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圖窮匕首現〔下〕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來守! 作者:惠子52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查!
”
不知過了多久,年輕的天子聲音微顫,宛如雷霆在群臣耳邊轟鳴。
來了!...
在彼此的凝視中,眾多文官的眼底閃爍著難以掩蓋的喜悅,他們看向阮大铖的目光充滿了諷刺的笑意。王座之上的天子已經觸怒了他們這些“文官”,此刻正是力量薄弱之際,怎會愚蠢到再得罪那些曆史悠久的皇族親王?
若無意外,天子下一句便會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將事情交給宗人府“審慎”處理吧?
“大理寺何在!”
沒有讓殿內的文臣武將等待太久,僅僅片刻的震驚後,天子憤怒的吼聲再次迴蕩,許多諫官嘴角的笑容瞬間凝固,他們難以置信地望向上方的天子。盡管距離遙遠,看不清天子的神情,但從他顫抖的聲音中,不難推測他的臉色一定十分駭人。
怎麽迴事?那個一貫“護短”的天子並未如預期般庇護親王,反而下令大理寺?那尚未消散的怒火顯得格外刺眼。
“微臣在此!”
經過旁人的提醒,大理寺少丞才反應過來,連忙跪地,慌張地朝天子行禮。自從大理寺卿曹於汴與“東林”結盟後“退休”歸鄉,他的位置便一直空缺。雖然有諫官上奏天子,請求召開“廷議”,重新任命一位“大理寺卿”,但這些奏章如同石沉大海,未曾得到迴應,被天子留在宮中未做決定。
因此,如今大理寺的最高行政長官便是眼前這位正四品的“大理寺丞”。
“朕給你十日時間,查明事情的真相。”
“無論牽涉到何人,一查到底!”
天子餘怒未消的聲音接著響起,其中夾雜的隱約殺意讓大殿的氣溫仿佛都降低了。
“微臣遵命。”
聽見命令,身著緋色官服的大理寺丞朝天子鞠躬應答,但離他最近的幾位官員注意到這位年逾六旬,在宦海浮沉多年的“同僚”身軀在微微顫抖,不知是激動還是恐懼所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理寺少丞踉蹌返迴隊列後,很快又有兩位身穿青色官袍的諫官並肩走出,異口同聲地向天子稟報:
“啟稟陛下,臣發現山東兗州泰興王欺男霸女,視人命如草芥!”
盡管這兩名諫官的指責依舊針對大明的皇族親王,但殿中的官員並無太大反應,反而有種深深的失望。畢竟比起“弑兄殺侄”,這類“欺男霸女”的事情實在微不足道。然而,緊接著,這兩名諫官的下一句話,讓所有人怔在原地,額頭悄然滲出了細汗……
據情報所揭示,泰興王朱壽鏞於兗州領地廣納奇能異士,更涉嫌私下結交被封印的白蓮聖族遺脈。
當地民眾中有不少人宣稱,曾目睹白蓮教前任領袖之子王好賢頻繁出入泰興王府,受到朱壽鏞的尊崇款待。
一片驚詫的低鳴在殿堂內迴蕩,仿佛寒風穿越時間的縫隙。
自古以來,觸及“顛覆天命”之名的事,皆為皇家禁區,尤其是大明帝國,對此更為忌憚。
任何人隻要被卷入“顛覆天命”的陰影中,其後果皆不堪設想,更何況牽涉到的是王室親藩。
\"此事恐將掀起軒然大波,恐難善了。\"諸多朝臣在心中暗自揣測。
涉及顛覆天命,皇極殿內無人敢輕言,他們來不及深究細節。那些一直留在京都的官員,無法確知遠在山東兗州的泰興王如何與白蓮餘孽有所勾結,隻能瞪大眼睛凝視著站在天子身旁的司禮監掌筆。
這位司禮監掌筆號稱“內廷宰相”,掌握著神秘的“天機府”與“玄衣衛”,耳目遍布整個王國。
\"陛下,微臣昨日正午才得此情報,事關重大,不敢妄動。\"
\"詳盡情況,尚需深入調查。\"
司禮監掌筆似乎洞察了眾人的心思,他向寶座上的天子深深鞠躬,迴應那充滿疑惑的目光。
\"查!\"
同樣的話語,但天子此刻的語氣更加堅決,聲線中透露出的嚴厲讓在場無人不凜然,因為曆代天子對宗室親王的動向都異常敏感。
這樣的反應並不出人意料。
\"稟陛下!\"
還沒等群臣從泰興王涉叛的震驚中恢複,通政司卿身穿深紅官袍,上前一步,洪亮宣告:
\"廣西巡撫近日呈奏,提及廣西靖江王位更迭疑雲重重,特請求陛下下令徹查!\"
通政司的聲音雖帶沙啞,卻在殿堂中激起更深的波瀾,即便是反應最慢的官員也瞬間警覺,不安地注視著高坐上方的天子。
如此多的\"王室秘聞\"同時曝光,若說天子毫不知情,沒人會相信。
然而,天子此舉背後究竟有何意圖?難道他還嫌自己樹敵不夠多?
