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為什麽要立皇太孫?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六年成書的《皇明祖訓·職製》規定:
“凡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
也就是說,隻要朱雄英到了十歲,便會被冊封為皇太孫。
這事放在以往曆朝曆代,多少有些不合禮法——
皇太子本就是儲君了,又冒出個“皇太孫”來算怎麽個事?
太孫小的時候還好說,但要是長大了,有了別樣心思,朝中豈不是不得安寧嗎?
用現代人的視角看,這不是第一順位、第二順位嗎?
不能這麽簡單類比,因為這要繼承的,是很特殊的皇位。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儲君有了兩個,哪怕是父子,也可能會打架的。
不過,“皇太孫”這稱唿雖不常見,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
在漢人王朝很少見,倒是少數民族例子多些。比如金朝金熙宗完顏亶,元朝元成宗鐵穆耳,都曾經是皇太孫。
至於李隆基得武則天喜歡,朱瞻基得朱棣喜歡,等等,但沒有直接冊封。
而這些被明確冊立的皇太孫,共同的情況是——他的父親,也就是太子,都早早沒了……
太子沒了,但又需要一個皇位繼承人,皇帝不願意選其他兒子,所以仍然選了太子的後代。
但誰敢跟老朱這麽說啊?
老朱是誰?他才不管這些規矩不規矩的!
他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皇明祖訓》初版頒布時,朱雄英還未出生呢。
朱元璋就是要明晃晃地昭告天下:皇嫡長子這一脈,就是有特權!
甚至,早說得極其直白。
《皇明祖訓·法律》:“凡皇太子薨,並同母弟、或庶母弟,止許奉禮祭祀,不許窺伺大位。朝廷但有嫡長皇孫,當承正統。”
嫡長子的嫡長子,也早早的擁有特權,這就是為了強化嫡長權力,壓製藩王和宗室。
老朱真是個可怕的人。
當他寫下“皇太子薨”的時候,心裏想的肯定不是朱標,而是後代可能有這種情況。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他真是極度理性,心如鐵石。
……
於是,朱雄英的生日臨近,朱元璋早早就把這事兒記在心上。
九月底,他便下令,禮部開始籌備皇太孫的冊封典禮。
這麽大的事,自然要嚴格遵循禮儀、儀軌,還得挑個最近兩年最好的黃道吉日。
欽天監負責定下吉日吉時——明年的三月十六,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向榮之時。
禮部負責擬定儀式流程。
工部監督打造禮服、器具。
戶部則先批預算、撥錢糧,待典禮結束後,再對賬核銷。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隻待來年。
日子一天天過去,洪武十六年的秋,大體還算平穩。
隻是天氣漸涼,寒意一日重過一日。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陸知白正坐在戶部值房裏看書,手上拿著一個翻白眼、畫風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鹹魚玩偶,把它兩個魚鰭捏來捏去。
一個小書吏匆匆進來,遞上一份文書,低聲道:
“侍郎,近期戶部事務進展已整理完畢。尚書大人請您去禦前匯報,他正在核對賬目呢……”
陸知白接過文書看了看,確認無誤後,便起身整理衣冠,悠悠麵聖刷臉去。
今日倒是巧了,太子朱標也在禦前,似乎剛來不久。
陸知白便笑著向他們爺倆行禮。
朱元璋見他進來,看了一眼,隨手抽出一本奏疏,與朱標說:“曹國公病了?什麽時候的事兒?”
朱標眉頭微皺,語氣中帶著關切:
“兒臣也是昨天才得到消息,聽屬官提了一嘴……
或許是舊疾複發。曹國公早年征戰,負傷不少,終究是留下了隱患……”
陸知白一聽,睜大眼睛,耳朵也豎了起來,問道:“病得嚴重嗎?”
朱標說:“似乎不輕。還不曉得情況如何呢。”
朱元璋神色微沉,點了點頭,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在權衡該派誰去探望。
原本他打算派朱標,但陸知白碰巧來了。
陸知白垂眼思索,心中暗歎,李文忠終究還是病了。
關鍵是史料記載模糊,連他得的是什麽病都不明確。這咋整?
