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往事今談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的臉上掠過一絲迷惑的神色:“但是第三個可能性,他們有什麽宗教信仰?在這整個金墉城中,你認為會有誰信呢?這裏沒有土地公,沒有城隍廟,隻有一個你這樣的青衣道士,然而你酗酒又懷春,怎麽可能宣揚教義?”
道士淡然一笑:“這麽說,是你忽略了司馬種道!”
“真是疏忽,忘記了那個老騙子!”寧遠一拍腦袋,立刻起身,墨林輕輕一笑:“將軍盡管罵他,別牽連無辜,我畢竟也是身披道袍的,還請尊重我的職業。你也不要再提什麽道士超脫世俗這樣的話了,這種奉承話讓人聽了反而不舒服。”
寧遠舉杯敬酒:“你是說司馬種道煽動人心,散播異端邪說?”
墨林:“想一想,在何種情況下,送葬的人會滿臉歡喜,絲毫沒有失去親人的哀痛?我們不說別人,我就問你,如果你失去了親人,你會不會感到悲痛?”
寧遠聞言頓時黯然,魁梧的身軀裏熱淚滾滾:“我沒有家室,父母雖然還在,但魁門三萬士兵都已赴死,那種悲痛無法言喻!”
墨林:“所以,如果百姓家中有喪事卻毫無哀傷,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並不認為親人已經去世,他們視之為迴歸者。既然親人並未真正離去,那又何必悲痛呢?”
“道理倒是明了,但如果他們認為親人沒死,為什麽還要舉行葬禮?司馬種道對他們說了些什麽,你怎麽會知道?難道說,司馬種道播下了禍根思想,散播了不正之道?”
將軍難得地動起了腦筋,墨林站起,把酒壺放在火上加熱。
“舉辦葬禮應該是金門師爺的主意,畢竟他和司馬種道是同一路人,他利用司馬道士的迷惑言論來達到目的,其實是想讓城外的人看到。我問你,你知道金門師爺背後的那個人是誰嗎?”
“你說得我越來越糊塗了,可能是大禮官溫侯俊,也可能是鄴王,不過大禮官公開對抗西梁的統治,所以我懷疑是鄴王。”
墨林聽到這裏,搖搖頭,幅度更大:“恰恰相反,金門師爺和司馬種道的背後,一定是溫侯俊!”
寧遠驚訝:“道長,你怎麽會有這樣的結論?”
青衣道士取下熱酒,兩人提著酒壺,指向對麵:“日行夜宿,我們去頂層。”
寧遠滿腹疑雲,穿過街道,金墉城依舊黃沙漫天,隻是服部兵乙的身影逐漸增多,紅袍在街頭飄蕩,但不再輕浮,多了幾分難以言表的沉著。
兩人邊走邊談,樓道裏一片漆黑,話語落地無聲。
“在煉人爐中發現棺材裏全是紙人,更證實了我的推測,家屬被司馬種道誤導,認為親人並未死去,自然不會真的焚燒他們。而之所以還要舉行葬禮燒紙人,就是為了做樣子給城外的有心人看。”
\"然而,這個神秘人的身份究竟是誰?屍骸並未燒毀,民間的棺材皆為空殼,那屍骸究竟藏在哪裏?這正是我疑惑之處,所以我探訪了那些民居,卻隻發現一口空棺,內裏除了一個綢緞製成的袋子,別無他物。\"道士緩緩敘述著。
\"布袋中裝著什麽?\"寧遠問道。
\"此事稍後再提。我們沿途日夜兼程,同樣發現了一口空棺,但在閣樓上,我們找到了一間上鎖的小室,內有一卷竹簡名冊,一塊匾額,以及一個名叫醜時生的人。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與人,細思之下,讓我想起了某個人。\"
