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長亭古道,人影離別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亮,依舊是北戎州。
金墉城對涼襄城的變故一無所知,畢竟,它有自己的困擾。
寧遠下樓整頓軍隊,卻遇到了難題:軍隊和服部兵乙,都不願隨他行動。
他尋到司馬種道傳道的高台,聚集群眾傳授道理,從太子涼講至鄴王,再論及溫侯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闡明國家大義。然而眾人皆如受驚之雀,加之寧遠口才平平,故話未畢,已被驅離講台。
寧遠無可奈何,隻得再次求助於墨林。找到他時,墨林正安頓著老幼婦孺,眾人圍繞在他周圍,眼神熱切,滿懷期待,仿佛眾星捧月般尊崇墨林如神明。
見寧遠一臉尷尬,墨林便吩咐眾人收拾行裝,準備啟程遠行,人群漸漸散去。
“道長真是人緣極佳,無論老少都被您收服。不過,您究竟用了什麽魔法,讓他們如此信賴您?”寧遠搬來條凳,坐下討教,一如既往地流露出敬佩之情。
“將軍請注意措辭,我這叫老少皆宜,不是什麽魔法。”墨林戲謔地笑道,“百姓都是曆經困苦之人,我真心為他們考慮,無需華麗的言辭,心意相通自然能打動人心。現在他們都同意讓家中壯年參軍。”
“那麽何時需要用華麗的言辭呢?”寧遠問道。
“當你需要欺騙的時候。”道士簡潔地迴答。
“那您是如何說服他們的呢?”寧遠滿心好奇。
“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道士微微臉紅。
“我若不善言辭,又該如何應對?”將軍憨厚地笑著請教。墨林反問:“將軍剛才對他們說了些什麽?”
“講述了國家的現狀,強調家國大義,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寧遠說得慷慨激昂,墨林卻皺眉掩鼻:“空洞乏味,令人反感!你再去試試。”
片刻後,他們重返講壇,墨林登上高台,寧遠重聚人群,然而眾人麵露不滿,顯現出心不在焉的跡象。
墨林開口:“請大家先別煩躁,我隻問一件事,你們急著迴家,有何要務?”
底下的人群紛紛用手勢迴應,寧遠懂得手語,翻譯道:“他們說,父母喚他們迴家吃飯!”
墨林聞言冷笑:“城中糧食已盡,迴家等同於等死,正好入土為安,棺材足夠,紙人也充足!”
眾人聽出真言,臉色沉重。自從金墉城遭遇蠟人病,門戶緊閉,經濟命脈斷絕,糧草匱乏確是事實。
墨林環顧一周,接著說:“我身邊的這位將軍即將前往京都陵陽,那裏物產豐富,有酒有肉。你們跟隨他,他保證你們有飯吃。”
說完,墨林躍下高台,拉起寧遠就跑。寧遠一頭霧水,不明所以,隻能糊裏糊塗地被拖著走。
“道長,這就完了?您說完了?”
“完了。”
“他們跟我走,跟吃飯有什麽關係?”
“他們跟你走,跟國家大義有什麽關係?”
寧遠還想爭辯,突然身後喧囂四起,迴頭一看,隻見一隊男子蜂擁而至,擠滿道路,聲勢愈發壯觀!
寧遠滿臉驚喜:“道友,果然奏效了!”
墨林步伐更顯急促:“將軍,你得加快腳步啊!”
“為何非得如此?”將軍奔跑間依舊疑惑滿腹。
“荒僻之地多刁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他們流離太久,早已迷失立場,舌頭被割,理智盡失,故於他們而言,家國大義不抵一餐飯,榮辱興衰比不上一碗粥!”
道士說完,從懷裏掏出一隻雞腿,大口啃食,連骨都不剩。
寧遠感激地拱手,瞪圓虎目:“多謝道友指點,眠此刻豁然開朗!”
他轉身攔住眾人,仰天大聲宣告。
“隨我踏入陵陽城,事成之後,我請大家品嚐羊肉糕,熊掌燉,鹿尾燒,烤鴨,嫩雞,鵝,烤豬,烤鴨,醬雞,臘肉,鬆花肚,醬肉,香腸,雜錦拚盤,熏雞,清蒸八寶豬!”
