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真誠抑或詭計(上)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來守! 作者:惠子52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的第五天,天空清澈無雲。
在魔法帝國的京師,那些圍繞著皇族親王的神秘傳聞已經從平民百姓的閑談中逐漸淡去,籠罩京城上空的“魔霧”也被清風掃盡,帝都恢複了昔日的寧靜與和諧。
然而,與街頭悠然的民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個官署的僚員們忙碌異常,尤其是財政部與軍務部,人流如織,出入的官員都帶著如臨深淵的表情,眼神冷峻。
就在前一天,剛剛返迴邊疆駐地的宣大總督楊肇基,收到了緊急軍事情報,報告稱不久前攻克了“歸化城”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主動派使者尋求聯絡,欲共同對抗女真部落。
在過去的歲月裏,這樣的軍情必定會讓京城掀起滔天波瀾,畢竟,建州女真勢力強大,朝廷在遼東戰場上屢屢敗北。如果能與蒙古大汗結盟,或許就能翻盤,平息女真的威脅。
但是現在,時過境遷,大明的子民已見證數次挫敗女真的輝煌戰績,讓女真領袖飲恨而歸。
持續下去,隻需數載,帝國的王師必將徹底掃平女真,收複遼東領土,何須與曾經背叛過大明的蒙古蠻族聯手?
況且,草原上的蒙古蠻族向來狡猾如狐,誰又能洞察這位大汗的真實意圖呢?
因此,這份來自宣府的八百裏加急密報在京都並未激起太大波瀾。隻有紫禁城中的皇帝,在得知此事後,下令內閣大臣和六部九卿次日進宮麵見。
...
...
廣闊的乾清宮暖閣內,滿眼朱紅官袍,眾臣三兩成群,竊竊私語,或默默審視著手中的奏章。
因皇帝此刻仍在慈寧宮向皇太後請安,暖閣中的氣氛還算和睦,少了些許預期的緊張。但兵部尚書王在晉眉頭緊鎖,凝視著眼前的魔法地圖,身後站立著兩位部屬侍郎和英國公張維賢。
\"王尚書,以宣大當前的軍力,就算那蒙古大汗率軍侵犯,也應該能將其擋在邊關之外吧...\"
短暫的沉默後,年逾花甲卻依然神采奕奕的英國公張維賢開口,微微顫抖的手指在地圖上輕觸,眼中流露出一絲困惑。
自從隆慶和平條約簽訂後,作為“帝國之門”的大同鎮與宣府鎮便漸漸放鬆戒備,少有戰事發生。
即便日前楊肇基總督才迴京述職,並受到了皇帝的嘉獎,但林丹巴圖爾畢竟是蒙古大汗,他領導的察哈爾部是南漠草原最強勁的部落,遠非當年的土默特部可比。
若這蒙古大汗趁建州女真進犯之際落井下石,局麵恐怕會變得難以預測了...
\"大公爵,\"聽到聲音,戰爭之書的守護者王在晉輕輕側過身,為張維賢解析迷霧中的局勢:\"憑借楊將軍的防禦布局,就算那位蒙古可汗能夠穿透護境之牆,侵入我們的邊境,但大同與宣府這兩座要塞城市應該能夠安然無恙。\"
\"再也不會重現嘉靖時代的悲劇了。\"
在嘉靖第二十九年,幾乎統一了南部草原的土默特部落領袖俺答汗,為了迫使帝國開啟\"貿易之門\",他帶領十萬鐵騎輕易攻克了防禦空虛的宣府城,直逼帝都腳下。
這是自\"土木堡之戰\"後的百年來,蒙古鐵騎第二次將陰影籠罩在京師之外,給整個王國的人民和士氣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打擊。
因此,王在晉第一時間向憂心忡忡的英國公作出了承諾。
\"嗯,這樣就好。\"
果然,隨著戰爭之書守護者的解釋結束,英國公張維賢的麵色明顯緩和了許多,原本急促的唿吸也逐漸平息下來。
然而,王在晉接下來的話語,再次讓英國公的心懸了起來。
\"林丹巴圖爾畢竟是蒙古可汗,理論上能號召整個草原。我擔憂的是,他會聯合其他蒙古部落,一同侵犯我們的邊疆。\"
唿。
或許是情緒太過激動,一向沉著冷靜的王在晉也不禁低吼一聲,頓時,原本有些嘈雜的暖閣內鴉雀無聲。
竊竊私語的內閣首席顧問李國普等人也為之一愣,目不轉睛地盯著神色變幻莫測的戰爭之書守護者。
根據朝廷近年來的情報,隨著建州女真在遼東立足,原本與林丹汗貌合神離的蒙古部落越來越疏遠,轉而靠近女真人。
特別是科爾沁部,更是與女真人頻繁聯姻,軍事行動上唯女真人馬首是瞻,在\"寧遠之戰\"和\"錦州之戰\"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蒙古部落還能響應林丹汗的召喚,共同攻打他們的大明帝國嗎?