\"何人?\"
\"就是被曉行夜宿囚禁的那個犯人。\"
墨林半開的眼睛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我們從未見過他的真實麵目,但這並不重要。眼見未必為實。自從初次見到他被押送至此,我後來還見過他一次,盡管相隔甚遠。我搜查過曉行夜宿,此人現不在這裏,也就是說,他是按不確定的時間被關押在這裏的。\"
\"這更加不合常理,難道拘禁還有休假的說法?\"寧遠調侃道,墨林淡笑著迴應:\"暫且不談這個。整個事件錯綜複雜,我先帶你去見一個人。\"
寧遠點頭,兩人已來到頂層,依舊是那間雅致的房間,隻是裏麵多了一個骷髏般的男子——醜時生。
醜時生看到墨林,先是顯得有些喜悅,隨即又流露出一絲畏懼,縮在窗邊緊緊抱著那塊古老的匾額。
\"讓將軍看看這個。\"墨林指向寧遠。
醜時生偷偷瞥了寧遠一眼,顯然有些猶豫,但又不敢違抗墨林,還是順從地遞出了匾額。
寧遠接過一看,立刻麵色大變,因為匾額上的字跡已經改變,原本的\"碑亭鶴鹿\"已被金色的漆覆蓋,下方露出另一行字——\"曉行夜宿\"。
\"道長,曉行夜宿和碑亭鶴鹿之間有何聯係?\"
\"你先別問我,我倒要問問你,在這座城裏,有誰必須日行夜宿?\"道士反問道,寧遠聞言沉思,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墨林眉心微蹙,見他無法迴答,便直接說道:\"是平民嗎?他們整日門窗緊閉,日不出門!是你這位將軍嗎?你和士兵們日夜輪流守護城牆,作息全亂!是金門師爺和司馬種道嗎?他們沉迷於奢華,毫不顧忌日夜規律!那麽,子夜過後,你見過服部兵乙嗎?據我觀察,服部兵乙值完子夜班就消失了,白天才出現!這樣說來,你現在應該猜到服部兵乙夜晚的藏身之處了吧?\"
寧遠聽後冷汗直流:\"我平日疏忽大意,竟從未留意過這些。\"
\"我住在曉行夜宿,所以清楚服部兵乙就住在樓上,當初我入住時,將軍你提醒我不要上去,想必也是金門師爺告知你的吧?\"
寧遠目光圓瞪:“確實如此,隻是服部兵乙的住處,四周全是棺木!”
墨林迴應:“要知道,我曾在棺材裏靜躺七日,我能住,服部兵乙有何不可?”寧遠驚訝不已:“服部兵乙真的住在棺材裏?那他們究竟是什麽人?”
青衣道士手指寧遠,又指向自己:“你我一樣,都是紅塵俗世的凡人。”
“提及此事,我想起一事,道長你是如何安然醒來的?”寧遠反應總是慢半拍,此刻才想起這個問題。墨林走到床邊坐下,抖落道袍上的灰塵,醜時生依舊蜷縮在角落,對他保持著警惕。
“你是否服用了服部兵乙的藥粉?而且病情似乎因此減輕了許多?之後會不會再次發病?”道士詢問。
“沒錯,幸虧我搶得多,還能支撐一陣。”寧遠坦誠迴答,墨林卻嘲諷一笑:“將軍,你看我現在的情況,還有蠟人病症的痕跡嗎?”
寧遠聞言微驚,仔細打量,先前未曾細看,如今看來他確如美玉般光彩照人,精神飽滿,除了依然半閉的眼簾,整體已恢複了仙風道骨的氣質。
“道長,你是否掌握了真正的解藥?”
“何需解藥,你不服用那藥粉便是!將軍,如果藥粉真能治愈此病,你覺得我會錯過嗎?”