\"稟陛下,\"
人群中,禮部侍郎徐光啟挺身而出,目光堅定地說:
\"我大明皇朝綿延兩百載,宗室違規之舉已非罕見。
\"微臣冒死進言,懇請陛下一並審視,授權三法司及相關部門徹查違法宗室。\"
轟!
如果說泰興王的叛逆之事猶如巨石擲入幽深的海洋,那麽徐光啟的提議則如同掀起狂暴海嘯。
自太祖立國以來,便製定了《皇明祖訓》......
在遙遠的時空中,一陣蘊含深切憂慮的聲音刺破了紫宸殿內如冰霜般的寂靜,將官員們的思緒從幻境中拽迴。
\"泰興王在兗州之地肆意妄為,沉迷於無盡的欲望,然而同屬魯藩的宗族成員卻在他的府邸中遭受家丁無情的棒打折磨...\"
\"懇請陛下摒棄私人情感,允許三法司與地方官府徹查違法宗親。\"
追尋聲源,隻見老邁的吏部尚書周嘉謨已跪在冰冷的石磚上,頭顱低垂於地。
這一戲劇性的場景讓朝臣們手忙腳亂,坐在寶座上的天子猛然起身,驚愕地喊道:
\"天官...\"
作為曆經五朝的元老,周嘉謨自隆慶年間便踏入仕途,如今已是八秩高齡。
他的話語分量,比通政司卿和徐光啟合起來還要沉重數倍。
如眾人所料,怒氣未消的天子愣在原地,麵色變幻莫測,仿佛陷入進退維穀的困境,無所適從。
唿。
目睹此景,許多官員輕輕歎息,看向周嘉謨的目光充滿了敬意。
無愧於在\"黑暗統治\"最嚴重的時期依然堅守自身的\"國家支柱\",竟敢於公開挑戰天子,這份膽識與操守令人肅然起敬。
\"微臣讚同!\"
在一片嘩然聲中,內閣首輔李國普和次輔劉鴻訓一同站出來,\"帝師\"孫承宗雖稍顯遲疑,但聲音更顯洪亮,目光堅定無比。
咕嚕。
見到這些朱袍重臣出麵,紫宸殿內響起一片咽唾沫的聲音,然而眾人並未放鬆警惕,反而越發緊張,同時也帶著一絲期待。
自新年伊始,宗族的\"醜行\"在京師中流傳甚廣,如今這一切終於要畫上句號了嗎?
剛才禮部侍郎徐光啟已清晰指出,山東兗州的泰興王涉嫌叛逆,私下裏尊奉\"白蓮邪教\"為貴賓。
毫無疑問,這樣的僭越行為觸及了大明天子的底線,泰興王最好的結局也隻可能是囚禁於鳳陽的高牆之內,孤獨至終。
但顯然,吏部尚書周嘉謨及剛才表態的幾位閣臣並不打算輕易放過此事。
他們明顯意圖直指整個宗族。
盡管大明的文官向來與宗藩王室不和,甚至可以說是敵對,但這種\"斬草除根\"的手段仍然讓人背脊發涼。
\"啟奏陛下...\"
...
當全體生靈皆屏息凝氣,期待天空之座上的王儲作出終極裁決之際,剛迴歸執政廳的政務司司丞忽然挺身而出,迎著四周同僚各異的目光,抱拳稟告道:
\"昨夜,洛陽的福王遞來密信,揭露山東兗州的泰興王秘密串聯各地貴族,意圖顛覆天序,特此稟告陛下知曉。
\"
嗯?
