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剛蒙蒙亮。李卿玄將兩位少年帶到後院「初心堂」,並邀請幾位師兄弟一同前往。
「初心堂」內供奉著昆侖派曆代掌門靈位,第一排正中央位置,便是創派始祖紫微真人。
此刻,江彬和顧欽烽正筆直地跪在堂中。今日在列祖列宗靈位前,李卿玄要正式收二人為徒!
李卿玄依次接過二人遞上的茶水,挨個抿了一小口,隨後正色道:“從今日起,你們就是我李卿玄的徒弟,也正式成為第三十七代昆侖弟子。作為師父,我有義務傳授你們武功,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你們如何做人。你們身為昆侖弟子,今後務必要記住三件事:第一,不可欺師滅祖,背叛師門;第二,不可同室操戈,殘害同門,若認為同門師兄弟犯有大錯,必須先稟告掌門定奪;第三,不可為非作歹,有違俠義之道。以上三條若有違背,立刻逐出師門,你們記住了嗎!”
江顧二人齊聲道:“弟子謹記!”
說罷,二人向列祖列宗行三叩九拜大禮,又向師父以及諸位師叔伯行叩拜禮。
拜師儀式過後,李卿玄又帶二人來到後山的一處空地。此地甚是荒涼,唯有三兩寒鴉發出陣陣哀鳴。
雜草中隱藏著無數墳塋,有的墳剛埋不久,通過墓碑還能知道墓主人姓甚名誰。
有的墳年代久遠,墓碑上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
而數量最多的,是那一片片低矮的墳丘。沒有墓碑沒有祭品,更沒有人記得墓主人是誰。它們孤零零地躺在雜草中,等待著被歲月所遺忘。
師徒三人停在一座墳前,這座墳看起來並不久遠,墓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見——昆侖派第三十六代弟子開陽子張桓之墓。
李卿玄佇立在風中,道袍隨風起舞,眼中泛起淚光。
他怔怔地望著身前那塊墓碑,肅聲道:“彬兒、烽兒,跪下磕頭。”
江顧二人奉命惟謹,恭恭敬敬地跪到地上,磕了三個響頭。
磕完頭後,江彬望向李卿玄,問道:“師父,這人是誰啊?”
“他是你們的六師叔。”
顧欽烽驚道:“六師叔?他是怎麽死的?是誰害死了他?”
李卿玄的目光依然停在墓碑上,不知不覺間,眼中劃出兩道淚痕。
他凝望前方,又似凝望過往,最終下定決心,將往事娓娓道來。
“二十年前,我收過一個徒弟,名叫謝雲程。他當時隻有十歲,是昆侖山下的孤兒,我見他可憐,遂把他帶到山上,並傳授他武功。我當時也才三十出頭,性格還略顯浮躁,整日醉心於武學,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個人修煉上,對他的指導並不上心。而那謝雲程又偏偏絕頂聰明,無論多麽複雜的招式,他隻要稍加用心,很快就能融會貫通。別人十天才能學會的招式,他三天就能學會,而往往過了二十天,我才教他下一招。長此以往,他漸漸認為我在存心打壓他,並於心中結出怨意。直到有一天,他心中的積怨徹底爆發,竟敢擅闖淩雲閣!”
顧欽烽不禁疑問:“淩雲閣?那是什麽地方?”
“淩雲閣乃本派禁地,昆侖派所有武功秘籍,以及鎮派之寶「含悲劍」,皆藏於其中。”
江彬追問:“武功秘籍不是練武用的嗎?為什麽要藏起來?”
李卿玄耐心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江湖各派為防止本門武功外泄,都是師徒間口頭傳武。而真正的武功秘籍則被視為絕密,都會被嚴加保護。”
江顧二人喃喃道:“原來如此......”
李卿玄繼續陳述往事:“那晚月黑風高,負責值守淩雲閣之人,正是你們六師叔。謝雲程借著夜幕悄悄溜進淩雲閣,他想偷出秘籍私自學習,卻被你六師叔帶人抓個正著,兩人隨即大打出手!事後據圍觀弟子描述,那逆徒的武功已然極高,而且招招兇狠,絲毫不留情麵,二人一度鬥的難解難分,其他弟子皆不能近身。但你六師叔的武功終究還是更勝一籌,百餘招後便占據了上風,不過他並未下殺手,隻想將其製服,然後交由我和掌門師兄處理。誰料,那逆徒趁你六師叔稍微鬆懈之際,居然痛下殺手,待你六師叔反應過來時,利劍已經穿透他的胸膛,他用最後一口真氣奮力反擊,將那逆徒的右臂生生斬斷!那逆徒忍著劇痛,將昆侖派無上心法「玉虛神功」以及鎮派之寶「含悲劍」悉數掠走,從此在江湖上銷聲匿跡。”
聽完師父敘述,二人對事情原委了然於胸。
江彬道:“這麽說來,六師叔是被那位師兄害死的。”
“不要叫他師兄!我恨不得一劍刺死那逆徒,為六師弟報仇雪恨!”