道士看著寧遠,無奈地笑了,寧遠茫然地點點頭:“我想你會,道長你通曉天地,豈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比擬的。”
墨林拂袖起身:“收起你的恭維,說到珍視生命,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我心中有執著,無法輕易解脫,疲倦中求生存,然後活得越來越疲憊。醜時生,感謝你在城頭獻唱。”
“是道長的詞句精彩,我隻是負責唿喊,功勞微不足道。”
醜時生連忙擺手,臉上帶著恐懼,雖然他是粗獷男子,但害羞之情溢於言表。寧遠欲言又止,墨林揮手示意:“我明白你的意思,醜時生是我找來的,曉行夜宿的掌櫃是他的父親。”
“還有這樣的事?”繡花將軍驚訝出聲。
“一樓大廳掛著掌櫃的畫像,與醜時生有幾分相似,再加上他對這裏的事物珍視如寶,所以不難猜出,我懷疑這招牌上的字跡就是他父親的手筆。醜時生,你的其他家人呢?”墨林問道。
醜時生聞言哭得更厲害:“官府威權,曉行夜宿早已被沒收,家中除了我,無人幸免於難,唯有我裝瘋賣傻,才僥幸逃過一劫。”
“這就對了,這世上對傻子還算寬容,但這種寬容殘酷無比。”
墨林說完,指向他的骷髏項鏈,醜時生並未迴避:“正是用家父的遺骨製成的,草探花大師幫我留下這份紀念。”
道士點頭:“真是個可憐人。”
說完站起身,寧遠緊跟其後:“道長,這次你要去哪裏?”墨林:“金門師爺府,我有種預感,你們別多問,去了就知道了。”
二人疾馳而至府邸,隻見門前冷落,一片狼藉,顯然已被眾人遺棄!
“怎會如此?竟棄百姓於不顧?”將軍怒目圓睜,心中怒火中燒。
墨林在庭院裏來迴踱步,手從背後的竹箱中取出那隻白貓逗弄。
“將軍,你不擅長識人,司馬種道與金門師爺皆非可信賴之人,況且他們諸多不可告人的行徑,必然心生畏懼。要理解這一切,你需要了解蠟人病的特性。”
寧遠麵色凝重:“道長,請賜教。”
“我問你,此城內是否有醫館或是大夫?”
“經你這麽一提,我才記起,確實沒有,的確怪異!”
“我問你,病患是否全為健壯男子,不見老弱婦孺?”
“你這麽一問,我才察覺,的確如此,真是怪事!”
“我問你,像我這樣病而不服藥者,為何在假死之後卻安然無恙?”
“你這麽一提,我也疑惑,我身體複現蠟狀,實屬奇異!”
“再問你,城中病患漸增,服部兵乙的數量是否也隨之增加?”
“病人確實在增多,但服部兵乙的編製穩定,數量我能掌控!”
墨林目光淡然:“如此看來,真相逐漸顯現!”
說完,他大步流星走出府邸,寧遠緊隨其後,二人穿過曲折的小巷來到大街上。
此時街上空無百姓,唯有眾多的服部兵乙,但他們並不知金門師爺已離開,沒有命令,沒有指揮,如同無頭蒼蠅般聚集。
西梁軍從城外湧入,與服部兵乙混雜一處,看似和睦,但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恐懼。有的呆立在百姓家門口木訥地敲門,有的在領藥點執著守候,相擁而泣,仿佛陷入了絕望。
寧遠感歎:“這座城池仍然病入膏肓,絲毫未見起色,我隻看見衰敗,除了怪異再無其他。金門師爺已逃,道長還堅信這座城市有救嗎?”
“大病初愈前總是陰雨連綿,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比初次見到時已有改善。將軍的心被蒙蔽,自然隻看到狹窄之處,隨我去一個地方,我幫你洗去心中的塵埃。”
墨林牽出老馬拐杖,寧遠隨之而去,手持紅纓判筆,堅定地跟隨。
途中,墨林問道:“將軍可曾留意,此城的兵士與紅袍兵乙之間有何不同?”
寧遠聞言仔細觀察:“他們都不言語,卻在笑中帶淚。”墨林滿意地點點頭:“再看看,他們是笑還是哭?”
繡花將軍再次環顧四周:“我看清楚了,又笑又哭。”
道士微微一笑:“很好,一切變得明了,都是情緒的無常變幻。”
寧遠:“道長,服部兵乙不說話是常態,但士兵們也不交談,這讓我困惑。難道說服部兵乙都是啞巴,他們不與啞巴交流?”
