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均為本書設定。
一、政體
(一)傳統的封建製國家
1.西斯帝國
西斯帝國的政體就是最純粹的封建製,由帝王給予大封建主(十三位公爵)土地和保護,大封建主給予中小封建主(主要為伯爵、男爵)土地和保護,中小封建主向農民(自由農民、佃農、農奴)提供農耕土地,農民又向中小封建主付出勞役和耕種(勞動、兵役、實物稅、貨幣稅、各種稅),中小封建主又向大封建主付出效忠和兵役(效忠、出兵、血稅等),大封建主又向帝王付出效忠和提供軍隊。
如此形成一個閉環,而帝王除了分封給大封建主的土地,也有自己的自留土地,這些土地大部分成了直屬領地(如西斯帝國卡利亞平原上直屬阿吉德皇室的十五個郡),自留土地的另外一小部分則用來分封給騎士,也就是所謂的騎士領,受封騎士領的騎士向冊封者效忠,並提供兵役、軍隊、血稅等。
大封建主也是同理,除了分封給中小封建主的土地之外,保有自留土地,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直屬的領地,小部分分封給騎士。
中小封建主則是除了分封給騎士的土地之外,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直屬領地,甚至有些小封建主的領地就是由幾個騎士領組成。
騎士領也有所區別,有的小到幾畝地或是一個十幾戶的村落,有的大到涵蓋城鎮、村落和大麵積的耕地。
2、沃倫王國(已亡國)
沃倫王國與西斯帝國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土地和數量更少,沃倫王國總體組成是由:國王直屬領地(安加拉城一帶的平原地區)、兩個公國(西邊沿海地區的安達曼拉公爵領、東南方的卡利德公爵領)、一個獨立郡(伐利亞郡,即北方高原及群山地區)、以及一個地區(位於東北方向的庫耶爾高原、山地等高寒地帶)。
3.薩克森王國
薩克森王國總體上總體上與前兩者大體相同,唯一的區別在於,神權淩駕於薩克森國王之上,但這個神不是光明教會所信奉的光明神係,而是他們自稱為祖先的【大地之母】,薩克森王國除了與東大陸主流貴族體係一致的封建領主外,還存在一些古老的部落,他們深居於高山群嶺之中,有著無數薩克森人的信徒,於是這些古老部落氏族就代表著大地之母的人間行走,代表著神權。
(二)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國家
1、奧倫帝國
奧倫帝國的封建製度最早與西斯帝國一樣,都是傳統封建製度,但由於曆史原因,後來逐漸演化誕生了【議會】,這個過程用了近五百年,且尚未完成真正的完全由議會主導權力的製度。
曆史原因:奧倫帝國建立在大大小小數十個王國、公國、城邦、部落之上,其權力構成極為複雜,統治階層大大小小的主體無法做到統一,於是便慢慢形成了議會,各個權力主體以議會作為平台來行使權力,議會同樣也將所有的統治階層個體聚在了一起,從而才能延續帝國的存在。
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的【半】,體現在君主不隻是象征,他與他主導的權力集團依舊是議會最大的成員,是最大的領主,是最強大的經濟、武力、政治集團,是權力最高的存在。
這種製度對於皇帝來說,最直觀的就是權力被分散了,對於整個皇室來說,這種製度帶來的後果就是,“誰的實力最強,誰就能做帝國的皇帝”,皇權和皇家地位的法理性蕩然無存,但對於整個帝國來說,國家機器運轉的效率極大提升,並且催生了一種“新貴族”,那就是【政務官】(如每個區的治安官、非貴族領地城主、帝國法院官員等),這類人作為帝國的屬臣,代表的是帝國,與貴族和貴族屬臣區分開,他們不再是私人臣子,他們不再需要血脈和爵位的加持,便能掌握一部分國家權力,所以帝國機構大多數的政務官都是與能力對標的,這對帝國來說是有益的。