此言一出,皇穹殿內,無論是武勳還是文臣,皆震驚地注視著殿中鎮定自若的政務司司丞,內心波濤洶湧。
作為最“低調”的九司之一,政務司司丞曆來由“公正者”擔任,確保帝國的信息流通不偏不倚。
即使是在“萬古不朽”魏忠賢的權勢籠罩之時,也未曾染指政務司司丞之職,不曾擅自安置親信。
然而,此刻殿中這位以“清廉”聞名的政務司司丞已暗暗傾向王儲,這般時機把握得微妙至極。
\"調查!
\"
\"傳令河道總督張九德,徹底查明兗州泰興王,將隱藏背後的勢力挖出來!
\"
此番,高處的王儲毫不猶豫,堅定的指令迴蕩在殿堂之中。
\"明日召開樞議,商討宗族事宜!
\"
或許是怒火燃燒理智,平日冷靜的王儲竟難得失態,留下冷硬的話語後,便徑直走向後殿,瞬間消失在眾人視野裏。
始終侍立左右的太監聽政筆貼士亦連忙跟隨,心中卻泛起一絲漣漪。
洛陽的福王睿智非凡,或許有高人輔佐,這份奏折遞交得恰到好處,徹底坐實了泰興王的“叛逆”之罪,同時也讓王儲順理成章地將追查重任委派給駐守濟寧府的河道總督。
無論從何種角度審視,身為疆域重臣的張九德無疑是此案最佳審查者。
見此情景,殿中群臣急忙鞠躬恭送,但臉上神色各異,有的幸災樂禍,有的憂慮重重,有的悵然若失,後悔自己沉迷觀劇,忘了準備應對王儲可能的“獨斷專行”。
隻有少數機敏的文官神色晦暗,深邃的目光閃爍著精光,急促的唿吸泄露了他們的緊張,他們剛才聽得真切。
麵對宗族藩王涉入“叛逆”之事,年輕的王儲既未動用親近的錦衣衛或東廠,也沒要求三法司介入,甚至沒提及理論上掌管宗族事務的宗正府。
反而將如此重任交付給剛上任不久的河道總督,並誓言要揭示其背後的黑手?
那泰興王朱壽鏞,別說在兗州,就是在整個山東,他也是屈居其兄魯王朱壽鋐之下,萬人之上。
況且至今,朱壽鋐膝下尚無子嗣,他離世後,魯王之位多半會落入泰興王手中... ...
”
不知過了多久,年輕的天子聲音微顫,宛如雷霆在群臣耳邊轟鳴。
來了!...
在彼此的凝視中,眾多文官的眼底閃爍著難以掩蓋的喜悅,他們看向阮大铖的目光充滿了諷刺的笑意。王座之上的天子已經觸怒了他們這些“文官”,此刻正是力量薄弱之際,怎會愚蠢到再得罪那些曆史悠久的皇族親王?
若無意外,天子下一句便會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將事情交給宗人府“審慎”處理吧?
“大理寺何在!”
沒有讓殿內的文臣武將等待太久,僅僅片刻的震驚後,天子憤怒的吼聲再次迴蕩,許多諫官嘴角的笑容瞬間凝固,他們難以置信地望向上方的天子。盡管距離遙遠,看不清天子的神情,但從他顫抖的聲音中,不難推測他的臉色一定十分駭人。
怎麽迴事?那個一貫“護短”的天子並未如預期般庇護親王,反而下令大理寺?那尚未消散的怒火顯得格外刺眼。
“微臣在此!”
經過旁人的提醒,大理寺少丞才反應過來,連忙跪地,慌張地朝天子行禮。自從大理寺卿曹於汴與“東林”結盟後“退休”歸鄉,他的位置便一直空缺。雖然有諫官上奏天子,請求召開“廷議”,重新任命一位“大理寺卿”,但這些奏章如同石沉大海,未曾得到迴應,被天子留在宮中未做決定。
因此,如今大理寺的最高行政長官便是眼前這位正四品的“大理寺丞”。
“朕給你十日時間,查明事情的真相。”
“無論牽涉到何人,一查到底!”
天子餘怒未消的聲音接著響起,其中夾雜的隱約殺意讓大殿的氣溫仿佛都降低了。
“微臣遵命。”
聽見命令,身著緋色官服的大理寺丞朝天子鞠躬應答,但離他最近的幾位官員注意到這位年逾六旬,在宦海浮沉多年的“同僚”身軀在微微顫抖,不知是激動還是恐懼所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理寺少丞踉蹌返迴隊列後,很快又有兩位身穿青色官袍的諫官並肩走出,異口同聲地向天子稟報:
“啟稟陛下,臣發現山東兗州泰興王欺男霸女,視人命如草芥!”
