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天塹變通途
女帝欠了我百萬億:隻能生娃抵賬 作者:三思兩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8月仲冬。
視線放迴到炎龍國內。
最近的這段時間。
國內最引人注目的新聞,是一座座的超級橋梁項目,紛紛竣工,引起無數國人的驚歎。
比如位於河東省的跨過了地上黃河的‘第一黃河大橋’,其主橋長為5897米,最大橋麵高度69米,允許數萬噸的巨輪從橋下經過,不影響船隻的通航,且可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預計使用壽命為150年,總投資額為1.1億龍元,但建成通行後,每天允許無數的人員和物資通過,帶來的綜合收益,每年至少有數億龍元,加快了帝國的經濟效率。
比如矗立在江南省與江北省之間,跨過了寬度為11.8公裏江麵的‘大江第一橋’,建造難度還要高一個級別,投資額達到了10.8億龍元,最大橋麵高度達到了123米,那座豎立在大江中間的,用於延伸出上百根高強繩索的‘中心橋塔’,高度居然有485米,如同一座龐然大物,看起來無比震撼。
然後是長度達6015米的‘黃河二橋’。
創造了橋麵長度記錄的達到了12.5公裏的‘大江二橋’。
以及位於天府省內的長度達到3550米、距地麵高度405米的‘金沙大橋’。
還有天府省與慶陽郡之間的長度達5822米的‘蜀巫大橋’,與配套的穿山隧道,有效解決了兩地間的交通問題,為人們省去了上千裏的蜀道山路。
以及荊楚省內長度近7000米的‘荊江大橋’,也在今年竣工,投入了使用。
全部加在一起。
今年居然有十三座長度超過了3500米的特大型橋梁,投入了使用,把那一條條原本如同天塹的河流兩岸,用硬化的橋梁路麵,成功溝通了起來,人們隻需用很短的時間,便能從橋的這頭,抵達橋的那頭,輕鬆完成了跨越。
節省了大量等待輪渡的時間。
費用開銷更低。
速度可以更快。
安全係數更高,避免了落入江中的風險。
帶來的各方麵經濟效益,難以做出估量,都遠遠超過這些大橋本身的造價。
而在無數帝國普通百姓的眼中,他們看到了這些無比巨大的,以鋼結構為主,外形頗為科幻的橋梁後,世界觀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麽叫做‘國家的力量’,什麽是‘集體的智慧’。
因為這些能帶來極大便利,采用步行方式,從橋這頭走到那頭,都要1個多小時的大橋,根本不是合幾個村子之力就能造出的東西,不是區區幾百上千人就能搞定的項目。
造出這些橋梁,單單文化程度很高的結構設計工程師,就要上百人之多,得完成很多複雜的力學運算。
在建造過程中,往往要用到大型的吊運飛艇,大批的工程機械,甚至是超凡基建隊的超凡者,絕不是普通勞動者,憑肌肉力量就能完成的工作。
至於投入的資金,反而是門檻最低的,但動輒就要消耗上億龍元,超過許多貧困縣的年生產總值,即某些縣的百姓們努力工作且不吃不喝一年,才能攢夠造橋的資金,才能讓那些難以跨越的‘天塹’,一下變成擺在腳下的通途。
現在在國家層麵的努力下。
短短一年時間,就有13座超級大橋建好了,廣大的百姓們,隻需掏出極少的過橋費(如1角元),或無需支付費用,就能體驗到這種昂貴複雜的基礎設施,為他們帶來的好處與便利。
而這樣的‘超級大橋’,帝國明年預計會竣工30座以上,數量會變的更多。
且除了橋梁。
類似的基礎設施,還有大中型的具有發電能力的水庫,會將一些徑流量較大的河流,直接截斷,讓數十至上千平方公裏的區域,為水庫淹沒,從而帶來防洪、發電、灌溉、養殖與旅遊等多方麵的利益,需要投入的資金,也是動輒上億龍元,也不是普通人能投得起,卻能從中受益的項目。
