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縣裏,蘇誌昊直接趕著牛車去了縣裏的酒樓,詢問老板收不收野豬肉。
酒樓的掌櫃的一看,這野豬肉很新鮮,便留下了一些。
就這樣走了幾家酒樓飯莊後,野豬肉便都賣光了。不過價格不是都賣的16文一斤,有的買的多,便降了價,15文一斤賣的。
幾人又趕著牛車去了藥鋪,把野豬皮賣給了藥鋪。全程蘇安東隻是陪同,並未插手。
野豬一共賣了七兩銀子零八十六個銅板。
賣完了野豬,幾人便趕著牛車迴了大西村。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
各家的晚飯都已經吃完了,蘇家特意給幾人留了飯食,蘇安東留下趙玄明和李春生在自家吃飯。
吃過了飯,蘇誌昊、趙玄明、李春生三人便開始分銀錢。蘇安東默默的避開了,不打算參與。
三人坐在了桌子旁,賣野豬的銀錢全都放在了桌子上。李春生直接把銀錢分成了三份,道;“咱們一人一份。”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不能這麽分錢,得按照出力多少分銀錢。”
李春生一聽覺得有道理,便道:“說的有理,那誌昊出力最多,應當分最多的銀錢。”
蘇誌昊一聽,這李二舅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趕忙道:“出力最多的不是我,是李二舅。怎麽辨別野豬的蹤跡,怎麽尋找野豬。陷阱怎麽挖,挖在哪裏,靠的全是李二舅,我倆隻是在後麵傻出力氣罷了。”
蘇誌昊覺得,李春生幹的屬於是技術工種,不單單是出力氣,理應分的多。
李春生聽了蘇誌昊所說的話是開心的,倒不是因為錢,而是蘇誌昊對他的肯定。他不以為意的說道:“這都無妨,不必多給我。再說,往山下扛幾乎都是你扛的,你出的力也不比我少。”
蘇誌昊道:“我出的力,跟李二舅出的力可不一樣,不好放在一起比較。咱們以後說不定還會打到什麽獵物,還是分的明白些比較好,這樣才能長久。”
一旁趙玄明讚成的點了點頭,開口道:“是應該分的明白些,按出力大小分銀錢。我出的力最少,理應分的最少。我要一成就行,剩下的你倆分!”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一成太少了,我提一個分成的比例,你倆聽聽行不行。”
二人一聽,趕忙紛紛道:“你說。”
蘇誌昊道:“李二舅出力最多占四成半,我占三成,玄明占兩成半。怎麽樣?你們覺得行嗎?”
李春生覺得自己不應該占這麽多,蘇誌昊的武力值在那擺著呢!想了想道:“我占四成就行,那半成給你。”
趙玄明也開口道:“我占兩成半我覺得太多了,我沒有李二舅的本事,更沒有誌昊的力氣。我不能多要,給我一成就行。”趙玄明覺得自己就是個半大孩子,能跟在二人身後學本事就已經很好了,怎麽好意思分那麽多。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一成怎麽行,太少了。那你就占二成吧!不能再少了。”
蘇誌昊想了想又對李春生道:“李二舅,你還是占四成半,我占三成半,玄明占二成。我占三成半就不少了,不能再多要了。你們看行不行?”