\"大公爵,我們賭不起啊。\"
短暫的歎息後,戰爭之書守護者像泄了氣的皮球,手指著地圖上被紅筆標記的奴兒幹都司,無力地說道。
自古以來,狹長的\"遼西走廊\"就是中原王國抵禦東北遊牧民族的最後一道屏障。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也曾在這遼西走廊前束手無策,被迫翻越險峻的\"燕山山脈\"進入中原。
換句話說,建州女真要想突襲大明,隻能避開堅固的遼西走廊,借道蒙古,翻越燕山山脈。
而這條行軍路線,無形中會帶來諸多未知的風險。
當然,萬一蒙古可汗林丹巴圖爾真的有意與他們大明結盟,那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隻要他們在薊鎮擋住女真的侵襲,蒙古可汗林丹巴圖爾就能趁勢領軍突襲遼東,徹底掃清女真的老巢...
\"陛下駕到!\"
不知何時,一陣尖銳的宣告在乾清宮的溫暖殿外悠然響起,喚醒了殿內沉思的朝廷官員們,他們連忙起身,整理衣冠。
\"參見陛下。\"
清風拂過,大明天子朱由檢在司禮監執筆者的陪同下步入暖殿,隨之而來的是整齊的山唿萬歲聲。
\"免禮,各位起身。\"事態緊迫,朱由檢省去了常規的繁瑣禮儀,直接喚起眾人。
\"王兵部,\"等到大臣們依次落座,坐在案後的天子目光轉向兵部尚書,急切問道:\"兵部有何見解?\"
兵部不僅負責調度兵馬,還在\"軍國大計\"中擔當智囊角色,其發言權重甚至超越了內閣的三位閣臣。
\"啟稟陛下,\"兵部尚書麵對天子銳利的目光,麵色嚴峻地起身,拱手迴應:\"憑借宣大目前的軍力,即便蒙古大汗發動侵襲,也可保城池不失。\"
\"隻是微臣擔憂,若蒙古各部聯手來襲……\"
稍作猶豫,眼眶泛紅的兵部尚書還是說出心中的憂慮。自從前日午時宣大總兵的急報送達京城,他已遍覽了朝廷近年來所有關於蒙古的文書。
經過一天一夜的梳理,他對草原上蒙古部落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了初步理解。然而,隨著了解的深入,王在晉內心的憂慮卻有增無減。
自從太祖在南京建立大明,迫使北元皇室北遁,原本散亂的蒙古部落更加四分五裂,分化成眾多小部落。隨著勢力衰減,北元皇室逃至草原,主動放棄了\"帝號\",自稱大汗。
過去兩百多年裏,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相互爭鬥,但作為\"黃金家族\"後裔的蒙古大汗仍保持著超然的地位。
因此,王在晉無法確信,這位蒙古大汗是否真心要與大明\"修好\"。或是他已經得知建州女真即將向大金發動戰爭,打算\"趁火打劫\"?
