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批本注曰:本卷所寫,雖前文看似並不緊張,甚至於相較原本已經溫和許多,然則依端木之心緒,隻怕是尚未開始。本卷初作之時,計劃寫五萬餘言,然所欲說之事過多,以至於十萬字方止。】
作者自雲:這本書也已經寫到了這個地步,不妨和各位好好說一說我想在這本書之中表達的一些想法,以及對於一些文學概念的理解。
編者雲:由於計劃有變,本來打算將此卷交由獵戶座,不想如今竟還是我依舊在編寫。感想頗多,思緒繁雜,不由得一同寫出這一篇前期總結。
一、關於前一卷和本卷的敘述。
前一卷為本部作品的主打分卷,主打作的地位賦予了它全係列目前來說最長的篇幅。雖說第四卷的內容之多,跨度之廣前所未有,但是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對於這部小說來說,後麵三大分卷和一個前傳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卷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古代文學,亦有現代文化,從原著來看,觀感與前三卷大有不同。我們的故事將會永遠持續下去,一直到一切謎底揭開,一切塵埃落定!
至於本卷作品,應當是所有分卷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序章作為引子的。這一卷本就是承上啟下之作,開頭與第四部之間的銜接相當緊密,幾乎是上一秒還在第四卷,下一秒就到了本卷。本卷是端木寫得最為痛苦和困難的一部,也與他本人的頭痛有關。但是更多的,這一部小說可能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之中不會有太多愛與溫暖。這是一部悲劇,而端木心目之中對於悲劇的定義,我想後文就能夠向各位展示。悲劇或許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悲劇或許也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人們至少也應當理解,這世上如此之眾多的悲劇喜劇,能夠給人們留下長久印象的竟然大多數都是悲劇,原因其實就在於悲劇能夠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也能夠讓人們進入一種長久的思索之中。悲劇並不隻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摧毀,悲劇真正的意義在於,有價值的東西不光被摧毀了,意識到它價值的人們也永遠沒有辦法將它複原,隻能永遠地望著那一地的碎片,獨自魂傷。這就是悲劇結局的意義,給人們帶累了警示,但是很可惜,這同時也會讓一些人更加執迷不悟……
二、全係列的劇情定向
這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說,但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內核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結尾,我一直夢想著能夠是一個影射現實的,現實主義的結尾。它將會是真實的,痛苦的,真相大白的,但是依舊具備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悲劇一樣的結局。這或許是一種充滿了窒息與絕望的結尾……
總之,這將會令人感到欣慰的同時,多出幾許意難平,雖說在意料之外,卻依舊在情理之中。
三、何為悲劇?
悲劇是人類藝術結晶之中最偉大、最真實也最富有現實意義一類。從藝術分類上看來,能夠具體細分為英雄悲劇、家庭悲劇、小人物平凡命運的悲劇和命運悲劇。叔本華曾經說過,這世上的悲劇分為三種,一是由極惡之人導致的悲劇,二、是由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導致的悲劇,三是由人物所處的地位和相互關係導致的悲劇。在叔本華的觀點之中,又以第三種最為悲劇,因為它既不需要命運,也不需要反派,隻是本就如此,是最自然的存在,也是人類社會的本質,王國維在他的《紅樓夢論評》之中也對這個理論進行過闡述。對於很多人來說,那種大團圓的結局其實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現實的價值。
對於我來說,對於悲劇的解決也分為三種:一是完完全全由人自己一手釀成的悲劇,又由自己解決掉,於是這個人以及與他相關的人都死在這場危機之中。這是最次一等的悲劇,誠然是可慘的,但細想來,卻總覺得人死得不值。不過現在看來,似乎美式大片都喜歡這個套路,而且給一開始製造麻煩的人安上了英雄的名號;第二是由於叔本華所說的,一些命運使然或者不可抗力產生的因素,促使這場悲劇萌芽,但是人們卻並沒有重視起來,一直置若罔聞,於是萌芽的勢頭越來越猛,直至最後非要人們做出犧牲不可。想來這種悲劇,也許就是大部分悲劇的模樣;第三類悲劇,就是永遠也躲不開的命運開玩笑似的讓我們所有人都必須用盡全力,然後發現這也根本無法解決,於是隻好讓那些流血的人白白流血,即使所有人都極力避免,也不得不產生。這種悲劇是最為可悲的,因為這就是現實。戰爭是最大的悲劇,戰爭名下,這類悲劇一直在不停發生,因為矛盾永遠隻能緩和而不能消除,因此那或許是命運,亦或許是偶然的悲劇就會一直不斷的產生。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亙古未變。
這種偉大的悲劇之中常常會湧現出來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們。
但是,這本書中對於英雄的定義是這樣的:當後麵兩種悲劇的任意一種發生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要麽獨自抵抗,挽狂瀾於既倒,要麽帶領眾人反抗,扶大廈於將傾。可是很可惜,這種人歸根結底隻是這些造就悲劇的或是助推悲劇的人為了逃避責任而選擇去走的一條“安全出口”,但是或許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安全出口的出現,就是第一和第二類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的根源——反正有人會給我們善後,那麽我們就大可以不必作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那些人隻會因為教育的原因變得越來越少。可是人們製造出來的危機和業障卻越來越大,於是留給人們逃避的出口也就越來越少,而且有一些還在不斷被人們自己封死,如果再不迴頭去應對,總會有那麽一天的。
是的,人類一路走來,始終是一個又一個悲劇在推動進步,也許悲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也許結局也隻會是悲劇。但誰又能預見未來呢?那是一個所有人都決心撿迴良知的美麗未來,一起拯救了這個悲劇的世界。或許,曆史也就會因此改寫——我們都會期待這一天的,對吧?對嗎?
