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偶遇源於昔日識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卷 鴻影沉淪篇章
西梁紀元一四九年,九月八日,右江州琅淮府的江麵漂浮著一艘宏大的舟船。
\"師傅,我的詩句隨風逝去了!\"
船頭,一個年約十三四歲的道教弟子指著天空大聲喊叫。
天空中,一張紙條悠悠蕩蕩,上麵用楷書工整地寫著四句詩:峨眉侍女故鄉聞,覆雪文士現東陳。
瀛洲棄兒無人問,西城少年出山門。
荒徑雲深蔽北鬥,星辰散布紅塵中。
曆來伴著失意者,下馬臨江度三春。
紙片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視野之外。
少年瞪著不遠處的船艙,那裏一個紮著雙髻的少女正在對他扮鬼臉。
\"都怪你,你要賠我詩!\"
他嘀咕著,卻沒有起身的意思。
少女頑皮地撅著小嘴,滿不在乎地說:\"我又不是有意讓它飛走的,你應該去找江風算賬,再說了,你的詩也沒多好,我家那些白發老翁都比你強!\"
話音剛落,一位媚態橫生的侍女突然出現在她身後,一把挽住她,拉著她離開了。
\"靈瑜郡主,甲板風大霜重,別和這些粗鄙之人多言。\"
少女雖不情願,但仍順從地跟著侍女離開,離去時頻頻迴首,足踝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
少年望向天空,又看向離去的少女和鈴鐺,然後戳了戳旁邊的同伴。
旁邊,一個二十左右的青年道士依舊沉睡,對周圍的一切無動於衷。
少年似乎早已習慣,重新握起筆,繼續書寫。他身邊,另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道童抱著一把高過他的古箏,也在做著夢。
右江州位於天下十九國的江北中部。大船南下,穿越三國水域,直至南戎州的懷化中候府才放下帆篷。
在懷化中候府,名為北渡的地方,大船開始卸貨清客。
直到船幾乎空無一人,三位道士才慢慢走下,後麵跟著一匹瘦弱的老馬,骨瘦如柴,眼神卻炯炯有神。
年長些的道士名叫葛行間,一看裝扮就知道是北方中都府的道教人士。
寫詩的少年道童姓周名遊,眼睛半開半闔,仿佛永遠沒睡醒。
抱琴的少年是他的師弟墨旋,濃眉大眼,衣著整潔,跟在他後麵,安靜乖巧。
這兩個孩子,都是葛道士在路上收養的孤兒和棄兒。
南戎州地處西南,踏入國境便感受到熾熱的幹燥。
葛行間用手遮擋陽光,眺望遠方,晚霞映照下的熱風翻湧。他瞥了眼兩位道童,打了個哈欠,說:\"找個歇腳之地,規矩照舊,不許睡,隻準吃喝。\"
兩個道童整齊地點頭,異口同聲:\"葛師傅,要喝酒!\"
葛道士輕蔑一笑,手腕一抖,躍馬啟程。墨林二人見師父答應,興致勃勃,毫無怨言地扛起行囊緊隨其後。
老馬的尾巴悠然擺動,兩人一邊嗬護著珍貴的書畫,一邊守護著古老的瑤琴,反而讓睫毛和鼻尖沾滿了塵土,隨手一抹,留下了幾道指紋斑駁的痕跡。
自懷化侯府渡口北行,沿江之地皆屬潼淄城的疆域。
他們穿過三條寬闊的街道,涉足二十四條酒巷,卻沒有一家酒樓願意施舍他們一絲酒香。然而這並不出奇,畢竟道士求酒,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但這四位師徒卻厚顏無恥,不僅毫不畏懼,反而在酒香引領下步伐更加輕快。每到一家酒館,他們便吟詩行令。
終於,在第二十五巷的第三家酒樓,店主敗下陣來。他早就留意到這群人在鄰巷乞討的情景,此刻在自家門前,早已被他們的歌聲打動。
他領著四人入內坐下,慷慨地贈予兩壇太常卿佳釀。
三個酒徒見到酒,不顧禮數,爭先恐後地搶奪。
店主倚在門口,饒有興致地注視著他們:“道士,你們可曾涉足此地?”
葛道士正忙於與徒弟分享美酒,三人狼吞虎咽,全然不顧形象,仿佛是初次品嚐酒的滋味。
“我們初來乍到,店家,請你別在意我們。”葛道士畢竟年少,飲酒後更顯歡樂,唱出的曲調透著勾欄瓦肆的風情:“山有靈,地有韻,南海觀音顯。天無痕,地無跡,負命之人空自憐。黃粱夢,稻穀沉,異鄉詩魂飄。無風無雨無魂魄,記取過往忘罪孽!”