盡管這兩名諫官的指責依舊針對大明的皇族親王,但殿中的官員並無太大反應,反而有種深深的失望。畢竟比起“弑兄殺侄”,這類“欺男霸女”的事情實在微不足道。然而,緊接著,這兩名諫官的下一句話,讓所有人怔在原地,額頭悄然滲出了細汗……
據情報所揭示,泰興王朱壽鏞於兗州領地廣納奇能異士,更涉嫌私下結交被封印的白蓮聖族遺脈。
當地民眾中有不少人宣稱,曾目睹白蓮教前任領袖之子王好賢頻繁出入泰興王府,受到朱壽鏞的尊崇款待。
一片驚詫的低鳴在殿堂內迴蕩,仿佛寒風穿越時間的縫隙。
自古以來,觸及“顛覆天命”之名的事,皆為皇家禁區,尤其是大明帝國,對此更為忌憚。
任何人隻要被卷入“顛覆天命”的陰影中,其後果皆不堪設想,更何況牽涉到的是王室親藩。
\"此事恐將掀起軒然大波,恐難善了。\"諸多朝臣在心中暗自揣測。
涉及顛覆天命,皇極殿內無人敢輕言,他們來不及深究細節。那些一直留在京都的官員,無法確知遠在山東兗州的泰興王如何與白蓮餘孽有所勾結,隻能瞪大眼睛凝視著站在天子身旁的司禮監掌筆。
這位司禮監掌筆號稱“內廷宰相”,掌握著神秘的“天機府”與“玄衣衛”,耳目遍布整個王國。
\"陛下,微臣昨日正午才得此情報,事關重大,不敢妄動。\"
\"詳盡情況,尚需深入調查。\"
司禮監掌筆似乎洞察了眾人的心思,他向寶座上的天子深深鞠躬,迴應那充滿疑惑的目光。
\"查!\"
同樣的話語,但天子此刻的語氣更加堅決,聲線中透露出的嚴厲讓在場無人不凜然,因為曆代天子對宗室親王的動向都異常敏感。
這樣的反應並不出人意料。
\"稟陛下!\"
還沒等群臣從泰興王涉叛的震驚中恢複,通政司卿身穿深紅官袍,上前一步,洪亮宣告:
\"廣西巡撫近日呈奏,提及廣西靖江王位更迭疑雲重重,特請求陛下下令徹查!\"
通政司的聲音雖帶沙啞,卻在殿堂中激起更深的波瀾,即便是反應最慢的官員也瞬間警覺,不安地注視著高坐上方的天子。
如此多的\"王室秘聞\"同時曝光,若說天子毫不知情,沒人會相信。
然而,天子此舉背後究竟有何意圖?難道他還嫌自己樹敵不夠多?
\"稟陛下,\"
人群中,禮部侍郎徐光啟挺身而出,目光堅定地說:
\"我大明皇朝綿延兩百載,宗室違規之舉已非罕見。
\"微臣冒死進言,懇請陛下一並審視,授權三法司及相關部門徹查違法宗室。\"
轟!
如果說泰興王的叛逆之事猶如巨石擲入幽深的海洋,那麽徐光啟的提議則如同掀起狂暴海嘯。
自太祖立國以來,便製定了《皇明祖訓》......
在遙遠的時空中,一陣蘊含深切憂慮的聲音刺破了紫宸殿內如冰霜般的寂靜,將官員們的思緒從幻境中拽迴。
\"泰興王在兗州之地肆意妄為,沉迷於無盡的欲望,然而同屬魯藩的宗族成員卻在他的府邸中遭受家丁無情的棒打折磨...\"
\"懇請陛下摒棄私人情感,允許三法司與地方官府徹查違法宗親。\"
追尋聲源,隻見老邁的吏部尚書周嘉謨已跪在冰冷的石磚上,頭顱低垂於地。
這一戲劇性的場景讓朝臣們手忙腳亂,坐在寶座上的天子猛然起身,驚愕地喊道:
\"天官...\"
作為曆經五朝的元老,周嘉謨自隆慶年間便踏入仕途,如今已是八秩高齡。
他的話語分量,比通政司卿和徐光啟合起來還要沉重數倍。
如眾人所料,怒氣未消的天子愣在原地,麵色變幻莫測,仿佛陷入進退維穀的困境,無所適從。
唿。
目睹此景,許多官員輕輕歎息,看向周嘉謨的目光充滿了敬意。
無愧於在\"黑暗統治\"最嚴重的時期依然堅守自身的\"國家支柱\",竟敢於公開挑戰天子,這份膽識與操守令人肅然起敬。
\"微臣讚同!\"
在一片嘩然聲中,內閣首輔李國普和次輔劉鴻訓一同站出來,\"帝師\"孫承宗雖稍顯遲疑,但聲音更顯洪亮,目光堅定無比。
咕嚕。
見到這些朱袍重臣出麵,紫宸殿內響起一片咽唾沫的聲音,然而眾人並未放鬆警惕,反而越發緊張,同時也帶著一絲期待。
自新年伊始,宗族的\"醜行\"在京師中流傳甚廣,如今這一切終於要畫上句號了嗎?
