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鏡子何必那麽清楚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又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徐土根,你往後的任務可不單單是打磨鏡子。
你還得帶學徒,必須得盡心盡力地教,一點兒私都不能藏。”
徐土根聽了,忙不迭地點頭,應聲道:“小的明白,小的一定照辦!”
陸知白語重心長地繼續講道:“別把‘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套舊思想帶到這兒來。
我做的是大買賣,需要的人才,越多越好,可不是隻靠你一人就能成事的。
你要是教不出個名堂來,以後這活兒多起來,能把你給累得趴下,你信不信?”
徐土根聽了這話,神色一緊,連連點頭應承道:“駙馬大人說得是,小的一定傾囊相授,絕不敢有半點兒保留!”
陸知白第一次見到他,就這般訓話,再加上那盤纏,可謂恩威並施。
徐土根既然決定了來投奔他,自然是要好好效力。
沒過多久,一行人到了春和大學的工地進行巡視。
工人們吃過晚飯了,正幹得熱火朝天,一個個都鼓足了勁兒。
陸知白看著這場景,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不錯,今天居然沒人中暑,進度也相當理想。”
隨後,他又帶著徐土根,來到了河對麵的玻璃作坊。
說起這條小河,陸知白心裏其實是不太滿意的,覺得它有點窄,不太適合建碼頭。
不過也是沒辦法的事,附近實在是沒有位置和條件更好的地方了。
窄點兒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所以他派人在河邊上隔了兩丈遠,開挖一段新的河道。
等挖得足夠深長了,再把中間的部分打通,原本的河道就能變寬許多,也就能夠建碼頭了。
挖河的進展比大學的建設還要快,畢竟工人們隻需挖土運土就行。
陸知白帶徐土根走進玻璃作坊,先把幾個手藝精湛的玻璃師傅叫了過來,讓他們相互認識認識。
接著,給這些師傅安排了新的任務,讓他們製作新的模具。
實際上就是製造凸透鏡。
古人哪見過這新奇玩意兒,都覺得稀奇得很。
徐土根對這個玻璃作坊充滿了好奇,眼睛都看直了,嘴裏不住地讚歎道:
“這麽大規模的玻璃作坊,俺可真是頭一迴見。這玻璃晶瑩剔透的,跟那水晶似的,太稀罕啦!是怎麽燒製得如此純淨的?”
這年頭,其他地方的玻璃大多還是以色彩明豔、花樣繁多的琉璃為主。
像陸知白這裏的透明玻璃,其實,是被視為低價值的,不太受歡迎。
但做成了帶螺紋的玻璃瓶子,那可就不一樣了。
因為迴收價,足足有五十文呢,買酒精或花露水的時候可以抵價。
徐土根拿起一個玻璃瓶,對著火光仔仔細細地查看,驚歎不已:
“裏麵竟然一個氣泡都沒有!這要是做成鏡子,那肯定相當不錯,比銅鏡可要明亮太多太多了。”
陸知白笑著說道:“我不是讓你打磨那種照人的鏡子,我需要的是凸透鏡。”
說完,他又詳細地解釋了一下,自己想要的凸透鏡是什麽樣子的。
徐土根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把這事兒應承了下來。
陸知白陷入了沉思,心裏想著這玻璃確實可以用來做鏡子,隻需在後麵加上水銀塗層就行。
不過,他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暗暗思忖道:鏡子何必那麽清楚?
好像有個古代寓言說過,一個磨鏡匠手藝絕佳,把鏡子磨得清晰無比、纖毫畢現,結果鏡子的銷量反而不佳。
畢竟,這世上沒有那麽多如他一般容貌出眾的人。
不過,這也未必,先做出來才知道。
陸知白轉頭對徐土根說道:“往後你就在這玻璃作坊工作,需要什麽盡管吩咐他們。
另外,我先派十個人跟你當學徒,專門打磨這種透鏡。等第一批成品出來,我再確定你的職稱。”
徐土根聽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隻是,他根本不清楚職稱是什麽,心裏琢磨著可能和自己的收入有關。
於是便小心翼翼地詢問了一下。
陸知白耐心地稍作解釋,告訴他職稱不會有朝廷的獎勵。
但在他自己的體係中,職稱確實會影響收入。
得知如此,當天,徐土根就住在了玻璃作坊裏。
看樣子竟是要連夜打磨透鏡,那積極的勁頭簡直無人能比。
陸知白見他這般積極,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其實,隻要能造出沒有氣泡的玻璃,打磨一個沒有要求的凸透鏡並不困難。
難的是確定透鏡的度數,要什麽度數,就能磨出什麽樣的才行。
……
接下來的兩天,陸知白前往研究所走了一趟。
還未踏入研究所的大門,便能聽到屋內傳來的激烈討論聲。
這幫人最近可謂是成果斐然,研製出了一種木頭升降梯。
那升降梯的模型擺在屋子的正中央,幾個研究員正圍繞著它,指指點點,熱烈地討論著如何進一步優化,增強穩定性和載重。
這升降梯搭建好之後,可以通過絞盤來人工牽引,在大學工地的建設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另一邊,幾個研究員正對著織布機的零件比劃著,在討論著如何改進。
討論之中,有人提出應該先從改進紡紗機入手,不然織布原料會不夠用。
大概是因為陸知白與他們提起過,夏天賣蚊香、花露水、痱子粉,秋天賣布,冬天賣蜂窩煤……
陸知白看在眼中,露出微笑,對他們的水平頗為認可。
畢竟,這些人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又經過這兩個月的曆練,本事自然是見長。
但讓他們去大學任教,似乎又有哪裏不太夠。
……
你還得帶學徒,必須得盡心盡力地教,一點兒私都不能藏。”
徐土根聽了,忙不迭地點頭,應聲道:“小的明白,小的一定照辦!”