二人想了想,便都答應了下來。打獵的分成算是就這麽定下了。三人分完了銀錢,便各自迴家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蘇安東便帶著蘇圓圓出門去采買。二人未去豐澤縣,而是趕去了離豐澤現最近的豐安縣。
二人很是謹慎,想著空間裏的這些東西還是去其他縣賣比較好。別在本縣賣出去後,萬一被蘇家其他人認出來就不好了。雖然概率很低,但為了安全起見,兩人還是決定不在本縣賣。
趕著牛車走了近兩個時辰,二人才趕到豐安縣。
到了豐安縣,兩人直接找了一個書肆。進去後便直接詢問店家收不收八成新的筆、墨、硯台和書籍。
掌櫃的一聽便來了興趣,道:“自然是收的,不過我要看過了才能給價格。”書肆裏這種半新不舊的東西,價格便宜,平日裏還是好賣的,畢竟很多讀書人家境都很是一般。一般收上來的這些東西,都是不愁賣的。
蘇安東從背簍裏取出東西,他拿出的這些東西,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都是八成新的,有幾樣跟新的也差不了多少。掌櫃的看過以後很是滿意,便都買了下來。
蘇安東賣這些,肯定是賣賠了的,但是又不能自己拿出來用,便隻能賣掉了。不過價錢還算可以,畢竟不是新的,兩人對賣的這個價格還是滿意的。
賣完了這些,兩人又在店裏給家裏的孩子們買了讀書還缺少的東西。書籍,是沒有買的,蘇安東想著,反正有樣書,迴頭讓他們自己抄書,就當是練字了。紙張也沒有買,蘇圓圓的空間裏有,迴頭往外拿就好了。
從書肆出來以後,蘇圓圓道:“爹,我空間裏還有櫃子椅子什麽的,多數都是去年冬天新打的,咱們也賣了吧!”
蘇安東讚同的道:“行,賣了吧!留著也不能拿出來用。這樣,我找個沒人的地方,你先從空間拿出來,放到牛車上。”
倆人找了一個偏僻沒人的巷子,蘇圓圓從空間裏拿出了幾個比較新的櫃子。這裏麵就有當初李紅梅舍不得扔下,想要帶走的炕櫃。
蘇安東趕著牛車帶著蘇圓圓去了居民區,一邊趕著牛車,一邊喊道:“賣衣櫃了,價格便宜,質量好。”
走在路上的行人還真有好奇上前看看的,也有好奇的人打開院門出來看的。
不一會兒,還真有婦人上前詢問價格,一聽價格不貴,比新打一個要便宜許多。而且這個櫃子看上去很新,便真買下了櫃子。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還真賣出去不少。雖然空間裏的這些東西沒有全部賣掉,但二人已經很知足了。賣點是點,要不然放在空間裏也沒有用。
賣的差不多以後,二人便沒再繼續,而是找了個餛飩攤一人吃了一碗餛飩。
填飽肚子以後,二人又買了一些家裏需要的東西,便趕著牛車迴了家。
酒樓的掌櫃的一看,這野豬肉很新鮮,便留下了一些。
就這樣走了幾家酒樓飯莊後,野豬肉便都賣光了。不過價格不是都賣的16文一斤,有的買的多,便降了價,15文一斤賣的。
幾人又趕著牛車去了藥鋪,把野豬皮賣給了藥鋪。全程蘇安東隻是陪同,並未插手。
野豬一共賣了七兩銀子零八十六個銅板。
賣完了野豬,幾人便趕著牛車迴了大西村。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
各家的晚飯都已經吃完了,蘇家特意給幾人留了飯食,蘇安東留下趙玄明和李春生在自家吃飯。
吃過了飯,蘇誌昊、趙玄明、李春生三人便開始分銀錢。蘇安東默默的避開了,不打算參與。
三人坐在了桌子旁,賣野豬的銀錢全都放在了桌子上。李春生直接把銀錢分成了三份,道;“咱們一人一份。”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不能這麽分錢,得按照出力多少分銀錢。”
李春生一聽覺得有道理,便道:“說的有理,那誌昊出力最多,應當分最多的銀錢。”
蘇誌昊一聽,這李二舅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趕忙道:“出力最多的不是我,是李二舅。怎麽辨別野豬的蹤跡,怎麽尋找野豬。陷阱怎麽挖,挖在哪裏,靠的全是李二舅,我倆隻是在後麵傻出力氣罷了。”
蘇誌昊覺得,李春生幹的屬於是技術工種,不單單是出力氣,理應分的多。
李春生聽了蘇誌昊所說的話是開心的,倒不是因為錢,而是蘇誌昊對他的肯定。他不以為意的說道:“這都無妨,不必多給我。再說,往山下扛幾乎都是你扛的,你出的力也不比我少。”
蘇誌昊道:“我出的力,跟李二舅出的力可不一樣,不好放在一起比較。咱們以後說不定還會打到什麽獵物,還是分的明白些比較好,這樣才能長久。”
一旁趙玄明讚成的點了點頭,開口道:“是應該分的明白些,按出力大小分銀錢。我出的力最少,理應分的最少。我要一成就行,剩下的你倆分!”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一成太少了,我提一個分成的比例,你倆聽聽行不行。”
二人一聽,趕忙紛紛道:“你說。”
蘇誌昊道:“李二舅出力最多占四成半,我占三成,玄明占兩成半。怎麽樣?你們覺得行嗎?”