墨林:“聾啞之人也有心,不以人言對人者,豈能稱為人乎?”
道士淡然一笑:“這麽說,是你忽略了司馬種道!”
“真是疏忽,忘記了那個老騙子!”寧遠一拍腦袋,立刻起身,墨林輕輕一笑:“將軍盡管罵他,別牽連無辜,我畢竟也是身披道袍的,還請尊重我的職業。你也不要再提什麽道士超脫世俗這樣的話了,這種奉承話讓人聽了反而不舒服。”
寧遠舉杯敬酒:“你是說司馬種道煽動人心,散播異端邪說?”
墨林:“想一想,在何種情況下,送葬的人會滿臉歡喜,絲毫沒有失去親人的哀痛?我們不說別人,我就問你,如果你失去了親人,你會不會感到悲痛?”
寧遠聞言頓時黯然,魁梧的身軀裏熱淚滾滾:“我沒有家室,父母雖然還在,但魁門三萬士兵都已赴死,那種悲痛無法言喻!”
墨林:“所以,如果百姓家中有喪事卻毫無哀傷,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並不認為親人已經去世,他們視之為迴歸者。既然親人並未真正離去,那又何必悲痛呢?”
“道理倒是明了,但如果他們認為親人沒死,為什麽還要舉行葬禮?司馬種道對他們說了些什麽,你怎麽會知道?難道說,司馬種道播下了禍根思想,散播了不正之道?”
將軍難得地動起了腦筋,墨林站起,把酒壺放在火上加熱。
“舉辦葬禮應該是金門師爺的主意,畢竟他和司馬種道是同一路人,他利用司馬道士的迷惑言論來達到目的,其實是想讓城外的人看到。我問你,你知道金門師爺背後的那個人是誰嗎?”
“你說得我越來越糊塗了,可能是大禮官溫侯俊,也可能是鄴王,不過大禮官公開對抗西梁的統治,所以我懷疑是鄴王。”
墨林聽到這裏,搖搖頭,幅度更大:“恰恰相反,金門師爺和司馬種道的背後,一定是溫侯俊!”
寧遠驚訝:“道長,你怎麽會有這樣的結論?”
青衣道士取下熱酒,兩人提著酒壺,指向對麵:“日行夜宿,我們去頂層。”
寧遠滿腹疑雲,穿過街道,金墉城依舊黃沙漫天,隻是服部兵乙的身影逐漸增多,紅袍在街頭飄蕩,但不再輕浮,多了幾分難以言表的沉著。
兩人邊走邊談,樓道裏一片漆黑,話語落地無聲。
“在煉人爐中發現棺材裏全是紙人,更證實了我的推測,家屬被司馬種道誤導,認為親人並未死去,自然不會真的焚燒他們。而之所以還要舉行葬禮燒紙人,就是為了做樣子給城外的有心人看。”
\"然而,這個神秘人的身份究竟是誰?屍骸並未燒毀,民間的棺材皆為空殼,那屍骸究竟藏在哪裏?這正是我疑惑之處,所以我探訪了那些民居,卻隻發現一口空棺,內裏除了一個綢緞製成的袋子,別無他物。\"道士緩緩敘述著。
\"布袋中裝著什麽?\"寧遠問道。
\"此事稍後再提。我們沿途日夜兼程,同樣發現了一口空棺,但在閣樓上,我們找到了一間上鎖的小室,內有一卷竹簡名冊,一塊匾額,以及一個名叫醜時生的人。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與人,細思之下,讓我想起了某個人。\"
\"何人?\"
\"就是被曉行夜宿囚禁的那個犯人。\"
