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青梧從沒在她麵前提過這個話題,秋澈便也隻能當做不記得了。
略帶複雜地看了李青梧幾眼後,對方忽然轉頭問:「對了,袁符呢?」
皇後被迫「自殺」了,那身為事件裏的另一個主人公袁符呢?
秋澈頓了頓:「聽說是削去統領的職位,同樣貶為庶人,待秋後問斬了。」
秋澈本以為皇後死前一定會拉她一起下水,哪怕是胡言亂語,隻要說了,以皇帝的疑心病來說,必定也能在他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誰知道看皇帝的樣子,皇後似乎沒有牽扯進任何人。
懷疑秋澈,也不過是因為前幾天皇後為她說了幾句話。
這倒是十分出乎意料了。
說是秋後問斬,實際上,袁符不到半個月就上了刑場。
他被架在木檻車裏,蓬頭垢麵,精神不濟,全然已經沒有了當初金吾衛統領的氣勢。
看上去在詔獄裏吃了不少苦頭。
周圍百姓群情激奮,都在朝他扔菜葉和臭雞蛋。
腐朽的朝堂製度已經讓這個國家的人民變得麻木不仁,枯燥乏味的生活裏,名正言順地八卦他人和指責他人,就成了他們生活裏最大的樂趣。
即便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這個死刑犯是因為什麽才會被執行死刑的。
人們不在乎,人們隻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
囚車路過時,秋澈就坐在玲瓏閣的雅間裏,與楊裘兩人議事,她忽然心有所感般,順著群情激奮的叫嚷聲,低頭看了一眼。
這一眼,恰好對上了袁符抬頭看過來的眼神。
陰鷙,痛恨,隱約瘋狂。
像孤注一擲的賭徒。
等秋澈反應過來,木檻車已經走過去了。
好像那一幕隻是她的錯覺。
楊裘也看到了袁符,目送木檻車遠去,這才抬頭,道:「說起來,你覺得,是誰把那些證據送到陛下桌案上的?」
他們都知道楊裘指的是什麽——皇後私通的證據。
連秋澈都隻是無意間撞見過一次,並無實質性的證據,對方又是從哪裏得來的線索呢?
上輩子,皇後可是直到秋澈死了,她的私情都沒有被暴露出來的。
秋澈思索著:「不知,但必定是對宮中情形十分熟悉的人。」
吳易起百無聊賴道:「這不是廢話嗎,哎……我倒覺得是我祖父的可能不大……他沒那個閑心收集皇後偷情的證據。」
這小子倒是適應良好,說當間諜就當間諜,半點不拖泥帶水,賣起他祖父來那叫一個幹脆利落。
秋澈笑笑,沒迴話。
楊裘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他祖父從前或許是沒有那個閑心,但如今對秋澈懷恨在心,就很難說了。
更何況,誰說證據就一定要是真的呢?
對於上位者而言,隻要給他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就足夠了。
吳易起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抓狂道:「不是,你們這是什麽表情?怎麽,又是隻有我不懂了是吧?!」
秋澈沒理他,抿了口茶水,淡然地轉移話題道:「普陽水患一事,你按我說的,向陛下提議就行。」
楊裘道:「我還是認為,此法太過冒進,普陽水患由來已久,冒然修繕渠道引水,費時費力,如今國庫空虛尚未恢復,若要修繕,恐怕又要加重賦稅。最好還是尋個折中之法……」
吳易起聽得拍桌而起:「喂!你們別自顧自地又說起來了不理我啊……普陽水患?是說江南那邊的普陽嗎?」
秋澈悠悠道:「這你不必擔心,我自然會解決。」
楊裘反問:「你說的解決,是用一堆陳年舊案去彈劾群臣,逼他們將庫存銀兩一一上交國庫?」
吳易起又插話道:「哎呀確實,這也太不厚道了!」
秋澈道:「有何不可?他們的銀子本就是貪公充私得來,拿來修水渠倒是正好。」
吳易起立刻又轉變陣營,說:「對啊對啊,既然是貪公的,那也該上交!」
「我是擔心,你才入朝堂多久,」楊裘蹙眉,「就如此堂而皇之為自己樹敵,未免太過冒進……」
吳易起像個牆頭草:「這話說的也沒錯,秋兄,你聽聽你聽聽。」
秋澈聳肩:「反正最大的敵人也樹了,不在乎更多還是更少。」
吳易起還要張嘴。
兩人一同轉頭,異口同聲道:「你閉嘴!」
「……」
吳易起焉了吧唧地趴了迴去,嘀嘀咕咕道:
「閉嘴就閉嘴,這麽兇幹嘛……」
三人又聊了片刻,楊裘見她堅持己見,便也嘆了口氣不再勸了。
吳易起看她起身,抬頭道:「你幹嘛?不留下吃頓飯再走?」
「不了。」秋澈想起上次跟他們吃過飯後,再迴去時麵對的場景,提了提唇,淡淡道,「家裏有人等。」
吳易起不知想到了什麽,展開扇子遮住自己扭曲的表情,語氣卻是掩飾不住的酸不拉幾:
「喲喲喲還有人等……有家室的人啊,真是跟我們這些孤家寡人不一樣咯。」
他斜著身子靠近楊裘,陰陽怪氣:「我看啊,某些人是掛懷美人,根本心都不在這裏吧~」
楊裘無奈搖頭。
說起來,楊裘才是在場這三個人年紀最大的一個,但他二十幾年來一心隻讀聖賢書,又固執地追求與心愛之人一起白頭偕老,才會至今始終沒有成家。
略帶複雜地看了李青梧幾眼後,對方忽然轉頭問:「對了,袁符呢?」
皇後被迫「自殺」了,那身為事件裏的另一個主人公袁符呢?
