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再做預知夢,外商,他在吃番薯啊!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麵帶微笑,說道:
“造海船,此乃大勢所趨。
若無船隻,海上運輸諸多不便。有了船,咱們想去何處便能去往何處。”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卻仍帶著一絲不悅,對他說道:
“咱看那高麗就不是個好東西,自漢朝至今,他們的君臣大多不知感恩,隻會憑借欺詐惹出禍端。
漢朝時,高麗高氏失去爵位,漢光武帝恢複其王號,可他們旋即侵犯邊境,最終被漢軍打得大敗。
唐朝曾對其賜封,可他們很快又背叛。最後國王父子皆被俘虜,家族都斷了後。
到宋朝興起,高麗王氏掌權,卻被契丹、女真逼迫,甘願做其奴虜。
元世祖進入中原時,曾在高麗近乎亡國之際救了他們,可他們卻胡亂猜疑,還殺害信使,多次投降又多次背叛,所以多次遭受兵禍。
到如今,我朝剛建國時,他們倒是時常前來朝貢。但沒過幾年,又故態複萌,各種進貢皆不如約。
現在國中有一派又開始傾向於故元。一小國竟能同時侍奉二主乎?!”
陸知白對朱元璋的憤怒與不滿,頗為理解。
隻因大明建國伊始,對於安南和高麗等國極為信任,冊封其為藩屬國。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既然視作自己人,自然要一體祭祀。
故而製作了安南、高麗等國山川河流的模型,與大明的山川河流一同供奉、祭祀。
甚至,派遣使者前往他們的國家,實地祭祀山川河流。
如此信任禮遇,換來的卻是高麗與故元交好!
這般打臉,著實令人惱怒不已。
隻是,當下朱元璋無暇收拾高麗,他尚有諸多事務纏身。
論及重要程度,高麗恐怕還排在倭國之後……
陸知白說道:
“誠然。天下怎會有如此不知廉恥之人?
其他國家皆知恩圖報,謹遵約定,愈發襯得他們是小人行徑了。
陛下往後切不可信三韓之地。他們反複無常,隻看重利益多寡。稍有不如意,便會再度背叛。”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高麗那些人的情況,他看得遠比陸知白更為透徹。
朱元璋不由得幽幽歎了口氣,說道:
“還是要好好經略遼東啊……”
遼東的情況極為複雜,並非建立了衛所,就能實現絕對統治。
陸知白道:
“陛下,咱們還是談談造船之事吧。”
他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此乃一項浩大工程,而且絕不可偷工減料,恐怕所需花費不菲。”
朱元璋聽後麵色如常,鄭重說道:
“即便如此,也必須建造。”
他略作思索,接著說:
“若要造大海船,第一批數量不宜過多,百來艘便足矣。往後有了錢財,再行建造。”
陸知白連連點頭。
現今有多少資金便辦多少事,沒必要囤積過多船隻。
起碼在明朝洪武年間,這些大船前往東南亞耍耍,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朱元璋批複道:
“工部遣官,督太倉、鎮海、蘇州三衛水師官軍,造海船一百六十六艘,以備海運!”
一旦開始造船,便意味著出海計劃終於步入正軌。
接下來隻需靜候大船完工即可。
陸知白欣喜異常,隻覺成功在望,計日程功!
但他也不能隻是幹等著,於是略作思索,說道:
“兒臣打算組織一批工匠,前往水師衛所那邊學習造船手藝,順便幫忙幹活。”
這般提議,意在培養更多船工,朱元璋自然不會拒絕。
隻不過,若要派人,需在工部登記備案。
且必須是身家清白、無案底的良民,斷不能什麽阿貓阿狗都派過去。
陸知白自是應承下來。
隨後,將此事轉交於餘文昇,自己則歸家去了。
這天夜裏,不知怎的,他竟久違的做了一個逼真至極的夢!
清晨醒來,不免有些恍惚,迴味不已。
其實這段時日,他雖也會做夢,但大多是自己刻意迴想往昔看過的一些書籍、資料等等。
像這般的預知夢,是許久未曾有過了。
這一迴,他夢到在寧波那邊來了一位外商,乃是從渤泥國而來,名喚黃如琢。
夢中,黃如琢身上攜帶著木薯!