墨林半開的眼睛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我們從未見過他的真實麵目,但這並不重要。眼見未必為實。自從初次見到他被押送至此,我後來還見過他一次,盡管相隔甚遠。我搜查過曉行夜宿,此人現不在這裏,也就是說,他是按不確定的時間被關押在這裏的。\"
\"這更加不合常理,難道拘禁還有休假的說法?\"寧遠調侃道,墨林淡笑著迴應:\"暫且不談這個。整個事件錯綜複雜,我先帶你去見一個人。\"
寧遠點頭,兩人已來到頂層,依舊是那間雅致的房間,隻是裏麵多了一個骷髏般的男子——醜時生。
醜時生看到墨林,先是顯得有些喜悅,隨即又流露出一絲畏懼,縮在窗邊緊緊抱著那塊古老的匾額。
\"讓將軍看看這個。\"墨林指向寧遠。
醜時生偷偷瞥了寧遠一眼,顯然有些猶豫,但又不敢違抗墨林,還是順從地遞出了匾額。
寧遠接過一看,立刻麵色大變,因為匾額上的字跡已經改變,原本的\"碑亭鶴鹿\"已被金色的漆覆蓋,下方露出另一行字——\"曉行夜宿\"。
\"道長,曉行夜宿和碑亭鶴鹿之間有何聯係?\"
\"你先別問我,我倒要問問你,在這座城裏,有誰必須日行夜宿?\"道士反問道,寧遠聞言沉思,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墨林眉心微蹙,見他無法迴答,便直接說道:\"是平民嗎?他們整日門窗緊閉,日不出門!是你這位將軍嗎?你和士兵們日夜輪流守護城牆,作息全亂!是金門師爺和司馬種道嗎?他們沉迷於奢華,毫不顧忌日夜規律!那麽,子夜過後,你見過服部兵乙嗎?據我觀察,服部兵乙值完子夜班就消失了,白天才出現!這樣說來,你現在應該猜到服部兵乙夜晚的藏身之處了吧?\"
寧遠聽後冷汗直流:\"我平日疏忽大意,竟從未留意過這些。\"
\"我住在曉行夜宿,所以清楚服部兵乙就住在樓上,當初我入住時,將軍你提醒我不要上去,想必也是金門師爺告知你的吧?\"
寧遠目光圓瞪:“確實如此,隻是服部兵乙的住處,四周全是棺木!”
墨林迴應:“要知道,我曾在棺材裏靜躺七日,我能住,服部兵乙有何不可?”寧遠驚訝不已:“服部兵乙真的住在棺材裏?那他們究竟是什麽人?”
青衣道士手指寧遠,又指向自己:“你我一樣,都是紅塵俗世的凡人。”
“提及此事,我想起一事,道長你是如何安然醒來的?”寧遠反應總是慢半拍,此刻才想起這個問題。墨林走到床邊坐下,抖落道袍上的灰塵,醜時生依舊蜷縮在角落,對他保持著警惕。
“你是否服用了服部兵乙的藥粉?而且病情似乎因此減輕了許多?之後會不會再次發病?”道士詢問。
“沒錯,幸虧我搶得多,還能支撐一陣。”寧遠坦誠迴答,墨林卻嘲諷一笑:“將軍,你看我現在的情況,還有蠟人病症的痕跡嗎?”
寧遠聞言微驚,仔細打量,先前未曾細看,如今看來他確如美玉般光彩照人,精神飽滿,除了依然半閉的眼簾,整體已恢複了仙風道骨的氣質。
“道長,你是否掌握了真正的解藥?”
“何需解藥,你不服用那藥粉便是!將軍,如果藥粉真能治愈此病,你覺得我會錯過嗎?”