相應的,這種製度之下,騎士也分成了私屬騎士和帝國騎士,區別於效忠對象的不同,前者效忠於貴族,後者效忠於帝國,亦或說是帝國議會、帝國軍事院、帝國中央法院等。
2、蘭帕王國
蘭帕王國與奧倫帝國的製度相似,他們的議會製執行的更加徹底,除了貴族、政務官、騎士,他們的還崛起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就是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莊園主、富商、雇傭兵團等群體,他們也在王國議會中占據一席之地,他們也成了國家統治階層,他們用手中的資源擴大自己的政治、經濟實力,從而獲得土地和武裝力量。
(三)部落製、城邦製勢力
1、紅山矮人
紅山矮人的地下世界以部落製運行,以血緣關係區分的氏族、胞族組成群體,這個群體叫做【部落】,各個部落自行管理內部的事務,所有的部落組成部落聯盟,由最大的部落主導聯盟,其餘部落也擁有對應的權力,他們共同統治整個矮人世界。
2、呂藍漢同盟
呂藍漢同盟是典型的城邦製度,但由於同盟歸屬於奧倫帝國統治之下,他們並不是完全的自由城邦,但從局部來講,呂藍漢同盟的由城鎮為中心組成的區域性同盟,每個城鎮擁有自己的管理權和任命權,各個城鎮就是一個小型的政體,它們又共同組成一個集體,在一定特殊時期(比如軍事擴張或受到侵略時),它們的權力又會集中,組成一個更大的政體,這種製度的好處是每個城鎮的經濟和文化都會高度繁榮,缺點是權力分散,武力分散,容易被外敵覆滅。
(四)集權行政製
1、光明教會教區
光明教會區實行的是一種教會行政體製,俗稱主教製,以主教為首,劃分教階管理教區,主教管理整個教區的教務和行政,擁有最高權力,按次劃分:教皇、樞機主教、大主教、首主教、區主教,他們是自己所在的教區的最高統治者。
2、暗沉海龍裔
暗沉海龍裔是一種區別於人族社會的製度,他們隻有一個統治者——龍裔大長老,整個族群有著共同的意誌,權力高度集中,族群內的地位按照實力劃分,誰最強,誰就是龍裔大長老,哪個家族最強,那個家族擁有最高權力,一句話就是:“實力越強,權力越大,地盤就越靠近龍穴,魔素就越濃鬱,享受的資源就越多。”
(五)複合型製度
1、大沙漠
大沙漠的沙民有帝國、有王國、有公國、有部落、有城邦、有神權主導的勢力...,可以說他們擁有沙漠之外所有的政體形式。
2、群島
群島也是一個複雜的群體,無數大大小小的海上島嶼,催生了無數的政體和勢力,他們也擁有各種類型的不同的製度。
————————
其他的勢力:
1、迷霧森林的魔法之城,他們沒有一種具體的製度,整個魔法之城更像是一座學院,魔導師們是老師,魔法師們是學生,分配資源依照天賦、師承、實力、血脈等等,但由於魔法之城更注重魔法研究,更傾向於一個學術組織,而不是權力集體,外加與世隔絕的環境,他們幾乎沒有政治地位,但也幾乎沒有哪個勢力敢招惹他們。
2、放逐之地的魔人,後續劇情再揭曉。
3、詛咒之環的半獸人,後續劇情再揭曉。
4、另一個大陸上的精靈帝國,具體到了再揭曉,但可以簡單一句概括就是“精靈自己是帝國製,精靈帝國是奴隸製,精靈是唯一的主人,其餘種族全都是精靈的奴隸。”
5、涉及到的其他物理空間的種族,後續揭曉。
————————
二、爵位
東大陸上,隻有人族適用爵位體係。
總體上,爵位頭銜分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勳爵。
皇帝隻有帝國的君主才稱為皇帝。
國王隻有王國的君主才稱為國王。
