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待他說完,便道:


    “朕自然理解。你不遠萬裏而來,著實辛苦。此番覲見,所為何事?”


    黃如琢隨即取出一枚印章,雙手捧於頭頂,說道:


    “總兵大人曾授故元官職,如今元廷已滅,自當侍奉新皇,特歸還印鑒!”


    朱元璋聞言,不禁朗聲大笑,流露一代雄主的霸氣,道:“甚好!”


    他擺手示意宦官將那印章取來。


    交還元朝賜予的印章等物,在明初乃是基本操作。


    畢竟改朝換代,還持有舊朝信物,難道是想反明複元?


    所以,有時也會重新頒發新的印章等物件。


    朱元璋對黃森屏等人如今的狀況甚是關心,尤其是與渤泥國的關係。


    待黃如琢親自講述了一遍海外華人奮鬥史之後。


    朱元璋連連點頭,滿臉和顏悅色,笑道:


    “你們皆是忠勇之士,如今既然以臣禮來朝拜朕,往後,便俱是朕的子民!”


    黃如琢連忙拱手,道:“謝陛下洪恩!”


    他又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信件,說:


    “陛下,這是總兵大人所書。他要說的,皆在其中。”


    陸知白挑眉,走了一路,他倒不知,還有一封信呢。


    朱元璋微微頷首,示意身旁的宦官接過信件,再仔細拆開。


    朱元璋展開信紙,閱讀起來,臉色時而凝重,時而舒緩。


    快速看完之後,朱元璋目光重新落在黃如琢身上,道:


    “黃森屏的拳拳之心,朕已知曉。朕自會妥善安排,定不辜負他一番心意。”


    黃如琢再次行禮,說道:


    “陛下聖明!總兵大人若得知陛下如此寬厚,定會感激涕零。”


    朱元璋微微頷首,和顏悅色道:


    “你旅途勞頓,又重歸故土心情激動,且先下去歇息。過些時日,朕再召你詳談。”


    陸知白曉得事關重大,現在老朱一時半會還沒想好吧。


    他倒也希望黃如琢多待一段時間。


    陸知白拱手道:“陛下,兒臣願意接待使者,此事不必麻煩鴻臚寺了。”


    朱元璋眼中透著了然,思索片刻,道:


    “既如此,那你去安排吧,務必好生招待!”


    本來,人就是陸知白帶迴來的。


    黃森屏的勢力,也不同於那些藩屬國,完全可以發展成大明自己人。


    繼續交流感情,才是上策。


    兩人行過禮後,便一同退了出去。


    陸知白麵帶微笑,心情舒暢,隻覺得豔陽高照。


    光禿禿的枝丫隨風搖擺,也好似在唱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黃如琢跟在他身旁,心中暗自琢磨,這駙馬果真很受寵的樣子。


    他自然曉得,陸知白不會無緣無故對他示好,圖的就是那些大明沒有的作物嘛。


    但意圖這麽清楚,比不明不白要強得多了。


    陸知白又沒什麽架子,黃如琢倒也願意與之相處。


    另外,若真被丟去了鴻臚寺,想要與皇帝交流,就得指望那些官員傳話了,說不定還得上下打點……


    陸知白願意親自接待他,何嚐不是對黃氏的一種看重與保護呢?


    到了人少之處,黃如琢便向陸知白認真行了一禮,道:


    “多謝侯爺庇護了。”


    陸知白笑道:“你我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啊,真想叫你一聲賢弟……這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他又說:“你便住我府中吧,有什麽需要,盡管提。要美女沒有,好吃的管夠。”


    黃如琢無語:“…………”


    幸而,一路行來,黃如琢也略知曉得他的性子了,笑道:“先多謝侯爺款待了。”


    陸知白隻微微一笑。


    從寧波迴來,路上,他和黃如琢談了許多,也是答應一些請求。


    比如,黃如琢已經快二十年沒有迴家鄉了,想要在返迴渤泥國之前,迴老家看看,還得代海外一些人祭拜祖先。


    這般正當的請求,自然沒有問題。


    要他自己去尋訪現在存世的親友,不知費多少時間精力。


    但要是官方下旨,那就可以查戶帖之類,容易許多。


    至於尋訪海外作物等事,更是不必說。


    等迴到家,陸知白已經困得不行了。


    朱長樂心疼道:“這一趟,累壞了吧,快去歇息。”


    陸知白哼哼唧唧的撒嬌道:“要娘子親親才能好~”


    ……


    到了傍晚。


    陸知白精神抖擻的起來,一邊恰飯,一邊思索接下來的安排。


    現在老朱對黃森屏的興趣,倒是比對番薯大得多……


    但陸知白更喜歡番薯。


    因為可以吃啊!


    問題是,從黃如琢這裏隻得到了兩個番薯,這是做種的。


    渤泥國到大明,以現在的航海水平,往返一趟,至少要一年。


    陸知白原本覺得有些遺憾,但轉念一想,糧食的推廣不是朝夕之事。


    能這麽早就得到種子,該知足了!


    他打算,接下來就先在棲霞那邊,搞番薯試驗田。


    盡可能多的扡插繁育,然後慢慢的朝四周推廣~


    晚上,陸知白挑燈寫奏疏。


    又寫了一封信,叫小廝遞到周王府。


    明天的行程,也是安排得滿滿的。


    次日上午。


    陸知白踩著點兒,估計著下了早朝,就進宮去麵聖。


    朱元璋的書桌上,來自各地、各部門的奏疏,仍是堆成小山似的。


    陸知白看了就感覺蛋疼。


    單憑這日複一日的自律,他就佩服老朱,更別說要處理軍國大事需要的聰明才智了……


    朱元璋瞧見他的視線,微微一笑道:


    “再過幾日,咱的四輔官就要陸續進京了!稍加指導,絕對是比那些翰林好用……”


    當下,陸知白隻能附和著他。


    心裏卻想,用用你就知道了~


    陸知白取出奏疏,呈上去道:


    “關於黃如琢,兒臣有些想法,陛下過目。”


    朱元璋接過來一看,便點了點頭。


    簡單的說,陸知白希望朝廷派出一隊人馬,隨黃如琢迴到渤泥國,在當地做一些研究調查。


    比如,當地是否還有更多,能在大明推廣的作物?


    此外,陸知白還提了一下,黃如琢想要迴福建泉州尋親、祭祖的事。


    朱元璋看過之後,說:“你看看黃森屏的信。”


    陸知白便過去,拿信細細看完了,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忠勇之士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