眾人聞言眼眶泛淚,簇擁著他,熱情擁抱。墨林在旁苦笑,輕聲感歎:“學得真快。”
不到半天,軍隊整裝待發,百姓集結完畢,兩支隊伍在南門會合。
遠處青峰朦朧,前路未知,寧遠和墨林各跨駿馬,相視拱手。寧遠心中五味雜陳,離別的哀傷難以掩飾。墨林:“我會去找將軍,將軍不必做戲。”
寧遠:“金鏞一別,道友保重,陵陽城的太子還需道友伸出援手。”
墨林半睜著眼,慵懶地打了個嗬欠:“一切隨緣,命運早有安排,記得我教你的,強求無用。路途遙遠,各奔東西,未嚐不是好事。”
繡花將軍從懷中取出一幅地圖:“按圖所示,兩日後道友可達蠶洞,穿過洞穴再行兩天即至廬陵城,廬陵城主將是我舊部,我已用信鴿傳遞消息,他會在那裏迎接道友和百姓,安置妥當後護送道友進京。”
說完,他又想起一事,開口道:“不過他手中兵力有限,對我們幫助不大,道友許久未賦詩,此次離別,何不以此留念。”
“既然如此,那我贈你一首。”
墨林取來竹簡,飽蘸濃墨,揮毫潑墨,筆勢豪放,一首七言詩躍然紙上。寧遠接過墨寶,隻見字跡狂放不羈,猶如龍飛鳳舞,氣勢磅礴,難以言表:滔滔江河映山川,英勇兒女映碧空。
磨礪邊疆赴京都,梧桐佳人未知歸。
寧遠識字有限,看得緩慢,但每個字都如同珍珠,直入心扉,其中滋味,唯有詩中人才能體會。他越看越歡喜,時而豪情萬丈,時而又心生哀愁,反複品讀,心情久久無法平息。
墨林靜靜地看著他,見他如此,不多言,默默地帶領百姓離開,瘸腿的老馬一步三迴頭,凝望著那昏黃的城牆,望著城牆下深情的將軍,鼻子一酸,重重地打了個響鼻。
寧遠驚醒,墨林的身影已在遠方,他帶領手下眾人,踏上了另一條道路。不料剛行不多時,一匹雄駿的馬匹迎麵而來,馬背上坐著沉穩內斂的墨旋。隊伍中有西梁軍舊部,深知這位黑衣道士的威力,此刻再見,不禁顫抖,眼神中滿是畏懼,往事如夢,令他們心悸。
寧遠望見墨旋,冷笑一聲:“我家道長離開,你才敢露麵,真是過於膽小了!”
墨旋聞言淡然一笑:“是嗎?再過兩天,你的那位道長是否安然,還很難說呢!”
話落,當天再無他言。
兩日後,墨林果然來到了蠶洞。
蠶洞實則是一個鍾乳石洞,昔日過往的商旅常在此休憩,文人墨客也常借宿於此,久而久之,聲名遠揚。
墨林性情溫和,雖不善交際,但對受難的無辜百姓卻充滿同情。金鏞城即將失守,這些人失去庇護,無論老幼,都在流離失所。任何人看到這情景,都會不由自主地給予關懷。
“王三娘,把包袱給我吧,我知道裏麵是梅菜,我幫你放到洞的深處,否則幹燥的氣候會讓它們生蟲。”
“張鐵匠,你照顧一下李老先生,他年事已高,行走不便。”
一路如此叮嚀,墨林自己都驚訝於自己的瑣碎。自他下山至今,似乎從未如此多言。他本厭煩繁瑣,但既然是繡花將軍的囑托,他承諾了就要盡力而為。
夜晚,年長者進入洞穴休息,年輕人陪伴墨林在外生火過夜。
安置好眾人,墨林就很少開口了。畢竟他與百姓並不熟絡,盡職即可。今日忙碌半天,還沒來得及欣賞晚霞,此刻月明星稀,他得以靜靜賞月。
子時三刻,百姓皆已入睡,青衣道士添了幾束柴火,披上一塊花布殘袍,找了個蠶洞邊的平坦石坡準備打坐。
就在這時,一個白色物體晃晃悠悠,最後落在他的道袍前襟,靜止不動。
那是一根羽毛。
墨林拿起羽毛細看,潔白無瑕,但他尚未涉足世間繁華,不知這是來自十九國中的哪個生靈。
他抬頭望向天空,清冷的高空中,又有幾點白光飄落。
不明所以,他起身取來桃花劍握在手中,即使他也不知木劍有何用,但至少給他增添了幾分堅定。
接著,他看見了一個人,站在蠶洞附近的矮山上,仰望孤月。
她身著白衣,於夜色中格外醒目,衣上的羽毛隨風輕舞,仿佛在月光下燃燒。
墨林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那人突然低頭,目光如鷹般刺向他。墨林抬頭看去,被他的麵容嚇得不輕。那人臉上戴著一個奇特的麵具,像鶴喙,又似戲台上的臉譜,無法窺探他的情緒,隻感覺到一股冷冽而肅殺的寂靜氣氛,讓人不寒而栗。
這種感覺讓墨林本能地警覺。他試圖喚醒圍坐在火堆旁的村民,卻突然腦中一陣劇痛,比他在不周山上的頭痛更為劇烈,讓他無力抵抗,直接癱倒在地。
他懷念繡花將軍和他的紅纓槍。過了一會兒,頭痛略有減輕,他勉強睜開緊閉的眼睛,掙紮著起身,但緊皺的眉頭仍然無法舒展開來。因為不知何時,那個怪異的人已悄然下山,此刻正十步之外,雙手抱胸,冷漠地注視著他。
“你是何人?”
