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大家齊齊迴頭,轉身望向一矮個子青年。
戶部主事張充苦笑,之前跟著楊慎他們胡鬧,好不容易被放迴去,今天剛好想來翰林院挑幾本雜書看,他因為講學官的身份可以自由在此出入,結果沒成想被冼如星逮住了。
想到自己之前也算欠其人情,隻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冼真人有事單獨找我便好,何必走這老遠。」
冼如星不置可否,視線掃過其手中的《論語集注》,張充表示著是要拿給自己兒子開蒙用的。
「哦,張主事才高八鬥,貧道敢問《論語》中提到『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何解?」
張充怔了怔,下意識答道:「此為聖人教導子貢莫要去議論旁人是非。」
「那『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又何解?」
「是聖人說大家聚在一起,講不出什麽有道理的話,隻懂得賣弄些小聰明……」張充話未說完,便反應過來對方是在嘲諷翰林院這幫人,於是連忙閉嘴,尷尬地站在那裏。
不僅僅是他,翰林院其餘官員也都明白冼如星今日來到底是為了什麽,不由麵露心虛之色。
此時後方突然有人大著膽子開口道:「我們說的是事實,你欺君媚上,引得陛下不學好!」
冼如星轉頭,望向說話之人,沉默著大步流星向其走去。
那人眼看她越來越近,頓時手足無措起來,嘴裏念著不要過來,身體縮成一團看上去好不可憐。
「你來說說,我怎麽欺君了,你親眼看見了?」
「我……你……」男子結結巴巴,之後不知想到什麽,臉漲得通紅。
冼如星冷笑:「虧你們還是讀書人,滿腦子都是些汙穢之事,甚至還敢編排到陛下頭上,今日我可以既往不咎,再有下次,那幹脆讓廠衛來與你們說道說道!」言罷,轉身離去。
滿屋的大男人一句話不敢多說,直到其身影消失不見方才鬆了口氣。
在翰林院發了一通飆的冼如星走在內城主幹道上,心中有些疑惑。
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翰林院這幫人在背後說小話不奇怪,可什麽童男童女怎麽也不像他們的風格,今日一番試探下來,也沒見他們提起怪力亂神之類的,所以那些難不成是老百姓自己發揮創造的?
不管怎樣,現在事情還不到無法挽迴的地步。
冼如星想了又想,最後決定通過自己來挽迴名聲。
在明代,若論最容易揚名,成本最小的,毫無疑問是與文化沾邊。明朝結社之風盛行,文人們無論是出書還是寫詩,隻要質量過硬,都很容易闖出一番名堂。
不過冼如星雖然為了融入這個時代,曾經在王府抽出時間看了不少四書五經,但也僅限於了解,若真讓她長篇大論跟人辯駁,那她肯定說不過這時代的人。
如此一來,從出版業入手到是個比較好的方向。
不過嘛,要是直接辦報紙時機未免還不太成熟。之前說過,哪怕是京城,能讀書寫字的人也不算多,跟別提辦報紙之後還要排版,選擇刊登內容,計劃發行時間……最主要的是,明朝雖然不至於像清朝一樣大型文字獄,但因言獲罪的也不在少數,倘若審核不到位最後再惹出什麽事兒來,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冼如星當然也可以辦一版純粹的娛樂向報刊,比如每天刊登一些朝中大臣們的八卦,生活小趣聞,再混合上輩子接觸的屎尿屁笑話,保證不愁銷量。可她現在要的是好名聲,搞這些又有什麽用。
秉持著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站起來的原則,冼如星沉思許久,最後決定從幼童身上入手。
不是有人造謠自己吃小孩兒嗎,她偏偏就要成為全京城最受孩子歡迎的人!
冼道長迴到欽安殿,閉關整整月餘,之後拿出了一份完整的計劃書,找朱厚熜蓋完章後飛速趕往司禮監。
明朝一共設立「十二監」管理內廷,其中司禮監為其中之首,一開始其不過是負責筆墨書畫,皇城內一切禮儀等,後來由於皇帝懶政,給了其「批紅」的權利,於是司禮監大太監們身價水漲船高,甚至被人稱作「內廷宰相」。時間久了,大家也就忘記他們原來是幹什麽的了,事實上,如今司禮監依舊掌管著明代中央政府刻書最重要的機構——經廠。
冼如星想要印書,現組人不知要組到猴年馬月,幹脆直接從皇宮裏調。剛好嘉靖也在犯愁宮裏匠人的冗員問題,聽到她要人,二話沒說便批了三十個內侍加一百個匠人。
在司禮監卻混到經廠裏刻字的宦官,想也知道不是什麽機靈會來事兒的,為首的太監名叫鮑三山,大概四十上下,看著冼如星有些緊張道:「真人是要印什麽,咱這兒千字文和四書都有現成的雕版,假如是話本,給了原件兒我們也可以刻。都是十幾年的老匠人了,選用的紙墨都是上品,保證行格疏朗,字大如錢,流到市麵上保您賣到好價錢。」
說完便殷勤地給冼如星展示了下巨大的雕版。
冼如星看了兩眼,發現果然相較於外麵書局裏賣得字更大一些,瞧著不費眼睛,也極為精美。遂有些好奇道:「我記得《夢溪筆談》中有提到過,宋時畢昇歷時八年研究出一種活字印刷術,相較於雕版成本更加低廉,你們怎麽不用那個啊?」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戶部主事張充苦笑,之前跟著楊慎他們胡鬧,好不容易被放迴去,今天剛好想來翰林院挑幾本雜書看,他因為講學官的身份可以自由在此出入,結果沒成想被冼如星逮住了。