剛才禮部侍郎徐光啟已清晰指出,山東兗州的泰興王涉嫌叛逆,私下裏尊奉\"白蓮邪教\"為貴賓。
毫無疑問,這樣的僭越行為觸及了大明天子的底線,泰興王最好的結局也隻可能是囚禁於鳳陽的高牆之內,孤獨至終。
但顯然,吏部尚書周嘉謨及剛才表態的幾位閣臣並不打算輕易放過此事。
他們明顯意圖直指整個宗族。
盡管大明的文官向來與宗藩王室不和,甚至可以說是敵對,但這種\"斬草除根\"的手段仍然讓人背脊發涼。
\"啟奏陛下...\"
...
當全體生靈皆屏息凝氣,期待天空之座上的王儲作出終極裁決之際,剛迴歸執政廳的政務司司丞忽然挺身而出,迎著四周同僚各異的目光,抱拳稟告道:
\"昨夜,洛陽的福王遞來密信,揭露山東兗州的泰興王秘密串聯各地貴族,意圖顛覆天序,特此稟告陛下知曉。
\"
嗯?
此言一出,皇穹殿內,無論是武勳還是文臣,皆震驚地注視著殿中鎮定自若的政務司司丞,內心波濤洶湧。
作為最“低調”的九司之一,政務司司丞曆來由“公正者”擔任,確保帝國的信息流通不偏不倚。
即使是在“萬古不朽”魏忠賢的權勢籠罩之時,也未曾染指政務司司丞之職,不曾擅自安置親信。
然而,此刻殿中這位以“清廉”聞名的政務司司丞已暗暗傾向王儲,這般時機把握得微妙至極。
\"調查!
\"
\"傳令河道總督張九德,徹底查明兗州泰興王,將隱藏背後的勢力挖出來!
\"
此番,高處的王儲毫不猶豫,堅定的指令迴蕩在殿堂之中。
\"明日召開樞議,商討宗族事宜!
\"
或許是怒火燃燒理智,平日冷靜的王儲竟難得失態,留下冷硬的話語後,便徑直走向後殿,瞬間消失在眾人視野裏。
始終侍立左右的太監聽政筆貼士亦連忙跟隨,心中卻泛起一絲漣漪。
洛陽的福王睿智非凡,或許有高人輔佐,這份奏折遞交得恰到好處,徹底坐實了泰興王的“叛逆”之罪,同時也讓王儲順理成章地將追查重任委派給駐守濟寧府的河道總督。
無論從何種角度審視,身為疆域重臣的張九德無疑是此案最佳審查者。
見此情景,殿中群臣急忙鞠躬恭送,但臉上神色各異,有的幸災樂禍,有的憂慮重重,有的悵然若失,後悔自己沉迷觀劇,忘了準備應對王儲可能的“獨斷專行”。
隻有少數機敏的文官神色晦暗,深邃的目光閃爍著精光,急促的唿吸泄露了他們的緊張,他們剛才聽得真切。
麵對宗族藩王涉入“叛逆”之事,年輕的王儲既未動用親近的錦衣衛或東廠,也沒要求三法司介入,甚至沒提及理論上掌管宗族事務的宗正府。
反而將如此重任交付給剛上任不久的河道總督,並誓言要揭示其背後的黑手?
那泰興王朱壽鏞,別說在兗州,就是在整個山東,他也是屈居其兄魯王朱壽鋐之下,萬人之上。
況且至今,朱壽鋐膝下尚無子嗣,他離世後,魯王之位多半會落入泰興王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