秋澈頓了頓:「聽說是削去統領的職位,同樣貶為庶人,待秋後問斬了。」
秋澈本以為皇後死前一定會拉她一起下水,哪怕是胡言亂語,隻要說了,以皇帝的疑心病來說,必定也能在他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誰知道看皇帝的樣子,皇後似乎沒有牽扯進任何人。
懷疑秋澈,也不過是因為前幾天皇後為她說了幾句話。
這倒是十分出乎意料了。
說是秋後問斬,實際上,袁符不到半個月就上了刑場。
他被架在木檻車裏,蓬頭垢麵,精神不濟,全然已經沒有了當初金吾衛統領的氣勢。
看上去在詔獄裏吃了不少苦頭。
周圍百姓群情激奮,都在朝他扔菜葉和臭雞蛋。
腐朽的朝堂製度已經讓這個國家的人民變得麻木不仁,枯燥乏味的生活裏,名正言順地八卦他人和指責他人,就成了他們生活裏最大的樂趣。
即便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這個死刑犯是因為什麽才會被執行死刑的。
人們不在乎,人們隻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
囚車路過時,秋澈就坐在玲瓏閣的雅間裏,與楊裘兩人議事,她忽然心有所感般,順著群情激奮的叫嚷聲,低頭看了一眼。
這一眼,恰好對上了袁符抬頭看過來的眼神。
陰鷙,痛恨,隱約瘋狂。
像孤注一擲的賭徒。
等秋澈反應過來,木檻車已經走過去了。
好像那一幕隻是她的錯覺。
楊裘也看到了袁符,目送木檻車遠去,這才抬頭,道:「說起來,你覺得,是誰把那些證據送到陛下桌案上的?」
他們都知道楊裘指的是什麽——皇後私通的證據。
連秋澈都隻是無意間撞見過一次,並無實質性的證據,對方又是從哪裏得來的線索呢?
上輩子,皇後可是直到秋澈死了,她的私情都沒有被暴露出來的。
秋澈思索著:「不知,但必定是對宮中情形十分熟悉的人。」
吳易起百無聊賴道:「這不是廢話嗎,哎……我倒覺得是我祖父的可能不大……他沒那個閑心收集皇後偷情的證據。」
這小子倒是適應良好,說當間諜就當間諜,半點不拖泥帶水,賣起他祖父來那叫一個幹脆利落。
秋澈笑笑,沒迴話。
楊裘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他祖父從前或許是沒有那個閑心,但如今對秋澈懷恨在心,就很難說了。
更何況,誰說證據就一定要是真的呢?
對於上位者而言,隻要給他心裏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就足夠了。
吳易起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抓狂道:「不是,你們這是什麽表情?怎麽,又是隻有我不懂了是吧?!」
秋澈沒理他,抿了口茶水,淡然地轉移話題道:「普陽水患一事,你按我說的,向陛下提議就行。」
楊裘道:「我還是認為,此法太過冒進,普陽水患由來已久,冒然修繕渠道引水,費時費力,如今國庫空虛尚未恢復,若要修繕,恐怕又要加重賦稅。最好還是尋個折中之法……」
吳易起聽得拍桌而起:「喂!你們別自顧自地又說起來了不理我啊……普陽水患?是說江南那邊的普陽嗎?」
秋澈悠悠道:「這你不必擔心,我自然會解決。」
楊裘反問:「你說的解決,是用一堆陳年舊案去彈劾群臣,逼他們將庫存銀兩一一上交國庫?」
吳易起又插話道:「哎呀確實,這也太不厚道了!」
秋澈道:「有何不可?他們的銀子本就是貪公充私得來,拿來修水渠倒是正好。」
吳易起立刻又轉變陣營,說:「對啊對啊,既然是貪公的,那也該上交!」
「我是擔心,你才入朝堂多久,」楊裘蹙眉,「就如此堂而皇之為自己樹敵,未免太過冒進……」
吳易起像個牆頭草:「這話說的也沒錯,秋兄,你聽聽你聽聽。」
秋澈聳肩:「反正最大的敵人也樹了,不在乎更多還是更少。」
吳易起還要張嘴。
兩人一同轉頭,異口同聲道:「你閉嘴!」
「……」
吳易起焉了吧唧地趴了迴去,嘀嘀咕咕道:
「閉嘴就閉嘴,這麽兇幹嘛……」
三人又聊了片刻,楊裘見她堅持己見,便也嘆了口氣不再勸了。
吳易起看她起身,抬頭道:「你幹嘛?不留下吃頓飯再走?」
「不了。」秋澈想起上次跟他們吃過飯後,再迴去時麵對的場景,提了提唇,淡淡道,「家裏有人等。」
吳易起不知想到了什麽,展開扇子遮住自己扭曲的表情,語氣卻是掩飾不住的酸不拉幾:
「喲喲喲還有人等……有家室的人啊,真是跟我們這些孤家寡人不一樣咯。」
他斜著身子靠近楊裘,陰陽怪氣:「我看啊,某些人是掛懷美人,根本心都不在這裏吧~」
楊裘無奈搖頭。
說起來,楊裘才是在場這三個人年紀最大的一個,但他二十幾年來一心隻讀聖賢書,又固執地追求與心愛之人一起白頭偕老,才會至今始終沒有成家。