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教培行業做大做強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哪怕是租,都絕對會有二道販子出現。
他做科研,本意並非為了賺大錢,而是文明的進步。
陸知白又將目光轉向學生們,問道:
“假設棲霞擁有大量的拖拉機,會帶來哪些後續變化?”
這個問題不算難,許多學生紛紛踴躍迴答。
與拖拉機直接相關的,自然是土地、農民與牲口。
耕地效率將大幅提高,糧食得以早早播種。
農民也能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閑暇。
有時耕地需持續半月有餘,有了機器,這段時間他們便可空閑下來,甚至能前往鎮上打零工,補貼家用。
至於耕牛,其主要用途便是拉車與耕田。
往昔,無力用牛的窮人隻能自行緩慢挖地,或是用人拉犁。
若拖拉機普及,耕牛價格想必會有所下跌。
無力購置機器的窮人,倒是有希望用上耕牛了。
陳佑高聲說道:“但外地還沒有拖拉機,牛還是很貴,我們可養牛銷往外地~”
陸知白微笑著肯定:“大家所言極是。
那麽,倘若整個大明都普及此類機器,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農民閑暇後可去打零工,可真有足夠的崗位容納他們嗎?”
眾人聽聞,漸漸陷入沉默,興奮之色逐漸褪去。
陸知白的這一問,將他們拉迴了現實。
現實是,大明諸多地方依舊貧困,農民生活依舊困苦,即便想外出做工,機會也寥寥無幾。
陸知白望著他們,輕歎一聲:
“有時,科學研究並非是最難的。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將科技推廣後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就如改良後的紡紗機與織布機,效率固然大幅提升,卻也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
小農社會男耕女織的傳統模式,或將因此瓦解。
以往,許多農婦在家紡布,以此換錢補貼家用。
畢竟農作物一年收成有限,且受天氣影響。
土布雖質量欠佳、價格低廉,但卻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
若織布機廣泛推廣,大量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業布,土布便無人問津。
普通農民家庭恐連買鹽的錢都難以湊齊。
這便如同後世常提及的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技術含量提高,所需的低端勞動力便會減少,導致一些人失業……
總之,工業技術與政策的出現,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麵的,不可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往往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發展,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裏,有人吃到了紅利,有的人成為了代價。
所以。
現在想要增加大明的許多傳統行業的科技含量,配套的應對措施上,要把一部分農民先改造成技術人員。
手段就是職業技術培訓。
陸知白笑著朝地主和富商招了招手。
這群人正愁眉苦臉的竊竊私語著。
明知道這拖拉機是一個金疙瘩,又不賣給他們。
與他們毫無關係,這著實讓他們心中發癢,很是難受。
而且,就算他們想供應原材料都不行,因為陸知白自己有礦,有的是鋼鐵和煤炭。
至於做機器的維修、養護,他們也不會啊……
有幾個機靈的地主與富商,趕緊蹲在了陸知白旁邊,問道:“不知侯爺有什麽吩咐?”
