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棣入夥,要開學了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汗道:“現在天氣炎熱,而且他們也不是兵丁,差不多就行了。”
朱棣擺了擺手,迴應道:“俺曉得的,你就放心吧。
再說了,父皇命應天衛駐紮在大學附近,俺還是千戶呢,也不可能成天圍著你那學生轉呀。”
既然如此。
陸知白微微點頭,說道:“那就這麽定了。”
燕王也入夥了,再也不提半年千兩的待遇高了。
兩人此時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可謂皆大歡喜。
約定好此事後,陸知白又開始安排春和大學內部事務。
印刷工匠著手印刷一些教材。
這些天他其實已經準備了一些東西。
實際上,目前根本沒有確定好教學內容,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麽正經教材。
但《九章算術》肯定是必須要學的,所以得印刷。
安排完這些,陸知白心中思忖著。
七月半就要到了,自己得迴鄉祭祀父母。
不然說不過去啊。
朱長樂身為新婦,自然是想隨他迴去。
她對陸家的親族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陸知白思前想後,極力勸她不必迴去。
他自己則打算低調迴鄉,祭祀完就迅速迴來。
畢竟現在天氣酷熱,路途又艱辛,他實在擔心朱長樂跟著受苦。
最終.
朱長樂拗不過他,隻好點頭答應,讓他獨自返鄉。
陸知白向朱元璋告了幾天假,便踏上了迴鄉祭拜父母的旅程。
兩天之後,他又迴到京師。
朱長樂在家裏焦急又失落的等待著他,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看到他迴來,朱長樂才長舒一口氣,輕聲問道:“迴鄉的情況如何?”
陸知白臉上露出笑容,說道:
“他們還不知道我是駙馬呢。我說了,也沒人會相信。
我也懶得跟他們爭論,祭拜完父母就迴來了。”
朱長樂聽了,不禁輕笑出聲,覺得有意思,說道:“還有人不信嗎?”
陸知白笑著擺擺手說:
“那是自然。如果我說自己娶了個富家小姐,同鄉的親族或許會信。
但要是說娶了個公主,聽起來就有些離譜了。”
他接著又說:“這都不重要,瑣事忙完了,安心等待大學開學吧。”
聽說他迴來,下午,郭雄文又帶著隨從登門拜訪。
這些日子,隻要陸知白有空,郭雄文就會登門來討教。
相當執著,不恥下問,謙虛好學。
陸知白就欣賞他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所以,講解起來也是知無不言。
畢竟把郭雄文教會了,以後自己就能省去不少事兒。
而且旁邊還有人記錄,也不需要再講第二遍,以後還能拿來當書稿使用呢。
就這樣過了幾天,七月十八就快到了。
正式開學之前,那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已經陸陸續續地趕到學校來報到了。
他們絕大多數都來自社會的中下層。
有很多是工匠子弟。
並且來自南京城周邊的一些縣鄉。
不管什麽出身,都是一樣的要住校,住在一個房間十人的宿舍中。
這些學生也不是沒見過學校,可春和大學建設得如此豪華大氣,還真是頭一遭。
他們既興奮又有些忐忑,忙著認識其他學生,互相交流籍貫,順便談談對未來的擔憂。
其中有個離京城較近、消息靈通的學生,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道:
“可不隻是太子掛名,聽說還有一些公侯子弟,要來跟我們一起學習呢!”
有人聽了這話,臉色一下子就變白了,不安地說道:
“那我們還怎麽上學啊?公侯子弟,肯定會欺負人。俺村裏地主的兒子都那麽兇,更別說公侯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
但有人,想了想說道:“俺要在這上學!他要是敢欺負人,俺就告禦狀去!”
另一個皮膚黝黑的學生,也跟著說道:
“對,俺們管不了那些。貴族子弟皇上還管不了嗎?”