還有發電站+輸電供電設施。
有自來水廠+供水管網。
有電報廣播公司+無線信號塔。
有通往帝國各地的郵政送信服務。
以及北方的冬季供暖服務等。
這些最基本的民生服務,除極少數的大型商業機構,便隻有國家層麵才能提供。
而這個時候。
帝國的全麵變法,已是第四個年頭即將結束了。
帝國此前製定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早就遠遠超額完成了任務,超出了變法之前做的最樂觀估計。
不過對女帝鳳武璃玥而言,她最關心重視的,還是帝國百姓們的滿意度支持度情況,想知道百姓們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有沒有意見要提。
於是在8月下旬,女帝就讓《炎龍日報》發起了一波調查問卷,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建議舉報箱,讓百姓們提出建議,或者主動舉報一些不好的現象。
比如帝國的公仆公務員們,是否足夠清廉?是不是開始冒出了一些貪汙腐敗的苗頭,敗壞帝國的新法。
沒錯。
女帝鳳武璃玥,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私下裏跟李奇探討過多次,製定了非常多的遏製腐敗規定。
如連坐製度,規定貪官的後代(不管貪汙受賄多少),三代人都不得成為公務員,因為一個人的道德敗壞,至少會影響三代人。
比如財政公示製度,隻要心中存在疑問,誰都可以申請查賬,找出不合理的漏洞。
比如公務人員的直係親屬,不得經商從商。
還有‘十項廉潔規定’、‘為民服務起誓儀式’等,各種條條框框非常多。
而問卷調查的結果出爐後。
百姓們對帝國變法的支持率,提高到了98.8%,表示不滿的幾乎沒有,便是那些始終頑固的反對派,看到超級橋梁、超級水庫等基礎設施,帶來的超出個體想象的便利後,他們心中的某些想法,被迫發生了一些改變,或者說為國家層麵的能力所震撼。
隻是在建議舉報環節。
帝國百姓們反饋的各種問題中,公仆腐敗現象,居然連前十都排不進去,並不是百姓們關心的重點。
排第一的問題,居然是很多民生相關的從業者,認為有些物資的漲價幅度太小,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收入增長:
“我是種地的,家中有50多畝良田,今年我家的糧食,又是前所未有的豐收,兩季共收獲了多斤的糧食,雖然種地辛苦,但豐收的喜悅令人難忘,重要的是把糧食賣掉後,收入應該會很不錯。但沒想到,今年各地都是豐收,除了江南商會願意以1龍元95斤的價格收購,其他糧商的開價都是1龍元100斤,價格太低,除去各種成本,我今年賺的沒有比去年多多少,但其它東西的物價都漲了,我的生活質量今年沒有提高。”
“穀賤傷農啊,我是深刻體會到這句話了,今年賺到大錢的,都是那些養豬牛羊雞鴨兔的,種地的基本是原地踏步,白白努力了一場,算了,明年咱也去搞養殖,或者去工廠打工,都比種地好太多。”
“我是開糧油店的,今年各地的糧食,又多到糧倉裝不下了,還有很多去年的存糧吃不完,隻能降價促銷出售,沒想到所有糧店都在降價,哎,生意太難做了,請帝國幫幫我們吧。”
“帝國發行的龍元還是有點少了,今年的通脹率隻有5%,但經濟增長超過30%,所以基建工人賺到錢了,很多服務業也賺到錢了,那些去做生意搗騰江南貨的,更是發了大財!隻有種地種菜的、賣布賣藥的,跟民生相關的,全落在了後麵,若帝國不允許這些民生物資的價格,上漲個10%,我們的生活水平就會原地踏步,被別的行業越拉越大。”
“英明仁慈的陛下,我們也想賺錢,給個發財機會吧,請不要拋棄我們!”