公爵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自己的公國(比如西斯帝國的十三位公爵),另一類是擁有領地,但並不是公國(比如奧倫帝國的公爵)。
本書中,沒有正式侯爵的存在,極少部分宮廷貴族被冠以侯爵頭銜。
伯爵,也分為兩類,一是伯爵,二是邊境伯爵,二者的區別在於領地和實力的差別,邊境伯爵往往領地和實力更為強大(比如雄鷹領伯爵領)。
子爵,本書不存在封地子爵,子爵隻有兩種,一是宮廷子爵(比如西斯帝國皇室的宮廷樂師大師,他被冊封為宮廷子爵,擁有頭銜,享有貴族的部分福利待遇,但沒有封地和權力),二是屬臣子爵(比如奧倫帝國普蒂斯大公鋼鐵堡內就設有多名子爵,他們有的是城主、有的是大公身邊的謀士或文官,他們被賦予管理的權力,但沒有封地和貴族的其他權力,享受由公爵賜予的福利待遇)。
男爵,男爵也分為兩類,一是大男爵,二是男爵,大男爵往往是傳承久遠,或建國初期戰功卓著者,或早期的皇室、王室成員,他們的領地和實力往往比較強大,有些甚至可以比肩伯爵,男爵則是後來通過戰功、開拓、購買等一係列手段獲得,大多是由公爵一級冊封,領地和實力都不如大男爵。
騎士,按類型分為受封騎士和野騎士,簡單來說就是:受封騎士是體製內的,有編製的,在冊的;野騎士是非正式的,不受國家等政體承認的騎士個體,典型的有流浪騎士、墮落騎士、傭兵組織的騎士、刺客組織的騎士等。
受封騎士又分為封地騎士和騎士,封地騎士就是擁有自己的騎士領的騎士,騎士則是擁有頭銜,但沒有自己的食邑。
勳爵,是一種頭銜,無實際權力,比如所有的男性貴族都可以被稱為勳爵,但大多數貴族更喜歡別人用實際的爵位來稱唿自己。
另外,如大貴族的長子或繼承人也可以稱為勳爵,比如哈迪斯的大哥,他目前沒有爵位,在軍隊中,他的下屬稱唿他副元帥或是長官,在其他場合,人們會稱唿他為來自雄鷹領的盧恩勳爵或是來自帝都的盧恩勳爵。
還有一類是如商人科菲這樣的,掌握了大量財富,但依舊是平民階層的人,他們會通過對帝國作出貢獻而獲得勳爵頭銜,他的貢獻自然是金幣,相當於跟皇室或是帝國買了一個勳爵頭銜。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帝國大臣或作出過貢獻的人,比如帝國中央法院院長、皇家學院院長、軍事院的大佬、財政院的主官、一些城主、一些治安官,他們也會被冠以勳爵頭銜。
三、貴族體係與職位體係的區別
跟據上述的製度分類:
1、以西斯帝國為代表的傳統封建製國家,他們的貴族就是有大到小排列,十三位公爵由皇帝冊封,皇帝的直屬臣子就隻是十三位公爵,皇帝可以直接命令公爵,但並不能直接命令公爵領之內的伯爵、男爵等其他貴族,也就是那句:“我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而每個公爵之下的伯爵都是由公爵冊封,除了自留直屬領地之內的貴族和騎士,公爵隻能命令伯爵,而這些伯爵又冊封了男爵,他們同樣除了自留直屬領地內的男爵和騎士,他們無法直接命令男爵領內的騎士。
這裏就形成了一種男爵從屬於伯爵,伯爵從屬於公爵,公爵從屬於皇帝的從屬關係,但各個公爵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也包括其之下的貴族,比如西斯帝國利曼公爵領的一位伯爵與錫蘭公爵領的一位男爵之間並不存在從屬關係。
2、以奧倫帝國為首的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國家,他們的貴族體係就完全不同,所有的獨立封地貴族都是獨立的,從表麵上看,他們都屬於是波德曼皇室的臣子,但相互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注意,這裏說的是獨立封地貴族,比如萊特伯爵、倫巴迪亞公爵、普蒂斯大公、佩格領的馬克男爵、月光堡的哈迪斯男爵等,他們互相之間不存在從屬關係,從貴族法理上來說,他們的政治地位是同等的。
