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亂臣賊子!
獨寵殘疾戰神,侍君柔弱不能自理 作者:藍薔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涼皇城。
“砰”一聲茶盞砸落在地。
“陛下息怒……”朝臣紛紛跪地。
息怒?!王將軍自請前往麟州平亂,已有月餘,卻半點消息也沒有!
“息怒?那群亂臣賊子還沒死,要朕如何息怒?!朕的將軍就這般無能!?”
淩宇簡直要氣瘋了,他好不容易扳倒了安王,隻剩下平王和鈺王兩個無足輕重的,以為能過幾日逍遙日子,連打理朝政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卻發生了麟州之事,內亂不解決,他在後宮也不得安樂……
“報!”
“八百裏加急!”
“琉州急報!”
“氽州叛亂......”
一聲聲嘶啞高亢的唿聲傳入大殿,北涼朝堂一片嘩然。
氽州?!那......
那不是安王的封地嗎?!
安王身隕,安王府後繼無人,皇上早就派了人去氽州,這急報是......
風塵仆仆一身疲憊的小兵闖進大殿,“陛下!氽州叛變!蒼州......禹州淪陷.....琉州刺史八百裏加急求援.......”剛說完他累極暈厥在地。
魏國公幾人立在前排,聞言皆是一愣,琉州距離京都隻有堪堪千餘裏……
怎麽現在才傳來消息?!
先有南部的麟州叛亂,現在又有北部的氽州,蒼州和禹州比鄰氽州,竟然悄無聲息就被叛軍拿下,直逼琉州!?
這樣一看,豈不是大涼半數疆土都在戰亂中?!
小太監小心翼翼的將奏報送到皇帝跟前。
李霖闕接過,遞給淩宇。
淩宇一把搶過去,“亂臣賊子!朕要看看,是誰這麽大的膽子!”
“......好啊!朕的朝臣,竟然打著為安王報仇的旗號,要來反朕!?”他砰的將奏報摔到禦案下。
魏國公秦賢撿起一看,才發現裏麵還夾著一紙文書。
“那是什麽?”淩宇怒氣衝衝問道。
“這......”秦賢猶豫了一下,躬身答道,“是叛軍的檄文。”
“大逆不道的東西!行這般悖逆之事,朕要誅他們九族!!全都五馬分屍!!還寫什麽檄文!?”淩宇罵罵咧咧一陣,又問,“寫的什麽?”
“都是亂成賊子的誅心之言,陛下不必......”
“傳上來!”淩宇大喝一聲。
秦賢隻得將手中的紙張遞過去,李霖闕接過,遞到皇帝手邊。
淩宇一看,果然都是些罵自己的話,說當今皇上荒淫無道,無視百姓,驕奢淫逸,殘害手足......
淩宇歘歘幾下將檄文撕得粉碎,“混賬!安王都已經死透了!這個亂臣賊子,一個區區氽州行軍司馬,就敢借他的名聲起兵造反!?”
秦賢垂頭不語,誰會為了一個死人起兵造反?!
氽州行軍司馬敢以為安王報仇的名義叛變,要麽是掛羊頭賣狗肉,為他人籌謀,要麽就是安王根本沒死......
那麽麟州,恐怕也不是奏報中暴民暴亂那麽簡單......
秦賢眼眸一閃,這些隻怕是鋪墊,很快安王親征京都,除昏君,平民怨的故事就會上演!
他抬眸看了看禦案後無能狂怒的皇帝一眼,後退半步,一言不發。
西周皇城。
“楚煜已抵固城關了吧?”皇帝看向兵部尚書林煒。
“迴陛下,楚將軍已率軍出關,約莫十日後可直抵林冠坡。”
“甚好!甚好!”皇帝滿意道,“愛卿,一應軍需糧草可要備齊,莫讓楚煜為此分心。”
“是!臣定安排妥當。”
“報!”
“盛南關急報!”殿外一聲急唿。
“呈上來!”皇帝猛的坐直身子,探身望去。
“陛下!”小太監接過奏報呈上去。
“......”皇帝黑眸沉沉,將奏報放迴桌上,“衛國賊心不死,這兩個月以來,邊關屢屢異動,雖然隱蔽,但還是被明武察覺,明武將軍已經率軍沿線增加布防,以防不測。”
“陛下!明武將軍坐鎮衛、涼、周三國交界處,已經安穩了五六年,如今突然異動隻怕不尋常!”
“臣亦是為此擔憂!陛下,衛國六年前因遇天災,大半疆土顆粒無收,衛軍突襲邊境欲奪糧倉。被明武將軍和楚煜將軍擊退,自那次之後,衛軍士氣大減,再無異動。此次,隻怕是聽說楚煜將軍率軍東進,以為我大周邊防空虛,想趁機潛入分一杯羹。”
“衛國這幾年是太子監國,國力日盛,兵力也不弱,若是他們大舉來犯,隻怕......屆時楚煜將軍深入北涼腹地,若是盛南關失守,固城關無力支援,大周就陷入險境了。”
......
