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暗潮湧動。
未知的敵人正如潮水般殺來,一場惡戰一觸即發。
遠處時不時傳來一兩聲慘叫,那是在外圍巡哨的白蓮教眾,臨死前發出的最後哀鳴。
孫朝宗麵色凝重,兩道淩厲寒光刺向濃濃夜幕,最終被無垠黑暗所吞沒。
他看不到來犯之敵,但能感覺到對手的實力非比尋常,至少不在那群夜襲逍遙鎮的少林高手之下。
他施展輕功一飛衝天,刹那間爬上一座十丈哨塔。
成千上萬的教眾湧至寨外,他們身著各色衣裝,似萬花齊放,而非一朵白蓮。
哨塔上的孫朝宗從腰間抽出兩支令旗,提起丹田之氣,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嘶吼。
“聖教教徒聽令,布陣!”
聲音在黑夜中快速蔓延,上萬名教眾聞令而動。雖人數眾多,卻井然有序,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軌跡,這是經過數百次演練才達成的成果。
萬花大陣,顧名思義,是由一萬名教眾列陣而成。
此陣由白蓮祖師茅子元所創,後經多次改良,漸至大成。
元朝末年,第十四代教主韓山童打出反元義旗,曾憑此陣數次大敗元軍,故而這套陣法也成了白蓮教鎮教之寶。
此陣形似扇狀,主將立於扇柄處,以令旗和聲音為號,負責指揮中路精銳。如今擔任主將之人,自是「風使者」孫朝宗,這套陣法也是由他親自訓練的。
除此之外,孫朝宗座下的兩位護法分居左右,擔任副將之職。二人以火把為號,負責指揮左右兩翼。
這兩大護法皆是孫朝宗心腹,左邊那人名曰熊毅,是孫朝宗的同門師弟。兩人自幼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當年傅明月提出招募護法時,孫朝宗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位師弟,一封書信將他招至白蓮教。
右邊那人名曰阮大誌,曾與孫朝宗同為丐幫「九袋長老」,二人當年在丐幫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隨著白蓮教興起,丐幫逐漸勢微。阮大誌也於兩年前脫離丐幫,轉而投奔孫朝宗。
列陣已畢,萬花歸位。
三位頭領如三頭雄獅盤坐在大陣三處,朝著遠方極目眺望,仿佛想用目光將夜空撕破,刺穿敵人的五髒六腑。
哨塔之下,旌旗招展,刀槍林立。上萬名教徒也都打起萬分精神,為即將打響的大戰做著最後準備。
遠處馬蹄聲漸近,孫朝宗看到了那群人的輪廓。
對方大約一百人上下,皆身披蓑衣頭戴鬥笠,分不清是男是女,摸不透是僧是道,隻是列著整齊的隊形,朝著己方馳騁而來。
孫朝宗大喝一聲:“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來!若是朋友,請放下兵刃,下馬前來。若是敵人,就休怪我等刀劍無眼!”
“阿彌陀佛,該放下屠刀的應是諸位施主,而非貧僧等人。”
區區幾字,可謂震天動地,孫朝宗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丹田處氣血翻湧。他猛的一怔,臉色瞬間變成灰黃,因為對方施展的武功分明就是「少林獅子吼」!
孫朝宗心中暗忖:“那少室山已被十萬教眾圍困的水泄不通,怎麽還會有少林高手殺到這來,難道廣智已經被打敗了?少林派這是要反戈一擊?我雖希望他戰敗,但也不能敗的這麽快啊......不對!少林派不過千八百人,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將十萬人擊潰,就算是十萬頭豬也夠他們抓幾天的。況且前方還有玄武堂助陣,高手人數已不亞於少林,豈有失敗之理!”
孫朝宗嘴上沉默不言,心中卻思索萬千。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麽少林高手能突出重圍,前來襲擊白蓮教總壇,他們是如何......
等等!好像有什麽東西被我忽略了!剛才那老和尚說的話似乎有些不對勁!
到底哪不對勁......到底哪不對勁......我明白了!
