央帝國。”


    “這點我清楚,二十七國並立的時代,如今的十九國都有其痕跡。難道說刀劍兩派在那個時期就已經創立了?”孔慕賢興趣盎然,儒家喜好研讀天下文獻,崇尚探究世家秘密,也因此有了天機閣這樣的情報機構。然而,各江湖門派的創派曆史通常是封閉的,想要了解隻能靠對方主動,調查並非明智之舉。因此,有劍宗宗主親口講述,孔慕賢自然全神貫注。


    “沒錯,二十七國並立的局麵持續了兩百年,刀宗在須彌235年創立,劍宗則在須彌246年成立。”張太白清晰地說道。


    孔慕賢略作沉思,片刻後問道:“有一事不明,據我所知,劍宗初代宗主是張太京,傳聞他出身於刀宗,是刀宗初代宗主李開棠的師弟,此言是否確鑿?”


    這個問題觸及了宗門的禁忌,但張太白並未動怒:“儒家的消息果然廣博,你說的都是事實。二人因武學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終成刀劍兩派。”


    張太白稍作停頓,接著敘述下去:“刀劍兩派如同水火不容,但刀宗成立較早,根基深厚,在宗門之爭中始終占據上風。須彌258年,李開棠在少陽山與十方劍宗分舵激戰,我太京祖師敗北飲恨。刀宗弟子揮舞屠刀圍剿我們劍宗弟子,迫使劍宗收縮勢力,退居東北的衍羲山中。而刀宗則在右江州的少陽山設立總部,正式承繼了所謂的刀宗正統。”


    “那一刻,與現在何其相似!”孔慕賢聽完後感歎,言外之意直指正在殺戮中的李擎蒼。


    然而,張太白對此卻不以為然:“這隻是年輕一輩的小打小鬧。李岸然那個家夥不好好管束他的手下,我坐鎮家中替他收拾殘局正合適!當年我率領未加封印的劍門弟子驅趕他們過江逃竄,如今依然能讓他們像當年一樣狼狽逃迴!”


    話音剛落,豪情壯誌油然而生,暖閣的窗戶都在這股氣勢下震顫破裂,狂風唿嘯,仿佛巨龍猛獸穿越大地!


    孔慕賢見識過張太白的厲害,立刻雙手抱拳,恭敬地送上讚美之詞。


    張太白見狀微微一笑:“孔兄不必太過客套,你能成為一國之主,你的本事在我之上,如此讚譽我,反而顯得不真實了!”


    “我明白太白兄是個直爽之人,所以我想問,這刀劍之意是不是他們在離世時留給後人的武學精神?還是僅僅是一些功夫秘訣?”


    孔慕賢小心翼翼地提問,張太白聞言皺起了眉頭:“我對刀門了解不多,但武學精神是可以包容萬物的,有緣分的人看到它能超脫凡塵,無緣的人則無法理解它的真諦。至於劍門的劍意,告訴你也無妨,因為我還沒見過真正領悟其中道理的人,即使是墨林,我也持懷疑態度。


    畢竟我在劍道上浸淫了四十年,如果我都看不透,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人能領悟!”


    “那會是什麽呢?”孔慕賢聞言眉毛微挑。


    “一把桃木劍。”張太白淡淡地說:“多年前被李岸然那個賊子偷走,帶去了南戎州。如果那道士真的繼承了劍意,他現在應該背著那把劍。”


    “桃木劍隨處可見,確實難以分辨。”孔慕賢隨口應道,他心中的張太白就是這樣,充滿自信,即使未能領悟劍意,也從不否定自己。


    當然,張太白有他的驕傲資本,對於這種自我尊崇的人,孔慕賢知道如何應對:“看起來李岸然也沒能領悟劍意,他也不想讓刀門的人學到敵人的劍法,所以找個無關緊要的人來妥善繼承。”


    “大言不慚!”張太白冷冷地哼了一聲:“領悟一門頂尖的武學精神已是難得,刀劍兩種精神融為一體更是天方夜譚!世上怎會有這樣的人物!”


    “如果不是人領悟了刀劍意,而是刀劍意選擇了人,會有這種情況嗎?又該如何看待呢?”孔慕賢適時提出假設,張太白聽了臉色更加蒼白,表情也變得更加微妙複雜。


    “如果真是老友所說的情況,那麽這個人要麽變得瘋瘋癲癲,要麽變得嗜血殘忍,成為邪道惡魔!”


    兩人對視良久,桌上的燭火在大風中熄滅,室內瞬間陷入黑暗!


    孔慕賢:“據探子迴報,蠶洞確實有數百無辜百姓死亡,無論老弱病殘,無一幸免!”


    李太玄:“我仍然不信,他的本事恐怕也就跟他師父相仿。十年前我能夠率領眾人鏟除妖魔鬼怪,十年後依然有能力為武林清除那些敗類!”


    韓慕傑聞言大笑道,拍案而起:“韓某此行北上,就是為了聽到這句話。既然太玄兄重拾武德,那我們就來談談這把劍的封禁之事!”


    “你究竟有何圖謀,對我們有什麽好處?韓掌門最好直言不諱。”李太玄顯得有些不滿,論口才他不及韓慕傑,幾句交談間,他已經感到自己又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當然是大有裨益。如今刀宗氣勢洶洶,如果不解開劍的封印,劍宗無辜的弟子將會持續受害,這不是長久之策。再者,眼下的天下格局,太京州複興在即,如果你有意恢複須彌的願景,那就與我一同勸說州主攻打陵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並收藏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