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雷砸落,陳長安頓覺整個神魂被撕得四分五裂。
他躺在地上,直麵落雷,咬牙死撐。
曆來機緣與風險如同孿生雙子,機緣愈大,風險便是愈足,熬不下去,撐不過來,就隻能萬事俱休。
修真三千年,從來都是種因得果,根本沒有一分不去付出,便能迴報萬分業果的道理。一旦遇上所謂的終南捷徑,往往走不出幾步,要麽是誤入歧途,要麽是前路盡斷,而所得之果還需得百倍千倍還之。世間魔道,便是如此。
天下沒有吃白食的道理,陳長安懂得比誰都清楚。隻要他撐到最後,熬的時間愈長,所受痛愈深,最後的收益便會愈發豐厚。
可懂道理是一迴事,能不能撐下去又是另一迴事。
也就是陳長安穿越過來,兩世經驗,神魂遠比一般人要強上太多,所以才能熬下那些非人折磨,撐到現在。
不過也就隻能到這了。
他有些不甘地想。
不知何故,陳長安忽然記起問心時,他寫的那句:我當仗劍守一城。
真是古怪啊,他明明並沒有劍,心裏為什麽會這麽寫呢。
他恍惚地想著。
神魂之內,泥丸宮最隱蔽的角落裏,半柄陳長安注定無法窺見的光劍,微微一亮,繼而劍身寸寸消散。
生死寂滅之間,陳長安模糊的意識裏,隱約瞧見了一位紅衣女子自虛空踏步而來,擋在他的身前,手中握著一柄長劍,長劍上並無任何氣勢,平平無奇。
似乎是覺察到什麽,九天玄雷愈發暴烈,雷海傾覆。
下一刻,女子抬起長劍,輕輕劃了一下。
雷霆不再,神威消失。
天地寂滅。
輕輕的歎息聲裏,陳長安神魂歸於肉身。
他睜開眸子,眼前依舊是幽深的黑暗。
陳長安並沒瞧見最後那一劍的絕世風采,也不知自己是否算熬過符篆的拷打,能不能從中獲得收益。他隻覺方才不過一瞬,自身好似支撐了幾百個輪迴一般,渾身上下都是散架般的深度倦怠,眼下連手指都不想再動彈分毫。
好在陳長安命賤如草,雖然卑微,但生命足夠旺盛,稍稍調整了幾息後,便強打起精神來內視自身。
神識落在神闕內,那枚符篆此刻老老實實地盤踞其中,身上光紋已然熄滅。陳長安不動聲色地看了眼,便不再去想,他如今的境界,實在是太弱了啊,差點神魂消散了。
有些意外之喜的是竅穴內靈力不減反增,雖說依舊是覺靈巔峰,規模卻是比起方才要大上一倍有餘,也不枉他吃了那麽多苦頭了。
而識海之內,果然除了那篇竊靈法門外,此刻又多了篇法門,短短六百零七字,字如古篆符文,晦澀玄奧。
陳長安看了一遍,他認不得那些古篆,卻能夠清楚知道其中真意。
見靈真經。
天地有靈力,曆萬世而不滅,見之,可得大道真意。
陳長安神色有些古怪,他每次修行竊靈的時候,就能清楚窺探到那些靈力存在。這無非是讓自己不竊取靈力時,也能看見天地靈力罷了,看上去並無太大用處。
他此時境界低微,眼力淺薄,自然無法知道,這篇真經,是許多三品以上大佬夢寐以求的不二法門。
陳長安摸不清其中門道,自覺多想無益。他已經被困在一樓不少時間了,眼下要麽靠著符篆給的這個法門上得樓去,要麽直接被通真樓給扔出去,生死交由婦人之手。
至於逃跑?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渾身疲態的陳長安按照真經法門,開始調動體內靈力,隻見神闕穴那枚符篆微微動了一下,繼而陳長安漆黑如墨的眸子裏,一點金光亮起。
玄奧而神秘的符文印在瞳仁,整個世界都亮了起來。
這座無數修士眼裏遼闊不知凡幾,從未有人能走到盡頭的通真樓,在陳長安麵前,第一次顯露真容。
……
通真樓外,擂台處。
此時木門才剛剛合上,石碑上的字跡還未顯露,謝文蘊心有感慨道:“一千八百修士,確實是近些年少才能有的大氣象啊。”
青州在座的勳貴裏不少人見著謝文蘊的神情,開口恭維道:“恭喜州牧大人,將來能得英才無數。”
李道衍笑而不語。
謝文蘊聞言看向學宮眾人,捋須笑道:“這要多虧了學宮教導有方,青州才有今日之盛況。”他說著,話音又是一轉,“隻是這學宮甲子這些年了,好像還是離州人占據著,這次我也沒看見甲子擂台。”
話音一落,方才還談笑言言的青州權貴,頓時默不作聲。
乾榜如今第一等甲子,無論他們心裏作何觀想,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物在前,青州的俊彥翹楚,就注定了要被穩穩壓過一頭,隻能去爭第二等的甲戌。
青州氣運被離州之人獨占,無論怎麽說,都是有損臉麵的事情,眾人自然不敢去提。
吳典褚看了眼謝文蘊的神色,猶豫了下,還是開口道:“我可是聽說那個什麽長安的,要爭這個甲子名號,怎麽不擺擂台?”