墨林問道,卻沒有得到迴應。
那雙如同鶴眼的麵具毫無生氣,空洞而冷漠,仿佛沒有情感的容器。
墨林看著那雙眼睛,頭痛再次襲來,他按住頭,試圖踢醒身邊的村民,但他們似乎沉浸在深深的夢境中,任憑他如何努力,也無法喚醒。
“你對他們施加了什麽?”
墨林的眼神變得冰冷,顯然,事情並不簡單。這位不請自來的陌生人沒有透露任何意圖,隻是沉默地與他對峙,這足以讓墨林認定他是來者不善。
對方沉默片刻,然後緩緩抽出一把銀色的武器。墨林對天下兵器並不熟悉,無法辨認這是何種利器。然而,既然對方亮出了武器,他也不能示弱,立刻握劍在手,桃花劍橫在胸前,目光隨著劍尖移動,擺出防禦的姿態。
兩人如此對立,仿佛是江湖恩仇的預兆。然而,墨林清楚自己並非真正的俠客,他的頭痛持續加劇,每靠近一步,痛苦就更深一層。不僅如此,這次的頭痛還伴隨著幻象,仿佛周圍出現了許多模糊的人影。
他不清楚發生了什麽,也不明白那些影子意味著什麽。他努力睜開半閉的眼睛,但越是掙紮,困倦感就越強烈,最終他無力握住劍,全身癱軟下去。
他的眼皮半開半合,桃花劍躺在身邊,那個白色的身影步步逼近,手中的銀色武器愈發耀眼,越來越高,墨林隱約感到,隻要那人輕輕一揮,他的頭顱就會瞬間被割裂!
青衫道士終於閉上眼睛,腦海中的光影閃爍,仿佛千軍萬馬在刀光劍影中衝鋒,又似江湖豪傑在廣闊舞台上較量武藝!
篝火漸漸熄滅,隻剩下灰燼冷卻,月光在矮山上變得蒼白,霧氣濃重又消散,一切都按照某種規則進行。
墨林沉睡的時間仿佛跨越了世紀,他醒來的原因並非恐懼死亡,而是對未知的新生充滿好奇。當然,消極的想法從未在他的腦海中駐足。因為他的師傅曾教誨他,生活之道在於珍視生命,而非畏懼終結。
他睜開眼,頭痛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全身無力的疲倦。嚐試起身,卻發現身體如同浸泡在水中,唯有眼珠能輕微轉動。然而,即使隻是隨意一掃,也足以讓他震驚——他並未在洞口,而是置身於蠶洞的深處,生機勃勃!
他看見鍾乳石投下的微弱光芒,四周熟睡的平民,鼻尖縈繞著一股刺鼻卻熟悉的氣味。地麵的不明液體緩緩流動,而那道白色的神秘身影已消失在他的視線之外!