陸知白笑道:
“大家不要沮喪,午後咱們去喝茶,談些事情。”
到了午後。
陸知白與這些人商談。
雖說拖拉機的生意他們無法插手,但是,他們可以賺人的錢啊~
也就是技術培訓。
古代的“牙行”,就是中介,協助買賣雙方成交。
其中一項重要業務,是人口相關的交易。
想要奴仆、管家、長隨,甚至是妾,都可以讓人牙子聯係。
這些地主和富商,聞言也是大喜。
雖說他們大多都沒有接觸過牙行的買賣,卻知道,跟著陸知白混,準沒錯。
專門介紹人學技術,這可不多見~
陸知白敲了敲桌子,說:
“咱們要做這事兒,就做到最好,鏈條完整,正正規規,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棲霞本來是有職業學校的,也有女校,但容量終究是有限,根本供應不了以後周邊的需要……”
幾名富商連忙陪笑道:
“侯爺說的對,侯爺這是給咱們麵子,咱當然會好好的辦事,絕不給侯爺惹丁點麻煩……”
陸知白便說:
“那具體事宜,你們自己商量吧。資質齊全了,就去衙門審批。”
以後,這些人就進軍職教行業了。
負責跟各個作坊對接,並找學生進行職業培訓。
要跟作坊保證招到工,跟學生保證能有活幹。
……
晚上,陸知白迴到在棲霞的別院。
看到朱長樂在欣賞桌上的一幅畫。
眼前這幅畫,描繪的正是陸知白天在田野裏開著拖拉機馳騁的場景。
畫中的他,衣帶隨風飄動,盡顯意氣風發之態。
隻不過,那古香古色的繪畫技法,搭配上略顯科幻的拖拉機裝備,總歸透著一絲違和感……
簡直像是ai生成才有的腦洞大開。
陸知白見狀,不禁笑出聲來。
他仔細端詳畫作,覺得畫風似乎有些變化,便問道:
“鄧姑姑的畫風,好像與往常不同了?”
朱長樂笑意盈盈地說道:
“因為……這是我畫的。”
陸知白頓時瞪大雙眼,滿臉震驚:
“你畫的?你還會畫畫?”
朱長樂掩嘴輕笑,黑眸明亮:
“原本是不太會的,後來見你似乎對這類事挺重視,便偷偷學了……
就想給你一個驚喜。怎麽樣?”
陸知白笑著誇讚:
“是我在倭國的時候吧?挺好的。娘子實在是多才多藝。
以你的記憶天賦,搭配上繪畫才能,倒也相得益彰。
隻是,別太費神,免得傷了腦筋。”
皇宮裏。
當天下午,朱元璋也收到了相關消息。
還看到了錦衣衛勾勒出來的現場圖,圖名同樣為《駙馬春耕圖》。
朱元璋凝視著這幅圖,腦海中想象著當時的場景,越想越覺得有趣,忍不住大笑,簡直停不下來。
他做科研,本意並非為了賺大錢,而是文明的進步。
陸知白又將目光轉向學生們,問道:
“假設棲霞擁有大量的拖拉機,會帶來哪些後續變化?”
這個問題不算難,許多學生紛紛踴躍迴答。
與拖拉機直接相關的,自然是土地、農民與牲口。
耕地效率將大幅提高,糧食得以早早播種。
農民也能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閑暇。
有時耕地需持續半月有餘,有了機器,這段時間他們便可空閑下來,甚至能前往鎮上打零工,補貼家用。
至於耕牛,其主要用途便是拉車與耕田。
往昔,無力用牛的窮人隻能自行緩慢挖地,或是用人拉犁。
若拖拉機普及,耕牛價格想必會有所下跌。
無力購置機器的窮人,倒是有希望用上耕牛了。
陳佑高聲說道:“但外地還沒有拖拉機,牛還是很貴,我們可養牛銷往外地~”
陸知白微笑著肯定:“大家所言極是。
那麽,倘若整個大明都普及此類機器,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農民閑暇後可去打零工,可真有足夠的崗位容納他們嗎?”