他這話是問負責學宮事宜的李道玄。
李道玄聲音淡淡,“左右不過一座擂台而已,什麽時候擺都來得及。”
這個迴答,看似隻是在說擂台,實則並未駁斥陳長安要爭甲子名號是假的,話來話外,是學宮會為了他再搭一座擂台。
這話一出,無論是青州權貴還是學宮一些不知情的教諭,都不由得吸了口涼氣,壓抑不住地驚訝。
三年前離州紅衣孤身前來,一招大敗整個青州道學宮乾榜,自此之後,她獨坐高樓,冷眼俯瞰青州年輕一輩,竟無一人敢攖其鋒芒。
即使天資如金無咎、謝元佑這樣的年輕翹楚,也不敢覬覦甲子名號半分,區區一個毫無根基背景,隻是聽雨樓那位美婦人的床帷玩物,也敢妄圖沾染?
謝文蘊掃了眼場間眾人神色,對著李道衍輕笑道:“道衍兄,你就這麽看好他?在我看來,不過是一抹浮萍罷了,無根無基,就算借了那位的點評,乘勢而起,或許能禦風數裏,可風一止,就要跌落地上,說不得還要被人踩上幾腳,蹂進泥裏。”
李道衍好似沒聽出他話中深意,春風和煦道:“風起風落,皆是天意,我輩修道之人,講究的就是一個順應天意而為之。”
他的眸光落在通真樓。
通真樓裏,一千八百修士,這般規模確實已超出往年太多。
又是一個大爭之世啊。
李道衍緩緩地想著,眼底飛雲幾朵。
他躺在地上,直麵落雷,咬牙死撐。
曆來機緣與風險如同孿生雙子,機緣愈大,風險便是愈足,熬不下去,撐不過來,就隻能萬事俱休。
修真三千年,從來都是種因得果,根本沒有一分不去付出,便能迴報萬分業果的道理。一旦遇上所謂的終南捷徑,往往走不出幾步,要麽是誤入歧途,要麽是前路盡斷,而所得之果還需得百倍千倍還之。世間魔道,便是如此。
天下沒有吃白食的道理,陳長安懂得比誰都清楚。隻要他撐到最後,熬的時間愈長,所受痛愈深,最後的收益便會愈發豐厚。
可懂道理是一迴事,能不能撐下去又是另一迴事。
也就是陳長安穿越過來,兩世經驗,神魂遠比一般人要強上太多,所以才能熬下那些非人折磨,撐到現在。
不過也就隻能到這了。
他有些不甘地想。
不知何故,陳長安忽然記起問心時,他寫的那句:我當仗劍守一城。
真是古怪啊,他明明並沒有劍,心裏為什麽會這麽寫呢。
他恍惚地想著。
神魂之內,泥丸宮最隱蔽的角落裏,半柄陳長安注定無法窺見的光劍,微微一亮,繼而劍身寸寸消散。
生死寂滅之間,陳長安模糊的意識裏,隱約瞧見了一位紅衣女子自虛空踏步而來,擋在他的身前,手中握著一柄長劍,長劍上並無任何氣勢,平平無奇。
似乎是覺察到什麽,九天玄雷愈發暴烈,雷海傾覆。
下一刻,女子抬起長劍,輕輕劃了一下。
雷霆不再,神威消失。
天地寂滅。
輕輕的歎息聲裏,陳長安神魂歸於肉身。
他睜開眸子,眼前依舊是幽深的黑暗。
陳長安並沒瞧見最後那一劍的絕世風采,也不知自己是否算熬過符篆的拷打,能不能從中獲得收益。他隻覺方才不過一瞬,自身好似支撐了幾百個輪迴一般,渾身上下都是散架般的深度倦怠,眼下連手指都不想再動彈分毫。
好在陳長安命賤如草,雖然卑微,但生命足夠旺盛,稍稍調整了幾息後,便強打起精神來內視自身。
神識落在神闕內,那枚符篆此刻老老實實地盤踞其中,身上光紋已然熄滅。陳長安不動聲色地看了眼,便不再去想,他如今的境界,實在是太弱了啊,差點神魂消散了。
有些意外之喜的是竅穴內靈力不減反增,雖說依舊是覺靈巔峰,規模卻是比起方才要大上一倍有餘,也不枉他吃了那麽多苦頭了。
而識海之內,果然除了那篇竊靈法門外,此刻又多了篇法門,短短六百零七字,字如古篆符文,晦澀玄奧。