對嗎?……
對……嗎?
可是為什麽,第一類悲劇的安全出口往往就是製造悲劇的本體呢?原因也很簡單,他完全是個別人類自己一手創造的,也是一手推動的,過程和結果是人類全權負責。而有這種結果,隻能說咎由自取。“安全出口”其本質依舊是肉身的人類,人可以犧牲自己去救大家,但是隻限於大部分無辜的大家,這種情況之下,拯救的是一群一直在想辦法引火自焚的邪教徒,這注定了就一定是徒勞,於是也隻會引火燒身——真正的惡魔永遠都藏在人間。
四、這是一部悲劇,史詩一般的悲劇。
這本書裏的這種悲劇,是無可拯救的,也是無可避免的。結局是逃避的,也是直麵的。
你所見的,未必是真的;所謂真的,也未必是事實。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絕對的是非黑白,善惡對錯,又何來這麽多你死我活和爾虞我詐?人各有各的信念,沒有人有資格去徹底定義一個人的信念是對是錯,因為信念本就受製於很多因素,加之本身善與惡的界限就不是那麽明了,更確定了人的多元性。
對於這一部悲劇,我隻能說,也隻好說,即便是由某些人引發的,並且人們也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想要改正,卻被某些東西抓住了時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什麽原因引起的,這場戰爭也一定要繼續打下去。而且,無論對於誰來說,和局、平局才是唯一的、最好的結局,從各種意義上,各方麵來講,都是這樣。
作者自雲:這本書也已經寫到了這個地步,不妨和各位好好說一說我想在這本書之中表達的一些想法,以及對於一些文學概念的理解。
編者雲:由於計劃有變,本來打算將此卷交由獵戶座,不想如今竟還是我依舊在編寫。感想頗多,思緒繁雜,不由得一同寫出這一篇前期總結。
一、關於前一卷和本卷的敘述。
前一卷為本部作品的主打分卷,主打作的地位賦予了它全係列目前來說最長的篇幅。雖說第四卷的內容之多,跨度之廣前所未有,但是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對於這部小說來說,後麵三大分卷和一個前傳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卷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古代文學,亦有現代文化,從原著來看,觀感與前三卷大有不同。我們的故事將會永遠持續下去,一直到一切謎底揭開,一切塵埃落定!
至於本卷作品,應當是所有分卷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序章作為引子的。這一卷本就是承上啟下之作,開頭與第四部之間的銜接相當緊密,幾乎是上一秒還在第四卷,下一秒就到了本卷。本卷是端木寫得最為痛苦和困難的一部,也與他本人的頭痛有關。但是更多的,這一部小說可能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之中不會有太多愛與溫暖。這是一部悲劇,而端木心目之中對於悲劇的定義,我想後文就能夠向各位展示。悲劇或許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悲劇或許也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人們至少也應當理解,這世上如此之眾多的悲劇喜劇,能夠給人們留下長久印象的竟然大多數都是悲劇,原因其實就在於悲劇能夠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也能夠讓人們進入一種長久的思索之中。悲劇並不隻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摧毀,悲劇真正的意義在於,有價值的東西不光被摧毀了,意識到它價值的人們也永遠沒有辦法將它複原,隻能永遠地望著那一地的碎片,獨自魂傷。這就是悲劇結局的意義,給人們帶累了警示,但是很可惜,這同時也會讓一些人更加執迷不悟……
二、全係列的劇情定向
這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說,但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內核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結尾,我一直夢想著能夠是一個影射現實的,現實主義的結尾。它將會是真實的,痛苦的,真相大白的,但是依舊具備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悲劇一樣的結局。這或許是一種充滿了窒息與絕望的結尾……
總之,這將會令人感到欣慰的同時,多出幾許意難平,雖說在意料之外,卻依舊在情理之中。
三、何為悲劇?