李春生覺得自己不應該占這麽多,蘇誌昊的武力值在那擺著呢!想了想道:“我占四成就行,那半成給你。”
趙玄明也開口道:“我占兩成半我覺得太多了,我沒有李二舅的本事,更沒有誌昊的力氣。我不能多要,給我一成就行。”趙玄明覺得自己就是個半大孩子,能跟在二人身後學本事就已經很好了,怎麽好意思分那麽多。
蘇誌昊不讚成的道:“一成怎麽行,太少了。那你就占二成吧!不能再少了。”
蘇誌昊想了想又對李春生道:“李二舅,你還是占四成半,我占三成半,玄明占二成。我占三成半就不少了,不能再多要了。你們看行不行?”
二人想了想,便都答應了下來。打獵的分成算是就這麽定下了。三人分完了銀錢,便各自迴家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蘇安東便帶著蘇圓圓出門去采買。二人未去豐澤縣,而是趕去了離豐澤現最近的豐安縣。
二人很是謹慎,想著空間裏的這些東西還是去其他縣賣比較好。別在本縣賣出去後,萬一被蘇家其他人認出來就不好了。雖然概率很低,但為了安全起見,兩人還是決定不在本縣賣。
趕著牛車走了近兩個時辰,二人才趕到豐安縣。
到了豐安縣,兩人直接找了一個書肆。進去後便直接詢問店家收不收八成新的筆、墨、硯台和書籍。
掌櫃的一聽便來了興趣,道:“自然是收的,不過我要看過了才能給價格。”書肆裏這種半新不舊的東西,價格便宜,平日裏還是好賣的,畢竟很多讀書人家境都很是一般。一般收上來的這些東西,都是不愁賣的。
蘇安東從背簍裏取出東西,他拿出的這些東西,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都是八成新的,有幾樣跟新的也差不了多少。掌櫃的看過以後很是滿意,便都買了下來。
蘇安東賣這些,肯定是賣賠了的,但是又不能自己拿出來用,便隻能賣掉了。不過價錢還算可以,畢竟不是新的,兩人對賣的這個價格還是滿意的。
賣完了這些,兩人又在店裏給家裏的孩子們買了讀書還缺少的東西。書籍,是沒有買的,蘇安東想著,反正有樣書,迴頭讓他們自己抄書,就當是練字了。紙張也沒有買,蘇圓圓的空間裏有,迴頭往外拿就好了。
從書肆出來以後,蘇圓圓道:“爹,我空間裏還有櫃子椅子什麽的,多數都是去年冬天新打的,咱們也賣了吧!”
蘇安東讚同的道:“行,賣了吧!留著也不能拿出來用。這樣,我找個沒人的地方,你先從空間拿出來,放到牛車上。”
倆人找了一個偏僻沒人的巷子,蘇圓圓從空間裏拿出了幾個比較新的櫃子。這裏麵就有當初李紅梅舍不得扔下,想要帶走的炕櫃。
蘇安東趕著牛車帶著蘇圓圓去了居民區,一邊趕著牛車,一邊喊道:“賣衣櫃了,價格便宜,質量好。”
走在路上的行人還真有好奇上前看看的,也有好奇的人打開院門出來看的。
不一會兒,還真有婦人上前詢問價格,一聽價格不貴,比新打一個要便宜許多。而且這個櫃子看上去很新,便真買下了櫃子。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還真賣出去不少。雖然空間裏的這些東西沒有全部賣掉,但二人已經很知足了。賣點是點,要不然放在空間裏也沒有用。
賣的差不多以後,二人便沒再繼續,而是找了個餛飩攤一人吃了一碗餛飩。
填飽肚子以後,二人又買了一些家裏需要的東西,便趕著牛車迴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