另一類是非獨立的封地貴族,比如科西莫家族的烏菲齊伯爵、碧緹伯爵,這兩個伯爵與倫巴迪亞公爵就是從屬關係;還有雄鷹領的維格男爵,他與萊特伯爵也是從屬關係;帝國北境伊茲行省、摩爾行省的大多數貴族與普蒂斯大公都存在從屬關係;又比如皇家直屬領地上的封地貴族與皇室存在直接從屬關係。
3、騎士
所有的貴族都擁有冊封騎士的權力,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騎士也會根據貴族和領主的實力或是許諾而選擇是否效忠,一個領地內的封地騎士之間並不存在從屬關係,而騎士與騎士之間的上下關係體現在職位上,比如月光堡派往群山的“遠征軍”,最高指揮官是阿爾薩,那隨行的其他騎士就要服從他的軍事命令;又如帝國軍團中,某個兵團的最高指揮官是騎士,兵團中的其他騎士就要服從他的軍事命令,這也是體現在職位上的從屬關係,諸如此類的還有其他帝國機構之內。
注意:無論是哪種政體和貴族體係,【爵位不存在晉升】,例如,男爵不可能通過任何手段或功勳晉升為伯爵,伯爵也不可能晉升為公爵,若是哈迪斯將來成為伯爵、公爵,那他隻是重新被冊封的新爵位,原先的爵位就不存在了,而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世襲貴族的爵位從被冊封之時起,後代延續下去也是同樣的爵位,【也不存在降爵】,如果從伯爵變成了男爵,男爵是冊封的新爵位,與先前的爵位沒有聯係,而實際上,一個貴族往往隻會從有到無,也就是從貴族直接消亡。
職位是可以晉升和降職的,比如哈迪斯的大哥從軍事院的顧問晉升為帝國騎兵軍團副元帥,比如軍隊中的小隊長晉升為大隊長、副城主晉升為城主、地方政務官晉升為帝國政務官等。
一、政體
(一)傳統的封建製國家
1.西斯帝國
西斯帝國的政體就是最純粹的封建製,由帝王給予大封建主(十三位公爵)土地和保護,大封建主給予中小封建主(主要為伯爵、男爵)土地和保護,中小封建主向農民(自由農民、佃農、農奴)提供農耕土地,農民又向中小封建主付出勞役和耕種(勞動、兵役、實物稅、貨幣稅、各種稅),中小封建主又向大封建主付出效忠和兵役(效忠、出兵、血稅等),大封建主又向帝王付出效忠和提供軍隊。
如此形成一個閉環,而帝王除了分封給大封建主的土地,也有自己的自留土地,這些土地大部分成了直屬領地(如西斯帝國卡利亞平原上直屬阿吉德皇室的十五個郡),自留土地的另外一小部分則用來分封給騎士,也就是所謂的騎士領,受封騎士領的騎士向冊封者效忠,並提供兵役、軍隊、血稅等。
大封建主也是同理,除了分封給中小封建主的土地之外,保有自留土地,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直屬的領地,小部分分封給騎士。
中小封建主則是除了分封給騎士的土地之外,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直屬領地,甚至有些小封建主的領地就是由幾個騎士領組成。
騎士領也有所區別,有的小到幾畝地或是一個十幾戶的村落,有的大到涵蓋城鎮、村落和大麵積的耕地。
2、沃倫王國(已亡國)
沃倫王國與西斯帝國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土地和數量更少,沃倫王國總體組成是由:國王直屬領地(安加拉城一帶的平原地區)、兩個公國(西邊沿海地區的安達曼拉公爵領、東南方的卡利德公爵領)、一個獨立郡(伐利亞郡,即北方高原及群山地區)、以及一個地區(位於東北方向的庫耶爾高原、山地等高寒地帶)。