朝臣紛紛議論,大多數都提議速發旨意,讓楚煜按兵不動,以防衛軍突襲盛南關。
韓成玉出列躬身道,“父皇,兒臣以為,衛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進犯邊關。衛軍此舉興許是受了北涼蠱惑。”
“依兒臣看,此為北涼為我大周備的攻心戰!北涼如今內亂不斷,為防我大周趁機東進,便利誘蠱惑衛國,在衛周邊境引起騷亂。若我們止步不前,便入了北涼的圈套。”
“明武將軍並非無能之輩,即便衛國來犯,明武將軍應能抵擋一陣,固城關亦留有人手,可做支援。父皇和諸位都知道楚煜的本事,依北涼如今的形勢,根本抵擋不住楚煜和楚家軍之勢。”
“兒臣認為楚家軍東進之勢不可停,更不可迴還固城關。”
“臣附議!”幾位朝臣出列,附和著太子的話,建議楚家軍趁勢猛進。
“陛下!”太尉劉路出列,“臣以為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但,若是衛軍真是受了北涼指使,那兩國隻怕早有勾結,屆時衛涼聯手,楚煜將軍和明武將軍腹背受敵,恐難支撐。臣並非沒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誌,隻是為大周百姓周全,還望陛下三思。”
劉路身後幾位老臣紛紛出列,附議劉路的意見。
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下麵朝臣的言論,思慮重重。
韓成玉攥緊手指,心裏怒罵劉路老匹夫,膽小如鼠。
看著父皇的臉色,他心裏著急,父皇素來謹慎保守,這次出兵北涼,還是因著北涼多次來犯,如今陷入內亂時機難得,若非如此,父皇定然不會同意。
“父皇......”
皇帝抬手打斷了他的話,“此事,朕會與兵部和諸位將軍再議,且先退朝吧。”
韓成玉目光一沉,父皇沒有讓他共議此事。
兵部他一直插不上手,為了不讓父皇起疑,除了楚家軍,其餘將軍裏他也沒有特別交好的。
就連楚銘,還是當初母後與楚家夫人投緣,自他啟蒙,便請了楚銘將軍教授他武藝兵法,才讓他有了上戰場,與楚家軍結交的機會。
父皇此舉......是有心防備他了?!
“砰”一聲茶盞砸落在地。
“陛下息怒……”朝臣紛紛跪地。
息怒?!王將軍自請前往麟州平亂,已有月餘,卻半點消息也沒有!
“息怒?那群亂臣賊子還沒死,要朕如何息怒?!朕的將軍就這般無能!?”
淩宇簡直要氣瘋了,他好不容易扳倒了安王,隻剩下平王和鈺王兩個無足輕重的,以為能過幾日逍遙日子,連打理朝政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卻發生了麟州之事,內亂不解決,他在後宮也不得安樂……
“報!”
“八百裏加急!”
“琉州急報!”
“氽州叛亂......”
一聲聲嘶啞高亢的唿聲傳入大殿,北涼朝堂一片嘩然。
氽州?!那......
那不是安王的封地嗎?!
安王身隕,安王府後繼無人,皇上早就派了人去氽州,這急報是......
風塵仆仆一身疲憊的小兵闖進大殿,“陛下!氽州叛變!蒼州......禹州淪陷.....琉州刺史八百裏加急求援.......”剛說完他累極暈厥在地。
魏國公幾人立在前排,聞言皆是一愣,琉州距離京都隻有堪堪千餘裏……
怎麽現在才傳來消息?!
先有南部的麟州叛亂,現在又有北部的氽州,蒼州和禹州比鄰氽州,竟然悄無聲息就被叛軍拿下,直逼琉州!?
這樣一看,豈不是大涼半數疆土都在戰亂中?!
小太監小心翼翼的將奏報送到皇帝跟前。
李霖闕接過,遞給淩宇。
淩宇一把搶過去,“亂臣賊子!朕要看看,是誰這麽大的膽子!”
“......好啊!朕的朝臣,竟然打著為安王報仇的旗號,要來反朕!?”他砰的將奏報摔到禦案下。
魏國公秦賢撿起一看,才發現裏麵還夾著一紙文書。
“那是什麽?”淩宇怒氣衝衝問道。
“這......”秦賢猶豫了一下,躬身答道,“是叛軍的檄文。”
“大逆不道的東西!行這般悖逆之事,朕要誅他們九族!!全都五馬分屍!!還寫什麽檄文!?”淩宇罵罵咧咧一陣,又問,“寫的什麽?”
“都是亂成賊子的誅心之言,陛下不必......”