他渴望了解更多,但身體的虛弱讓他無法如願。這種感覺前所未有的強烈,仿佛是長途跋涉後的極度疲憊。他緩緩閉上眼睛,那些奇異的畫麵再次在腦海中旋轉,逐漸地,那些氣味、白影、熟悉的液體都在記憶中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身穿青衣、雙目赤紅的道士,手中握著染血的桃花劍,忙碌地左揮右斬,樂此不疲……
金墉城對涼襄城的變故一無所知,畢竟,它有自己的困擾。
寧遠下樓整頓軍隊,卻遇到了難題:軍隊和服部兵乙,都不願隨他行動。
他尋到司馬種道傳道的高台,聚集群眾傳授道理,從太子涼講至鄴王,再論及溫侯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闡明國家大義。然而眾人皆如受驚之雀,加之寧遠口才平平,故話未畢,已被驅離講台。
寧遠無可奈何,隻得再次求助於墨林。找到他時,墨林正安頓著老幼婦孺,眾人圍繞在他周圍,眼神熱切,滿懷期待,仿佛眾星捧月般尊崇墨林如神明。
見寧遠一臉尷尬,墨林便吩咐眾人收拾行裝,準備啟程遠行,人群漸漸散去。
“道長真是人緣極佳,無論老少都被您收服。不過,您究竟用了什麽魔法,讓他們如此信賴您?”寧遠搬來條凳,坐下討教,一如既往地流露出敬佩之情。
“將軍請注意措辭,我這叫老少皆宜,不是什麽魔法。”墨林戲謔地笑道,“百姓都是曆經困苦之人,我真心為他們考慮,無需華麗的言辭,心意相通自然能打動人心。現在他們都同意讓家中壯年參軍。”
“那麽何時需要用華麗的言辭呢?”寧遠問道。
“當你需要欺騙的時候。”道士簡潔地迴答。
“那您是如何說服他們的呢?”寧遠滿心好奇。
“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道士微微臉紅。
“我若不善言辭,又該如何應對?”將軍憨厚地笑著請教。墨林反問:“將軍剛才對他們說了些什麽?”
“講述了國家的現狀,強調家國大義,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寧遠說得慷慨激昂,墨林卻皺眉掩鼻:“空洞乏味,令人反感!你再去試試。”
片刻後,他們重返講壇,墨林登上高台,寧遠重聚人群,然而眾人麵露不滿,顯現出心不在焉的跡象。
墨林開口:“請大家先別煩躁,我隻問一件事,你們急著迴家,有何要務?”
底下的人群紛紛用手勢迴應,寧遠懂得手語,翻譯道:“他們說,父母喚他們迴家吃飯!”
墨林聞言冷笑:“城中糧食已盡,迴家等同於等死,正好入土為安,棺材足夠,紙人也充足!”
眾人聽出真言,臉色沉重。自從金墉城遭遇蠟人病,門戶緊閉,經濟命脈斷絕,糧草匱乏確是事實。
墨林環顧一周,接著說:“我身邊的這位將軍即將前往京都陵陽,那裏物產豐富,有酒有肉。你們跟隨他,他保證你們有飯吃。”
說完,墨林躍下高台,拉起寧遠就跑。寧遠一頭霧水,不明所以,隻能糊裏糊塗地被拖著走。
“道長,這就完了?您說完了?”
“完了。”
“他們跟我走,跟吃飯有什麽關係?”
“他們跟你走,跟國家大義有什麽關係?”
寧遠還想爭辯,突然身後喧囂四起,迴頭一看,隻見一隊男子蜂擁而至,擠滿道路,聲勢愈發壯觀!
寧遠滿臉驚喜:“道友,果然奏效了!”
墨林步伐更顯急促:“將軍,你得加快腳步啊!”
“為何非得如此?”將軍奔跑間依舊疑惑滿腹。
“荒僻之地多刁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他們流離太久,早已迷失立場,舌頭被割,理智盡失,故於他們而言,家國大義不抵一餐飯,榮辱興衰比不上一碗粥!”
道士說完,從懷裏掏出一隻雞腿,大口啃食,連骨都不剩。
寧遠感激地拱手,瞪圓虎目:“多謝道友指點,眠此刻豁然開朗!”
他轉身攔住眾人,仰天大聲宣告。
“隨我踏入陵陽城,事成之後,我請大家品嚐羊肉糕,熊掌燉,鹿尾燒,烤鴨,嫩雞,鵝,烤豬,烤鴨,醬雞,臘肉,鬆花肚,醬肉,香腸,雜錦拚盤,熏雞,清蒸八寶豬!”