並且,他還掏出一個煮熟的小圓番薯,大口吃掉了!
陸知白夢醒之後,憶起這一幕,猛地一拍大腿,恨不能即刻將此人擒獲在手,再把番薯摳出來。
那可是番薯啊!
一種高產的主糧。
糧食何其重要,糧足就有更多人口,有人口就有生產力和軍隊,國家就富強起來了……
至於那木薯,雖有毒性,但經煮沸處理後亦可食用。
在二十一世紀,仍供養著世界上的六億人口呢。
除此之外,陸知白揣測這家夥那邊,或許還有其他作物。
如果去得早,說不定那個番薯還沒被吃掉呢。
但同時,陸知白也心生疑惑,為何渤泥那邊,竟有番薯了?
大概這個位麵的大明,與原本的曆史終歸存在些許差異。
畢竟,哪有時間線倒流的道理……
陸知白做了這個夢之後,早上連飯都吃得沒滋沒味,滿腦子都在思索,如何盡快趕過去將此人抓住。
因為這個黃如琢本欲前往京師,卻似乎被困在了寧波府那邊。
他想盡法子,欲取得通行文書,反倒被誣陷為外國細作,於是嚇得落荒而逃。
這一跑,也不知去向何方了。
陸知白真是恨不得當下就生出雙翅飛過去!
待用過早飯,他也拿定了主意,於是便對朱長樂說道:
“我有急事要去寧波那邊一趟,過一會兒就出發。”
朱長樂不禁麵露驚愕:
“如此急切嗎?”
陸知白頷首,神色凝重地道:
“不錯,確是大事。”
既然他這般說,朱長樂趕忙問道:
“那你大約何時能歸來?”
陸知白略作思忖說道:
“南京到寧波有八九百裏,若走水路,順風,日夜急行的話,大概兩三天便能抵達。”
他又細細盤算一番,接著道:
“順利的話,大概十天之內便能迴來,你不必憂心。”
“造海船,此乃大勢所趨。
若無船隻,海上運輸諸多不便。有了船,咱們想去何處便能去往何處。”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卻仍帶著一絲不悅,對他說道:
“咱看那高麗就不是個好東西,自漢朝至今,他們的君臣大多不知感恩,隻會憑借欺詐惹出禍端。
漢朝時,高麗高氏失去爵位,漢光武帝恢複其王號,可他們旋即侵犯邊境,最終被漢軍打得大敗。
唐朝曾對其賜封,可他們很快又背叛。最後國王父子皆被俘虜,家族都斷了後。
到宋朝興起,高麗王氏掌權,卻被契丹、女真逼迫,甘願做其奴虜。
元世祖進入中原時,曾在高麗近乎亡國之際救了他們,可他們卻胡亂猜疑,還殺害信使,多次投降又多次背叛,所以多次遭受兵禍。
到如今,我朝剛建國時,他們倒是時常前來朝貢。但沒過幾年,又故態複萌,各種進貢皆不如約。
現在國中有一派又開始傾向於故元。一小國竟能同時侍奉二主乎?!”
陸知白對朱元璋的憤怒與不滿,頗為理解。
隻因大明建國伊始,對於安南和高麗等國極為信任,冊封其為藩屬國。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既然視作自己人,自然要一體祭祀。
故而製作了安南、高麗等國山川河流的模型,與大明的山川河流一同供奉、祭祀。
甚至,派遣使者前往他們的國家,實地祭祀山川河流。
如此信任禮遇,換來的卻是高麗與故元交好!
這般打臉,著實令人惱怒不已。
隻是,當下朱元璋無暇收拾高麗,他尚有諸多事務纏身。
論及重要程度,高麗恐怕還排在倭國之後……
陸知白說道:
“誠然。天下怎會有如此不知廉恥之人?
