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紛至遝來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來守! 作者:惠子52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正值正月,京城周邊卻稀罕地下起了蒙蒙細雨,給這片天地增添了幾分寒氣。
盡管寒氣襲人,但封藩於河南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卻是“興致勃勃”,連日上書天子,請求優待他的生母,態度一次比一次懇切,言辭一次比一次真誠,最終甚至驚動了名義上管理宗族,年邁體衰的“宗人令”。
或許是福王“金錢開道”,原本對此事保持沉默的朝廷監察官員也開始行動起來。
盡管他們沒有直接批評福王的\"逾矩\"行為,反而強調\"大明以孝為先\",對福王的孝心表示讚賞。
雖然沒有明確表達立場,但他們的態度顯而易見,連一些禮部官員也親自參與其中。
朝廷內外,暗潮洶湧。在紫禁城內,更是風起雲湧。
鄭貴妃,曾多年獨占後宮恩寵,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女人,即使曆經泰昌、天啟兩朝,她的地位依然穩固。
盡管與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大案\"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鄭貴妃仍然安然地生活在後宮之中。
當外麵的輿論達到高潮時,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婦在幾個老太監的陪伴下,親自來到乾清宮拜見皇帝。
這位隻在登基大殿上匆匆一見的神宗寵妃,一見到朱由檢就自稱有罪,解釋朱常洵並無顛覆祖製之意,讓天子為難,隻是被小人迷惑,她已經派人去責備朱常洵了。
經過幾天的拉鋸,也許是輿論壓力所致,也許是被福王的孝心打動,紫禁城內的天子終於在正月的最後一日召集六部九卿及內閣大臣討論鄭貴妃出宮的事宜,並在次日頒布旨意,允許福王朱常洵進京朝見,接鄭貴妃出宮安享晚年。
...
在乾清宮溫暖的書房中,穿著常服的朱由檢坐在案幾後,麵帶笑意地翻閱奏折,心情愉快。
籌劃已久的\"策略\"取得了初步勝利,也為朱由檢應對未來的\"混亂\"增添了信心。
大明多年積弊,許多初創時期的製度早已名存實亡,朱由檢若想重振皇權,必然觸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權衡利弊,麵對內憂外患的大明,朱由檢暫時將目標鎖定在那些富可敵國的\"親人\"身上。
\"陛下,遼東巡撫畢自肅上奏。\"
見朱由檢心情好,剛踏入書房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連忙從懷裏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遞給天子。
因為天子特別吩咐,凡是來自遼東和西南的奏折必須第一時間呈上,所以通政司直接送到他手中。
\"嗯,拿上來吧。\"
聽說是遼東的奏折,朱由檢收起了嘴角的微笑,隨手接過王承恩手中的奏折。
信的內容簡短,除了報告已將軍餉全部發放給遼東士兵外,還警告京師,懷疑明年開春後,建州女真可能有所行動。
他的理由是,最近寧遠城外和錦州城外的蒙古流浪者以及衣衫破爛的漢人百姓突然增多。
過了許久,崇禎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臉色顯得格外嚴肅。即便他深知這場戰役無法逃避,內心深處仍感忐忑不安。畢竟,遼東的滿洲鐵騎遠非他近來對付的那些貴族和皇族所能比擬,那些“野豬皮”勢力已經壯大。
更令崇禎感到苦澀的是,他意識到自己除了靜靜等待滿洲人的進犯,竟無計可施。整個明朝,從邊疆軍鎮到地方衛所,問題叢生,士兵戰鬥力有限。唯有遼東的兵馬麵對滿洲人時,或許還能拚得一線生機。
坐鎮京城外的白杆軍雖是四川精銳,且有對抗遼東的經驗,但崇禎根基尚淺,仍需依賴他們鎮守京都,威懾宵小之輩。至於京師的三大營,神樞營和五軍營仍在重建,作用有限,神機營更是名存實亡,亟待整頓。
種種困境,讓崇禎悲哀地認識到,開春後的戰鬥,他恐怕無法提供任何實質幫助,隻能寄希望於遼東自己了。
\"通知袁卿,看看皮島的毛文龍會有何對策。\"
短暫的沉默後,崇禎無奈地歎了口氣,將奏折放在一旁,靠在龍椅上,疲憊地對身邊的司禮監太監說。
前不久,毛文龍向朝廷請求百萬軍餉,被崇禎拒絕。經過兵部和戶部協商,最終批準了三十六萬兩,雖遠未滿足百萬需求,但也比去年增加了兩成多。
如今寒冬刺骨,惡劣天氣導致道路不通,對滿洲騎兵極為不利,短期內他們應該不會輕舉妄動,還有一段緩衝時間。
若毛文龍治下的東江軍依舊“忠誠”,必然能有效牽製滿洲人的注意力,減輕畢自肅正麵戰場的壓力。隻是那個野心勃勃的毛文龍,是否會服從命令?