悲劇是人類藝術結晶之中最偉大、最真實也最富有現實意義一類。從藝術分類上看來,能夠具體細分為英雄悲劇、家庭悲劇、小人物平凡命運的悲劇和命運悲劇。叔本華曾經說過,這世上的悲劇分為三種,一是由極惡之人導致的悲劇,二、是由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導致的悲劇,三是由人物所處的地位和相互關係導致的悲劇。在叔本華的觀點之中,又以第三種最為悲劇,因為它既不需要命運,也不需要反派,隻是本就如此,是最自然的存在,也是人類社會的本質,王國維在他的《紅樓夢論評》之中也對這個理論進行過闡述。對於很多人來說,那種大團圓的結局其實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現實的價值。
對於我來說,對於悲劇的解決也分為三種:一是完完全全由人自己一手釀成的悲劇,又由自己解決掉,於是這個人以及與他相關的人都死在這場危機之中。這是最次一等的悲劇,誠然是可慘的,但細想來,卻總覺得人死得不值。不過現在看來,似乎美式大片都喜歡這個套路,而且給一開始製造麻煩的人安上了英雄的名號;第二是由於叔本華所說的,一些命運使然或者不可抗力產生的因素,促使這場悲劇萌芽,但是人們卻並沒有重視起來,一直置若罔聞,於是萌芽的勢頭越來越猛,直至最後非要人們做出犧牲不可。想來這種悲劇,也許就是大部分悲劇的模樣;第三類悲劇,就是永遠也躲不開的命運開玩笑似的讓我們所有人都必須用盡全力,然後發現這也根本無法解決,於是隻好讓那些流血的人白白流血,即使所有人都極力避免,也不得不產生。這種悲劇是最為可悲的,因為這就是現實。戰爭是最大的悲劇,戰爭名下,這類悲劇一直在不停發生,因為矛盾永遠隻能緩和而不能消除,因此那或許是命運,亦或許是偶然的悲劇就會一直不斷的產生。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亙古未變。
這種偉大的悲劇之中常常會湧現出來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們。
但是,這本書中對於英雄的定義是這樣的:當後麵兩種悲劇的任意一種發生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要麽獨自抵抗,挽狂瀾於既倒,要麽帶領眾人反抗,扶大廈於將傾。可是很可惜,這種人歸根結底隻是這些造就悲劇的或是助推悲劇的人為了逃避責任而選擇去走的一條“安全出口”,但是或許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安全出口的出現,就是第一和第二類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的根源——反正有人會給我們善後,那麽我們就大可以不必作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那些人隻會因為教育的原因變得越來越少。可是人們製造出來的危機和業障卻越來越大,於是留給人們逃避的出口也就越來越少,而且有一些還在不斷被人們自己封死,如果再不迴頭去應對,總會有那麽一天的。
是的,人類一路走來,始終是一個又一個悲劇在推動進步,也許悲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也許結局也隻會是悲劇。但誰又能預見未來呢?那是一個所有人都決心撿迴良知的美麗未來,一起拯救了這個悲劇的世界。或許,曆史也就會因此改寫——我們都會期待這一天的,對吧?對嗎?
對嗎?……
對……嗎?
可是為什麽,第一類悲劇的安全出口往往就是製造悲劇的本體呢?原因也很簡單,他完全是個別人類自己一手創造的,也是一手推動的,過程和結果是人類全權負責。而有這種結果,隻能說咎由自取。“安全出口”其本質依舊是肉身的人類,人可以犧牲自己去救大家,但是隻限於大部分無辜的大家,這種情況之下,拯救的是一群一直在想辦法引火自焚的邪教徒,這注定了就一定是徒勞,於是也隻會引火燒身——真正的惡魔永遠都藏在人間。
四、這是一部悲劇,史詩一般的悲劇。
這本書裏的這種悲劇,是無可拯救的,也是無可避免的。結局是逃避的,也是直麵的。
你所見的,未必是真的;所謂真的,也未必是事實。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絕對的是非黑白,善惡對錯,又何來這麽多你死我活和爾虞我詐?人各有各的信念,沒有人有資格去徹底定義一個人的信念是對是錯,因為信念本就受製於很多因素,加之本身善與惡的界限就不是那麽明了,更確定了人的多元性。
對於這一部悲劇,我隻能說,也隻好說,即便是由某些人引發的,並且人們也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想要改正,卻被某些東西抓住了時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什麽原因引起的,這場戰爭也一定要繼續打下去。而且,無論對於誰來說,和局、平局才是唯一的、最好的結局,從各種意義上,各方麵來講,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