\"林丹汗究竟意欲何為?!\"
聞言,書桌後的年輕天子微微點頭,臉上掩蓋不住一絲神秘的微笑,隻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追問。
曆史上,盡管林丹汗因魔族建奴的崛起被迫逃至神秘的青魘草原,最終客死異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無能之輩。
相反,直到林丹汗病逝,他的長子獻上象征皇權的翡翠王印,並向魔族俯首稱臣後,皇太極才正式更改國號,加冕為王。
可以說,隻要林丹汗尚存世間,他在蒙古人的心中就擁有無可匹敵的威望。
這股影響力足以左右緊張的遼東戰局。
“稟陛下,”內閣首輔李國譜搶在兵部尚書前起身答道,“察哈爾部請求在宣武關和天霜鎮重啟貿易,並恢複天啟年代的年度賞賜。”
萬曆末年,當魔族先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王朝自封汗王,久居深宮的萬曆皇帝迅速應對,不僅抽調邊疆精銳前往遼鎮,更對蒙古部落開出年度“賞賜”。
凡協助朝廷對抗魔族建奴的蒙古部落,每年都能從宮廷領取一筆銀兩,尤其是由“蒙古大汗”領導的察哈爾部,所獲賞賜最為豐厚。
然而,林丹汗在“廣寧之戰”中按兵不動,坐視廣寧城淪陷,憤怒的天啟皇帝便中斷了對察哈爾部的年度賞賜,並封閉了所有貿易市場。
之後數年,察哈爾部及內喀爾喀部也派遣使者向明廷請求恢複年度賞賜,卻始終未獲天啟皇帝許可。
“告訴楊肇基,年度賞賜可以恢複。”
“但貿易之事,還需慎重考慮。”
“至少要等朕結束這場戰役再說。”
沒過多久,書桌後的朱由檢做出了決定,他冷峻的聲音在溫暖的大殿中迴蕩,改變了室內的氛圍,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
坦白說,所謂的“年度賞賜”一年不過數千兩白銀,最多也不過兩萬兩,對朝廷而言並無壓力,京城中的豪紳富商,乃至朝野官員,都掏得出這筆錢。
但這“年度賞賜”的性質頗為特殊,自設立之初便爭議不斷,更有心懷鬼胎者將它與宋朝的“歲貢”相提並論。
然而,鑒於天子過去一年的舉措和日益增強的威嚴,大殿中的臣子一時竟無言以對,不敢對恢複“年度賞賜”提出異議。
“秦督軍,”不待大殿眾人有何反應,書桌後的天子直接將視線投向角落裏的京畿督軍,秦良玉。
“臣在。”聽到唿喚,一直沉默的秦良玉在眾目睽睽之下緩步走向大殿中央,向書桌後的天子行禮,身上鎧甲的叮當聲令人精神一振......
由於明白自身身負異能,秦良玉自接手\"聖衛軍統帥\"之職以來,始終身披鎧甲,劍不離身,臉上罕見笑容,以免被麾下的勇士們低估。
\"傳令,朕決定明日親臨聖衛軍觀演武。”
在場眾人皆料不到,禦座後的王座者避開了當前最棘手的\"年度嘉賞\"話題,仿佛心血來潮,宣布明日要視察聖衛軍演武。
\"遵命。\"雖然對王座者的決定感到疑惑,但聖衛軍統帥秦良玉毫不遲疑地躬身應允。所謂\"聖衛軍\",乃是王座者的直屬精銳,始終遵循王的意誌,令行禁止。
...
因今日的關鍵議題已在王座者的果斷決斷下圓滿解決,紫宸殿內的大臣們並未久留,皆在首席宰相的引領下逐一退去。
王座者也依照慣例,親自送至乾清宮門外,由禮部侍郎持筆記錄,護送群臣離開皇宮。
宣武門外,各位大臣的仆役早在此恭候,見主人離宮,急忙上前駕馭馬車,準備伺候主子上車。
身為百官之首,首席宰相李國普自然有權率先乘車,但在眾人目光中,他即將登車之際,心頭微動,無意識地望向已遠去的聖衛軍統帥秦良玉的方向。
聖衛軍營地遠在京都之外,出入不易,故每次秦良玉入宮朝見,皆騎馬往返,今日亦然,留給李國普的隻有那一道馳騁的背影,以及他身邊同樣策馬疾馳的數十名親衛。
\"聖衛軍...\"
他恍惚間輕語,隨即不由自主地看向兵部尚書王在晉的位置,兩人仿佛心意相通,目光交錯。
\"果然...\"輕輕一笑,李國普掀開車簾,踏入車內。
看來,王座者並非表麵那般寧靜,也準備動用他的“殺手鐧”了...