孫朝宗恍然大悟:“常言道「菩提分南北,南北各生根」。相傳隋末唐初之時,少林十三棍僧嚐救李世民於洛陽。李世民登基後,為報答當年救命之恩,特準這十三位僧人在天下尋覓福地,為少林派開枝散葉,是為十三分寺。後經世事變遷,其中十二個座已不複存在,隻有莆田分寺傳承至今,江湖人稱「南少林」。你剛才說的那句話略帶閩地方音,如果老夫沒猜錯的話,你們這群臭和尚定是出自南少林吧!”
“阿彌陀佛,施主所言不錯,我等正是南少林僧人。”
“哼!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們既然不是北少林的和尚,就別來趟這潭渾水!識相點,立刻滾迴莆田,否則叫你們有來無迴!”
“南北少林,係出一脈,不分畛域,不分彼此。如今北少林有難,南少林又焉能坐視不管。至於有來有迴也好,有來無迴也罷,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去你媽有相無相,老子沒工夫和你們這幫禿驢瞎掰扯!既然爾等執迷不悟,就休怪我手下無情!彼岸花!放箭!”
孫朝宗高舉令旗,一隊身著紫色勁裝的教眾便朝著遠處僧人射出箭矢。這些箭的箭頭全都淬有劇毒,隻要命中即可置人於死地。
麵對無數箭矢傾瀉而來,僧人中躍出十三騎!
這十三人各執一把長棍,舞的是剛猛迅捷,舞的是虎虎生威。棍挑如青龍出水,棍掃如白虎甩尾,縱使是漫天箭雨,也不可漏過一滴。
眼看僧人逐漸逼近,孫朝宗再喝一聲。
“退!”
話音即落,中路人馬有序後撤,陣型變成月牙狀。紫色勁裝隊伍已退至後排,取而代之的是一隊紅衣人馬。他們左手持盾,右手持三丈長矛,矛尖朝著斜上方刺出。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白蓮教中路後撤之時,南少林群僧則已陷入陣中。最前麵的十三名武僧異常兇悍,也不管盾牌是否堅固,長矛是否鋒利,提起長棍便唿嘯殺來。
這時,熊毅和阮大誌同時揮舞手中火把,從左右兩翼各自殺出兩隊藍衣人馬,手執大刀盾牌,將群僧團團圍住。
孫朝宗同時揮動雙手令旗,萬花大陣逐漸收緊。
此刻,南少林群僧終於意識到,己方已深陷重圍!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僧人中忽然響起一聲震天咆哮。
“大羅漢陣!”
聞聽此言,群僧飛身下馬,如大雁般各尋其位。但聽風聲起,不見影紛紛,倏忽之間陣法便成。
少林派共有兩套護寺陣法,一曰「十八羅漢陣」,一曰「一百單八大羅漢陣」。這大羅漢陣在北少林早已失傳,但在南少林仍有傳承。
此陣由一百單八位僧人組成,每十三人為一組,分列八個方位。另有四名年德高望重的老僧居於陣眼,負責統禦全局。
孫朝宗見對手也是有備而來,心中先是一驚,但一想到己方包圍已成,旋即便胸有成竹。他將手中令旗揮舞更急,紅藍兩隊人馬不顧生死的朝群僧殺來。
然而南少林這邊人數雖寡,卻個個都能以一當百。麵對潮水般白蓮教眾,他們絲毫沒有畏懼,用手中長棍將敵人隔絕在陣外,穩住大羅漢陣陣腳。
四位老僧則四處遊弋,分別施展各自絕學「光明拳」、「韋陀掌」、「龍爪手」和「燃木刀法」。
這四套絕技雖是佛門武學,卻皆以進攻為主,可謂招招淩厲,殺氣騰騰。
片刻間,白蓮教這邊已有數十人斃命,南少林卻僅有一人受了輕傷。
哨塔上的孫朝宗將一切盡收眼底,隻見他緩緩舉起兩支令旗,做出一種十分怪異的動作。與此同時,口中念念有詞。
“變陣!雨打蓮花!”