“……”
麵對這麽多的要求‘大幅漲價’的唿聲。
女帝一時陷入到了糾結為難中。
視線放迴到炎龍國內。
最近的這段時間。
國內最引人注目的新聞,是一座座的超級橋梁項目,紛紛竣工,引起無數國人的驚歎。
比如位於河東省的跨過了地上黃河的‘第一黃河大橋’,其主橋長為5897米,最大橋麵高度69米,允許數萬噸的巨輪從橋下經過,不影響船隻的通航,且可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預計使用壽命為150年,總投資額為1.1億龍元,但建成通行後,每天允許無數的人員和物資通過,帶來的綜合收益,每年至少有數億龍元,加快了帝國的經濟效率。
比如矗立在江南省與江北省之間,跨過了寬度為11.8公裏江麵的‘大江第一橋’,建造難度還要高一個級別,投資額達到了10.8億龍元,最大橋麵高度達到了123米,那座豎立在大江中間的,用於延伸出上百根高強繩索的‘中心橋塔’,高度居然有485米,如同一座龐然大物,看起來無比震撼。
然後是長度達6015米的‘黃河二橋’。
創造了橋麵長度記錄的達到了12.5公裏的‘大江二橋’。
以及位於天府省內的長度達到3550米、距地麵高度405米的‘金沙大橋’。
還有天府省與慶陽郡之間的長度達5822米的‘蜀巫大橋’,與配套的穿山隧道,有效解決了兩地間的交通問題,為人們省去了上千裏的蜀道山路。
以及荊楚省內長度近7000米的‘荊江大橋’,也在今年竣工,投入了使用。
全部加在一起。
今年居然有十三座長度超過了3500米的特大型橋梁,投入了使用,把那一條條原本如同天塹的河流兩岸,用硬化的橋梁路麵,成功溝通了起來,人們隻需用很短的時間,便能從橋的這頭,抵達橋的那頭,輕鬆完成了跨越。
節省了大量等待輪渡的時間。
費用開銷更低。
速度可以更快。
安全係數更高,避免了落入江中的風險。
帶來的各方麵經濟效益,難以做出估量,都遠遠超過這些大橋本身的造價。
而在無數帝國普通百姓的眼中,他們看到了這些無比巨大的,以鋼結構為主,外形頗為科幻的橋梁後,世界觀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麽叫做‘國家的力量’,什麽是‘集體的智慧’。
因為這些能帶來極大便利,采用步行方式,從橋這頭走到那頭,都要1個多小時的大橋,根本不是合幾個村子之力就能造出的東西,不是區區幾百上千人就能搞定的項目。
造出這些橋梁,單單文化程度很高的結構設計工程師,就要上百人之多,得完成很多複雜的力學運算。
在建造過程中,往往要用到大型的吊運飛艇,大批的工程機械,甚至是超凡基建隊的超凡者,絕不是普通勞動者,憑肌肉力量就能完成的工作。
至於投入的資金,反而是門檻最低的,但動輒就要消耗上億龍元,超過許多貧困縣的年生產總值,即某些縣的百姓們努力工作且不吃不喝一年,才能攢夠造橋的資金,才能讓那些難以跨越的‘天塹’,一下變成擺在腳下的通途。
現在在國家層麵的努力下。
短短一年時間,就有13座超級大橋建好了,廣大的百姓們,隻需掏出極少的過橋費(如1角元),或無需支付費用,就能體驗到這種昂貴複雜的基礎設施,為他們帶來的好處與便利。
而這樣的‘超級大橋’,帝國明年預計會竣工30座以上,數量會變的更多。
且除了橋梁。
類似的基礎設施,還有大中型的具有發電能力的水庫,會將一些徑流量較大的河流,直接截斷,讓數十至上千平方公裏的區域,為水庫淹沒,從而帶來防洪、發電、灌溉、養殖與旅遊等多方麵的利益,需要投入的資金,也是動輒上億龍元,也不是普通人能投得起,卻能從中受益的項目。
還有發電站+輸電供電設施。
有自來水廠+供水管網。
有電報廣播公司+無線信號塔。
有通往帝國各地的郵政送信服務。
以及北方的冬季供暖服務等。