一聲怒吼驚起一片寒鴉,聲音席卷八方,吹動滿山雜草。江顧二人嚇的一哆嗦,不禁渾身顫抖。
少焉,李卿玄的怒氣漸漸平息,臉上又恢複了往日的和藹。
“為師剛剛失態了,其實我怨恨的不光是那逆徒,更是我自己。這件事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教徒無方。我那時隻知道傳武,卻忽視最重要的德育。我本人也太過癡迷武學,而疏於對徒弟的指導,最終釀此大禍。那件事過後,我在六師弟墓前發下重誓,有生之年再不收徒。”
顧欽烽道:“師父之前不願意收我們為徒,恐怕就是因為此誓吧。”
李卿玄點頭道:“你六師叔之死,讓我久久無法自拔,多年來一直困於悲傷與自責中。你大師伯昨日的那番話點醒了我,人要時刻向前看,過於沉溺往事隻會讓人身陷囹圄。今後我會把畢生所學全部授於你們,最終能領悟多少,取決於你們的勤奮和悟性。但相較於武學造詣,為師更希望你們能成為堂堂正正之人,一個人如果心術不正,武功越高反而越危險。”
顧欽烽一臉凝重地望著師父,並將師父說的每一個字牢牢記在心中。
翌日,昆侖山無忘崖上,李卿玄迎風佇立,一身皓白道袍飄逸如仙。
兩位弟子身著白衣,各執一把嶄新佩劍,筆直地站在師父身後。
“從今日起,為師就在此處傳道授業。昆侖武學以道家思想為總則,細分為四門點穴法、八招拳法,十二路腿法,二十四套掌法,以及三十六路劍法。這些招式中以「七星劍法」為至上,需要內力達到較高水平方可修煉。”
江彬問道:“那我們該如何增進內力?”
“你們根基薄弱,尚無法駕馭精妙內功,為師就先教你們一些吐納運功之法。待小有所成後,再修煉本派獨門心法「玉虛功」。等你們將「玉虛功」練到五重之上,為師再將自創的「棲霞功」傳授給你們。”
沉吟半晌後,李卿玄又補充道:“修煉武功有兩大忌。一忌急於求成,習武需要耐心也需要靜心,不要因為別人的修為進度比你快而內心急躁,時刻都要保持一刻謙虛平和的心;二忌博而不精,武功招式在精不在多,隻要能將三兩招上乘武學練至爐火純青,便可縱橫江湖。昆侖武學博大精深,集曆代祖師修為之大成,為師也僅僅精通一半而已。”
江彬和顧欽烽一邊聽一邊咀嚼著師父的教誨,將每個字都牢記於心。
二人知道,待師父說完這番話,他們將正式踏入武道,修行從此刻開始!
「初心堂」內供奉著昆侖派曆代掌門靈位,第一排正中央位置,便是創派始祖紫微真人。
此刻,江彬和顧欽烽正筆直地跪在堂中。今日在列祖列宗靈位前,李卿玄要正式收二人為徒!
李卿玄依次接過二人遞上的茶水,挨個抿了一小口,隨後正色道:“從今日起,你們就是我李卿玄的徒弟,也正式成為第三十七代昆侖弟子。作為師父,我有義務傳授你們武功,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你們如何做人。你們身為昆侖弟子,今後務必要記住三件事:第一,不可欺師滅祖,背叛師門;第二,不可同室操戈,殘害同門,若認為同門師兄弟犯有大錯,必須先稟告掌門定奪;第三,不可為非作歹,有違俠義之道。以上三條若有違背,立刻逐出師門,你們記住了嗎!”
江顧二人齊聲道:“弟子謹記!”
說罷,二人向列祖列宗行三叩九拜大禮,又向師父以及諸位師叔伯行叩拜禮。
拜師儀式過後,李卿玄又帶二人來到後山的一處空地。此地甚是荒涼,唯有三兩寒鴉發出陣陣哀鳴。
雜草中隱藏著無數墳塋,有的墳剛埋不久,通過墓碑還能知道墓主人姓甚名誰。
有的墳年代久遠,墓碑上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
而數量最多的,是那一片片低矮的墳丘。沒有墓碑沒有祭品,更沒有人記得墓主人是誰。它們孤零零地躺在雜草中,等待著被歲月所遺忘。
師徒三人停在一座墳前,這座墳看起來並不久遠,墓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見——昆侖派第三十六代弟子開陽子張桓之墓。
李卿玄佇立在風中,道袍隨風起舞,眼中泛起淚光。
他怔怔地望著身前那塊墓碑,肅聲道:“彬兒、烽兒,跪下磕頭。”
江顧二人奉命惟謹,恭恭敬敬地跪到地上,磕了三個響頭。
磕完頭後,江彬望向李卿玄,問道:“師父,這人是誰啊?”
“他是你們的六師叔。”
顧欽烽驚道:“六師叔?他是怎麽死的?是誰害死了他?”