想到自己之前也算欠其人情,隻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冼真人有事單獨找我便好,何必走這老遠。」
冼如星不置可否,視線掃過其手中的《論語集注》,張充表示著是要拿給自己兒子開蒙用的。
「哦,張主事才高八鬥,貧道敢問《論語》中提到『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何解?」
張充怔了怔,下意識答道:「此為聖人教導子貢莫要去議論旁人是非。」
「那『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又何解?」
「是聖人說大家聚在一起,講不出什麽有道理的話,隻懂得賣弄些小聰明……」張充話未說完,便反應過來對方是在嘲諷翰林院這幫人,於是連忙閉嘴,尷尬地站在那裏。
不僅僅是他,翰林院其餘官員也都明白冼如星今日來到底是為了什麽,不由麵露心虛之色。
此時後方突然有人大著膽子開口道:「我們說的是事實,你欺君媚上,引得陛下不學好!」
冼如星轉頭,望向說話之人,沉默著大步流星向其走去。
那人眼看她越來越近,頓時手足無措起來,嘴裏念著不要過來,身體縮成一團看上去好不可憐。
「你來說說,我怎麽欺君了,你親眼看見了?」
「我……你……」男子結結巴巴,之後不知想到什麽,臉漲得通紅。
冼如星冷笑:「虧你們還是讀書人,滿腦子都是些汙穢之事,甚至還敢編排到陛下頭上,今日我可以既往不咎,再有下次,那幹脆讓廠衛來與你們說道說道!」言罷,轉身離去。
滿屋的大男人一句話不敢多說,直到其身影消失不見方才鬆了口氣。
在翰林院發了一通飆的冼如星走在內城主幹道上,心中有些疑惑。
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翰林院這幫人在背後說小話不奇怪,可什麽童男童女怎麽也不像他們的風格,今日一番試探下來,也沒見他們提起怪力亂神之類的,所以那些難不成是老百姓自己發揮創造的?
不管怎樣,現在事情還不到無法挽迴的地步。
冼如星想了又想,最後決定通過自己來挽迴名聲。
在明代,若論最容易揚名,成本最小的,毫無疑問是與文化沾邊。明朝結社之風盛行,文人們無論是出書還是寫詩,隻要質量過硬,都很容易闖出一番名堂。
不過冼如星雖然為了融入這個時代,曾經在王府抽出時間看了不少四書五經,但也僅限於了解,若真讓她長篇大論跟人辯駁,那她肯定說不過這時代的人。
如此一來,從出版業入手到是個比較好的方向。
不過嘛,要是直接辦報紙時機未免還不太成熟。之前說過,哪怕是京城,能讀書寫字的人也不算多,跟別提辦報紙之後還要排版,選擇刊登內容,計劃發行時間……最主要的是,明朝雖然不至於像清朝一樣大型文字獄,但因言獲罪的也不在少數,倘若審核不到位最後再惹出什麽事兒來,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冼如星當然也可以辦一版純粹的娛樂向報刊,比如每天刊登一些朝中大臣們的八卦,生活小趣聞,再混合上輩子接觸的屎尿屁笑話,保證不愁銷量。可她現在要的是好名聲,搞這些又有什麽用。
秉持著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站起來的原則,冼如星沉思許久,最後決定從幼童身上入手。
不是有人造謠自己吃小孩兒嗎,她偏偏就要成為全京城最受孩子歡迎的人!
冼道長迴到欽安殿,閉關整整月餘,之後拿出了一份完整的計劃書,找朱厚熜蓋完章後飛速趕往司禮監。
明朝一共設立「十二監」管理內廷,其中司禮監為其中之首,一開始其不過是負責筆墨書畫,皇城內一切禮儀等,後來由於皇帝懶政,給了其「批紅」的權利,於是司禮監大太監們身價水漲船高,甚至被人稱作「內廷宰相」。時間久了,大家也就忘記他們原來是幹什麽的了,事實上,如今司禮監依舊掌管著明代中央政府刻書最重要的機構——經廠。
冼如星想要印書,現組人不知要組到猴年馬月,幹脆直接從皇宮裏調。剛好嘉靖也在犯愁宮裏匠人的冗員問題,聽到她要人,二話沒說便批了三十個內侍加一百個匠人。
在司禮監卻混到經廠裏刻字的宦官,想也知道不是什麽機靈會來事兒的,為首的太監名叫鮑三山,大概四十上下,看著冼如星有些緊張道:「真人是要印什麽,咱這兒千字文和四書都有現成的雕版,假如是話本,給了原件兒我們也可以刻。都是十幾年的老匠人了,選用的紙墨都是上品,保證行格疏朗,字大如錢,流到市麵上保您賣到好價錢。」
說完便殷勤地給冼如星展示了下巨大的雕版。
冼如星看了兩眼,發現果然相較於外麵書局裏賣得字更大一些,瞧著不費眼睛,也極為精美。遂有些好奇道:「我記得《夢溪筆談》中有提到過,宋時畢昇歷時八年研究出一種活字印刷術,相較於雕版成本更加低廉,你們怎麽不用那個啊?」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