想到這裏,崇禎的目光變得冰冷,修長的手指無規律地敲打著桌麵。
\"奴婢這就去安排。\"
事關遼東戰事,司禮監太監不敢怠慢,吩咐過隨侍宦官後,便急忙向外走去。等到王承恩走遠,崇禎的心情平複不少,拿起已涼的參茶,望向窗外的寒風。
不用多久,天氣就會轉暖,遼東的建州女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那隻潛伏的野獸已經亮出了爪牙。
\"毛文龍,千萬不能讓朕失望……\"
崇禎望著遼東的方向,低沉地自語,仿佛能穿透千裏,洞察那位“海外天子”的心思。
盡管寒氣襲人,但封藩於河南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卻是“興致勃勃”,連日上書天子,請求優待他的生母,態度一次比一次懇切,言辭一次比一次真誠,最終甚至驚動了名義上管理宗族,年邁體衰的“宗人令”。
或許是福王“金錢開道”,原本對此事保持沉默的朝廷監察官員也開始行動起來。
盡管他們沒有直接批評福王的\"逾矩\"行為,反而強調\"大明以孝為先\",對福王的孝心表示讚賞。
雖然沒有明確表達立場,但他們的態度顯而易見,連一些禮部官員也親自參與其中。
朝廷內外,暗潮洶湧。在紫禁城內,更是風起雲湧。
鄭貴妃,曾多年獨占後宮恩寵,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女人,即使曆經泰昌、天啟兩朝,她的地位依然穩固。
盡管與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大案\"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鄭貴妃仍然安然地生活在後宮之中。
當外麵的輿論達到高潮時,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婦在幾個老太監的陪伴下,親自來到乾清宮拜見皇帝。
這位隻在登基大殿上匆匆一見的神宗寵妃,一見到朱由檢就自稱有罪,解釋朱常洵並無顛覆祖製之意,讓天子為難,隻是被小人迷惑,她已經派人去責備朱常洵了。
經過幾天的拉鋸,也許是輿論壓力所致,也許是被福王的孝心打動,紫禁城內的天子終於在正月的最後一日召集六部九卿及內閣大臣討論鄭貴妃出宮的事宜,並在次日頒布旨意,允許福王朱常洵進京朝見,接鄭貴妃出宮安享晚年。
...
在乾清宮溫暖的書房中,穿著常服的朱由檢坐在案幾後,麵帶笑意地翻閱奏折,心情愉快。
籌劃已久的\"策略\"取得了初步勝利,也為朱由檢應對未來的\"混亂\"增添了信心。
大明多年積弊,許多初創時期的製度早已名存實亡,朱由檢若想重振皇權,必然觸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權衡利弊,麵對內憂外患的大明,朱由檢暫時將目標鎖定在那些富可敵國的\"親人\"身上。
\"陛下,遼東巡撫畢自肅上奏。\"
見朱由檢心情好,剛踏入書房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連忙從懷裏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遞給天子。
因為天子特別吩咐,凡是來自遼東和西南的奏折必須第一時間呈上,所以通政司直接送到他手中。
\"嗯,拿上來吧。\"
聽說是遼東的奏折,朱由檢收起了嘴角的微笑,隨手接過王承恩手中的奏折。
信的內容簡短,除了報告已將軍餉全部發放給遼東士兵外,還警告京師,懷疑明年開春後,建州女真可能有所行動。
他的理由是,最近寧遠城外和錦州城外的蒙古流浪者以及衣衫破爛的漢人百姓突然增多。
過了許久,崇禎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臉色顯得格外嚴肅。即便他深知這場戰役無法逃避,內心深處仍感忐忑不安。畢竟,遼東的滿洲鐵騎遠非他近來對付的那些貴族和皇族所能比擬,那些“野豬皮”勢力已經壯大。
更令崇禎感到苦澀的是,他意識到自己除了靜靜等待滿洲人的進犯,竟無計可施。整個明朝,從邊疆軍鎮到地方衛所,問題叢生,士兵戰鬥力有限。唯有遼東的兵馬麵對滿洲人時,或許還能拚得一線生機。
坐鎮京城外的白杆軍雖是四川精銳,且有對抗遼東的經驗,但崇禎根基尚淺,仍需依賴他們鎮守京都,威懾宵小之輩。至於京師的三大營,神樞營和五軍營仍在重建,作用有限,神機營更是名存實亡,亟待整頓。
種種困境,讓崇禎悲哀地認識到,開春後的戰鬥,他恐怕無法提供任何實質幫助,隻能寄希望於遼東自己了。
\"通知袁卿,看看皮島的毛文龍會有何對策。\"
短暫的沉默後,崇禎無奈地歎了口氣,將奏折放在一旁,靠在龍椅上,疲憊地對身邊的司禮監太監說。
前不久,毛文龍向朝廷請求百萬軍餉,被崇禎拒絕。經過兵部和戶部協商,最終批準了三十六萬兩,雖遠未滿足百萬需求,但也比去年增加了兩成多。
如今寒冬刺骨,惡劣天氣導致道路不通,對滿洲騎兵極為不利,短期內他們應該不會輕舉妄動,還有一段緩衝時間。
若毛文龍治下的東江軍依舊“忠誠”,必然能有效牽製滿洲人的注意力,減輕畢自肅正麵戰場的壓力。隻是那個野心勃勃的毛文龍,是否會服從命令?
想到這裏,崇禎的目光變得冰冷,修長的手指無規律地敲打著桌麵。
\"奴婢這就去安排。\"
事關遼東戰事,司禮監太監不敢怠慢,吩咐過隨侍宦官後,便急忙向外走去。等到王承恩走遠,崇禎的心情平複不少,拿起已涼的參茶,望向窗外的寒風。
不用多久,天氣就會轉暖,遼東的建州女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那隻潛伏的野獸已經亮出了爪牙。
\"毛文龍,千萬不能讓朕失望……\"
崇禎望著遼東的方向,低沉地自語,仿佛能穿透千裏,洞察那位“海外天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