有些野史說得有鼻子有眼,稱李文忠之死是朱元璋的暗示。證據是先派了淮安侯華中給他看病,後來連著禦醫都被滅口了……
陸知白覺得這些野史,扯淡,近乎無稽之談,但凡事謹慎些,總沒錯的。
於是他略作試探,主動請纓:
“父皇,既然曹國公生病,兒臣願帶禦醫前去探望,為其診治。”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挑:“你倒是積極。平時也沒見你對旁人這麽上心。戶部值房坐不住你吧?”
陸知白笑了笑:“旁的人也沒生病啊~曹國公是兒臣的表哥,雖說他不認,但那也是表哥……”
他說著,眉心皺了起來,神情中透出一絲焦慮。
朱元璋見狀,心中一動,暗想:難道保兒此病非同小可?
朱元璋思量片刻,感慨道:“真是光陰似箭呐,就連保兒,也年近半百了……”
李文忠虛歲已經四十五了。
朱元璋終究是慎重起來,因為開國以來,已經有好些個武將,四五十歲就忽然去了。
於是朱元璋便點頭允了:“太子事務繁忙,就由你帶上四名禦醫,去探望一番。”
陸知白拱手稱是,不多時便迴到戶部,又遣人給李景隆遞個消息。
沒多久,四名禦醫前來與他會合。
一行人匆匆趕往曹國公府。
到了府上,隻見下人們個個神色凝重,麵有憂色。
陸知白叫住管家,低聲問道:
“國公爺病多久了?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李景隆還在棲霞擔任護衛隊長,他若是知道,陸知白肯定也能知道。
管家麵露難色,壓低聲音道:
“老爺病了有些日子了,每到秋冬就會如此,說是不礙事的,就連世子也沒告訴。
小的也找了郎中醫治,藥吃了些,卻也不見好……”
陸知白皺了皺眉,徑直往臥室行去。
還未進門,便聽見一陣低沉壓抑的咳嗽聲。
他輕輕推開門,一股苦澀的藥味撲麵而來。
“凡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
也就是說,隻要朱雄英到了十歲,便會被冊封為皇太孫。
這事放在以往曆朝曆代,多少有些不合禮法——
皇太子本就是儲君了,又冒出個“皇太孫”來算怎麽個事?
太孫小的時候還好說,但要是長大了,有了別樣心思,朝中豈不是不得安寧嗎?
用現代人的視角看,這不是第一順位、第二順位嗎?
不能這麽簡單類比,因為這要繼承的,是很特殊的皇位。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儲君有了兩個,哪怕是父子,也可能會打架的。
不過,“皇太孫”這稱唿雖不常見,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
在漢人王朝很少見,倒是少數民族例子多些。比如金朝金熙宗完顏亶,元朝元成宗鐵穆耳,都曾經是皇太孫。
至於李隆基得武則天喜歡,朱瞻基得朱棣喜歡,等等,但沒有直接冊封。
而這些被明確冊立的皇太孫,共同的情況是——他的父親,也就是太子,都早早沒了……
太子沒了,但又需要一個皇位繼承人,皇帝不願意選其他兒子,所以仍然選了太子的後代。
但誰敢跟老朱這麽說啊?
老朱是誰?他才不管這些規矩不規矩的!
他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皇明祖訓》初版頒布時,朱雄英還未出生呢。
朱元璋就是要明晃晃地昭告天下:皇嫡長子這一脈,就是有特權!