眾人聞言眼眶泛淚,簇擁著他,熱情擁抱。墨林在旁苦笑,輕聲感歎:“學得真快。”
不到半天,軍隊整裝待發,百姓集結完畢,兩支隊伍在南門會合。
遠處青峰朦朧,前路未知,寧遠和墨林各跨駿馬,相視拱手。寧遠心中五味雜陳,離別的哀傷難以掩飾。墨林:“我會去找將軍,將軍不必做戲。”
寧遠:“金鏞一別,道友保重,陵陽城的太子還需道友伸出援手。”
墨林半睜著眼,慵懶地打了個嗬欠:“一切隨緣,命運早有安排,記得我教你的,強求無用。路途遙遠,各奔東西,未嚐不是好事。”
繡花將軍從懷中取出一幅地圖:“按圖所示,兩日後道友可達蠶洞,穿過洞穴再行兩天即至廬陵城,廬陵城主將是我舊部,我已用信鴿傳遞消息,他會在那裏迎接道友和百姓,安置妥當後護送道友進京。”
說完,他又想起一事,開口道:“不過他手中兵力有限,對我們幫助不大,道友許久未賦詩,此次離別,何不以此留念。”
“既然如此,那我贈你一首。”
墨林取來竹簡,飽蘸濃墨,揮毫潑墨,筆勢豪放,一首七言詩躍然紙上。寧遠接過墨寶,隻見字跡狂放不羈,猶如龍飛鳳舞,氣勢磅礴,難以言表:滔滔江河映山川,英勇兒女映碧空。
磨礪邊疆赴京都,梧桐佳人未知歸。
寧遠識字有限,看得緩慢,但每個字都如同珍珠,直入心扉,其中滋味,唯有詩中人才能體會。他越看越歡喜,時而豪情萬丈,時而又心生哀愁,反複品讀,心情久久無法平息。
墨林靜靜地看著他,見他如此,不多言,默默地帶領百姓離開,瘸腿的老馬一步三迴頭,凝望著那昏黃的城牆,望著城牆下深情的將軍,鼻子一酸,重重地打了個響鼻。
寧遠驚醒,墨林的身影已在遠方,他帶領手下眾人,踏上了另一條道路。不料剛行不多時,一匹雄駿的馬匹迎麵而來,馬背上坐著沉穩內斂的墨旋。隊伍中有西梁軍舊部,深知這位黑衣道士的威力,此刻再見,不禁顫抖,眼神中滿是畏懼,往事如夢,令他們心悸。
寧遠望見墨旋,冷笑一聲:“我家道長離開,你才敢露麵,真是過於膽小了!”
墨旋聞言淡然一笑:“是嗎?再過兩天,你的那位道長是否安然,還很難說呢!”
話落,當天再無他言。
兩日後,墨林果然來到了蠶洞。
蠶洞實則是一個鍾乳石洞,昔日過往的商旅常在此休憩,文人墨客也常借宿於此,久而久之,聲名遠揚。
墨林性情溫和,雖不善交際,但對受難的無辜百姓卻充滿同情。金鏞城即將失守,這些人失去庇護,無論老幼,都在流離失所。任何人看到這情景,都會不由自主地給予關懷。
“王三娘,把包袱給我吧,我知道裏麵是梅菜,我幫你放到洞的深處,否則幹燥的氣候會讓它們生蟲。”
“張鐵匠,你照顧一下李老先生,他年事已高,行走不便。”
一路如此叮嚀,墨林自己都驚訝於自己的瑣碎。自他下山至今,似乎從未如此多言。他本厭煩繁瑣,但既然是繡花將軍的囑托,他承諾了就要盡力而為。
夜晚,年長者進入洞穴休息,年輕人陪伴墨林在外生火過夜。
安置好眾人,墨林就很少開口了。畢竟他與百姓並不熟絡,盡職即可。今日忙碌半天,還沒來得及欣賞晚霞,此刻月明星稀,他得以靜靜賞月。
子時三刻,百姓皆已入睡,青衣道士添了幾束柴火,披上一塊花布殘袍,找了個蠶洞邊的平坦石坡準備打坐。
就在這時,一個白色物體晃晃悠悠,最後落在他的道袍前襟,靜止不動。
那是一根羽毛。
墨林拿起羽毛細看,潔白無瑕,但他尚未涉足世間繁華,不知這是來自十九國中的哪個生靈。
他抬頭望向天空,清冷的高空中,又有幾點白光飄落。
不明所以,他起身取來桃花劍握在手中,即使他也不知木劍有何用,但至少給他增添了幾分堅定。
接著,他看見了一個人,站在蠶洞附近的矮山上,仰望孤月。
她身著白衣,於夜色中格外醒目,衣上的羽毛隨風輕舞,仿佛在月光下燃燒。
墨林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那人突然低頭,目光如鷹般刺向他。墨林抬頭看去,被他的麵容嚇得不輕。那人臉上戴著一個奇特的麵具,像鶴喙,又似戲台上的臉譜,無法窺探他的情緒,隻感覺到一股冷冽而肅殺的寂靜氣氛,讓人不寒而栗。
這種感覺讓墨林本能地警覺。他試圖喚醒圍坐在火堆旁的村民,卻突然腦中一陣劇痛,比他在不周山上的頭痛更為劇烈,讓他無力抵抗,直接癱倒在地。
他懷念繡花將軍和他的紅纓槍。過了一會兒,頭痛略有減輕,他勉強睜開緊閉的眼睛,掙紮著起身,但緊皺的眉頭仍然無法舒展開來。因為不知何時,那個怪異的人已悄然下山,此刻正十步之外,雙手抱胸,冷漠地注視著他。
“你是何人?”