陳長安看了一遍,他認不得那些古篆,卻能夠清楚知道其中真意。
見靈真經。
天地有靈力,曆萬世而不滅,見之,可得大道真意。
陳長安神色有些古怪,他每次修行竊靈的時候,就能清楚窺探到那些靈力存在。這無非是讓自己不竊取靈力時,也能看見天地靈力罷了,看上去並無太大用處。
他此時境界低微,眼力淺薄,自然無法知道,這篇真經,是許多三品以上大佬夢寐以求的不二法門。
陳長安摸不清其中門道,自覺多想無益。他已經被困在一樓不少時間了,眼下要麽靠著符篆給的這個法門上得樓去,要麽直接被通真樓給扔出去,生死交由婦人之手。
至於逃跑?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渾身疲態的陳長安按照真經法門,開始調動體內靈力,隻見神闕穴那枚符篆微微動了一下,繼而陳長安漆黑如墨的眸子裏,一點金光亮起。
玄奧而神秘的符文印在瞳仁,整個世界都亮了起來。
這座無數修士眼裏遼闊不知凡幾,從未有人能走到盡頭的通真樓,在陳長安麵前,第一次顯露真容。
……
通真樓外,擂台處。
此時木門才剛剛合上,石碑上的字跡還未顯露,謝文蘊心有感慨道:“一千八百修士,確實是近些年少才能有的大氣象啊。”
青州在座的勳貴裏不少人見著謝文蘊的神情,開口恭維道:“恭喜州牧大人,將來能得英才無數。”
李道衍笑而不語。
謝文蘊聞言看向學宮眾人,捋須笑道:“這要多虧了學宮教導有方,青州才有今日之盛況。”他說著,話音又是一轉,“隻是這學宮甲子這些年了,好像還是離州人占據著,這次我也沒看見甲子擂台。”
話音一落,方才還談笑言言的青州權貴,頓時默不作聲。
乾榜如今第一等甲子,無論他們心裏作何觀想,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物在前,青州的俊彥翹楚,就注定了要被穩穩壓過一頭,隻能去爭第二等的甲戌。
青州氣運被離州之人獨占,無論怎麽說,都是有損臉麵的事情,眾人自然不敢去提。
吳典褚看了眼謝文蘊的神色,猶豫了下,還是開口道:“我可是聽說那個什麽長安的,要爭這個甲子名號,怎麽不擺擂台?”
他這話是問負責學宮事宜的李道玄。
李道玄聲音淡淡,“左右不過一座擂台而已,什麽時候擺都來得及。”
這個迴答,看似隻是在說擂台,實則並未駁斥陳長安要爭甲子名號是假的,話來話外,是學宮會為了他再搭一座擂台。
這話一出,無論是青州權貴還是學宮一些不知情的教諭,都不由得吸了口涼氣,壓抑不住地驚訝。
三年前離州紅衣孤身前來,一招大敗整個青州道學宮乾榜,自此之後,她獨坐高樓,冷眼俯瞰青州年輕一輩,竟無一人敢攖其鋒芒。
即使天資如金無咎、謝元佑這樣的年輕翹楚,也不敢覬覦甲子名號半分,區區一個毫無根基背景,隻是聽雨樓那位美婦人的床帷玩物,也敢妄圖沾染?
謝文蘊掃了眼場間眾人神色,對著李道衍輕笑道:“道衍兄,你就這麽看好他?在我看來,不過是一抹浮萍罷了,無根無基,就算借了那位的點評,乘勢而起,或許能禦風數裏,可風一止,就要跌落地上,說不得還要被人踩上幾腳,蹂進泥裏。”
李道衍好似沒聽出他話中深意,春風和煦道:“風起風落,皆是天意,我輩修道之人,講究的就是一個順應天意而為之。”
他的眸光落在通真樓。
通真樓裏,一千八百修士,這般規模確實已超出往年太多。
又是一個大爭之世啊。
李道衍緩緩地想著,眼底飛雲幾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