店主似乎也是風月場的老手:“道士,說實話,你的曲調顯然是西梁朝廷的,但你的衣袍卻是中都府的。而且,你初到南戎州,為何對我等官員的名號了如指掌?”
葛道士聞言,隻是淡然一笑,沒有過多解釋。
墨林半眯著眼,從身後抽出竹簡開始書寫。
與此同時,墨旋也取出了巨大的古琴,開始莊重地演奏。
那琴漆黑如夜,不顯絲毫光澤。
葛道士飲酒間,臉上流露出讚賞,而道童墨林則搖頭,似乎對此不屑一顧。
眾人就這樣享用了一個時辰,忽然,門外出現了一位魁梧的流浪者。
來者身披東陳州特有的鎧甲,麵容狹長,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角微翹,隱約可見淩亂的胡須延伸至耳際。雖然他是男子,但長發幾乎拖至地麵,紮成馬尾,卻像被野狗啃過般淩亂。
店主是個識時務的人,低頭哈腰地熱情迎接。
然而,來客卻毫不理會,目光如炬地掃視一圈,然後直接走向葛道士的桌子。
店主熱臉貼了冷屁股,卻毫不生氣,依舊滿臉堆笑地跟在後麵。
畢竟,不論這位訪客是否是邊境的軍人,僅憑這份威猛的姿態,已足以表明其身份,無需通過揣測其麵容來判斷。這必定是一位值得關注的人物。
\"砰——\"
沉重的包裹砸在案幾上,瞬間打斷了琴音,正在研墨書寫的手遊也皺起了眉頭。
來客無視他人,徑直坐下,粗獷地脫下馬靴,接著一件件卸下身上的鎧甲,堆放在桌上。鎧甲的重量不輕,最下麵的包裹被壓裂一角,露出三柄短刀的尖端。
無法看清刀的長短與品質,隻能感覺到它們沉重且黝黑。
\"你的《鷗鷺忘機》還需磨煉,琴藝未精,不宜炫耀取寵。\"
來客咧嘴大笑,毫不顧忌地咀嚼著桌上的牛肉。他身穿陳舊的黑衣,胸口微敞,隱約可見傷疤,猶如海底的珊瑚。
墨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教導感到不悅,但抬頭看到來者的粗獷兇悍,又不禁看向葛道士,尋求幫助。
葛道士對這位無禮之人的到來同樣不滿,但他深知,無論是買酒還是化緣,首要之事是保全性命,才有其他可能。
他瞥見暴露在外的三柄刀柄,又看了看身邊的兩個孩子,心中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墨林從葛道士的眼神中讀出了他的意圖。他們一同經曆過許多危險,此刻他明白,沉默服從是明智之舉。
\"壯士所言極是,弟子技藝不精,讓壯士見笑了。我們隻談享樂,不再提及琴瑟和諧。\"
葛道士麵帶歉意,收斂了幾分玩世不恭。他舉杯向來客示意,一飲而盡,然後打開一壇封存的酒。
男子盯著葛道士,葛道士默默地遞給他一碗酒。他目不轉睛,草率地拿起碗沿,拇指沾濕了酒水,一飲而盡,目光始終堅定。
酒在他的唇邊閃爍微光,仿佛透露出風霜曆練的氣息,但更強烈的是難以名狀的野性味道!
\"道士,你從右江州來到這裏,有何目的?就算為了這酒,它真的如此美味嗎?\"
男子問道。
葛行間搖頭,隨後又點頭。
兩個道童不明所以,也跟著搖頭,然後點頭。
來客:\"你的意思是什麽,這酒是好喝還是難喝?\"
葛道士:\"酒之所以美妙,正是因為它的苦澀。\"
這番話含義深邃,來客似乎有所領悟,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而圍觀的店主則有些困惑,但他知道麵對這類奇特之人,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葛某在此歇腳,還需繼續北行。壯士盡情飲酒,酒錢我已經付清。遊兒、旋兒,隨我上路吧!\"
葛道士起身離開,墨林二人早已習慣這種突然,從容地收拾行囊,整理琴墨。
然而來者隻是輕輕一挽袖,接著輕輕敲擊桌上樸刀的握柄三次,示意眾人落座交談。
葛道士不禁再次審視那些握柄,特別是柄上雕刻的精美圖紋。盡管歲月磨損幾乎抹去一切,但基本構架依然清晰可見:“閣下是否還有其他事情?刀派與劍派的紛爭,似乎與我道教並無瓜葛吧?”
這話講得小心翼翼,葛道士眉頭微濕,緊盯著來者的舉動。
提到刀派,店主也不由自主地連退三大步,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在那露出一角的三把刀柄上。
不論是店主還是葛道士,都是曆經江湖風雨的老手。在這種封閉的酒樓裏,刀派刀客的一把刀,足以讓滿屋的腦袋瞬間成為桌麵的陳列品!