未知的敵人正如潮水般殺來,一場惡戰一觸即發。
遠處時不時傳來一兩聲慘叫,那是在外圍巡哨的白蓮教眾,臨死前發出的最後哀鳴。
孫朝宗麵色凝重,兩道淩厲寒光刺向濃濃夜幕,最終被無垠黑暗所吞沒。
他看不到來犯之敵,但能感覺到對手的實力非比尋常,至少不在那群夜襲逍遙鎮的少林高手之下。
他施展輕功一飛衝天,刹那間爬上一座十丈哨塔。
成千上萬的教眾湧至寨外,他們身著各色衣裝,似萬花齊放,而非一朵白蓮。
哨塔上的孫朝宗從腰間抽出兩支令旗,提起丹田之氣,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嘶吼。
“聖教教徒聽令,布陣!”
聲音在黑夜中快速蔓延,上萬名教眾聞令而動。雖人數眾多,卻井然有序,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軌跡,這是經過數百次演練才達成的成果。
萬花大陣,顧名思義,是由一萬名教眾列陣而成。
此陣由白蓮祖師茅子元所創,後經多次改良,漸至大成。
元朝末年,第十四代教主韓山童打出反元義旗,曾憑此陣數次大敗元軍,故而這套陣法也成了白蓮教鎮教之寶。
此陣形似扇狀,主將立於扇柄處,以令旗和聲音為號,負責指揮中路精銳。如今擔任主將之人,自是「風使者」孫朝宗,這套陣法也是由他親自訓練的。
除此之外,孫朝宗座下的兩位護法分居左右,擔任副將之職。二人以火把為號,負責指揮左右兩翼。
這兩大護法皆是孫朝宗心腹,左邊那人名曰熊毅,是孫朝宗的同門師弟。兩人自幼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當年傅明月提出招募護法時,孫朝宗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位師弟,一封書信將他招至白蓮教。
右邊那人名曰阮大誌,曾與孫朝宗同為丐幫「九袋長老」,二人當年在丐幫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隨著白蓮教興起,丐幫逐漸勢微。阮大誌也於兩年前脫離丐幫,轉而投奔孫朝宗。
列陣已畢,萬花歸位。
三位頭領如三頭雄獅盤坐在大陣三處,朝著遠方極目眺望,仿佛想用目光將夜空撕破,刺穿敵人的五髒六腑。
哨塔之下,旌旗招展,刀槍林立。上萬名教徒也都打起萬分精神,為即將打響的大戰做著最後準備。
遠處馬蹄聲漸近,孫朝宗看到了那群人的輪廓。
對方大約一百人上下,皆身披蓑衣頭戴鬥笠,分不清是男是女,摸不透是僧是道,隻是列著整齊的隊形,朝著己方馳騁而來。
孫朝宗大喝一聲:“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來!若是朋友,請放下兵刃,下馬前來。若是敵人,就休怪我等刀劍無眼!”
“阿彌陀佛,該放下屠刀的應是諸位施主,而非貧僧等人。”
區區幾字,可謂震天動地,孫朝宗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丹田處氣血翻湧。他猛的一怔,臉色瞬間變成灰黃,因為對方施展的武功分明就是「少林獅子吼」!
孫朝宗心中暗忖:“那少室山已被十萬教眾圍困的水泄不通,怎麽還會有少林高手殺到這來,難道廣智已經被打敗了?少林派這是要反戈一擊?我雖希望他戰敗,但也不能敗的這麽快啊......不對!少林派不過千八百人,怎麽可能這麽快就將十萬人擊潰,就算是十萬頭豬也夠他們抓幾天的。況且前方還有玄武堂助陣,高手人數已不亞於少林,豈有失敗之理!”
孫朝宗嘴上沉默不言,心中卻思索萬千。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麽少林高手能突出重圍,前來襲擊白蓮教總壇,他們是如何......
等等!好像有什麽東西被我忽略了!剛才那老和尚說的話似乎有些不對勁!
到底哪不對勁......到底哪不對勁......我明白了!
