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澈微不可察地一頓,站出來:「陛下有何吩咐?」
「你應當知道,你此次能出來,是民心所向。朕聽聞百姓近日都在嚷嚷,說是什麽『誰說女子不如男』,還說你的功績不比吳相的少……朕還聽聞,你會武,是也不是?」
幾個月前和太子一眾人在玲瓏閣有那一場鬧劇,秋澈就知道自己會武功的事定然是瞞不住的。
她猜到了皇帝想說什麽,卻還是說:「陛下請明示。」
李式哼笑一聲:「如今朝堂之上可用之人寥寥無幾,都是庸才,唯有秋愛卿屢次給朕帶來『驚喜』……」
秋澈:「……」
沒聽錯的話,那句「驚喜」應該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既然你們都不同意和親,那就以秋愛卿為首,前往北境嶺北之地應戰……幾位覺得這主意如何?」
太後皺眉,第一個反對:「不妥。」
「陛下,」趙王緊接著道,「臣也認為不妥。秋大人並無領兵經驗,即便有武藝傍身,到底也是個女子,讓她領兵,恐怕不能服眾……臣久居幕後,但身體尚且強健,可堪此任。」
「王爺多慮了,」吳相似笑非笑地睨過去,「陛下也說了,百姓們都是這樣說的——女子厲害起來,能力也可比男子,她既然是以女子之身立於官場,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例子,自然也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趙王爺這是不認同秋大人的能力嗎?」
趙王爺冷冷看迴去,心想果然這才是他熟悉的那個吳相:「丞相何必斷章取義,你明知本王並無此意。」
吳相道:「本官又不是王爺肚子裏的蛔蟲,王爺到底是什麽意思,本官可不知道。」
「好了!」李式打斷他們的爭執,「秋愛卿領兵之事,就這麽定了,也算是證明百姓所言非虛——相信秋愛卿,也不忍心要百姓們失望的對吧?」
見秋澈沉默不語,李式生怕她會因為不滿安排而直接發瘋,連忙又補上幾句:
「若是愛卿能凱旋而歸,也是大功一件,朕便提拔你為正二品禮部尚書,不止在女子之中,在朝野上下也是獨一份的殊榮——你若不放心,朕現在便擬旨,交到太後手中,待你凱旋,便可宣旨上任,如何?」
又是越級升職。
不到一年,秋澈升職的速度簡直要甩了其他人十萬八千裏。
秋澈想了想,反應倒是要比其他人淡定些:「陛下說的是。臣聽憑陛下安排……但還有一事,想請陛下恩準。」
「說。」
「臣不願與長公主殿下和離,」秋澈當著幾人的麵,再次說出了這句話,「臣離京之後,望陛下能將秋家一案,以及前金吾衛統領一案,通通交由長公主殿下負責……」
沒錯,這兩個案子到現在都沒有結案。
若是等到百姓的目光都轉移到了戰爭上,那恐怕秋家又要被有心之人撈出來了。
夜長夢多,必須先把選擇權握在自己人手裏。
「秋大人,」吳相微微挑眉,「古往今來,可從沒有公主攝政的例子。」
「古往今來,秋家之前,也沒有女子掌家的例子,秋某之前,也不曾有女子攝政的例子。」
秋澈淡定地迴視過去,「既然要女子同男子一樣上戰場,那便不能隻讓我們去吃男子吃的苦,男子所擁有的權利,女子也同樣要擁有。」
「凡事都要有『先』才有『例』,吳大人覺得呢?」
吳相啞然片刻,當即笑著退讓道:「秋大人好厲害的一張嘴,老臣自愧不如,佩服佩服。」
秋澈仿佛聽不出他的陰陽怪氣,頷首道:「謬讚。」
趙王就沒見過文官裏還能有讓吳相吃虧的人——嘴上吃虧也是吃虧。
他不由多看了秋澈一眼。
上首,李式見吳相這麽輕易就退讓了迴去,在心底暗罵,麵上卻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嘆氣道:「既如此,那就按秋愛卿所說的辦吧。」
若秋澈真能凱旋而歸,對大夏不是壞事。
若她死在戰場上,那這些事就更不重要了。
他還以為秋澈會直接說,帶李青梧一起走呢——這他是萬萬不可能同意的。
原本看到這兩人情非尋常,他還覺得生氣又荒謬,但放到現在來看,反而是好事。
李青梧,又成了他可以拿捏秋澈的把柄。
若她們一起走了,秋澈就真的毫無後顧之憂了——萬一她帶著人叛逃別國了怎麽辦?