3.薩克森王國
薩克森王國總體上總體上與前兩者大體相同,唯一的區別在於,神權淩駕於薩克森國王之上,但這個神不是光明教會所信奉的光明神係,而是他們自稱為祖先的【大地之母】,薩克森王國除了與東大陸主流貴族體係一致的封建領主外,還存在一些古老的部落,他們深居於高山群嶺之中,有著無數薩克森人的信徒,於是這些古老部落氏族就代表著大地之母的人間行走,代表著神權。
(二)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國家
1、奧倫帝國
奧倫帝國的封建製度最早與西斯帝國一樣,都是傳統封建製度,但由於曆史原因,後來逐漸演化誕生了【議會】,這個過程用了近五百年,且尚未完成真正的完全由議會主導權力的製度。
曆史原因:奧倫帝國建立在大大小小數十個王國、公國、城邦、部落之上,其權力構成極為複雜,統治階層大大小小的主體無法做到統一,於是便慢慢形成了議會,各個權力主體以議會作為平台來行使權力,議會同樣也將所有的統治階層個體聚在了一起,從而才能延續帝國的存在。
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的【半】,體現在君主不隻是象征,他與他主導的權力集團依舊是議會最大的成員,是最大的領主,是最強大的經濟、武力、政治集團,是權力最高的存在。
這種製度對於皇帝來說,最直觀的就是權力被分散了,對於整個皇室來說,這種製度帶來的後果就是,“誰的實力最強,誰就能做帝國的皇帝”,皇權和皇家地位的法理性蕩然無存,但對於整個帝國來說,國家機器運轉的效率極大提升,並且催生了一種“新貴族”,那就是【政務官】(如每個區的治安官、非貴族領地城主、帝國法院官員等),這類人作為帝國的屬臣,代表的是帝國,與貴族和貴族屬臣區分開,他們不再是私人臣子,他們不再需要血脈和爵位的加持,便能掌握一部分國家權力,所以帝國機構大多數的政務官都是與能力對標的,這對帝國來說是有益的。
相應的,這種製度之下,騎士也分成了私屬騎士和帝國騎士,區別於效忠對象的不同,前者效忠於貴族,後者效忠於帝國,亦或說是帝國議會、帝國軍事院、帝國中央法院等。
2、蘭帕王國
蘭帕王國與奧倫帝國的製度相似,他們的議會製執行的更加徹底,除了貴族、政務官、騎士,他們的還崛起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就是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莊園主、富商、雇傭兵團等群體,他們也在王國議會中占據一席之地,他們也成了國家統治階層,他們用手中的資源擴大自己的政治、經濟實力,從而獲得土地和武裝力量。
(三)部落製、城邦製勢力
1、紅山矮人
紅山矮人的地下世界以部落製運行,以血緣關係區分的氏族、胞族組成群體,這個群體叫做【部落】,各個部落自行管理內部的事務,所有的部落組成部落聯盟,由最大的部落主導聯盟,其餘部落也擁有對應的權力,他們共同統治整個矮人世界。
2、呂藍漢同盟
呂藍漢同盟是典型的城邦製度,但由於同盟歸屬於奧倫帝國統治之下,他們並不是完全的自由城邦,但從局部來講,呂藍漢同盟的由城鎮為中心組成的區域性同盟,每個城鎮擁有自己的管理權和任命權,各個城鎮就是一個小型的政體,它們又共同組成一個集體,在一定特殊時期(比如軍事擴張或受到侵略時),它們的權力又會集中,組成一個更大的政體,這種製度的好處是每個城鎮的經濟和文化都會高度繁榮,缺點是權力分散,武力分散,容易被外敵覆滅。
(四)集權行政製
1、光明教會教區
光明教會區實行的是一種教會行政體製,俗稱主教製,以主教為首,劃分教階管理教區,主教管理整個教區的教務和行政,擁有最高權力,按次劃分:教皇、樞機主教、大主教、首主教、區主教,他們是自己所在的教區的最高統治者。
