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曆313年,1月初春。


    冰雪還未融化,天氣還是較為寒冷。


    河東省,壽高縣,大沃村。


    如果處於高空進行俯瞰。


    該村莊周圍的不少耕地,按理應大多處於荒蕪的狀態,但此刻,居然長出了一個個類似‘白色帳篷’的東西,呈現為長條狀、半圓弧形截麵,每個都占地半畝左右。


    且靠北的一麵,都堆上了厚厚的土;靠南的一麵,則更薄更透一些,允許更多的光照射進去。


    還有少數的‘白色帳篷’,有些村民,會燒起類似暖炕的爐子,通過熱水管加熱土壤,提高帳篷內部的溫度。


    而隻要在出入口位置,掀開那層半透明的薄膜,看到內部的場景,不管是誰,都會忍不住發出驚唿。


    蔬菜。


    裏麵有綠油油的青菜。


    有青色的辣椒。


    有紫色的圓蘿卜。


    有紅噔噔的燈籠果。


    有星光甘藍。


    有碩大的龍鱗南瓜。


    有密密麻麻的韭菜。


    有長在同一根藤上的黃瓜、絲瓜、葫蘆瓜與小甜瓜。


    等等等等。


    至少有數十種之多。


    還有的‘帳篷’內,專門種植了菌菇、草莓或西瓜,可以說應有盡有。


    且都在茁壯成長,綠意盎然,嫩的似乎能滴出水來,散發出勃勃生機,令人感到賞心悅目。


    隻是現下外麵還是天寒地凍的天氣,人們依然要穿著厚厚的衣服出門,地裏也不可能長出蔬菜,怎麽這些‘白色帳篷’內,全是讓人饞的流出口水的瓜果蔬菜?


    沒錯。


    溫室大棚。


    這些全是用塑料薄膜+土牆+竹子支架搭建起來溫室大棚,特點是建造成本低,除了塑料膜的價格貴點,其它的都能靠堆人力解決。


    但大沃村中,第一個建起了蔬菜大棚,在冬天種出了反季節蔬菜的,則是讓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的‘福叔’劉福生。


    就在一年多前,當劉福生傾盡家財,拿出250多龍元,從江南商會那裏,購買了大量的塑料膜,並發動全家的勞動力,要種什麽溫室蔬菜的時候,村裏的大部分村民,都覺得劉福生瘋了,太冒險了。


    “冬天那麽冷,怎麽可能種出蔬菜呢?”


    “我們躺在床上蓋厚厚的棉被,有時都凍的打哆嗦,就那麽薄薄的一層塑料膜,能擋住外麵的酷寒?”


    “福生叔,你手中的那些錢,可以蓋一兩間的紅磚房,可以送大孫子去工廠當學徒,也能送兩個孫子去讀書,或者把有超凡天賦的孫女甜甜,送去江南省的超凡學校培養,能做的事情非常多,為何要扔到冷水井中?”


    “太冒險了,雖然江南商會的農業專家,能種出溫室蔬菜,但不代表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也行。”


    “江南商會的農業公司,定是燒了大量的火炕,給溫室大棚保暖,這才長出了蔬菜,我們買得起那麽多的煤麽?”


    “成不了的,冬天種出的蔬菜,是能賣出高價,但意味著很高的風險,一旦失敗了,整個家都要敗落。”


    “福生叔為人老穩,但這把賭的有點大了,希望他明年不要找我們借錢。”


    除少數見過世麵的村民,保持觀望狀態。


    大部分的村民都很不看好,畢竟這種新鮮事物,他們從未接觸過。


    但兩個月後。


    在最冷的9月。


    劉福生家的那20個溫室大棚,裏麵居然全部長出了瓜果蔬菜,因為沒什麽病蟲害,那些瓜果蔬菜的長勢和狀態,竟比春夏季節種的露天蔬菜還好。


    服了。


    大部分的村民都大開眼界,不得不表示服了。


    但也有澆涼水的聲音響起:“這麽冷的天,道路都被大雪覆蓋,這些蔬菜再值錢,又怎麽賣到外麵去?”


