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父皇,我也是永遠向著你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朝初年,各地自用的稅收,往往是五分之一,有些偏遠地方甚至達到四分之一以上。
供地方官府行政開支,維持治安、教育等公共服務。
財政活動的環節越多,損耗就越多。
所以老朱總覺得官員俸祿也不低啊,就是曉得他們有合理甚至合法的灰色收入。
雖然不是所有官都能有,但有一部分人是有的。
朱元璋聽了群臣的發言,點了點頭,卻並不表態,擺手,示意他們接著說。
眾臣麵麵相覷,有許多人望向八風不動的陸知白。
他們的目光中,情緒極為複雜。
有的人佩服他,年紀輕輕,就能有這般政績,確實是罕見的人才。
也有人含著警惕與戒備,覺得此子有些說不出的可怕。
還有人,則是皺著眉頭……
靜默了一陣子。
一名禦史出列進諫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廣智侯在棲霞的權力,不合禮法!
此前臣聽聞,棲霞民間議論,認為他的封地太小了,若是再大些就好了。
此等言論,實在是不能細思……長此以往,恐生禍患啊!”
這番話一出,許多大臣都震驚了。
他們又低聲細語起來,紛紛點頭。
陸知白仍是神色平靜,隻望著朱元璋。
老朱嗬嗬兩聲,意味深長的笑了,眼睛彎彎的,令人捉摸不透。
朱元璋瞥了陸知白一眼,見他神色從容,便沒有理會,開口道:
“好啦,咱來說說吧,為啥棲霞能有成效,而其他地方,隻求個穩妥不出錯?”
他治天下這麽久,自是對下麵人的心思了如指掌,洞若觀火,笑道:
“錢糧都是次要的!棲霞的錢糧,也是收稅收上來的,可從國庫撥過一文沒有?
即便按例上繳國庫,餘下的也能成就諸多大事。
為什麽其他地方,收不上這般多稅?緣由你們當真不知?!”
朱元璋連聲詰問,仿若雷霆萬鈞,令有些官員仿若霜打的茄子,不敢抬頭。
老朱哼笑一聲,挑眉道:
“依咱看,俗語雲‘因人成事’,做成事的關鍵,終究在人。
棲霞乃封地,自有封地便利。他不懼來年被調任,故而能全力施為。
某些人,卻不想在地方久待,不願意下苦功夫,敷衍了事!
若耗個三年五載幹事,生怕出成果時,已被調離,被繼任者摘了桃子!”
大殿內仿若死寂,鴉雀無聲。
陸知白都微微垂了眼。
這現象確實存在,甚至到後世都不少見。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個領導一個樣……
不過,越是有統一的集體目標和思想、自上而下的領導,越能盡量減輕領導層變動帶來的影響。
朱元璋高高挑著眉,神色又嚴肅起來,說:
“有的地方治理得一塌糊塗,學都學不好!還不是因為私心大於公心,做事沒有盡力做到最好!
隻想著保住自己的官位,混個政績就好,全然不顧當地前途、國家興衰!”
底下許多大臣,臉色已經有些垮了。
陸知白微微抬眸,給朱標使眼色。
朱標終於看到之後,略作思索,拱手道:
“父皇!兒臣以為,我大明,還是有許多能人誌士,為國嘔心瀝血的!
他們也是恪盡職守,隻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棲霞這般耀眼……”
朱元璋點點頭,一擺手說:
“咱當然曉得,天底下有好官、能官。
但咱說的就是那些壞官、庸官,甚至是貪官!”
說著,又歎氣道:
“可惜這份報告,實在太長了,無法發行邸報……
這樣吧,叫禮部印發下去,和那什麽,《參考消息》!
一道的,叫各級地方官吏,好好學著點!”
一些大臣暗暗鬆了口氣,這番罵人,應該是告一段落了。
於是他們拱手高唿道:“陛下聖明!”
朱元璋又哼了一聲,不理他們,看向剛才質疑的禦史,說:
“段辰,你是禦史,剛才說的,是你職責所在。
不過,咱告訴你,是咱讓駙馬在棲霞探索新的治國方略,就像試驗田。
你種過番薯沒有?曉不曉得,最開始是在一塊好田裏試驗的?好田才能長出好苗子,大果子,才能種到其他地方去!”
段辰聽了,隻好點頭道:“臣明白了……”
朱元璋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說:
“駙馬各項大事都有向咱匯報,咱心裏有數。
各位還是好好想想,怎麽學習棲霞的經驗,增加才幹吧!”