見秋澈謝了恩,李式也鬆了口氣,轉而又道:
「朕看趙王爺似乎也有此心?朕也不攔著,你年紀大了,不適合再上戰場,不如做個掛名軍師,隨軍隊而行,指點指點秋愛卿。」
話說到這份上,秋澈要領兵已經是必然的了,趙王也不再強求,利落地跪下接旨:「謝陛下掛心,臣定不辱命。」
這廂殿內氛圍凝重,皇帝唰唰唰下了三道旨意,一道封官的當著幾人的麵給了太後,一道給秋澈,一道給趙王爺。「陛下。」
崔文申突然出現,表情有點奇怪。
李式被他嚇了一跳:「做什麽?」
崔文申頓了頓,與他耳語了幾句。
皇帝眉頭一挑:「吳家小子也要去?」
吳相眼皮跳了跳。
崔文申見他直接說出了口,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點頭,不再小聲:「他求屬下跟您求個情,說也想去戰場上建功立業。」
「你應當知道,你此次能出來,是民心所向。朕聽聞百姓近日都在嚷嚷,說是什麽『誰說女子不如男』,還說你的功績不比吳相的少……朕還聽聞,你會武,是也不是?」
幾個月前和太子一眾人在玲瓏閣有那一場鬧劇,秋澈就知道自己會武功的事定然是瞞不住的。
她猜到了皇帝想說什麽,卻還是說:「陛下請明示。」
李式哼笑一聲:「如今朝堂之上可用之人寥寥無幾,都是庸才,唯有秋愛卿屢次給朕帶來『驚喜』……」
秋澈:「……」
沒聽錯的話,那句「驚喜」應該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既然你們都不同意和親,那就以秋愛卿為首,前往北境嶺北之地應戰……幾位覺得這主意如何?」
太後皺眉,第一個反對:「不妥。」
「陛下,」趙王緊接著道,「臣也認為不妥。秋大人並無領兵經驗,即便有武藝傍身,到底也是個女子,讓她領兵,恐怕不能服眾……臣久居幕後,但身體尚且強健,可堪此任。」
「王爺多慮了,」吳相似笑非笑地睨過去,「陛下也說了,百姓們都是這樣說的——女子厲害起來,能力也可比男子,她既然是以女子之身立於官場,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例子,自然也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趙王爺這是不認同秋大人的能力嗎?」
趙王爺冷冷看迴去,心想果然這才是他熟悉的那個吳相:「丞相何必斷章取義,你明知本王並無此意。」
吳相道:「本官又不是王爺肚子裏的蛔蟲,王爺到底是什麽意思,本官可不知道。」
「好了!」李式打斷他們的爭執,「秋愛卿領兵之事,就這麽定了,也算是證明百姓所言非虛——相信秋愛卿,也不忍心要百姓們失望的對吧?」
見秋澈沉默不語,李式生怕她會因為不滿安排而直接發瘋,連忙又補上幾句:
「若是愛卿能凱旋而歸,也是大功一件,朕便提拔你為正二品禮部尚書,不止在女子之中,在朝野上下也是獨一份的殊榮——你若不放心,朕現在便擬旨,交到太後手中,待你凱旋,便可宣旨上任,如何?」
又是越級升職。
不到一年,秋澈升職的速度簡直要甩了其他人十萬八千裏。
秋澈想了想,反應倒是要比其他人淡定些:「陛下說的是。臣聽憑陛下安排……但還有一事,想請陛下恩準。」
「說。」
「臣不願與長公主殿下和離,」秋澈當著幾人的麵,再次說出了這句話,「臣離京之後,望陛下能將秋家一案,以及前金吾衛統領一案,通通交由長公主殿下負責……」
沒錯,這兩個案子到現在都沒有結案。
若是等到百姓的目光都轉移到了戰爭上,那恐怕秋家又要被有心之人撈出來了。
夜長夢多,必須先把選擇權握在自己人手裏。
「秋大人,」吳相微微挑眉,「古往今來,可從沒有公主攝政的例子。」
「古往今來,秋家之前,也沒有女子掌家的例子,秋某之前,也不曾有女子攝政的例子。」
秋澈淡定地迴視過去,「既然要女子同男子一樣上戰場,那便不能隻讓我們去吃男子吃的苦,男子所擁有的權利,女子也同樣要擁有。」
「凡事都要有『先』才有『例』,吳大人覺得呢?」
吳相啞然片刻,當即笑著退讓道:「秋大人好厲害的一張嘴,老臣自愧不如,佩服佩服。」
秋澈仿佛聽不出他的陰陽怪氣,頷首道:「謬讚。」
趙王就沒見過文官裏還能有讓吳相吃虧的人——嘴上吃虧也是吃虧。
他不由多看了秋澈一眼。
上首,李式見吳相這麽輕易就退讓了迴去,在心底暗罵,麵上卻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嘆氣道:「既如此,那就按秋愛卿所說的辦吧。」
若秋澈真能凱旋而歸,對大夏不是壞事。
若她死在戰場上,那這些事就更不重要了。
他還以為秋澈會直接說,帶李青梧一起走呢——這他是萬萬不可能同意的。
原本看到這兩人情非尋常,他還覺得生氣又荒謬,但放到現在來看,反而是好事。
李青梧,又成了他可以拿捏秋澈的把柄。
若她們一起走了,秋澈就真的毫無後顧之憂了——萬一她帶著人叛逃別國了怎麽辦?
見秋澈謝了恩,李式也鬆了口氣,轉而又道:
「朕看趙王爺似乎也有此心?朕也不攔著,你年紀大了,不適合再上戰場,不如做個掛名軍師,隨軍隊而行,指點指點秋愛卿。」
話說到這份上,秋澈要領兵已經是必然的了,趙王也不再強求,利落地跪下接旨:「謝陛下掛心,臣定不辱命。」
這廂殿內氛圍凝重,皇帝唰唰唰下了三道旨意,一道封官的當著幾人的麵給了太後,一道給秋澈,一道給趙王爺。「陛下。」
崔文申突然出現,表情有點奇怪。
李式被他嚇了一跳:「做什麽?」
崔文申頓了頓,與他耳語了幾句。
皇帝眉頭一挑:「吳家小子也要去?」
吳相眼皮跳了跳。
崔文申見他直接說出了口,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點頭,不再小聲:「他求屬下跟您求個情,說也想去戰場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