道士看著寧遠,無奈地笑了,寧遠茫然地點點頭:“我想你會,道長你通曉天地,豈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比擬的。”
墨林拂袖起身:“收起你的恭維,說到珍視生命,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我心中有執著,無法輕易解脫,疲倦中求生存,然後活得越來越疲憊。醜時生,感謝你在城頭獻唱。”
“是道長的詞句精彩,我隻是負責唿喊,功勞微不足道。”
醜時生連忙擺手,臉上帶著恐懼,雖然他是粗獷男子,但害羞之情溢於言表。寧遠欲言又止,墨林揮手示意:“我明白你的意思,醜時生是我找來的,曉行夜宿的掌櫃是他的父親。”
“還有這樣的事?”繡花將軍驚訝出聲。
“一樓大廳掛著掌櫃的畫像,與醜時生有幾分相似,再加上他對這裏的事物珍視如寶,所以不難猜出,我懷疑這招牌上的字跡就是他父親的手筆。醜時生,你的其他家人呢?”墨林問道。
醜時生聞言哭得更厲害:“官府威權,曉行夜宿早已被沒收,家中除了我,無人幸免於難,唯有我裝瘋賣傻,才僥幸逃過一劫。”
“這就對了,這世上對傻子還算寬容,但這種寬容殘酷無比。”
墨林說完,指向他的骷髏項鏈,醜時生並未迴避:“正是用家父的遺骨製成的,草探花大師幫我留下這份紀念。”
道士點頭:“真是個可憐人。”
說完站起身,寧遠緊跟其後:“道長,這次你要去哪裏?”墨林:“金門師爺府,我有種預感,你們別多問,去了就知道了。”
二人疾馳而至府邸,隻見門前冷落,一片狼藉,顯然已被眾人遺棄!
“怎會如此?竟棄百姓於不顧?”將軍怒目圓睜,心中怒火中燒。
墨林在庭院裏來迴踱步,手從背後的竹箱中取出那隻白貓逗弄。
“將軍,你不擅長識人,司馬種道與金門師爺皆非可信賴之人,況且他們諸多不可告人的行徑,必然心生畏懼。要理解這一切,你需要了解蠟人病的特性。”
寧遠麵色凝重:“道長,請賜教。”
“我問你,此城內是否有醫館或是大夫?”
“經你這麽一提,我才記起,確實沒有,的確怪異!”
“我問你,病患是否全為健壯男子,不見老弱婦孺?”
“你這麽一問,我才察覺,的確如此,真是怪事!”
“我問你,像我這樣病而不服藥者,為何在假死之後卻安然無恙?”
“你這麽一提,我也疑惑,我身體複現蠟狀,實屬奇異!”
“再問你,城中病患漸增,服部兵乙的數量是否也隨之增加?”
“病人確實在增多,但服部兵乙的編製穩定,數量我能掌控!”
墨林目光淡然:“如此看來,真相逐漸顯現!”
說完,他大步流星走出府邸,寧遠緊隨其後,二人穿過曲折的小巷來到大街上。
此時街上空無百姓,唯有眾多的服部兵乙,但他們並不知金門師爺已離開,沒有命令,沒有指揮,如同無頭蒼蠅般聚集。
西梁軍從城外湧入,與服部兵乙混雜一處,看似和睦,但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恐懼。有的呆立在百姓家門口木訥地敲門,有的在領藥點執著守候,相擁而泣,仿佛陷入了絕望。
寧遠感歎:“這座城池仍然病入膏肓,絲毫未見起色,我隻看見衰敗,除了怪異再無其他。金門師爺已逃,道長還堅信這座城市有救嗎?”
“大病初愈前總是陰雨連綿,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比初次見到時已有改善。將軍的心被蒙蔽,自然隻看到狹窄之處,隨我去一個地方,我幫你洗去心中的塵埃。”
墨林牽出老馬拐杖,寧遠隨之而去,手持紅纓判筆,堅定地跟隨。
途中,墨林問道:“將軍可曾留意,此城的兵士與紅袍兵乙之間有何不同?”
寧遠聞言仔細觀察:“他們都不言語,卻在笑中帶淚。”墨林滿意地點點頭:“再看看,他們是笑還是哭?”
繡花將軍再次環顧四周:“我看清楚了,又笑又哭。”
道士微微一笑:“很好,一切變得明了,都是情緒的無常變幻。”
寧遠:“道長,服部兵乙不說話是常態,但士兵們也不交談,這讓我困惑。難道說服部兵乙都是啞巴,他們不與啞巴交流?”
墨林:“聾啞之人也有心,不以人言對人者,豈能稱為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