聞言,又有些人羞愧得低下了頭。
朱元璋擺手說:“今兒個就議到這裏!”
他向陸知白看了一眼。
退了朝。
陸知白便與朱標同行,去武英殿找老朱。
到的時候。
朱元璋已經端了杯茶在喝著。
見了陸知白,他笑道:
“怎麽,今天這般誇讚你,你還不開心了?”
陸知白原本神色平靜,微帶嚴肅,此時卻多了幾分凝重與傷感。
他神色間難掩落寞,歎了口氣說:
“兒臣也不掩飾了……實在是,方才那禦史所說,真是誅心之言啊!
兒臣不過是想讓一方百姓過上好日子,從未有過半點僭越之心,就像一個種樹老農,隻盼開花結果罷了……”
朱元璋聽得他的比喻,望著他年輕的麵容,不由得哈哈大笑。
而後,拍著他的肩膀說:
“不要往心裏去,禦史嘛,就是幹這個的!咱始終相信你。”
朱標也道:
“駙馬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底下人雖會捕風捉影,但你身正不怕影子斜。”
陸知白點了點頭,卻又歎氣,抬起漆黑的眼睛,望著朱元璋說:
“可是……兒臣想到了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便是因為宋神宗後來搖擺不定……”
“咱們這雖不是變法,卻也會讓許多人不安……”
他頓了頓,又神情哀戚地說:
“父皇若是哪天心血來潮,被那群人說動了……那兒臣……大概,也隻有去死了……”
朱元璋的神色,也前所未有的凝重,握著陸知白的手說:
“在你心裏,咱是三歲孩子不成?國家大事,豈同兒戲?
隻要你保持正道,咱會始終支持你!”
朱標也是表態道:
“駙馬,你一心為君為國為民,品行高尚足稱表率,況且是自家人,父皇又是明君,怎會棄你於不顧呢?”
朱元璋急吼吼的道:
“咱給你什麽待遇,你也曉得吧。倭國那金銀,咱都給你一份了!把你的心放肚裏!”
陸知白便轉憂為喜說:“父皇,我也是永遠向著你的……”
至少現在,他必須得相信朱元璋父子。
比起地主士紳,他們才是同船渡客。
供地方官府行政開支,維持治安、教育等公共服務。
財政活動的環節越多,損耗就越多。
所以老朱總覺得官員俸祿也不低啊,就是曉得他們有合理甚至合法的灰色收入。
雖然不是所有官都能有,但有一部分人是有的。
朱元璋聽了群臣的發言,點了點頭,卻並不表態,擺手,示意他們接著說。
眾臣麵麵相覷,有許多人望向八風不動的陸知白。
他們的目光中,情緒極為複雜。
有的人佩服他,年紀輕輕,就能有這般政績,確實是罕見的人才。
也有人含著警惕與戒備,覺得此子有些說不出的可怕。
還有人,則是皺著眉頭……
靜默了一陣子。
一名禦史出列進諫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廣智侯在棲霞的權力,不合禮法!
此前臣聽聞,棲霞民間議論,認為他的封地太小了,若是再大些就好了。
此等言論,實在是不能細思……長此以往,恐生禍患啊!”
這番話一出,許多大臣都震驚了。
他們又低聲細語起來,紛紛點頭。
陸知白仍是神色平靜,隻望著朱元璋。
老朱嗬嗬兩聲,意味深長的笑了,眼睛彎彎的,令人捉摸不透。
朱元璋瞥了陸知白一眼,見他神色從容,便沒有理會,開口道:
“好啦,咱來說說吧,為啥棲霞能有成效,而其他地方,隻求個穩妥不出錯?”
他治天下這麽久,自是對下麵人的心思了如指掌,洞若觀火,笑道:
“錢糧都是次要的!棲霞的錢糧,也是收稅收上來的,可從國庫撥過一文沒有?
即便按例上繳國庫,餘下的也能成就諸多大事。
為什麽其他地方,收不上這般多稅?緣由你們當真不知?!”
朱元璋連聲詰問,仿若雷霆萬鈞,令有些官員仿若霜打的茄子,不敢抬頭。
老朱哼笑一聲,挑眉道:
“依咱看,俗語雲‘因人成事’,做成事的關鍵,終究在人。
棲霞乃封地,自有封地便利。他不懼來年被調任,故而能全力施為。
某些人,卻不想在地方久待,不願意下苦功夫,敷衍了事!