在魔法帝國的京師,那些圍繞著皇族親王的神秘傳聞已經從平民百姓的閑談中逐漸淡去,籠罩京城上空的“魔霧”也被清風掃盡,帝都恢複了昔日的寧靜與和諧。
然而,與街頭悠然的民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個官署的僚員們忙碌異常,尤其是財政部與軍務部,人流如織,出入的官員都帶著如臨深淵的表情,眼神冷峻。
就在前一天,剛剛返迴邊疆駐地的宣大總督楊肇基,收到了緊急軍事情報,報告稱不久前攻克了“歸化城”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主動派使者尋求聯絡,欲共同對抗女真部落。
在過去的歲月裏,這樣的軍情必定會讓京城掀起滔天波瀾,畢竟,建州女真勢力強大,朝廷在遼東戰場上屢屢敗北。如果能與蒙古大汗結盟,或許就能翻盤,平息女真的威脅。
但是現在,時過境遷,大明的子民已見證數次挫敗女真的輝煌戰績,讓女真領袖飲恨而歸。
持續下去,隻需數載,帝國的王師必將徹底掃平女真,收複遼東領土,何須與曾經背叛過大明的蒙古蠻族聯手?
況且,草原上的蒙古蠻族向來狡猾如狐,誰又能洞察這位大汗的真實意圖呢?
因此,這份來自宣府的八百裏加急密報在京都並未激起太大波瀾。隻有紫禁城中的皇帝,在得知此事後,下令內閣大臣和六部九卿次日進宮麵見。
...
...
廣闊的乾清宮暖閣內,滿眼朱紅官袍,眾臣三兩成群,竊竊私語,或默默審視著手中的奏章。
因皇帝此刻仍在慈寧宮向皇太後請安,暖閣中的氣氛還算和睦,少了些許預期的緊張。但兵部尚書王在晉眉頭緊鎖,凝視著眼前的魔法地圖,身後站立著兩位部屬侍郎和英國公張維賢。
\"王尚書,以宣大當前的軍力,就算那蒙古大汗率軍侵犯,也應該能將其擋在邊關之外吧...\"
短暫的沉默後,年逾花甲卻依然神采奕奕的英國公張維賢開口,微微顫抖的手指在地圖上輕觸,眼中流露出一絲困惑。
自從隆慶和平條約簽訂後,作為“帝國之門”的大同鎮與宣府鎮便漸漸放鬆戒備,少有戰事發生。
即便日前楊肇基總督才迴京述職,並受到了皇帝的嘉獎,但林丹巴圖爾畢竟是蒙古大汗,他領導的察哈爾部是南漠草原最強勁的部落,遠非當年的土默特部可比。
若這蒙古大汗趁建州女真進犯之際落井下石,局麵恐怕會變得難以預測了...
\"大公爵,\"聽到聲音,戰爭之書的守護者王在晉輕輕側過身,為張維賢解析迷霧中的局勢:\"憑借楊將軍的防禦布局,就算那位蒙古可汗能夠穿透護境之牆,侵入我們的邊境,但大同與宣府這兩座要塞城市應該能夠安然無恙。\"
\"再也不會重現嘉靖時代的悲劇了。\"
在嘉靖第二十九年,幾乎統一了南部草原的土默特部落領袖俺答汗,為了迫使帝國開啟\"貿易之門\",他帶領十萬鐵騎輕易攻克了防禦空虛的宣府城,直逼帝都腳下。
這是自\"土木堡之戰\"後的百年來,蒙古鐵騎第二次將陰影籠罩在京師之外,給整個王國的人民和士氣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打擊。
因此,王在晉第一時間向憂心忡忡的英國公作出了承諾。
\"嗯,這樣就好。\"
果然,隨著戰爭之書守護者的解釋結束,英國公張維賢的麵色明顯緩和了許多,原本急促的唿吸也逐漸平息下來。
然而,王在晉接下來的話語,再次讓英國公的心懸了起來。
\"林丹巴圖爾畢竟是蒙古可汗,理論上能號召整個草原。我擔憂的是,他會聯合其他蒙古部落,一同侵犯我們的邊疆。\"
唿。
或許是情緒太過激動,一向沉著冷靜的王在晉也不禁低吼一聲,頓時,原本有些嘈雜的暖閣內鴉雀無聲。
竊竊私語的內閣首席顧問李國普等人也為之一愣,目不轉睛地盯著神色變幻莫測的戰爭之書守護者。
根據朝廷近年來的情報,隨著建州女真在遼東立足,原本與林丹汗貌合神離的蒙古部落越來越疏遠,轉而靠近女真人。
特別是科爾沁部,更是與女真人頻繁聯姻,軍事行動上唯女真人馬首是瞻,在\"寧遠之戰\"和\"錦州之戰\"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蒙古部落還能響應林丹汗的召喚,共同攻打他們的大明帝國嗎?