更何況,此人身邊還攜帶了三把刀。
西梁紀元一四九年,九月八日,右江州琅淮府的江麵漂浮著一艘宏大的舟船。
\"師傅,我的詩句隨風逝去了!\"
船頭,一個年約十三四歲的道教弟子指著天空大聲喊叫。
天空中,一張紙條悠悠蕩蕩,上麵用楷書工整地寫著四句詩:峨眉侍女故鄉聞,覆雪文士現東陳。
瀛洲棄兒無人問,西城少年出山門。
荒徑雲深蔽北鬥,星辰散布紅塵中。
曆來伴著失意者,下馬臨江度三春。
紙片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視野之外。
少年瞪著不遠處的船艙,那裏一個紮著雙髻的少女正在對他扮鬼臉。
\"都怪你,你要賠我詩!\"
他嘀咕著,卻沒有起身的意思。
少女頑皮地撅著小嘴,滿不在乎地說:\"我又不是有意讓它飛走的,你應該去找江風算賬,再說了,你的詩也沒多好,我家那些白發老翁都比你強!\"
話音剛落,一位媚態橫生的侍女突然出現在她身後,一把挽住她,拉著她離開了。
\"靈瑜郡主,甲板風大霜重,別和這些粗鄙之人多言。\"
少女雖不情願,但仍順從地跟著侍女離開,離去時頻頻迴首,足踝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
少年望向天空,又看向離去的少女和鈴鐺,然後戳了戳旁邊的同伴。
旁邊,一個二十左右的青年道士依舊沉睡,對周圍的一切無動於衷。
少年似乎早已習慣,重新握起筆,繼續書寫。他身邊,另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道童抱著一把高過他的古箏,也在做著夢。
右江州位於天下十九國的江北中部。大船南下,穿越三國水域,直至南戎州的懷化中候府才放下帆篷。
在懷化中候府,名為北渡的地方,大船開始卸貨清客。
直到船幾乎空無一人,三位道士才慢慢走下,後麵跟著一匹瘦弱的老馬,骨瘦如柴,眼神卻炯炯有神。
年長些的道士名叫葛行間,一看裝扮就知道是北方中都府的道教人士。
寫詩的少年道童姓周名遊,眼睛半開半闔,仿佛永遠沒睡醒。
抱琴的少年是他的師弟墨旋,濃眉大眼,衣著整潔,跟在他後麵,安靜乖巧。
這兩個孩子,都是葛道士在路上收養的孤兒和棄兒。
南戎州地處西南,踏入國境便感受到熾熱的幹燥。
葛行間用手遮擋陽光,眺望遠方,晚霞映照下的熱風翻湧。他瞥了眼兩位道童,打了個哈欠,說:\"找個歇腳之地,規矩照舊,不許睡,隻準吃喝。\"
兩個道童整齊地點頭,異口同聲:\"葛師傅,要喝酒!\"
葛道士輕蔑一笑,手腕一抖,躍馬啟程。墨林二人見師父答應,興致勃勃,毫無怨言地扛起行囊緊隨其後。
老馬的尾巴悠然擺動,兩人一邊嗬護著珍貴的書畫,一邊守護著古老的瑤琴,反而讓睫毛和鼻尖沾滿了塵土,隨手一抹,留下了幾道指紋斑駁的痕跡。
自懷化侯府渡口北行,沿江之地皆屬潼淄城的疆域。
他們穿過三條寬闊的街道,涉足二十四條酒巷,卻沒有一家酒樓願意施舍他們一絲酒香。然而這並不出奇,畢竟道士求酒,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但這四位師徒卻厚顏無恥,不僅毫不畏懼,反而在酒香引領下步伐更加輕快。每到一家酒館,他們便吟詩行令。
終於,在第二十五巷的第三家酒樓,店主敗下陣來。他早就留意到這群人在鄰巷乞討的情景,此刻在自家門前,早已被他們的歌聲打動。
他領著四人入內坐下,慷慨地贈予兩壇太常卿佳釀。
三個酒徒見到酒,不顧禮數,爭先恐後地搶奪。
店主倚在門口,饒有興致地注視著他們:“道士,你們可曾涉足此地?”
葛道士正忙於與徒弟分享美酒,三人狼吞虎咽,全然不顧形象,仿佛是初次品嚐酒的滋味。
“我們初來乍到,店家,請你別在意我們。”葛道士畢竟年少,飲酒後更顯歡樂,唱出的曲調透著勾欄瓦肆的風情:“山有靈,地有韻,南海觀音顯。天無痕,地無跡,負命之人空自憐。黃粱夢,稻穀沉,異鄉詩魂飄。無風無雨無魂魄,記取過往忘罪孽!”
店主似乎也是風月場的老手:“道士,說實話,你的曲調顯然是西梁朝廷的,但你的衣袍卻是中都府的。而且,你初到南戎州,為何對我等官員的名號了如指掌?”