孫朝宗恍然大悟:“常言道「菩提分南北,南北各生根」。相傳隋末唐初之時,少林十三棍僧嚐救李世民於洛陽。李世民登基後,為報答當年救命之恩,特準這十三位僧人在天下尋覓福地,為少林派開枝散葉,是為十三分寺。後經世事變遷,其中十二個座已不複存在,隻有莆田分寺傳承至今,江湖人稱「南少林」。你剛才說的那句話略帶閩地方音,如果老夫沒猜錯的話,你們這群臭和尚定是出自南少林吧!”
“阿彌陀佛,施主所言不錯,我等正是南少林僧人。”
“哼!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們既然不是北少林的和尚,就別來趟這潭渾水!識相點,立刻滾迴莆田,否則叫你們有來無迴!”
“南北少林,係出一脈,不分畛域,不分彼此。如今北少林有難,南少林又焉能坐視不管。至於有來有迴也好,有來無迴也罷,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去你媽有相無相,老子沒工夫和你們這幫禿驢瞎掰扯!既然爾等執迷不悟,就休怪我手下無情!彼岸花!放箭!”
孫朝宗高舉令旗,一隊身著紫色勁裝的教眾便朝著遠處僧人射出箭矢。這些箭的箭頭全都淬有劇毒,隻要命中即可置人於死地。
麵對無數箭矢傾瀉而來,僧人中躍出十三騎!
這十三人各執一把長棍,舞的是剛猛迅捷,舞的是虎虎生威。棍挑如青龍出水,棍掃如白虎甩尾,縱使是漫天箭雨,也不可漏過一滴。
眼看僧人逐漸逼近,孫朝宗再喝一聲。
“退!”
話音即落,中路人馬有序後撤,陣型變成月牙狀。紫色勁裝隊伍已退至後排,取而代之的是一隊紅衣人馬。他們左手持盾,右手持三丈長矛,矛尖朝著斜上方刺出。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白蓮教中路後撤之時,南少林群僧則已陷入陣中。最前麵的十三名武僧異常兇悍,也不管盾牌是否堅固,長矛是否鋒利,提起長棍便唿嘯殺來。
這時,熊毅和阮大誌同時揮舞手中火把,從左右兩翼各自殺出兩隊藍衣人馬,手執大刀盾牌,將群僧團團圍住。
孫朝宗同時揮動雙手令旗,萬花大陣逐漸收緊。
此刻,南少林群僧終於意識到,己方已深陷重圍!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僧人中忽然響起一聲震天咆哮。
“大羅漢陣!”
聞聽此言,群僧飛身下馬,如大雁般各尋其位。但聽風聲起,不見影紛紛,倏忽之間陣法便成。
少林派共有兩套護寺陣法,一曰「十八羅漢陣」,一曰「一百單八大羅漢陣」。這大羅漢陣在北少林早已失傳,但在南少林仍有傳承。
此陣由一百單八位僧人組成,每十三人為一組,分列八個方位。另有四名年德高望重的老僧居於陣眼,負責統禦全局。
孫朝宗見對手也是有備而來,心中先是一驚,但一想到己方包圍已成,旋即便胸有成竹。他將手中令旗揮舞更急,紅藍兩隊人馬不顧生死的朝群僧殺來。
然而南少林這邊人數雖寡,卻個個都能以一當百。麵對潮水般白蓮教眾,他們絲毫沒有畏懼,用手中長棍將敵人隔絕在陣外,穩住大羅漢陣陣腳。
四位老僧則四處遊弋,分別施展各自絕學「光明拳」、「韋陀掌」、「龍爪手」和「燃木刀法」。
這四套絕技雖是佛門武學,卻皆以進攻為主,可謂招招淩厲,殺氣騰騰。
片刻間,白蓮教這邊已有數十人斃命,南少林卻僅有一人受了輕傷。
哨塔上的孫朝宗將一切盡收眼底,隻見他緩緩舉起兩支令旗,做出一種十分怪異的動作。與此同時,口中念念有詞。
“變陣!雨打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