這些最基本的民生服務,除極少數的大型商業機構,便隻有國家層麵才能提供。
而這個時候。
帝國的全麵變法,已是第四個年頭即將結束了。
帝國此前製定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早就遠遠超額完成了任務,超出了變法之前做的最樂觀估計。
不過對女帝鳳武璃玥而言,她最關心重視的,還是帝國百姓們的滿意度支持度情況,想知道百姓們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有沒有意見要提。
於是在8月下旬,女帝就讓《炎龍日報》發起了一波調查問卷,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建議舉報箱,讓百姓們提出建議,或者主動舉報一些不好的現象。
比如帝國的公仆公務員們,是否足夠清廉?是不是開始冒出了一些貪汙腐敗的苗頭,敗壞帝國的新法。
沒錯。
女帝鳳武璃玥,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私下裏跟李奇探討過多次,製定了非常多的遏製腐敗規定。
如連坐製度,規定貪官的後代(不管貪汙受賄多少),三代人都不得成為公務員,因為一個人的道德敗壞,至少會影響三代人。
比如財政公示製度,隻要心中存在疑問,誰都可以申請查賬,找出不合理的漏洞。
比如公務人員的直係親屬,不得經商從商。
還有‘十項廉潔規定’、‘為民服務起誓儀式’等,各種條條框框非常多。
而問卷調查的結果出爐後。
百姓們對帝國變法的支持率,提高到了98.8%,表示不滿的幾乎沒有,便是那些始終頑固的反對派,看到超級橋梁、超級水庫等基礎設施,帶來的超出個體想象的便利後,他們心中的某些想法,被迫發生了一些改變,或者說為國家層麵的能力所震撼。
隻是在建議舉報環節。
帝國百姓們反饋的各種問題中,公仆腐敗現象,居然連前十都排不進去,並不是百姓們關心的重點。
排第一的問題,居然是很多民生相關的從業者,認為有些物資的漲價幅度太小,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收入增長:
“我是種地的,家中有50多畝良田,今年我家的糧食,又是前所未有的豐收,兩季共收獲了多斤的糧食,雖然種地辛苦,但豐收的喜悅令人難忘,重要的是把糧食賣掉後,收入應該會很不錯。但沒想到,今年各地都是豐收,除了江南商會願意以1龍元95斤的價格收購,其他糧商的開價都是1龍元100斤,價格太低,除去各種成本,我今年賺的沒有比去年多多少,但其它東西的物價都漲了,我的生活質量今年沒有提高。”
“穀賤傷農啊,我是深刻體會到這句話了,今年賺到大錢的,都是那些養豬牛羊雞鴨兔的,種地的基本是原地踏步,白白努力了一場,算了,明年咱也去搞養殖,或者去工廠打工,都比種地好太多。”
“我是開糧油店的,今年各地的糧食,又多到糧倉裝不下了,還有很多去年的存糧吃不完,隻能降價促銷出售,沒想到所有糧店都在降價,哎,生意太難做了,請帝國幫幫我們吧。”
“帝國發行的龍元還是有點少了,今年的通脹率隻有5%,但經濟增長超過30%,所以基建工人賺到錢了,很多服務業也賺到錢了,那些去做生意搗騰江南貨的,更是發了大財!隻有種地種菜的、賣布賣藥的,跟民生相關的,全落在了後麵,若帝國不允許這些民生物資的價格,上漲個10%,我們的生活水平就會原地踏步,被別的行業越拉越大。”
“英明仁慈的陛下,我們也想賺錢,給個發財機會吧,請不要拋棄我們!”
“……”
麵對這麽多的要求‘大幅漲價’的唿聲。
女帝一時陷入到了糾結為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