“傳上來!”淩宇大喝一聲。
秦賢隻得將手中的紙張遞過去,李霖闕接過,遞到皇帝手邊。
淩宇一看,果然都是些罵自己的話,說當今皇上荒淫無道,無視百姓,驕奢淫逸,殘害手足......
淩宇歘歘幾下將檄文撕得粉碎,“混賬!安王都已經死透了!這個亂臣賊子,一個區區氽州行軍司馬,就敢借他的名聲起兵造反!?”
秦賢垂頭不語,誰會為了一個死人起兵造反?!
氽州行軍司馬敢以為安王報仇的名義叛變,要麽是掛羊頭賣狗肉,為他人籌謀,要麽就是安王根本沒死......
那麽麟州,恐怕也不是奏報中暴民暴亂那麽簡單......
秦賢眼眸一閃,這些隻怕是鋪墊,很快安王親征京都,除昏君,平民怨的故事就會上演!
他抬眸看了看禦案後無能狂怒的皇帝一眼,後退半步,一言不發。
西周皇城。
“楚煜已抵固城關了吧?”皇帝看向兵部尚書林煒。
“迴陛下,楚將軍已率軍出關,約莫十日後可直抵林冠坡。”
“甚好!甚好!”皇帝滿意道,“愛卿,一應軍需糧草可要備齊,莫讓楚煜為此分心。”
“是!臣定安排妥當。”
“報!”
“盛南關急報!”殿外一聲急唿。
“呈上來!”皇帝猛的坐直身子,探身望去。
“陛下!”小太監接過奏報呈上去。
“......”皇帝黑眸沉沉,將奏報放迴桌上,“衛國賊心不死,這兩個月以來,邊關屢屢異動,雖然隱蔽,但還是被明武察覺,明武將軍已經率軍沿線增加布防,以防不測。”
“陛下!明武將軍坐鎮衛、涼、周三國交界處,已經安穩了五六年,如今突然異動隻怕不尋常!”
“臣亦是為此擔憂!陛下,衛國六年前因遇天災,大半疆土顆粒無收,衛軍突襲邊境欲奪糧倉。被明武將軍和楚煜將軍擊退,自那次之後,衛軍士氣大減,再無異動。此次,隻怕是聽說楚煜將軍率軍東進,以為我大周邊防空虛,想趁機潛入分一杯羹。”
“衛國這幾年是太子監國,國力日盛,兵力也不弱,若是他們大舉來犯,隻怕......屆時楚煜將軍深入北涼腹地,若是盛南關失守,固城關無力支援,大周就陷入險境了。”
......
朝臣紛紛議論,大多數都提議速發旨意,讓楚煜按兵不動,以防衛軍突襲盛南關。
韓成玉出列躬身道,“父皇,兒臣以為,衛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進犯邊關。衛軍此舉興許是受了北涼蠱惑。”
“依兒臣看,此為北涼為我大周備的攻心戰!北涼如今內亂不斷,為防我大周趁機東進,便利誘蠱惑衛國,在衛周邊境引起騷亂。若我們止步不前,便入了北涼的圈套。”
“明武將軍並非無能之輩,即便衛國來犯,明武將軍應能抵擋一陣,固城關亦留有人手,可做支援。父皇和諸位都知道楚煜的本事,依北涼如今的形勢,根本抵擋不住楚煜和楚家軍之勢。”
“兒臣認為楚家軍東進之勢不可停,更不可迴還固城關。”
“臣附議!”幾位朝臣出列,附和著太子的話,建議楚家軍趁勢猛進。
“陛下!”太尉劉路出列,“臣以為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但,若是衛軍真是受了北涼指使,那兩國隻怕早有勾結,屆時衛涼聯手,楚煜將軍和明武將軍腹背受敵,恐難支撐。臣並非沒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誌,隻是為大周百姓周全,還望陛下三思。”
劉路身後幾位老臣紛紛出列,附議劉路的意見。
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下麵朝臣的言論,思慮重重。
韓成玉攥緊手指,心裏怒罵劉路老匹夫,膽小如鼠。
看著父皇的臉色,他心裏著急,父皇素來謹慎保守,這次出兵北涼,還是因著北涼多次來犯,如今陷入內亂時機難得,若非如此,父皇定然不會同意。
“父皇......”
皇帝抬手打斷了他的話,“此事,朕會與兵部和諸位將軍再議,且先退朝吧。”
韓成玉目光一沉,父皇沒有讓他共議此事。
兵部他一直插不上手,為了不讓父皇起疑,除了楚家軍,其餘將軍裏他也沒有特別交好的。
就連楚銘,還是當初母後與楚家夫人投緣,自他啟蒙,便請了楚銘將軍教授他武藝兵法,才讓他有了上戰場,與楚家軍結交的機會。
父皇此舉......是有心防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