其他國家皆知恩圖報,謹遵約定,愈發襯得他們是小人行徑了。
陛下往後切不可信三韓之地。他們反複無常,隻看重利益多寡。稍有不如意,便會再度背叛。”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高麗那些人的情況,他看得遠比陸知白更為透徹。
朱元璋不由得幽幽歎了口氣,說道:
“還是要好好經略遼東啊……”
遼東的情況極為複雜,並非建立了衛所,就能實現絕對統治。
陸知白道:
“陛下,咱們還是談談造船之事吧。”
他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此乃一項浩大工程,而且絕不可偷工減料,恐怕所需花費不菲。”
朱元璋聽後麵色如常,鄭重說道:
“即便如此,也必須建造。”
他略作思索,接著說:
“若要造大海船,第一批數量不宜過多,百來艘便足矣。往後有了錢財,再行建造。”
陸知白連連點頭。
現今有多少資金便辦多少事,沒必要囤積過多船隻。
起碼在明朝洪武年間,這些大船前往東南亞耍耍,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朱元璋批複道:
“工部遣官,督太倉、鎮海、蘇州三衛水師官軍,造海船一百六十六艘,以備海運!”
一旦開始造船,便意味著出海計劃終於步入正軌。
接下來隻需靜候大船完工即可。
陸知白欣喜異常,隻覺成功在望,計日程功!
但他也不能隻是幹等著,於是略作思索,說道:
“兒臣打算組織一批工匠,前往水師衛所那邊學習造船手藝,順便幫忙幹活。”
這般提議,意在培養更多船工,朱元璋自然不會拒絕。
隻不過,若要派人,需在工部登記備案。
且必須是身家清白、無案底的良民,斷不能什麽阿貓阿狗都派過去。
陸知白自是應承下來。
隨後,將此事轉交於餘文昇,自己則歸家去了。
這天夜裏,不知怎的,他竟久違的做了一個逼真至極的夢!
清晨醒來,不免有些恍惚,迴味不已。
其實這段時日,他雖也會做夢,但大多是自己刻意迴想往昔看過的一些書籍、資料等等。
像這般的預知夢,是許久未曾有過了。
這一迴,他夢到在寧波那邊來了一位外商,乃是從渤泥國而來,名喚黃如琢。
夢中,黃如琢身上攜帶著木薯!
並且,他還掏出一個煮熟的小圓番薯,大口吃掉了!
陸知白夢醒之後,憶起這一幕,猛地一拍大腿,恨不能即刻將此人擒獲在手,再把番薯摳出來。
那可是番薯啊!
一種高產的主糧。
糧食何其重要,糧足就有更多人口,有人口就有生產力和軍隊,國家就富強起來了……
至於那木薯,雖有毒性,但經煮沸處理後亦可食用。
在二十一世紀,仍供養著世界上的六億人口呢。
除此之外,陸知白揣測這家夥那邊,或許還有其他作物。
如果去得早,說不定那個番薯還沒被吃掉呢。
但同時,陸知白也心生疑惑,為何渤泥那邊,竟有番薯了?
大概這個位麵的大明,與原本的曆史終歸存在些許差異。
畢竟,哪有時間線倒流的道理……
陸知白做了這個夢之後,早上連飯都吃得沒滋沒味,滿腦子都在思索,如何盡快趕過去將此人抓住。
因為這個黃如琢本欲前往京師,卻似乎被困在了寧波府那邊。
他想盡法子,欲取得通行文書,反倒被誣陷為外國細作,於是嚇得落荒而逃。
這一跑,也不知去向何方了。
陸知白真是恨不得當下就生出雙翅飛過去!
待用過早飯,他也拿定了主意,於是便對朱長樂說道:
“我有急事要去寧波那邊一趟,過一會兒就出發。”
朱長樂不禁麵露驚愕:
“如此急切嗎?”
陸知白頷首,神色凝重地道:
“不錯,確是大事。”
既然他這般說,朱長樂趕忙問道:
“那你大約何時能歸來?”
陸知白略作思忖說道:
“南京到寧波有八九百裏,若走水路,順風,日夜急行的話,大概兩三天便能抵達。”
他又細細盤算一番,接著道:
“順利的話,大概十天之內便能迴來,你不必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