甚至,早說得極其直白。
《皇明祖訓·法律》:“凡皇太子薨,並同母弟、或庶母弟,止許奉禮祭祀,不許窺伺大位。朝廷但有嫡長皇孫,當承正統。”
嫡長子的嫡長子,也早早的擁有特權,這就是為了強化嫡長權力,壓製藩王和宗室。
老朱真是個可怕的人。
當他寫下“皇太子薨”的時候,心裏想的肯定不是朱標,而是後代可能有這種情況。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他真是極度理性,心如鐵石。
……
於是,朱雄英的生日臨近,朱元璋早早就把這事兒記在心上。
九月底,他便下令,禮部開始籌備皇太孫的冊封典禮。
這麽大的事,自然要嚴格遵循禮儀、儀軌,還得挑個最近兩年最好的黃道吉日。
欽天監負責定下吉日吉時——明年的三月十六,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向榮之時。
禮部負責擬定儀式流程。
工部監督打造禮服、器具。
戶部則先批預算、撥錢糧,待典禮結束後,再對賬核銷。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隻待來年。
日子一天天過去,洪武十六年的秋,大體還算平穩。
隻是天氣漸涼,寒意一日重過一日。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陸知白正坐在戶部值房裏看書,手上拿著一個翻白眼、畫風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鹹魚玩偶,把它兩個魚鰭捏來捏去。
一個小書吏匆匆進來,遞上一份文書,低聲道:
“侍郎,近期戶部事務進展已整理完畢。尚書大人請您去禦前匯報,他正在核對賬目呢……”
陸知白接過文書看了看,確認無誤後,便起身整理衣冠,悠悠麵聖刷臉去。
今日倒是巧了,太子朱標也在禦前,似乎剛來不久。
陸知白便笑著向他們爺倆行禮。
朱元璋見他進來,看了一眼,隨手抽出一本奏疏,與朱標說:“曹國公病了?什麽時候的事兒?”
朱標眉頭微皺,語氣中帶著關切:
“兒臣也是昨天才得到消息,聽屬官提了一嘴……
或許是舊疾複發。曹國公早年征戰,負傷不少,終究是留下了隱患……”
陸知白一聽,睜大眼睛,耳朵也豎了起來,問道:“病得嚴重嗎?”
朱標說:“似乎不輕。還不曉得情況如何呢。”
朱元璋神色微沉,點了點頭,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在權衡該派誰去探望。
原本他打算派朱標,但陸知白碰巧來了。
陸知白垂眼思索,心中暗歎,李文忠終究還是病了。
關鍵是史料記載模糊,連他得的是什麽病都不明確。這咋整?
有些野史說得有鼻子有眼,稱李文忠之死是朱元璋的暗示。證據是先派了淮安侯華中給他看病,後來連著禦醫都被滅口了……
陸知白覺得這些野史,扯淡,近乎無稽之談,但凡事謹慎些,總沒錯的。
於是他略作試探,主動請纓:
“父皇,既然曹國公生病,兒臣願帶禦醫前去探望,為其診治。”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挑:“你倒是積極。平時也沒見你對旁人這麽上心。戶部值房坐不住你吧?”
陸知白笑了笑:“旁的人也沒生病啊~曹國公是兒臣的表哥,雖說他不認,但那也是表哥……”
他說著,眉心皺了起來,神情中透出一絲焦慮。
朱元璋見狀,心中一動,暗想:難道保兒此病非同小可?
朱元璋思量片刻,感慨道:“真是光陰似箭呐,就連保兒,也年近半百了……”
李文忠虛歲已經四十五了。
朱元璋終究是慎重起來,因為開國以來,已經有好些個武將,四五十歲就忽然去了。
於是朱元璋便點頭允了:“太子事務繁忙,就由你帶上四名禦醫,去探望一番。”
陸知白拱手稱是,不多時便迴到戶部,又遣人給李景隆遞個消息。
沒多久,四名禦醫前來與他會合。
一行人匆匆趕往曹國公府。
到了府上,隻見下人們個個神色凝重,麵有憂色。
陸知白叫住管家,低聲問道:
“國公爺病多久了?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李景隆還在棲霞擔任護衛隊長,他若是知道,陸知白肯定也能知道。
管家麵露難色,壓低聲音道:
“老爺病了有些日子了,每到秋冬就會如此,說是不礙事的,就連世子也沒告訴。
小的也找了郎中醫治,藥吃了些,卻也不見好……”
陸知白皺了皺眉,徑直往臥室行去。
還未進門,便聽見一陣低沉壓抑的咳嗽聲。
他輕輕推開門,一股苦澀的藥味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