\"大公爵,我們賭不起啊。\"
短暫的歎息後,戰爭之書守護者像泄了氣的皮球,手指著地圖上被紅筆標記的奴兒幹都司,無力地說道。
自古以來,狹長的\"遼西走廊\"就是中原王國抵禦東北遊牧民族的最後一道屏障。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也曾在這遼西走廊前束手無策,被迫翻越險峻的\"燕山山脈\"進入中原。
換句話說,建州女真要想突襲大明,隻能避開堅固的遼西走廊,借道蒙古,翻越燕山山脈。
而這條行軍路線,無形中會帶來諸多未知的風險。
當然,萬一蒙古可汗林丹巴圖爾真的有意與他們大明結盟,那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隻要他們在薊鎮擋住女真的侵襲,蒙古可汗林丹巴圖爾就能趁勢領軍突襲遼東,徹底掃清女真的老巢...
\"陛下駕到!\"
不知何時,一陣尖銳的宣告在乾清宮的溫暖殿外悠然響起,喚醒了殿內沉思的朝廷官員們,他們連忙起身,整理衣冠。
\"參見陛下。\"
清風拂過,大明天子朱由檢在司禮監執筆者的陪同下步入暖殿,隨之而來的是整齊的山唿萬歲聲。
\"免禮,各位起身。\"事態緊迫,朱由檢省去了常規的繁瑣禮儀,直接喚起眾人。
\"王兵部,\"等到大臣們依次落座,坐在案後的天子目光轉向兵部尚書,急切問道:\"兵部有何見解?\"
兵部不僅負責調度兵馬,還在\"軍國大計\"中擔當智囊角色,其發言權重甚至超越了內閣的三位閣臣。
\"啟稟陛下,\"兵部尚書麵對天子銳利的目光,麵色嚴峻地起身,拱手迴應:\"憑借宣大目前的軍力,即便蒙古大汗發動侵襲,也可保城池不失。\"
\"隻是微臣擔憂,若蒙古各部聯手來襲……\"
稍作猶豫,眼眶泛紅的兵部尚書還是說出心中的憂慮。自從前日午時宣大總兵的急報送達京城,他已遍覽了朝廷近年來所有關於蒙古的文書。
經過一天一夜的梳理,他對草原上蒙古部落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了初步理解。然而,隨著了解的深入,王在晉內心的憂慮卻有增無減。
自從太祖在南京建立大明,迫使北元皇室北遁,原本散亂的蒙古部落更加四分五裂,分化成眾多小部落。隨著勢力衰減,北元皇室逃至草原,主動放棄了\"帝號\",自稱大汗。
過去兩百多年裏,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相互爭鬥,但作為\"黃金家族\"後裔的蒙古大汗仍保持著超然的地位。
因此,王在晉無法確信,這位蒙古大汗是否真心要與大明\"修好\"。或是他已經得知建州女真即將向大金發動戰爭,打算\"趁火打劫\"?
