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相信沈家行商經驗豐富,會有辦法的。


    這次到底是個意外,還是故意把差事辦砸,好順勢卸了擔子?


    ……


    七月中旬。


    陸知白接待了從貴州那邊迴來的幾個人。


    有郎中,也有商人。


    往貴州那邊行商,雖然麻煩一些,但收益也還行。


    郎中龐山又帶迴來了,可以治療燒傷的藥膏。


    還告訴陸知白:


    “侯爺,貴州那邊已經修好了一條棧道,聯通了畢節、歸化、西溪、龍場等地……”


    陸知白聽了,雙眉一挑,輕笑出聲。


    有了棧道,朝廷就會逐漸在那邊開設驛站。


    太好了,是龍場驛,王陽明可以悟道啦!


    雖說修建棧道必然要花費不少人力,但修成之後,方便大山內外往來,利在千秋。


    而且,也能獲取朱元璋的信任,對於彝族部落是性價比很高的工程。


    龐山猶豫一番,道:


    “侯爺,有一要事,草民不敢隱瞞……”


    陸知白挑眉:“說~”


    龐山道:


    “我和幾個郎中在彝族山寨中,地位也算不低。


    因此得知,他們的首領【靄翠】,生了重病……”


    “他們自己的郎中束手無策,奢香夫人無奈之下,求助於我們。


    開了一些藥,雖有好轉,卻無法斷根……”


    陸知白聽了,凝眸沉思起來。


    靄翠到底哪一年死的,曆史記載自相矛盾,難以分辨。


    靄翠死後。


    貴州都指揮馬燁,抱有強烈民族偏見,屠殺彝族,在災年征苛捐雜稅。


    他對暫攝貴州宣慰使的奢香,尤其忌恨不滿。


    後來,馬燁讓士兵裸露奢香的身體,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圖激怒彝族反擊。


    如此一來,就變成了彝族叛亂,他就有正當理由平叛。


    奢香受此奇恥大辱,卻深明大義,勸服了怒發衝冠的屬下,避免了戰事。


    但她也沒有忍讓。


    而是選擇了降維打擊,直接進京告禦狀!


    馬燁被朱元璋砍頭。


    而奢香開置棧道、約束子民不生事作為報答。


    彝族人無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可謂是皆大歡喜,前提是奢香的忍辱負重。


    但如果靄翠還活著,能提供不少助力,或許不會有這些事端。


    龐山凝重的說:


    “我知曉這靄翠,是貴州宣慰使,貴州現在雖有三方勢力,但仍是以他為尊。


    他若是有什麽不測,貴州局勢還不知會如何變化,唉,隻可憐勞苦大眾……”


    陸知白微笑道:


    “你能有此見識,不愧是讀過書的。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此事,我要先進宮稟報。”


    當天,陸知白就進宮,說明此事。


    朱元璋挑眉道:


    “你們那什麽大蒜素,能否救治他?”


    陸知白略作思考,道:


    “不敢說。他若是器官病變了,那是沒有辦法的……”


    朱元璋點頭說:


    “他們常年生活在山林瘴氣中,於身體或許會有影響……”


    說著,又笑起來:


    “你在貴州那邊,倒是消息靈通。”


    陸知白無奈道:


    “這隻是一個巧合,通過葉長春等郎中,結識的人脈,他們又恰好敢去貴州闖蕩……”


    朱元璋微笑道:


    “是麽,咱倒是聽說你,派了些人,去教他們漢學,還有一些耕作、生產之術。


    比如那木薯,在貴州就推廣得很好,聽聞味不甚佳,然可以果腹……”


    陸知白麵不改色:


    “都是以陛下和太子的名義。”


    朱元璋笑道:


    “大興教化,這是好事!哪怕是一個平民這般自覺,咱也不會多說什麽。”


    說著,他歎道:


    “先前咱還不覺得有什麽,見多了才知道,這彝族土人,真是相當乖覺。


    有很多蠻族,瞧不起漢人,更別說學習語言文字,根本就未開化……”


    朱元璋搖著頭,一副頭疼之色。


    陸知白笑道:


    “馬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先得有個好首領,才能把部落帶往正確的方向。”


    朱元璋點頭說:


    “這倒也是。靄翠夫婦,論起能力心性,在異族頭目中都算是不錯的。


    最起碼,那棧道是真修出來了,咱準備再設些驛站,以後派兵也方便些……”


    陸知白靜靜聽著。


    而朱元璋垂眼思索片刻,說:


    “再等等吧。好歹,有個正式的請求。”


    陸知白便頷首。


    左右靄翠一時半會也死不了。


    他叫人稍稍暗示一下即可。


    其實他也希望,到處都不要有戰事。


    和平收編是最好的。


    陸知白剛出去,就瞧見郭桓匆匆而來。


    郭桓對他拱手行禮,然後便進入大殿內。


    陸知白微微挑眉,離開。


    秋天還要西征,國庫一定要撐住啊!


    ……


    ……


    先前,春三月時。


    倭國那邊,派了和尚慶有、如瑤等人,獻上了十幾匹馬,和當地的硫磺、刀扇等特產。


    這批使者,有不敬之詞,態度傲慢。


    而且還沒有攜帶表文。


    上貢的物品數量,也沒有依照約定。


    這樣一番態度。


    自然是讓大明很不滿意。


    有的大臣說:


    “或許是偽裝成使者的騙子。”


    “也有可能是間諜,想要竊取我國的情報……”


    朱元璋心中對於倭國,已是相當不滿,才不管到底是什麽緣故。


    朱元璋拒絕了他們的進貢。


    命令禮部發文書,斥責倭國國王。


    於是,禮部就發去了國書:


    “大明禮部尚書向日本國王致意:


    國王你居住在大海之中,世代統治百姓,如今卻不遵奉上天的旨意,不謹守自己的本分!


    隻知道憑借環繞的大海作為險阻,依靠高山作為屏障,狂妄自大,肆意欺侮周邊的國家,放縱百姓去做海盜。


    上天將要借他人之手,降禍於你,這是遲早的事。我奉大明皇帝的旨意,發公文給你——


    你如果不能明察事情的大小輕重,而效仿井底之蛙仰頭看天,還自以為了不起,恐怕就是引發爭端的根源。


    你讀古書,卻不了解曆史,爾國起初叫做倭,後來厭惡這名稱,於是改成日本。


    從漢朝曆經魏、晉、宋、梁、隋、唐、宋各朝代,都曾派遣使者,向我泱泱華夏進獻表章,進貢地方特產、人口。


    當時的帝王,有的授予爾等官職,有的封以王爵,有的通過聯姻來表示友好。這都是因為你們歸附仰慕的心意誠懇,才有的優厚迴報。


    要是時而反叛、時而歸附,與中原王朝產生矛盾,那就必然會遭受災禍!


    比如吳大帝、晉慕容廆、元世祖都曾派兵前去征伐,俘獲你們的男女後帶迴國內。


    一千多年來,過去的這些事都可以作為借鑒,希望你好好思量思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