李卿玄的目光依然停在墓碑上,不知不覺間,眼中劃出兩道淚痕。
他凝望前方,又似凝望過往,最終下定決心,將往事娓娓道來。
“二十年前,我收過一個徒弟,名叫謝雲程。他當時隻有十歲,是昆侖山下的孤兒,我見他可憐,遂把他帶到山上,並傳授他武功。我當時也才三十出頭,性格還略顯浮躁,整日醉心於武學,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個人修煉上,對他的指導並不上心。而那謝雲程又偏偏絕頂聰明,無論多麽複雜的招式,他隻要稍加用心,很快就能融會貫通。別人十天才能學會的招式,他三天就能學會,而往往過了二十天,我才教他下一招。長此以往,他漸漸認為我在存心打壓他,並於心中結出怨意。直到有一天,他心中的積怨徹底爆發,竟敢擅闖淩雲閣!”
顧欽烽不禁疑問:“淩雲閣?那是什麽地方?”
“淩雲閣乃本派禁地,昆侖派所有武功秘籍,以及鎮派之寶「含悲劍」,皆藏於其中。”
江彬追問:“武功秘籍不是練武用的嗎?為什麽要藏起來?”
李卿玄耐心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江湖各派為防止本門武功外泄,都是師徒間口頭傳武。而真正的武功秘籍則被視為絕密,都會被嚴加保護。”
江顧二人喃喃道:“原來如此......”
李卿玄繼續陳述往事:“那晚月黑風高,負責值守淩雲閣之人,正是你們六師叔。謝雲程借著夜幕悄悄溜進淩雲閣,他想偷出秘籍私自學習,卻被你六師叔帶人抓個正著,兩人隨即大打出手!事後據圍觀弟子描述,那逆徒的武功已然極高,而且招招兇狠,絲毫不留情麵,二人一度鬥的難解難分,其他弟子皆不能近身。但你六師叔的武功終究還是更勝一籌,百餘招後便占據了上風,不過他並未下殺手,隻想將其製服,然後交由我和掌門師兄處理。誰料,那逆徒趁你六師叔稍微鬆懈之際,居然痛下殺手,待你六師叔反應過來時,利劍已經穿透他的胸膛,他用最後一口真氣奮力反擊,將那逆徒的右臂生生斬斷!那逆徒忍著劇痛,將昆侖派無上心法「玉虛神功」以及鎮派之寶「含悲劍」悉數掠走,從此在江湖上銷聲匿跡。”
聽完師父敘述,二人對事情原委了然於胸。
江彬道:“這麽說來,六師叔是被那位師兄害死的。”
“不要叫他師兄!我恨不得一劍刺死那逆徒,為六師弟報仇雪恨!”
一聲怒吼驚起一片寒鴉,聲音席卷八方,吹動滿山雜草。江顧二人嚇的一哆嗦,不禁渾身顫抖。
少焉,李卿玄的怒氣漸漸平息,臉上又恢複了往日的和藹。
“為師剛剛失態了,其實我怨恨的不光是那逆徒,更是我自己。這件事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教徒無方。我那時隻知道傳武,卻忽視最重要的德育。我本人也太過癡迷武學,而疏於對徒弟的指導,最終釀此大禍。那件事過後,我在六師弟墓前發下重誓,有生之年再不收徒。”
顧欽烽道:“師父之前不願意收我們為徒,恐怕就是因為此誓吧。”
李卿玄點頭道:“你六師叔之死,讓我久久無法自拔,多年來一直困於悲傷與自責中。你大師伯昨日的那番話點醒了我,人要時刻向前看,過於沉溺往事隻會讓人身陷囹圄。今後我會把畢生所學全部授於你們,最終能領悟多少,取決於你們的勤奮和悟性。但相較於武學造詣,為師更希望你們能成為堂堂正正之人,一個人如果心術不正,武功越高反而越危險。”
顧欽烽一臉凝重地望著師父,並將師父說的每一個字牢牢記在心中。
翌日,昆侖山無忘崖上,李卿玄迎風佇立,一身皓白道袍飄逸如仙。
兩位弟子身著白衣,各執一把嶄新佩劍,筆直地站在師父身後。
“從今日起,為師就在此處傳道授業。昆侖武學以道家思想為總則,細分為四門點穴法、八招拳法,十二路腿法,二十四套掌法,以及三十六路劍法。這些招式中以「七星劍法」為至上,需要內力達到較高水平方可修煉。”
江彬問道:“那我們該如何增進內力?”
“你們根基薄弱,尚無法駕馭精妙內功,為師就先教你們一些吐納運功之法。待小有所成後,再修煉本派獨門心法「玉虛功」。等你們將「玉虛功」練到五重之上,為師再將自創的「棲霞功」傳授給你們。”
沉吟半晌後,李卿玄又補充道:“修煉武功有兩大忌。一忌急於求成,習武需要耐心也需要靜心,不要因為別人的修為進度比你快而內心急躁,時刻都要保持一刻謙虛平和的心;二忌博而不精,武功招式在精不在多,隻要能將三兩招上乘武學練至爐火純青,便可縱橫江湖。昆侖武學博大精深,集曆代祖師修為之大成,為師也僅僅精通一半而已。”
江彬和顧欽烽一邊聽一邊咀嚼著師父的教誨,將每個字都牢記於心。
二人知道,待師父說完這番話,他們將正式踏入武道,修行從此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