若耗個三年五載幹事,生怕出成果時,已被調離,被繼任者摘了桃子!”
大殿內仿若死寂,鴉雀無聲。
陸知白都微微垂了眼。
這現象確實存在,甚至到後世都不少見。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個領導一個樣……
不過,越是有統一的集體目標和思想、自上而下的領導,越能盡量減輕領導層變動帶來的影響。
朱元璋高高挑著眉,神色又嚴肅起來,說:
“有的地方治理得一塌糊塗,學都學不好!還不是因為私心大於公心,做事沒有盡力做到最好!
隻想著保住自己的官位,混個政績就好,全然不顧當地前途、國家興衰!”
底下許多大臣,臉色已經有些垮了。
陸知白微微抬眸,給朱標使眼色。
朱標終於看到之後,略作思索,拱手道:
“父皇!兒臣以為,我大明,還是有許多能人誌士,為國嘔心瀝血的!
他們也是恪盡職守,隻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棲霞這般耀眼……”
朱元璋點點頭,一擺手說:
“咱當然曉得,天底下有好官、能官。
但咱說的就是那些壞官、庸官,甚至是貪官!”
說著,又歎氣道:
“可惜這份報告,實在太長了,無法發行邸報……
這樣吧,叫禮部印發下去,和那什麽,《參考消息》!
一道的,叫各級地方官吏,好好學著點!”
一些大臣暗暗鬆了口氣,這番罵人,應該是告一段落了。
於是他們拱手高唿道:“陛下聖明!”
朱元璋又哼了一聲,不理他們,看向剛才質疑的禦史,說:
“段辰,你是禦史,剛才說的,是你職責所在。
不過,咱告訴你,是咱讓駙馬在棲霞探索新的治國方略,就像試驗田。
你種過番薯沒有?曉不曉得,最開始是在一塊好田裏試驗的?好田才能長出好苗子,大果子,才能種到其他地方去!”
段辰聽了,隻好點頭道:“臣明白了……”
朱元璋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說:
“駙馬各項大事都有向咱匯報,咱心裏有數。
各位還是好好想想,怎麽學習棲霞的經驗,增加才幹吧!”
聞言,又有些人羞愧得低下了頭。
朱元璋擺手說:“今兒個就議到這裏!”
他向陸知白看了一眼。
退了朝。
陸知白便與朱標同行,去武英殿找老朱。
到的時候。
朱元璋已經端了杯茶在喝著。
見了陸知白,他笑道:
“怎麽,今天這般誇讚你,你還不開心了?”
陸知白原本神色平靜,微帶嚴肅,此時卻多了幾分凝重與傷感。
他神色間難掩落寞,歎了口氣說:
“兒臣也不掩飾了……實在是,方才那禦史所說,真是誅心之言啊!
兒臣不過是想讓一方百姓過上好日子,從未有過半點僭越之心,就像一個種樹老農,隻盼開花結果罷了……”
朱元璋聽得他的比喻,望著他年輕的麵容,不由得哈哈大笑。
而後,拍著他的肩膀說:
“不要往心裏去,禦史嘛,就是幹這個的!咱始終相信你。”
朱標也道:
“駙馬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底下人雖會捕風捉影,但你身正不怕影子斜。”
陸知白點了點頭,卻又歎氣,抬起漆黑的眼睛,望著朱元璋說:
“可是……兒臣想到了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便是因為宋神宗後來搖擺不定……”
“咱們這雖不是變法,卻也會讓許多人不安……”
他頓了頓,又神情哀戚地說:
“父皇若是哪天心血來潮,被那群人說動了……那兒臣……大概,也隻有去死了……”
朱元璋的神色,也前所未有的凝重,握著陸知白的手說:
“在你心裏,咱是三歲孩子不成?國家大事,豈同兒戲?
隻要你保持正道,咱會始終支持你!”
朱標也是表態道:
“駙馬,你一心為君為國為民,品行高尚足稱表率,況且是自家人,父皇又是明君,怎會棄你於不顧呢?”
朱元璋急吼吼的道:
“咱給你什麽待遇,你也曉得吧。倭國那金銀,咱都給你一份了!把你的心放肚裏!”
陸知白便轉憂為喜說:“父皇,我也是永遠向著你的……”
至少現在,他必須得相信朱元璋父子。
比起地主士紳,他們才是同船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