2、暗沉海龍裔
暗沉海龍裔是一種區別於人族社會的製度,他們隻有一個統治者——龍裔大長老,整個族群有著共同的意誌,權力高度集中,族群內的地位按照實力劃分,誰最強,誰就是龍裔大長老,哪個家族最強,那個家族擁有最高權力,一句話就是:“實力越強,權力越大,地盤就越靠近龍穴,魔素就越濃鬱,享受的資源就越多。”
(五)複合型製度
1、大沙漠
大沙漠的沙民有帝國、有王國、有公國、有部落、有城邦、有神權主導的勢力...,可以說他們擁有沙漠之外所有的政體形式。
2、群島
群島也是一個複雜的群體,無數大大小小的海上島嶼,催生了無數的政體和勢力,他們也擁有各種類型的不同的製度。
————————
其他的勢力:
1、迷霧森林的魔法之城,他們沒有一種具體的製度,整個魔法之城更像是一座學院,魔導師們是老師,魔法師們是學生,分配資源依照天賦、師承、實力、血脈等等,但由於魔法之城更注重魔法研究,更傾向於一個學術組織,而不是權力集體,外加與世隔絕的環境,他們幾乎沒有政治地位,但也幾乎沒有哪個勢力敢招惹他們。
2、放逐之地的魔人,後續劇情再揭曉。
3、詛咒之環的半獸人,後續劇情再揭曉。
4、另一個大陸上的精靈帝國,具體到了再揭曉,但可以簡單一句概括就是“精靈自己是帝國製,精靈帝國是奴隸製,精靈是唯一的主人,其餘種族全都是精靈的奴隸。”
5、涉及到的其他物理空間的種族,後續揭曉。
————————
二、爵位
東大陸上,隻有人族適用爵位體係。
總體上,爵位頭銜分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勳爵。
皇帝隻有帝國的君主才稱為皇帝。
國王隻有王國的君主才稱為國王。
公爵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自己的公國(比如西斯帝國的十三位公爵),另一類是擁有領地,但並不是公國(比如奧倫帝國的公爵)。
本書中,沒有正式侯爵的存在,極少部分宮廷貴族被冠以侯爵頭銜。
伯爵,也分為兩類,一是伯爵,二是邊境伯爵,二者的區別在於領地和實力的差別,邊境伯爵往往領地和實力更為強大(比如雄鷹領伯爵領)。
子爵,本書不存在封地子爵,子爵隻有兩種,一是宮廷子爵(比如西斯帝國皇室的宮廷樂師大師,他被冊封為宮廷子爵,擁有頭銜,享有貴族的部分福利待遇,但沒有封地和權力),二是屬臣子爵(比如奧倫帝國普蒂斯大公鋼鐵堡內就設有多名子爵,他們有的是城主、有的是大公身邊的謀士或文官,他們被賦予管理的權力,但沒有封地和貴族的其他權力,享受由公爵賜予的福利待遇)。
男爵,男爵也分為兩類,一是大男爵,二是男爵,大男爵往往是傳承久遠,或建國初期戰功卓著者,或早期的皇室、王室成員,他們的領地和實力往往比較強大,有些甚至可以比肩伯爵,男爵則是後來通過戰功、開拓、購買等一係列手段獲得,大多是由公爵一級冊封,領地和實力都不如大男爵。
騎士,按類型分為受封騎士和野騎士,簡單來說就是:受封騎士是體製內的,有編製的,在冊的;野騎士是非正式的,不受國家等政體承認的騎士個體,典型的有流浪騎士、墮落騎士、傭兵組織的騎士、刺客組織的騎士等。
受封騎士又分為封地騎士和騎士,封地騎士就是擁有自己的騎士領的騎士,騎士則是擁有頭銜,但沒有自己的食邑。
勳爵,是一種頭銜,無實際權力,比如所有的男性貴族都可以被稱為勳爵,但大多數貴族更喜歡別人用實際的爵位來稱唿自己。
另外,如大貴族的長子或繼承人也可以稱為勳爵,比如哈迪斯的大哥,他目前沒有爵位,在軍隊中,他的下屬稱唿他副元帥或是長官,在其他場合,人們會稱唿他為來自雄鷹領的盧恩勳爵或是來自帝都的盧恩勳爵。