這時,有一個學生大聲說道:
“我叫耿小二,我爹在駙馬的研究所裏做工。
你們都聽我說,大家不要怕,駙馬既然是院長,他肯定不會讓咱們受欺負的,駙馬對我們窮苦人好得很……”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圍了過來,好奇地開始詢問關於陸知白的一切。
一時間,都好奇起了他們的院長,究竟是什麽樣子。
不知不覺的,也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
當天晚上,一道道請假的奏疏遞到了宮中。
不過因為事務繁多,朱元璋沒來得及看。
第二天早朝。
朱元璋看著幾乎少了一半的滿朝文武,氣得笑了起來,大聲問道:
“他們都去哪裏了?人呢?!”
他皺眉,自語道:“發生什麽大事了嗎?怎麽朕一點消息都沒收到……”
胡惟庸微微一笑,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今天是太子的春和大學開學的日子,聽說會有開學典禮……”
朱元璋一拍龍椅,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麽迴事,他倒是給忘了。
不過他又詫異了,這跟滿朝文武有啥關係呀?
李文忠他們幾個,有孩子在那上學,請假去看看也就罷了。
其他人跟著湊什麽熱鬧。
朱元璋掃視了一眼朝堂,已是沒什麽上朝的心思了。
剛好近來也沒有什麽大事。
他索性站起來,說:
“既然如此,那大家都脫了官服,也去看看吧。”
他又吩咐道:“把太子也叫上。”
畢竟。
這是太子冠名的學校。
開學大典,這麽重要的事兒,他與太子不能不聞不問。
於是。
天剛亮。
朱元璋就帶著好大兒,還有半朝文武,往春和大學趕去。
朱元璋和朱標有馬車坐。
可苦了那些百官。
有錢的可以雇車或者騎驢。
沒錢的就隻能靠雙腿走路了。
春和大學距離皇城大約有二十裏,少不得要走上大半個時辰。
一行人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原本石板鋪就的道路,斷了。
接上了一條灰白色的寬闊道路。
一眾大臣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腳步猛地一頓。
他們低頭仔細看了又看,詫異道:
“這是什麽路?竟然如此平整,真是前所未見啊……”
朱棣擺了擺手,迴應道:“俺曉得的,你就放心吧。
再說了,父皇命應天衛駐紮在大學附近,俺還是千戶呢,也不可能成天圍著你那學生轉呀。”
既然如此。
陸知白微微點頭,說道:“那就這麽定了。”
燕王也入夥了,再也不提半年千兩的待遇高了。
兩人此時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可謂皆大歡喜。
約定好此事後,陸知白又開始安排春和大學內部事務。
印刷工匠著手印刷一些教材。
這些天他其實已經準備了一些東西。
實際上,目前根本沒有確定好教學內容,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麽正經教材。
但《九章算術》肯定是必須要學的,所以得印刷。
安排完這些,陸知白心中思忖著。
七月半就要到了,自己得迴鄉祭祀父母。
不然說不過去啊。
朱長樂身為新婦,自然是想隨他迴去。
她對陸家的親族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陸知白思前想後,極力勸她不必迴去。
他自己則打算低調迴鄉,祭祀完就迅速迴來。
畢竟現在天氣酷熱,路途又艱辛,他實在擔心朱長樂跟著受苦。
最終.
朱長樂拗不過他,隻好點頭答應,讓他獨自返鄉。
陸知白向朱元璋告了幾天假,便踏上了迴鄉祭拜父母的旅程。
兩天之後,他又迴到京師。
朱長樂在家裏焦急又失落的等待著他,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看到他迴來,朱長樂才長舒一口氣,輕聲問道:“迴鄉的情況如何?”
陸知白臉上露出笑容,說道:
“他們還不知道我是駙馬呢。我說了,也沒人會相信。
我也懶得跟他們爭論,祭拜完父母就迴來了。”
朱長樂聽了,不禁輕笑出聲,覺得有意思,說道:“還有人不信嗎?”