墨林問道,卻沒有得到迴應。
那雙如同鶴眼的麵具毫無生氣,空洞而冷漠,仿佛沒有情感的容器。
墨林看著那雙眼睛,頭痛再次襲來,他按住頭,試圖踢醒身邊的村民,但他們似乎沉浸在深深的夢境中,任憑他如何努力,也無法喚醒。
“你對他們施加了什麽?”
墨林的眼神變得冰冷,顯然,事情並不簡單。這位不請自來的陌生人沒有透露任何意圖,隻是沉默地與他對峙,這足以讓墨林認定他是來者不善。
對方沉默片刻,然後緩緩抽出一把銀色的武器。墨林對天下兵器並不熟悉,無法辨認這是何種利器。然而,既然對方亮出了武器,他也不能示弱,立刻握劍在手,桃花劍橫在胸前,目光隨著劍尖移動,擺出防禦的姿態。
兩人如此對立,仿佛是江湖恩仇的預兆。然而,墨林清楚自己並非真正的俠客,他的頭痛持續加劇,每靠近一步,痛苦就更深一層。不僅如此,這次的頭痛還伴隨著幻象,仿佛周圍出現了許多模糊的人影。
他不清楚發生了什麽,也不明白那些影子意味著什麽。他努力睜開半閉的眼睛,但越是掙紮,困倦感就越強烈,最終他無力握住劍,全身癱軟下去。
他的眼皮半開半合,桃花劍躺在身邊,那個白色的身影步步逼近,手中的銀色武器愈發耀眼,越來越高,墨林隱約感到,隻要那人輕輕一揮,他的頭顱就會瞬間被割裂!
青衫道士終於閉上眼睛,腦海中的光影閃爍,仿佛千軍萬馬在刀光劍影中衝鋒,又似江湖豪傑在廣闊舞台上較量武藝!
篝火漸漸熄滅,隻剩下灰燼冷卻,月光在矮山上變得蒼白,霧氣濃重又消散,一切都按照某種規則進行。
墨林沉睡的時間仿佛跨越了世紀,他醒來的原因並非恐懼死亡,而是對未知的新生充滿好奇。當然,消極的想法從未在他的腦海中駐足。因為他的師傅曾教誨他,生活之道在於珍視生命,而非畏懼終結。
他睜開眼,頭痛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全身無力的疲倦。嚐試起身,卻發現身體如同浸泡在水中,唯有眼珠能輕微轉動。然而,即使隻是隨意一掃,也足以讓他震驚——他並未在洞口,而是置身於蠶洞的深處,生機勃勃!
他看見鍾乳石投下的微弱光芒,四周熟睡的平民,鼻尖縈繞著一股刺鼻卻熟悉的氣味。地麵的不明液體緩緩流動,而那道白色的神秘身影已消失在他的視線之外!
他渴望了解更多,但身體的虛弱讓他無法如願。這種感覺前所未有的強烈,仿佛是長途跋涉後的極度疲憊。他緩緩閉上眼睛,那些奇異的畫麵再次在腦海中旋轉,逐漸地,那些氣味、白影、熟悉的液體都在記憶中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身穿青衣、雙目赤紅的道士,手中握著染血的桃花劍,忙碌地左揮右斬,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