還有一類是如商人科菲這樣的,掌握了大量財富,但依舊是平民階層的人,他們會通過對帝國作出貢獻而獲得勳爵頭銜,他的貢獻自然是金幣,相當於跟皇室或是帝國買了一個勳爵頭銜。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帝國大臣或作出過貢獻的人,比如帝國中央法院院長、皇家學院院長、軍事院的大佬、財政院的主官、一些城主、一些治安官,他們也會被冠以勳爵頭銜。
三、貴族體係與職位體係的區別
跟據上述的製度分類:
1、以西斯帝國為代表的傳統封建製國家,他們的貴族就是有大到小排列,十三位公爵由皇帝冊封,皇帝的直屬臣子就隻是十三位公爵,皇帝可以直接命令公爵,但並不能直接命令公爵領之內的伯爵、男爵等其他貴族,也就是那句:“我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而每個公爵之下的伯爵都是由公爵冊封,除了自留直屬領地之內的貴族和騎士,公爵隻能命令伯爵,而這些伯爵又冊封了男爵,他們同樣除了自留直屬領地內的男爵和騎士,他們無法直接命令男爵領內的騎士。
這裏就形成了一種男爵從屬於伯爵,伯爵從屬於公爵,公爵從屬於皇帝的從屬關係,但各個公爵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也包括其之下的貴族,比如西斯帝國利曼公爵領的一位伯爵與錫蘭公爵領的一位男爵之間並不存在從屬關係。
2、以奧倫帝國為首的半議會製君主封建製國家,他們的貴族體係就完全不同,所有的獨立封地貴族都是獨立的,從表麵上看,他們都屬於是波德曼皇室的臣子,但相互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注意,這裏說的是獨立封地貴族,比如萊特伯爵、倫巴迪亞公爵、普蒂斯大公、佩格領的馬克男爵、月光堡的哈迪斯男爵等,他們互相之間不存在從屬關係,從貴族法理上來說,他們的政治地位是同等的。
另一類是非獨立的封地貴族,比如科西莫家族的烏菲齊伯爵、碧緹伯爵,這兩個伯爵與倫巴迪亞公爵就是從屬關係;還有雄鷹領的維格男爵,他與萊特伯爵也是從屬關係;帝國北境伊茲行省、摩爾行省的大多數貴族與普蒂斯大公都存在從屬關係;又比如皇家直屬領地上的封地貴族與皇室存在直接從屬關係。
3、騎士
所有的貴族都擁有冊封騎士的權力,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騎士也會根據貴族和領主的實力或是許諾而選擇是否效忠,一個領地內的封地騎士之間並不存在從屬關係,而騎士與騎士之間的上下關係體現在職位上,比如月光堡派往群山的“遠征軍”,最高指揮官是阿爾薩,那隨行的其他騎士就要服從他的軍事命令;又如帝國軍團中,某個兵團的最高指揮官是騎士,兵團中的其他騎士就要服從他的軍事命令,這也是體現在職位上的從屬關係,諸如此類的還有其他帝國機構之內。
注意:無論是哪種政體和貴族體係,【爵位不存在晉升】,例如,男爵不可能通過任何手段或功勳晉升為伯爵,伯爵也不可能晉升為公爵,若是哈迪斯將來成為伯爵、公爵,那他隻是重新被冊封的新爵位,原先的爵位就不存在了,而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世襲貴族的爵位從被冊封之時起,後代延續下去也是同樣的爵位,【也不存在降爵】,如果從伯爵變成了男爵,男爵是冊封的新爵位,與先前的爵位沒有聯係,而實際上,一個貴族往往隻會從有到無,也就是從貴族直接消亡。
職位是可以晉升和降職的,比如哈迪斯的大哥從軍事院的顧問晉升為帝國騎兵軍團副元帥,比如軍隊中的小隊長晉升為大隊長、副城主晉升為城主、地方政務官晉升為帝國政務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