陸知白笑著擺擺手說:
“那是自然。如果我說自己娶了個富家小姐,同鄉的親族或許會信。
但要是說娶了個公主,聽起來就有些離譜了。”
他接著又說:“這都不重要,瑣事忙完了,安心等待大學開學吧。”
聽說他迴來,下午,郭雄文又帶著隨從登門拜訪。
這些日子,隻要陸知白有空,郭雄文就會登門來討教。
相當執著,不恥下問,謙虛好學。
陸知白就欣賞他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所以,講解起來也是知無不言。
畢竟把郭雄文教會了,以後自己就能省去不少事兒。
而且旁邊還有人記錄,也不需要再講第二遍,以後還能拿來當書稿使用呢。
就這樣過了幾天,七月十八就快到了。
正式開學之前,那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已經陸陸續續地趕到學校來報到了。
他們絕大多數都來自社會的中下層。
有很多是工匠子弟。
並且來自南京城周邊的一些縣鄉。
不管什麽出身,都是一樣的要住校,住在一個房間十人的宿舍中。
這些學生也不是沒見過學校,可春和大學建設得如此豪華大氣,還真是頭一遭。
他們既興奮又有些忐忑,忙著認識其他學生,互相交流籍貫,順便談談對未來的擔憂。
其中有個離京城較近、消息靈通的學生,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道:
“可不隻是太子掛名,聽說還有一些公侯子弟,要來跟我們一起學習呢!”
有人聽了這話,臉色一下子就變白了,不安地說道:
“那我們還怎麽上學啊?公侯子弟,肯定會欺負人。俺村裏地主的兒子都那麽兇,更別說公侯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
但有人,想了想說道:“俺要在這上學!他要是敢欺負人,俺就告禦狀去!”
另一個皮膚黝黑的學生,也跟著說道:
“對,俺們管不了那些。貴族子弟皇上還管不了嗎?”
這時,有一個學生大聲說道:
“我叫耿小二,我爹在駙馬的研究所裏做工。
你們都聽我說,大家不要怕,駙馬既然是院長,他肯定不會讓咱們受欺負的,駙馬對我們窮苦人好得很……”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圍了過來,好奇地開始詢問關於陸知白的一切。
一時間,都好奇起了他們的院長,究竟是什麽樣子。
不知不覺的,也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
當天晚上,一道道請假的奏疏遞到了宮中。
不過因為事務繁多,朱元璋沒來得及看。
第二天早朝。
朱元璋看著幾乎少了一半的滿朝文武,氣得笑了起來,大聲問道:
“他們都去哪裏了?人呢?!”
他皺眉,自語道:“發生什麽大事了嗎?怎麽朕一點消息都沒收到……”
胡惟庸微微一笑,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今天是太子的春和大學開學的日子,聽說會有開學典禮……”
朱元璋一拍龍椅,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麽迴事,他倒是給忘了。
不過他又詫異了,這跟滿朝文武有啥關係呀?
李文忠他們幾個,有孩子在那上學,請假去看看也就罷了。
其他人跟著湊什麽熱鬧。
朱元璋掃視了一眼朝堂,已是沒什麽上朝的心思了。
剛好近來也沒有什麽大事。
他索性站起來,說:
“既然如此,那大家都脫了官服,也去看看吧。”
他又吩咐道:“把太子也叫上。”
畢竟。
這是太子冠名的學校。
開學大典,這麽重要的事兒,他與太子不能不聞不問。
於是。
天剛亮。
朱元璋就帶著好大兒,還有半朝文武,往春和大學趕去。
朱元璋和朱標有馬車坐。
可苦了那些百官。
有錢的可以雇車或者騎驢。
沒錢的就隻能靠雙腿走路了。
春和大學距離皇城大約有二十裏,少不得要走上大半個時辰。
一行人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原本石板鋪就的道路,斷了。
接上了一條灰白色的寬闊道路。
一眾大臣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腳步猛地一頓。
他們低頭仔細看了又看,詫異道:
“這是什麽路?竟然如此平整,真是前所未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