    然而第二天。


    一艘載重十噸級的輕型飛艇,降落在了大沃村村外,把劉福生種出的那些瓜果蔬菜,收走了餘斤,並承諾每七天會過來收購一趟,一個月跑三次。


    至於地頭的收購價,是1龍元二十斤的樣子,不算特別高。


    但劉福生一下就收到了900多龍元。


    而那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劉福生一共賣了六批的蔬菜,淨賺近5000龍元,成了半個萬元戶。


    村民們則全都看在眼裏,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大家庭中,劉福生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讓幾個兒媳婦的願望,不僅全部得到了實現,甚至是超額完成。


    比如劉福生要求把12歲以下的孫子孫女們,全部送去學校讀書,絕不能繼續當文盲。


    年齡在12歲以上的孫子孫女,則送到工廠去當學徒,或者去跟一些師傅學點手藝。


    有一定超凡天賦的孫女甜甜,剛一開春,就把她送去了江南省的超凡學校。


    還有家裏的那棟泥磚房,全部推倒重建,然後一步到位的,建一棟五層高的大別墅,先把下麵三層建好,等資金充足了,再全部封頂。


    至於自行車、手表、收音機之類的,也都買了,因為這些都是剛需。


    即隻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劉福生的大家庭,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村裏的聲望可與族長相比,收下了幾百位的徒弟,都想跟著他學習種溫室蔬菜。


    劉福生倒沒有藏私,誰想學都可以,他願意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畢竟反季節蔬菜是個巨大的市場,甚至還能出口到國外,就憑他家幾十個大棚,是不可能吃得下的,這個行業全村人都可加入進來。


    於是大沃村的數百戶村民,全都傾家蕩產的,購買了大量的塑料薄膜,迅速搭起了幾百上千個的溫室大棚,就連正常季節的糧食蔬菜都不種,一心想跟著劉福生發財。


    很快。


    到了溫室蔬菜收獲的日子。


    這次劉福生家的溫室大棚數量,增加到了六十個之多。


    去年8月底,收獲並賣出了第一批斤的瓜果蔬菜。


    9月寒冬,賣出了三批15萬多斤。


    到開年的1月份,預計又能賣出三批。


    江南商會收購的價格,在20斤\/龍元至30斤\/龍元之間,天氣越冷,價格越高,反之越低。


    每個大棚產生的綜合收益,依然是正常種地的十倍以上。


    故而1月7日這天,江南商會的飛艇收走了斤果蔬,劉福生拿到了2570龍元的毛收入。


    加上前麵賣出的四批果蔬,拿到的8620龍元毛收入。


    家裏這段時間的總收入,突破了1萬龍元這個數字。


    所以幾個兒子兒媳都無比興奮,在忙完手頭的活後,紛紛聚攏到劉福生身旁,嘰嘰喳喳問出各種問題:


    “爹,我們家是不是成了真正的萬元戶,成了村裏的第一個萬元戶?”


    “咱家的大棚最多,種出的蔬菜產量品質都最高,賣出的價格也高一些,村裏第一個的萬元戶,非我們家莫屬!”


    “哈哈萬元戶啊,以前覺得想成為萬元戶太難了,沒想到我們也做到了。”


    “爹,今年賺了這麽多,我們該怎麽安排,要不要買輛摩托車?”


    “公公,我想買幾件好看些的衣服,買那種保暖又大氣的呢子大衣。”


    “公公,我過幾天要迴娘家一趟,想買些好點的禮品孝敬父母。”


    “公公,家裏能不能再添幾輛的自行車,最好是有個五輛左右。”


    “公公……”


    幾個兒子兒媳,都開始提出他們的新需求。


    “這事暫且不急。”


    劉福生看著他們道:“今年家裏賺的是不少,但不要忘了,我們全家人的納稅憑證,都是老二跟他媳婦,辛辛苦苦在外麵做納稅工,這才頂了我們全家人的農稅,不然家裏的稅都要交不少。所以錢怎麽分怎麽花,得等老二跟他媳婦迴來了,再做安排,暫時還不能動。”


    這話讓眾兒子兒媳,都點了點頭,同意了這種安排,心裏沒有異議。


    因為不管大事小事,劉福生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從不偏心於誰,也不會忽略誰的利益,總能拿出讓人滿意的方案,照顧到了每個子孫的利益,故而矛盾極少,非常團結。


    與之相比。


    村裏的一些家庭,今年也賺到了錢,但內部矛盾不見減少,經常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到要死要活的地步,氣的族長多次大罵:家和萬事興,如果你們都學學福生叔,你們也成萬元戶了!


    故而對劉福生,幾個兒子兒媳,都是更加的尊敬和愛戴,私下裏都十分慶幸,這樣的本事大眼光好的父親(公公),就如同一根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庭的日子隻會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欠了我百萬億:隻能生娃抵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思兩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思兩行並收藏女帝欠了我百萬億:隻能生娃抵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