陸知白語重心長地繼續講道:“別把‘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套舊思想帶到這兒來。
我做的是大買賣,需要的人才,越多越好,可不是隻靠你一人就能成事的。
你要是教不出個名堂來,以後這活兒多起來,能把你給累得趴下,你信不信?”
徐土根聽了這話,神色一緊,連連點頭應承道:“駙馬大人說得是,小的一定傾囊相授,絕不敢有半點兒保留!”
陸知白第一次見到他,就這般訓話,再加上那盤纏,可謂恩威並施。
徐土根既然決定了來投奔他,自然是要好好效力。
沒過多久,一行人到了春和大學的工地進行巡視。
工人們吃過晚飯了,正幹得熱火朝天,一個個都鼓足了勁兒。
陸知白看著這場景,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不錯,今天居然沒人中暑,進度也相當理想。”
隨後,他又帶著徐土根,來到了河對麵的玻璃作坊。
說起這條小河,陸知白心裏其實是不太滿意的,覺得它有點窄,不太適合建碼頭。
不過也是沒辦法的事,附近實在是沒有位置和條件更好的地方了。
窄點兒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所以他派人在河邊上隔了兩丈遠,開挖一段新的河道。
等挖得足夠深長了,再把中間的部分打通,原本的河道就能變寬許多,也就能夠建碼頭了。
挖河的進展比大學的建設還要快,畢竟工人們隻需挖土運土就行。
陸知白帶徐土根走進玻璃作坊,先把幾個手藝精湛的玻璃師傅叫了過來,讓他們相互認識認識。
接著,給這些師傅安排了新的任務,讓他們製作新的模具。
實際上就是製造凸透鏡。
古人哪見過這新奇玩意兒,都覺得稀奇得很。
徐土根對這個玻璃作坊充滿了好奇,眼睛都看直了,嘴裏不住地讚歎道:
“這麽大規模的玻璃作坊,俺可真是頭一迴見。這玻璃晶瑩剔透的,跟那水晶似的,太稀罕啦!是怎麽燒製得如此純淨的?”
這年頭,其他地方的玻璃大多還是以色彩明豔、花樣繁多的琉璃為主。
像陸知白這裏的透明玻璃,其實,是被視為低價值的,不太受歡迎。
但做成了帶螺紋的玻璃瓶子,那可就不一樣了。
因為迴收價,足足有五十文呢,買酒精或花露水的時候可以抵價。
徐土根拿起一個玻璃瓶,對著火光仔仔細細地查看,驚歎不已:
“裏麵竟然一個氣泡都沒有!這要是做成鏡子,那肯定相當不錯,比銅鏡可要明亮太多太多了。”
陸知白笑著說道:“我不是讓你打磨那種照人的鏡子,我需要的是凸透鏡。”
說完,他又詳細地解釋了一下,自己想要的凸透鏡是什麽樣子的。
徐土根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把這事兒應承了下來。
陸知白陷入了沉思,心裏想著這玻璃確實可以用來做鏡子,隻需在後麵加上水銀塗層就行。
不過,他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暗暗思忖道:鏡子何必那麽清楚?
好像有個古代寓言說過,一個磨鏡匠手藝絕佳,把鏡子磨得清晰無比、纖毫畢現,結果鏡子的銷量反而不佳。
畢竟,這世上沒有那麽多如他一般容貌出眾的人。
不過,這也未必,先做出來才知道。
陸知白轉頭對徐土根說道:“往後你就在這玻璃作坊工作,需要什麽盡管吩咐他們。
另外,我先派十個人跟你當學徒,專門打磨這種透鏡。等第一批成品出來,我再確定你的職稱。”
徐土根聽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隻是,他根本不清楚職稱是什麽,心裏琢磨著可能和自己的收入有關。
於是便小心翼翼地詢問了一下。
陸知白耐心地稍作解釋,告訴他職稱不會有朝廷的獎勵。
但在他自己的體係中,職稱確實會影響收入。
得知如此,當天,徐土根就住在了玻璃作坊裏。
看樣子竟是要連夜打磨透鏡,那積極的勁頭簡直無人能比。
陸知白見他這般積極,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其實,隻要能造出沒有氣泡的玻璃,打磨一個沒有要求的凸透鏡並不困難。
難的是確定透鏡的度數,要什麽度數,就能磨出什麽樣的才行。
……
接下來的兩天,陸知白前往研究所走了一趟。
還未踏入研究所的大門,便能聽到屋內傳來的激烈討論聲。
這幫人最近可謂是成果斐然,研製出了一種木頭升降梯。
那升降梯的模型擺在屋子的正中央,幾個研究員正圍繞著它,指指點點,熱烈地討論著如何進一步優化,增強穩定性和載重。
這升降梯搭建好之後,可以通過絞盤來人工牽引,在大學工地的建設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另一邊,幾個研究員正對著織布機的零件比劃著,在討論著如何改進。
討論之中,有人提出應該先從改進紡紗機入手,不然織布原料會不夠用。
大概是因為陸知白與他們提起過,夏天賣蚊香、花露水、痱子粉,秋天賣布,冬天賣蜂窩煤……
陸知白看在眼中,露出微笑,對他們的水平頗為認可。
畢竟,這些人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又經過這兩個月的曆練,本事自然是見長。
但讓他們去大學任教,似乎又有哪裏不太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