\"林丹汗究竟意欲何為?!\"
聞言,書桌後的年輕天子微微點頭,臉上掩蓋不住一絲神秘的微笑,隻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追問。
曆史上,盡管林丹汗因魔族建奴的崛起被迫逃至神秘的青魘草原,最終客死異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無能之輩。
相反,直到林丹汗病逝,他的長子獻上象征皇權的翡翠王印,並向魔族俯首稱臣後,皇太極才正式更改國號,加冕為王。
可以說,隻要林丹汗尚存世間,他在蒙古人的心中就擁有無可匹敵的威望。
這股影響力足以左右緊張的遼東戰局。
“稟陛下,”內閣首輔李國譜搶在兵部尚書前起身答道,“察哈爾部請求在宣武關和天霜鎮重啟貿易,並恢複天啟年代的年度賞賜。”
萬曆末年,當魔族先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王朝自封汗王,久居深宮的萬曆皇帝迅速應對,不僅抽調邊疆精銳前往遼鎮,更對蒙古部落開出年度“賞賜”。
凡協助朝廷對抗魔族建奴的蒙古部落,每年都能從宮廷領取一筆銀兩,尤其是由“蒙古大汗”領導的察哈爾部,所獲賞賜最為豐厚。
然而,林丹汗在“廣寧之戰”中按兵不動,坐視廣寧城淪陷,憤怒的天啟皇帝便中斷了對察哈爾部的年度賞賜,並封閉了所有貿易市場。
之後數年,察哈爾部及內喀爾喀部也派遣使者向明廷請求恢複年度賞賜,卻始終未獲天啟皇帝許可。
“告訴楊肇基,年度賞賜可以恢複。”
“但貿易之事,還需慎重考慮。”
“至少要等朕結束這場戰役再說。”
沒過多久,書桌後的朱由檢做出了決定,他冷峻的聲音在溫暖的大殿中迴蕩,改變了室內的氛圍,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
坦白說,所謂的“年度賞賜”一年不過數千兩白銀,最多也不過兩萬兩,對朝廷而言並無壓力,京城中的豪紳富商,乃至朝野官員,都掏得出這筆錢。
但這“年度賞賜”的性質頗為特殊,自設立之初便爭議不斷,更有心懷鬼胎者將它與宋朝的“歲貢”相提並論。
然而,鑒於天子過去一年的舉措和日益增強的威嚴,大殿中的臣子一時竟無言以對,不敢對恢複“年度賞賜”提出異議。
“秦督軍,”不待大殿眾人有何反應,書桌後的天子直接將視線投向角落裏的京畿督軍,秦良玉。
“臣在。”聽到唿喚,一直沉默的秦良玉在眾目睽睽之下緩步走向大殿中央,向書桌後的天子行禮,身上鎧甲的叮當聲令人精神一振......
由於明白自身身負異能,秦良玉自接手\"聖衛軍統帥\"之職以來,始終身披鎧甲,劍不離身,臉上罕見笑容,以免被麾下的勇士們低估。
\"傳令,朕決定明日親臨聖衛軍觀演武。”
在場眾人皆料不到,禦座後的王座者避開了當前最棘手的\"年度嘉賞\"話題,仿佛心血來潮,宣布明日要視察聖衛軍演武。
\"遵命。\"雖然對王座者的決定感到疑惑,但聖衛軍統帥秦良玉毫不遲疑地躬身應允。所謂\"聖衛軍\",乃是王座者的直屬精銳,始終遵循王的意誌,令行禁止。
...
因今日的關鍵議題已在王座者的果斷決斷下圓滿解決,紫宸殿內的大臣們並未久留,皆在首席宰相的引領下逐一退去。
王座者也依照慣例,親自送至乾清宮門外,由禮部侍郎持筆記錄,護送群臣離開皇宮。
宣武門外,各位大臣的仆役早在此恭候,見主人離宮,急忙上前駕馭馬車,準備伺候主子上車。
身為百官之首,首席宰相李國普自然有權率先乘車,但在眾人目光中,他即將登車之際,心頭微動,無意識地望向已遠去的聖衛軍統帥秦良玉的方向。
聖衛軍營地遠在京都之外,出入不易,故每次秦良玉入宮朝見,皆騎馬往返,今日亦然,留給李國普的隻有那一道馳騁的背影,以及他身邊同樣策馬疾馳的數十名親衛。
\"聖衛軍...\"
他恍惚間輕語,隨即不由自主地看向兵部尚書王在晉的位置,兩人仿佛心意相通,目光交錯。
\"果然...\"輕輕一笑,李國普掀開車簾,踏入車內。
看來,王座者並非表麵那般寧靜,也準備動用他的“殺手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