葛道士聞言,隻是淡然一笑,沒有過多解釋。
墨林半眯著眼,從身後抽出竹簡開始書寫。
與此同時,墨旋也取出了巨大的古琴,開始莊重地演奏。
那琴漆黑如夜,不顯絲毫光澤。
葛道士飲酒間,臉上流露出讚賞,而道童墨林則搖頭,似乎對此不屑一顧。
眾人就這樣享用了一個時辰,忽然,門外出現了一位魁梧的流浪者。
來者身披東陳州特有的鎧甲,麵容狹長,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角微翹,隱約可見淩亂的胡須延伸至耳際。雖然他是男子,但長發幾乎拖至地麵,紮成馬尾,卻像被野狗啃過般淩亂。
店主是個識時務的人,低頭哈腰地熱情迎接。
然而,來客卻毫不理會,目光如炬地掃視一圈,然後直接走向葛道士的桌子。
店主熱臉貼了冷屁股,卻毫不生氣,依舊滿臉堆笑地跟在後麵。
畢竟,不論這位訪客是否是邊境的軍人,僅憑這份威猛的姿態,已足以表明其身份,無需通過揣測其麵容來判斷。這必定是一位值得關注的人物。
\"砰——\"
沉重的包裹砸在案幾上,瞬間打斷了琴音,正在研墨書寫的手遊也皺起了眉頭。
來客無視他人,徑直坐下,粗獷地脫下馬靴,接著一件件卸下身上的鎧甲,堆放在桌上。鎧甲的重量不輕,最下麵的包裹被壓裂一角,露出三柄短刀的尖端。
無法看清刀的長短與品質,隻能感覺到它們沉重且黝黑。
\"你的《鷗鷺忘機》還需磨煉,琴藝未精,不宜炫耀取寵。\"
來客咧嘴大笑,毫不顧忌地咀嚼著桌上的牛肉。他身穿陳舊的黑衣,胸口微敞,隱約可見傷疤,猶如海底的珊瑚。
墨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教導感到不悅,但抬頭看到來者的粗獷兇悍,又不禁看向葛道士,尋求幫助。
葛道士對這位無禮之人的到來同樣不滿,但他深知,無論是買酒還是化緣,首要之事是保全性命,才有其他可能。
他瞥見暴露在外的三柄刀柄,又看了看身邊的兩個孩子,心中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墨林從葛道士的眼神中讀出了他的意圖。他們一同經曆過許多危險,此刻他明白,沉默服從是明智之舉。
\"壯士所言極是,弟子技藝不精,讓壯士見笑了。我們隻談享樂,不再提及琴瑟和諧。\"
葛道士麵帶歉意,收斂了幾分玩世不恭。他舉杯向來客示意,一飲而盡,然後打開一壇封存的酒。
男子盯著葛道士,葛道士默默地遞給他一碗酒。他目不轉睛,草率地拿起碗沿,拇指沾濕了酒水,一飲而盡,目光始終堅定。
酒在他的唇邊閃爍微光,仿佛透露出風霜曆練的氣息,但更強烈的是難以名狀的野性味道!
\"道士,你從右江州來到這裏,有何目的?就算為了這酒,它真的如此美味嗎?\"
男子問道。
葛行間搖頭,隨後又點頭。
兩個道童不明所以,也跟著搖頭,然後點頭。
來客:\"你的意思是什麽,這酒是好喝還是難喝?\"
葛道士:\"酒之所以美妙,正是因為它的苦澀。\"
這番話含義深邃,來客似乎有所領悟,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而圍觀的店主則有些困惑,但他知道麵對這類奇特之人,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葛某在此歇腳,還需繼續北行。壯士盡情飲酒,酒錢我已經付清。遊兒、旋兒,隨我上路吧!\"
葛道士起身離開,墨林二人早已習慣這種突然,從容地收拾行囊,整理琴墨。
然而來者隻是輕輕一挽袖,接著輕輕敲擊桌上樸刀的握柄三次,示意眾人落座交談。
葛道士不禁再次審視那些握柄,特別是柄上雕刻的精美圖紋。盡管歲月磨損幾乎抹去一切,但基本構架依然清晰可見:“閣下是否還有其他事情?刀派與劍派的紛爭,似乎與我道教並無瓜葛吧?”
這話講得小心翼翼,葛道士眉頭微濕,緊盯著來者的舉動。
提到刀派,店主也不由自主地連退三大步,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在那露出一角的三把刀柄上。
不論是店主還是葛道士,都是曆經江湖風雨的老手。在這種封閉的酒樓裏,刀派刀客的一把刀,足以讓滿屋的腦袋瞬間成為桌麵的陳列品!
更何況,此人身邊還攜帶了三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