眾人聽聞,漸漸陷入沉默,興奮之色逐漸褪去。
陸知白的這一問,將他們拉迴了現實。
現實是,大明諸多地方依舊貧困,農民生活依舊困苦,即便想外出做工,機會也寥寥無幾。
陸知白望著他們,輕歎一聲:
“有時,科學研究並非是最難的。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將科技推廣後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就如改良後的紡紗機與織布機,效率固然大幅提升,卻也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
小農社會男耕女織的傳統模式,或將因此瓦解。
以往,許多農婦在家紡布,以此換錢補貼家用。
畢竟農作物一年收成有限,且受天氣影響。
土布雖質量欠佳、價格低廉,但卻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
若織布機廣泛推廣,大量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業布,土布便無人問津。
普通農民家庭恐連買鹽的錢都難以湊齊。
這便如同後世常提及的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技術含量提高,所需的低端勞動力便會減少,導致一些人失業……
總之,工業技術與政策的出現,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麵的,不可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往往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發展,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裏,有人吃到了紅利,有的人成為了代價。
所以。
現在想要增加大明的許多傳統行業的科技含量,配套的應對措施上,要把一部分農民先改造成技術人員。
手段就是職業技術培訓。
陸知白笑著朝地主和富商招了招手。
這群人正愁眉苦臉的竊竊私語著。
明知道這拖拉機是一個金疙瘩,又不賣給他們。
與他們毫無關係,這著實讓他們心中發癢,很是難受。
而且,就算他們想供應原材料都不行,因為陸知白自己有礦,有的是鋼鐵和煤炭。
至於做機器的維修、養護,他們也不會啊……
有幾個機靈的地主與富商,趕緊蹲在了陸知白旁邊,問道:“不知侯爺有什麽吩咐?”
陸知白笑道:
“大家不要沮喪,午後咱們去喝茶,談些事情。”
到了午後。
陸知白與這些人商談。
雖說拖拉機的生意他們無法插手,但是,他們可以賺人的錢啊~
也就是技術培訓。
古代的“牙行”,就是中介,協助買賣雙方成交。
其中一項重要業務,是人口相關的交易。
想要奴仆、管家、長隨,甚至是妾,都可以讓人牙子聯係。
這些地主和富商,聞言也是大喜。
雖說他們大多都沒有接觸過牙行的買賣,卻知道,跟著陸知白混,準沒錯。
專門介紹人學技術,這可不多見~
陸知白敲了敲桌子,說:
“咱們要做這事兒,就做到最好,鏈條完整,正正規規,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棲霞本來是有職業學校的,也有女校,但容量終究是有限,根本供應不了以後周邊的需要……”
幾名富商連忙陪笑道:
“侯爺說的對,侯爺這是給咱們麵子,咱當然會好好的辦事,絕不給侯爺惹丁點麻煩……”
陸知白便說:
“那具體事宜,你們自己商量吧。資質齊全了,就去衙門審批。”
以後,這些人就進軍職教行業了。
負責跟各個作坊對接,並找學生進行職業培訓。
要跟作坊保證招到工,跟學生保證能有活幹。
……
晚上,陸知白迴到在棲霞的別院。
看到朱長樂在欣賞桌上的一幅畫。
眼前這幅畫,描繪的正是陸知白天在田野裏開著拖拉機馳騁的場景。
畫中的他,衣帶隨風飄動,盡顯意氣風發之態。
隻不過,那古香古色的繪畫技法,搭配上略顯科幻的拖拉機裝備,總歸透著一絲違和感……
簡直像是ai生成才有的腦洞大開。
陸知白見狀,不禁笑出聲來。
他仔細端詳畫作,覺得畫風似乎有些變化,便問道:
“鄧姑姑的畫風,好像與往常不同了?”
朱長樂笑意盈盈地說道:
“因為……這是我畫的。”
陸知白頓時瞪大雙眼,滿臉震驚:
“你畫的?你還會畫畫?”
朱長樂掩嘴輕笑,黑眸明亮:
“原本是不太會的,後來見你似乎對這類事挺重視,便偷偷學了……
就想給你一個驚喜。怎麽樣?”
陸知白笑著誇讚:
“是我在倭國的時候吧?挺好的。娘子實在是多才多藝。
以你的記憶天賦,搭配上繪畫才能,倒也相得益彰。
隻是,別太費神,免得傷了腦筋。”
皇宮裏。
當天下午,朱元璋也收到了相關消息。
還看到了錦衣衛勾勒出來的現場圖,圖名同樣為《駙馬春耕圖》。
朱元璋凝視著這幅圖,腦海中想象著當時的場景,越想越覺得有趣,忍不住大笑,簡直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